粤教版地理八下长江流域地区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4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长江流域的整体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同时介绍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以及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等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长江流域的详细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长江流域的了解也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对长江流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掌握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地图,了解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找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了解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成因和解决办法。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长江流域地区(第一课时)教案 粤教版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某某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某某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复习上学期所学习的有关长江流域的知识,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流域地区。
二、讲授新课(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读图,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长江流域地区的X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流域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流域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某某,西至某某省某某,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X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
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某某、某某、某某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某某、某某、某某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粤教版八下地理第二节长江流域地区

3000
2000
1000
0
•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 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二滩
丹江口
三峡
大
武汉
渡 河
葛洲坝
重庆 宜宾
隔河岩
洞庭湖 五强溪
潘阳湖
攀枝花
三峡工程位置示意图
三峡工程
重庆 宜宾
宜昌
湖口
上海
长江三峡位置示意图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2)、2006年至2010年,长江流 域的GDP及占僵比例的变化趋势是 __持_续__增__长_,__增_长__幅__度_快__。
农业生产
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
柑橘
水稻
读图7.29和7.30,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 粮食作物主要分布的地形区? • 讨论:该地区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自
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 为什么长江流域淡水产品的产量比较大?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 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名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题写了 碑文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思考
还记得1998年那次大洪水吗?
1998年武汉洪水
你知道它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多大?
洪水猛于虎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 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场来势凶猛的洪水造 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南、湖 北、江西几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0多亿人民 币,死亡人数1320人。
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长江大桥
秦
淮
河
与
夫
子
庙
中山陵
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第一大港我国最大的商 业和金融中心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整体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区域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他们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情况。
2.使学生掌握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与环境问题的关联。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流域地区的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长江流域地区的发展与问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图像资料。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图像资料。
2.收集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提问:你们对长江流域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情况。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江流域地区的自然环境。
粤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长江流域》(80张PPT)

攀枝花 钢铁厂
铁矿来源 煤矿来源 水源
铁路
攀枝花
六盘水 长江和雅砻江
重庆 钢铁厂
铁矿来源 煤矿来源 水源
铁路
重庆
重庆
长江和嘉陵江
武汉 钢铁厂
铁矿来源 煤矿来源 水源
大冶
平顶山
铁路
马鞍山 钢铁厂
铁矿来源 煤矿来源 水源
马鞍山 淮南和淮北
铁路
宝山 钢铁厂
铁矿来源 煤矿来源 水源
澳大利亚进口
山西
湖南汉寿县退田还湖形成的青山湖
共饮一江水
这样的水你敢饮用吗?
长江流域内省市污废水排放
怪异的雕塑
华中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
思考
你知道酸雨会带来哪些危害吗?
三江为: 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 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三江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煤矿 B、________钨矿 C、_______铁矿 D、__________水电站 E、__________核电站
(3)a工业地区能源紧张,为解决其能源不足,将从 __________________输入水电,从__________________输入 天然气。
破土采石、开矿
•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盖新房十分普遍,修 水库、水塘、鱼池、修石房等基本建设也处处可 见。这些基本建设,都需要大量石料,然而采石 料均无固定所在,都是随着乱采。
• 开采之处不仅铲掉了土壤,而且碎石、废料还要 埋掉比开采多3~5倍的土地。每开采一处,毁 掉土地少者100m2,多者达2000m2。一个村 少者几处,多者达几十处采石场。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长江流域地区的全面概述,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概况、长江的地理意义等基础知识。
学生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全面了解长江流域地区的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长江流域地区的情况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构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地区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教案、PPT、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发放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长江流域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粤教版八下地理课件:第七章 第二节 长江流域(共26张PPT)

课前预习
三、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6. 长江流域地区城镇密集,形成了沿江分布的,以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重庆 武汉 、__________ 南京 上海 为中 心城市的城市群。其中,__________ 市是我国最大的国 上海 际化大都市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精巧点拨
①位置优越:地处长江的出海口,位于大陆沿海的中间 位置。 ②交通便利:我国沿海航运的中点,京沪、沪杭铁路交 汇,是海陆交通、航空运输和长江航运的枢纽。 ③发展基础好: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 乡”,农业历史悠久,农业发达;现代工业发展早,基 础好,工业结构完整,科技力量雄厚。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1. 下列地形区中,长江没有流经的是 ( B )
A.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
A.上游 B.中游
( A )
C.下游
D.全流域
3. 下列关于长江沿江地带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C )
A. 在上游发展水电业
C.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D. 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10. 生态安全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 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 ②洪涝灾害 ③凌汛 ④水污染 A. ①②③ C. ①②④ B. ②③④ D. ①③④ ( C )
11. 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互相协作,其中
下游地区不具备的优势是 ( C )
A.资金雄厚
C.水能丰富
B.技术先进
D.科技发达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ppt课件 (共63张PPT)

