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专项理论课教案

合集下载

武术理论课教案设计模板

武术理论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武术理论课授课对象:年级、班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和基本动作。

3. 培养学生的武术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武术简介- 武术的定义-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武术的价值和意义2. 武术的基本手型- 拳、掌、勾、爪、指、戳、推等基本手型3. 武术的基本步型- 步法、步型、步法与步型的转换第二课时:1. 武术的基本动作- 基本动作的分类- 基本动作的示范与讲解- 学生练习基本动作- 套路的组成和特点- 套路的练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练习套路3. 武术精神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武术精神的重要性- 武术道德品质的培养方法- 学生讨论和分享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以武术表演或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武术简介- 讲解武术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

3. 武术的基本手型- 示范基本手型,讲解其特点和作用。

4. 武术的基本步型- 示范基本步型,讲解其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1.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对基本手型和步型的掌握情况。

2. 武术的基本动作- 讲解基本动作的分类,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 讲解套路的组成和特点,示范套路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4. 武术精神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讲解武术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

2. 示范法:示范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和基本动作,使学生直观地学习。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动作和套路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武术精神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基本手型、步型和基本动作的掌握情况。

武术理论教案模板范文

武术理论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武术素养。

3. 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为实践技能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武术概述2. 武术的分类3. 武术的基本功4. 武术的技击特点5. 武术的健身作用6. 武术的礼仪与道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武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基本功和技击特点。

2. 难点:武术的健身作用和礼仪与道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基本功和技击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武术的健身作用和礼仪与道德。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武术知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武术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播放武术视频,展示武术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武术概述- 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 引导学生了解武术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2. 武术的分类- 介绍武术的分类方法,如按流派、按技击特点等。

- 以具体例子说明各类武术的特点。

3. 武术的基本功- 讲解武术的基本功,如步型、手型、腿法等。

- 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功。

4. 武术的技击特点- 分析武术的技击特点,如快、准、狠、稳等。

-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技击特点。

5. 武术的健身作用- 讲解武术的健身作用,如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等。

-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武术对健康的益处。

6. 武术的礼仪与道德- 介绍武术的礼仪与道德规范。

-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武术的道德品质。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武术书籍,了解武术的历史和文化。

2. 观看武术表演或比赛,感受武术的魅力。

3. 练习武术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术基本概念、分类、基本功和技击特点的掌握程度。

大学生武术课理论教案

大学生武术课理论教案

授课班级:XX大学体育学院武术兴趣班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教师:XXX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防身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武术、传承武术文化的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武术概述2. 武术基本功3. 武术套路与技法4. 武术养生与保健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课堂纪律:强调课堂纪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武术概述1. 讲解武术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知识。

2. 介绍武术的历史渊源、流派特点及代表性人物。

(三)武术基本功1. 讲解武术的基本功,包括手型、步型、身型、眼神等。

2.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动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武术基本知识的认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武术套路与技法1. 介绍武术套路的概念、特点及练习方法。

2. 讲解武术中的基本技法,如踢、打、摔、拿等。

(三)武术养生与保健1. 讲解武术养生知识,如呼吸、饮食、睡眠等。

2. 介绍武术保健操,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武术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武术套路与技法的认识。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武术练习,并总结自己的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纪律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练习效果等。

3.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武术学习中受益。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

初中体育武术理论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3. 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让学生学会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难点: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的运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武术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示范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掌握了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并学会了武术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巧。

学生在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但在个别动作的掌握上仍需加强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和运动能力。

武术理论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武术理论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武术理论授课对象:初级武术爱好者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武术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 理解武术的道德规范和训练方法。

4.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武术的分类和特点。

3. 武术的道德规范和训练方法。

教学难点:1. 武术的道德规范和训练方法的理解。

2. 学生对武术文化内涵的领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2. 武术相关的书籍或文献。

3. 互动讨论环节的引导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为主题,简要介绍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2. 引导学生思考:武术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解释武术的定义、特点等基本概念。

2.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武术的历史演变。

3. 武术的分类:介绍武术的基本分类,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三、互动讨论1. 提问:你们认为武术在现代社会有哪些作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武术的道德规范和训练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内容1. 武术的道德规范:讲解武术的道德规范,如尊重对手、谦虚谨慎等。

