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艺术概论考试题目大纲(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整理)

注:红色部分为删除内容,蓝色部分为增加内容。
四、P14-15 艺术的主体性特征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征P15页画家画马韩干徐悲鸿
艺术鉴赏具有主体性特征P16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五、
1、如何理解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2、P19 “丑”为何成为不朽的精典作品?
如:阿Q、孔乙已、罗丹《老妓》
因为他们具有一种特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张力)。
六、名词解释P23
2、游戏说
3、表现说
5、劳动说
七、P32 艺术起源为什么不是单因的,而是多因的?
八、名词解释
1、审美认识 P39定义代表人物
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何意?
2、审美教育P41-42
3、审美娱乐P44
4、造型艺术
5、实用艺术
九、何谓美育?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十、P51 艺术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人格方面有何意义?
十一、P55何谓文化?物质、制度、精神方面成果的总和。
文化系统的构成。
十二、P59 西方现代哲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要有例子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具有什么特征?
十三、P6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十五、P89 对某个建筑艺术的鉴赏,理解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你能理解吗?
十六、P93 东西方园林的差异
十七、P118 东西方绘画的比较。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
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范围内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西方艺术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2023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2023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2023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说明
1.考试性质:本考试是针对专升本层次的《艺术概论》课程进行的
一次全面、系统的检验,旨在考核学生对艺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客观题占30%,主观题占70%。
4.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艺术本质、艺术发展、艺术门类、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等方面。
二、考试内容
1.艺术本质: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包括艺术的定义、
艺术的特征和艺术的分类等方面。
2.艺术发展: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发展历程的了解,包括不同历史
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流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等。
3.艺术门类:主要考察学生对各类艺术的了解,包括绘画、音乐、
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等。
4.艺术创作: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创作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包括艺
术创作的动因、构思和物化等方面。
5.艺术作品: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包括艺
术作品的媒介、意蕴和风格等方面。
6.艺术接受: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接受过程和效果的了解,包括艺
术接受的条件、过程和效果等方面。
三、考试要求
1.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艺术概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备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具体的艺术现象和作品进
行分析、评价和判断。
3.要求学生能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
点和见解。
自考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二)

自考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二)自考信息网第五章艺术创作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创作.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做出理论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理论及类型.而且,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能促使学生进行自觉的理论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的创作过程。
本章难点: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和中国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一)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二)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三)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四)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第二节艺术创作的过程(一)灵感思维(二)构思原理(三)艺术世界的诞生第三节艺术创作的主体条件(一)艺术的天赋和敏感(二)才能和技巧,勤奋和修养(三)艺术的独创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1。
识记: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个人;康定斯基被认为是“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被认为是“冷抽象"的代表;米罗被认为是“符号创作”的先驱;克利被称为‘符号魔术师”;源起于法国的立体主义,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分别从塞尚、凡高、高更的艺术里找到了兴起的源头或踪迹;孔子被推祟为中国音乐艺术精神的最早最伟大的发现者;宗炳《画山水序》;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现代艺术,从木刻运动、话剧、电影、摄影艺术发源,赋与创作以现实的再现性内涵,由“五四”运动开始到三十年代初,拉开了中国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的序幕。
2. 领会: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
3. 简单应用:举例说明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7120211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Introduction of Arts
课程总学时/学分:32/2(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动画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动画专业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艺术概论》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促使学生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掌握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艺术本质、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思维、创作心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演变、艺术的构成、艺术的创作和艺术接受等基本理论,具有运用艺术基本原理解读艺术现象的基本能力。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型多样化,题目数量多、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4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4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考查学生运用原理的题目占适当份量。
3、熟练掌握艺术接受的标准。
五、题目类型
1、填空题
2、名词解释题
3、简答题、简述题
4、论述题
六、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院系统考、闭卷。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90分钟
执笔人:佟宇婴2011年10月22日
审核人:张同标2011年12月日
批准人:年月日
四、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1、了解《艺术概论》课程的性质。
掌握课程的构架。
3、熟练掌握艺术理论研究的唯物主义方法。
616 艺术概论 考试大纲

“616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艺术概论》是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方向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考试科目,它主要综合考察学生对各种艺术现象基本规律、共性问题、艺术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等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核其是否具备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知识积累和从事本专业的基本素质。
二、考试内容:(一)艺术学:研究艺术的科学,是研究关于艺术的本质、创造、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规律的科学,这是艺术学的目的也是艺术学的意义(二)艺术的社会本质: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规定着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事物。
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历史现象,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生产形彩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能动的审美的反映的产物。
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即它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审美特性和不同于其他认识方式的形象。
艺术的社会本质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2、艺术与社会生活;3、艺术与社会生产。