1、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长江流域是指整个长江水系的流域范围,其流域面 积达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8.8%。
长江主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 皖、苏、沪11个省级行政区,其支流延伸至贵、甘、陕、 豫、桂、粤、浙、闽8个省级行政区部分地区,流域覆 盖19个省级行政区。
我 们 的 家 园
雪山中学 雒 晓
第七章 认识区域
第二节
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示意图ຫໍສະໝຸດ 青 藏 高 原四川盆地
长江干流图
上游
中游
下游
入海口
宜昌
湖口
退后
长江三峡位置示意 图
宜昌
四川盆地
湖口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上游的特点: 落差大,峡谷多,多急流 因此: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上游河段
我国建造的水电站有哪些?
3、农业发展:
在全国居重要地位: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形、气候、水源、 土壤、交通、劳动力。
3、工业发展:
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资源、能源、交通、 人力资源。
长江工业走廊:
*钢铁工业走廊 *汽车工业走廊 *石油化学工业走廊 *轻纺工业走廊
长江三角洲
1、经济特点:
经济发达—“黄金腰带”
2、四大城市群:
东 部 经 济 带
西 部 经 济 带
长江走廊
重 庆 市 武汉市 南京市 上 海 市
1.重庆位于四川盆地、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武汉位于 江汉平原上,是长江和汉江、京广线与长江的交汇处; 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有京沪线和长江交汇,临 江近海,距入海口380公里左右;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 口,有长江的最后一个支流──黄浦江和京沪线、沪杭 线等交汇,又是沿海地区。 2.这四个特大城市是本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 读图 本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在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它们为中心 的四个城市群,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密 度大。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 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 和带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地区导学案(粤教版)
【学习目标】
1.记住长江流域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认识长江流域地区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流域地区的纽带作用和流域地区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流域地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流域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与治理保护措施。
【重点、难点】
1.长江流域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2。
长江对流域东西地区的纽带作用和由流域地区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学习方法】
阅读、读图、探究
【学习过程】
【前置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45----58页,地理图册26—29页,在文字材料中勾画出重点内容,在地图上圈出重点的地名。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⑴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地处亚热带地区。
②海陆位置: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东部濒临海洋。
③相对位置:沿长江分布
⑵范围:
长江流域是指整个长江水系得流域范围,面积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的。
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部,跨越我国地势的阶梯。
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湖南、、安徽、、上海市,共计11个省级行政区,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级行政区,流域覆盖19个省级行政区。
①地形:西部地形为,中部、东部为盆地和。
②气候:主要是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③水文:,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思考:
(1)长江流域丰富的资源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黄金腰带”?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活动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有哪些矿产资源?说出长江流域的铁矿、煤矿、有色金属矿产地名称,并在地图上做出记号。
2.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支流上?将主要水电站名称在图上做出记号。
活动二:读图和,分析
1.我国五大河流中,为什么长江的水能资源最丰富?
2.在长江水系中,为什么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活动三:读图,,分析
1.观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收益区域,说说这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2.说说三峡水利枢纽还有哪些效益?
活动四:读图,填空(教材50页)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活动一:读图,和,图册28页,分析
1.长江流域的四大中心城市是哪几个?在图上画出长江干流沿线的主要城市,说说长江流域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2.比较长江中下游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密度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活动二:读图
1.在图上划出从上海沿京沪线到南京依次经过的城市,说说这些城市以哪些工业部门为主?
2.完成53页填空。
活动三:读图册26页和图,,,综合分析
1.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该地区粮食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
2.为什么长江流域的淡水产品产量丰富?
3.概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特色。
活动四:读图
1.在图上划出长江干流沿岸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名称。
2.长江流域占全国比例最大的三种工业品是什么?为什么长江流域的工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完成教材55页表格,比较攀枝花和上海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
【课外延伸】
活动五:读56页---57页图文资料和图,分析回答
1.长江城陵矶最高洪水水位60年代以来又什么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想,长江流域应该如何对减少洪水灾害?
3.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其开发方向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