2. 武术的训练方法:介绍武术的基本训练方法,如基本功训练、套路练习等。

三、实践环节1. 分组练习基本动作,如拳法、腿法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传承武术文化。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献,了解武术的更多知识。

2. 尝试在家练习武术的基本动作。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武术理论讲解教案

大学武术理论讲解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武术理论讲解课程类型:理论课课时:2学时年级与专业:大一全体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套路和功法。

3. 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

4.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1. 武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武术的基本技术和套路3. 武术的功法和锻炼方法4. 武术的现代发展趋势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武术理论》2. 多媒体课件3. 教学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武术?武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是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基本概念和历史(15分钟)1. 教师讲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包括武术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教师讲解武术的历史发展,包括武术的起源、演变和流派。

3. 学生听讲,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三、基本技术和套路(30分钟)1. 教师讲解武术的基本技术,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拿法。

2. 教师讲解武术的套路,包括长拳、太极拳和南拳等。

3. 学生听讲,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四、功法和锻炼方法(20分钟)1. 教师讲解武术的功法,包括内壮功、外壮功和轻功。

2. 教师讲解武术的锻炼方法,包括套路锻炼、实战锻炼和功法锻炼。

3. 学生听讲,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五、现代发展趋势(10分钟)1. 教师讲解武术的现代发展趋势,包括武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2. 学生听讲,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做好笔记,教师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练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武术理论课教案模板范文

武术理论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武术理论课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三、教学目标:1. 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武术的基本分类、特点及流派。

3.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武术素养。

4.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武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流派。

难点: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武术教材、武术书籍等参考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武术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武术的基本概念: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器械为表现形式,具有健身、娱乐、竞技、防身等功能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到现代,武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3. 武术的分类:按练习形式分为套路武术、散打武术、器械武术等;按流派分为少林武术、武当武术、峨眉武术等。

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武术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谁能复述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1. 武术的流派特点:以少林武术为例,介绍其技击特点、套路特点等。

2. 武术的健身功能:介绍武术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武术有哪些健身功能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流派。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武术,提高武术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武术理论课教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

武术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起源及发展历程,培养对武术的兴趣。

2.掌握武术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武术技巧。

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精神。

二、教学内容:1.武术的起源和发展1.1 古代武术的源头1.2 武术在不同朝代的发展1.3 现代武术的流派与特点2.武术基本理论2.1 武术的内在精神与哲学2.2 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技术3.武术技巧与实践3.1 基本拳法与腿法的练习3.2 简单器械的使用与训练3.3 自我防卫技巧的学习与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武术的魅力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同时,询问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程度和期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武术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的讲解,介绍古代武术的起源,包括中国古代的拳法、剑术等。

然后讲解武术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演变和流派的形成。

最后,简要介绍现代武术的流派和特点,如太极拳、少林功夫等。

3.武术基本理论(30分钟)3.1 武术的内在精神与哲学讲解武术强调的精神境界,如尊师重道、忍耐和毅力等。

同时,讲解武术哲学的核心理念,如以柔克刚、追求和谐等。

3.2 武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技术介绍武术的基本原理,如重心稳定、力的传导等。

然后重点讲解武术的核心技术,如拳法的出拳、腿法的踢腿等。

通过示范和让学生模仿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4.武术技巧与实践(60分钟)4.1 基本拳法与腿法的练习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拳法和腿法的练习,如直拳、勾拳、正踢腿、侧踢腿等。

先进行基本动作的单独练习,然后逐渐组合起来,形成简单的武术招式。

4.2 简单器械的使用与训练引导学生了解简单器械的种类和用途,如棍、剑、刀等。

然后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不同的武器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如刀法、剑法等。