(三)艺术的基本特征:1、形象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真实性:再现的真实;表现的真实;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的真实3、审美性:艺术的认识、创造、欣赏所具有的审美本质,是艺术的根本特征。
(四)艺术的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审美功能。
(五)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指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征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不仅是指在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内容具有民族特征,最重要的是表达了民族精神。
各民族艺术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相互影响。
(六)绘画艺术:绘画是一门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色彩、点、线、面块等艺术语素,通过构图和着色,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化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在整个造型艺术中绘画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七)电影与电视艺术:电影与电视艺术是不断使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拥有巨大的艺术表现能力的艺术门类,具有艺术各门类综合性表现的特征。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考试大纲成人高考艺术概论考试大纲如下:
一、艺术的概念与特征
1. 艺术的定义与分类
2. 艺术的表现手段与表现形式
3. 艺术的审美特征与艺术创作的目的
二、艺术的发展与历史
1. 艺术的起源与古代艺术
2.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革新
3.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发展
三、西方艺术史的概览
1. 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
2.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建筑
3. 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
4.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5. 表现主义与抽象艺术
四、中国艺术史的概览
1. 古代中国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2. 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刻艺术
3.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艺术
4. 中国近现代美术与电影艺术
五、艺术与社会
1.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2. 艺术在社会变革中的表现与作用
3. 当代艺术的社会批判与反思
六、艺术鉴赏与批评
1. 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艺术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3. 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鉴定
七、当代艺术与创作
1. 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创作方法
2. 当代艺术家与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八、艺术教育与艺术人才培养
1. 艺术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2. 艺术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机制
3. 未来艺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九、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1. 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影响与融合
2. 科技对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影响
3. 科技发展对艺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以上是成人高考艺术概论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考试题目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请考生以当地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为准。
2024专升本艺术概论考纲

2024专升本艺术概论考纲一、艺术的定义和分类1. 艺术的概念和特点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达到观众心灵共鸣的目的。
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2.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按照创作方式分为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按照表现形式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戏剧艺术等;按照艺术风格分为写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
二、艺术史与艺术流派1. 艺术史的发展与重要流派艺术史是对人类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重要的艺术流派包括文艺复兴、印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2. 艺术史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现代艺术在追求个性与创新的同时,也受到了历史艺术的影响。
现代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进行了重新解构和创作,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三、艺术欣赏与评价1. 艺术欣赏的方法与技巧艺术欣赏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细致观察和思考,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要进行艺术欣赏,需要关注作品的形式、内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2. 艺术评价的标准与角度艺术评价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评判和评价的过程。
评价标准包括艺术作品的创新性、表现力、技巧、表达方式等。
评价角度可以从美学、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四、艺术与社会1. 艺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艺术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艺术可以传递思想和价值观,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促进社会的文化发展和进步。
2.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与反响艺术作品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对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思考和呼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五、艺术的创作与实践1. 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对自身内心感受和对外界观察的总结,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
艺术创作的方法可以是直接表达、象征与隐喻、夸张与变形等。
2. 艺术实践的意义与价值艺术实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观众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的形态。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艺术形态是什么,理解艺术形态的种类、特点、构成关系及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本质及规律性特征。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艺术形态的特点;时空艺术;造型与造型综合艺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整体性显现;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
本章难点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二)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三)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第二节艺术形态的划分(一)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二)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第四节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一)指导思想的一元和艺术创新的多元(二)艺术家心灵呈现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三)感情与思想存在的方式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 领会: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2. 简单应用:艺术形态的特点。
(二)艺术形态的划分l. 领会:名词解释“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 简单应用: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造型综合艺术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及符号体系特征。
(三)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 识记: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第五交响曲》被定名为《命运交响曲》;中国文字的发展成熟分三期,纯图画期、图画佐文字期、纯文字期。
2. 领会:名词解释“第四堵墙”。
3. 简单应用:艺术形态构成的三种方式。
4. 综合应用:中国书法为什么能够成为艺术品?(书法艺术四要素)(四)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1. 识记:裴多菲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柴科夫斯基芭蕾舞曲《天鹅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贝多芬乐曲《献给遥远的爱人》;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比才歌剧《卡门》。
2. 领会: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心灵思想的存在和异在。
第二章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是怎样产生的,理解艺术发展的各种规律,并从理论上掌握艺术起源的各种学说以及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同时希望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创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过来加深自己的理论认识。
本章节重点:原始艺术与生产劳动的紧密关系;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艺术的社会功用。
本章难点:劳动作为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的发生(一)原始“艺术”(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三)促使艺术发生的其他因素第二节艺术的发展(一)艺术随时代而嬗变(二)艺术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第三节艺术的社会功用(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二)艺术的社会功用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艺术的发生1. 了解: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关系。
2. 理解:名词解释“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
(二)艺术的发展1. 识记: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索福克勒斯《俄狄普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歌德《浮世德》。
2. 领会:名词解释“三一律”。
3. 简单应用: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三)艺术的社会功用1. 领会: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艺术与政治、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的关系。
2. 领会:艺术的社会功用——审美功用、认识功用与社会组织功用。
第三章艺术作品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作品。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作品,理解有关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并从外部和内部对艺术作品进行本体论上的把握。
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们能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内容,同时建议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艺术语言的构成要素。
本章难点“有意味的形式”。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艺术作品(一)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二)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第二节艺术语言(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二)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相互作用(三)艺术语言的功能第三节艺术作品的属性(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二)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什么是艺术作品1. 领会:名词解释“艺术作品”、“意象”;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
2. 简单应用:为什么说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3. 综合应用:试析克莱夫·贝尔命题——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
(二)艺术语言1. 领会:名词解释“意念”、“物象”、“艺术形式”、“艺术方法”。
2. 简单应用:简析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3. 综合应用:艺术语言体系的构成因素及相互间的关系。
(三)艺术作品的属性1. 领会:“成教化助人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
2. 简单应用:艺术美;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
3. 综合应用:艺术作品的商品性质和艺术价值的关系是什么?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第四章艺术家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家。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家,结合自身的体验理解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并进一步掌握他对社会和人类生活应该起到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对于他的评价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以自己的所得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做一个高素养的艺术创造者。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家的构成要素;艺术家的作用和地位。
本章难点:艺术家的价值。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家的特点(一)艺术家的主体性(二)艺术家的创造性(三)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第二节艺术家与艺术创新(一)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二)艺术创新与艺术个性(三)艺术创新与继承第三节艺术家的作用、价值与地位(一)艺术家的作用与价值(二)艺术家的地位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艺术家的特点1. 识记:艺术世界的构成;“竹林七贤”;“元四家”2. 领会:艺术家的主体性。
3. 简单应用:艺术家的特征是什么?(二)艺术家与艺术创新1. 领会:艺术创新的含义。
2. 简单应用: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新?艺术家怎样才能有所创新?(三)艺术家的作用、价值与地位1. 领会:艺术家的作用。
2. 领会:艺术家的价值和地位。
第五章艺术创作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创作。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做出理论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理论及类型。
而且,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能促使学生进行自觉的理论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的创作过程。
本章难点: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和中国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一)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二)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三)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四)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第二节艺术创作的过程(一)灵感思维(二)构思原理(三)艺术世界的诞生第三节艺术创作的主体条件(一)艺术的天赋和敏感(二)才能和技巧,勤奋和修养(三)艺术的独创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1. 识记: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个人;康定斯基被认为是“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被认为是“冷抽象”的代表;米罗被认为是“符号创作”的先驱;克利被称为‘符号魔术师”;源起于法国的立体主义,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分别从塞尚、凡高、高更的艺术里找到了兴起的源头或踪迹;孔子被推祟为中国音乐艺术精神的最早最伟大的发现者;宗炳《画山水序》;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现代艺术,从木刻运动、话剧、电影、摄影艺术发源,赋与创作以现实的再现性内涵,由“五四”运动开始到三十年代初,拉开了中国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的序幕。
2. 领会: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
3. 简单应用:举例说明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
(二)艺术创作的过程1. 领会:里普斯的“移情论”;波特莱尔的“应和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论”。
2. 领会:名词解释“灵感”。
3. 综合应用:什么是艺术的“气势”?举例说明艺术世界的四种创作类型。
(三)艺术创作的主体条件1. 领会:才能和天才的区别。
2. 领会:艺术的程式、经验与艺术独创性的关系。
第六章艺术欣赏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设计师与设计群体。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欣赏的涵义和特点,理解艺术欣赏的条件、艺术欣赏的心理层次和艺术欣赏的方法及艺术欣赏的复杂性等问题,并对艺术欣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把握。
本章重点:艺术欣赏的涵义和特点;艺术欣赏的条件;艺术欣赏的方法及艺术欣赏的复杂性。
本章难点:艺术欣赏的心理层次。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第二节艺术欣赏与审美经验(一)再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二)表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第三节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一)审美感觉(二)审美理知(三)审美心象(四)审美共鸣第四节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艺术欣赏与审美经验1. 了解: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间的关系。
2. 理解:中国山水画以抽象性的表现因素区别于西方风景画。
(二)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1. 领会:“画眼”;“力的图式”。
2. 识记: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德彪西《雨中花园》;我们可以把悲剧比喻为“酒神”精神的艺术,把喜剧比喻为“日神”精神的艺术。
3. 综合应用:试析艺术欣赏的四个心理阶段——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审美共鸣。
(三)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1. 识记:艺术批评被称为“运动着的美学”;“比较宗教学”的创始人麦克斯·缪勒。
2. 领会:艺术批评的范围和性格。
【附录】题型举题第一节单项选择题在“心物统一”关系问题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提出者是()A. 唐代张璪B. 宋代郭熙C. 明代王履D. 清代石涛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主要有()A. 劳动说B. 游戏说C. 巫术说D. 摹仿说E. 表现说2. 艺术家的价值是指艺术家存在的意义,它可分为()A. 生活价值B. 社会价值C. 经济价值D. 本体价值E. 附加值三、判断改错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 艺术个性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