4.3 自我防卫技巧的学习与应用介绍一些实用的自我防卫技巧,如解脱技巧、摔倒技巧等。

通过示范和模拟情景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防卫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专项理论课
武术专项理论课教案
• • 第一章 武术概述 • 第二章 武术图解知识、常用动作术 • 语及动作要求
第一章 武术概述
• 第一节 武术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节 武术的形式、内容与分类 • 第三节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武术的产生和发展
• 一、武术的定义 • 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
返回
3、短兵:两人手持一种用腾、皮、棉 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 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
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 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第三节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 一、武术的特点 • 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 • 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 3、广泛的适应性 • 二、武术的作用 • 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 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 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 3 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周代设的 “庠”“序”等学校也把射御、习舞干 戈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 4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很重视技 击术在战场的运用。特别是吴越时期出 现了铸剑的名师。剑士、剑客、剑家的 出现,反映了剑术已开始军事战场中脱 胎出来,步入宫廷和广大民间。
• 5 秦汉时期:盛行角羝、手搏、击剑等。《汉书. 武帝本纪》中载:“元封三年春,作角羝戏,三 百里内皆来观。”
• 1、拳法
• 1.1冲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击出,力达拳 面。
• 1.2砸拳:臂上举,而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 力达拳背。
1.3劈拳: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 达拳轮;抡劈时臂要抡成立圆劈击。
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 体育。
• 二、 武术的产生和发展 •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起源
于我国祖先的生产劳动。
• 1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生 存的需要,群体与自然搏斗。
• 2 氏族公社时代: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 争,使用武力就成为掠夺财富的一种最 主要手段。
• 6 唐朝时期: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 了促进作用.
• 7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 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英略社)
• 8 明清时期:是武术集大成的发展时期, 流派 林立,拳种纷呈。
• 9 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
• 武士会、体育会等武术组织。
• A 1910年在上海成立了“精武会”,
返回
第二章 武术图解知识、常用 动作术语及动作要求
一、基本定义 1、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 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 2、运动方向:图解中的运动 方向,是以图中人的躯干姿势 为准,并且随着躯干姿势所处
• 3 动作路线:图中一般用实线或虚线表示 该部位下一动行进的路线。箭尾为起点, 箭头为止点。
• 二 看图方法
徒手对练 (对打拳、南拳对练) 3 对练 器械对练(长、短、长与短、单与双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空手夺刀、空手进双抢) 4 集体演练 是指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
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 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二)搏斗运动:是指两人在一定条件 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 抗练习形式。包括散打、推手和短兵。 1、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 踢、打、摔、拿等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推手: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 捧、捋、挤、按、采、掠、肘、靠等手 法,双方粘连粘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 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 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 1. 首先看分解动作和身体各部位(包括器 械)运动路线,然后详细阅读文字说明, 初步了解动作的过程和要领。
• 2. 按照图和文字说明的顺序边看边做,学 会几个或一组动作。
• 3. 掌握动作的上下配合,反复练习,使之 熟练。
• 4. 按照“要领”和“要点”反复体会动作。
• 5 .每看图解学完一组动作后,要连接起来 复习,然后在与前组所学动作一起复习巩 固。
(5)1997年我国开始招收第一届武术博士。
返回
第二节 武术的形式、内容与分类
• 一、武术的分类


套路运动

• 武术


搏斗运动

单练 对练 集体演练
散手 推手 短兵
(一)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 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 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1拳术
1.1长拳:是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弓步、 马步、仆步、虚步为其基本步型,并有蹿蹦跳 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翻滚等动作和 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 节奏鲜明的拳术。
势烈的拳术。
长器械 (枪、棍)
2 器械
短器械(刀、剑)
双器械(双刀、双匕首)
软器械(镖、九节鞭)
A剑术 它由剑刃、背、锋、护手、柄五部分组成
它的长度是以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
准,剑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缘
它的特点: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洒脱,矫健优 美。 B刀术 由刃、背、尖、护手盘和刀柄五部分组成。 它的长度是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它的特点是 勇猛快速、刚劲有力。
• 6 . 为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三人一组,起 中一人阅读图解,一人做动作,一人检查。 然后相互传授。
• 二、常用动作术语及动作要求 (一)手型: 1、拳: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 中指第二指节上。 2、掌:拇指外展或屈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 后伸张。
• 3、勾:五指的第一个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 (二)手法
长拳的特点: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 奏鲜明,并多起伏转折。
长拳的内容: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
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
法、肘法和屈伸、直摆、扫转等不同组别的腿法以
及平衡、跳跃、翻滚动作。
1.2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方各省节短
• B 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 C 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
• 表演.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 勃发展
(1)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 目。
(2)1958年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长、太、 南拳的《武术竞赛规则》
(3) 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术硕士学位。 (4)1993年国家体委决定今后我国非奥运项 目只保留武术一个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