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张扬个性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张扬个性

出: “ 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的学习方式 , 语文课程要根据学 生身心
2 0 0 5 — 0 6 . 发展与语 文学 习的特点 , 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 。 ” 可是 , 在我们的传 版 社 .
统教学中 , 注重的是“ 师问 、 学答 ” 训练 , 忽视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的 能力 , 从 而导致他们越学越不会 问 , 因此 , 我们应该 充分利用学生 现有 知识 , 诱发他们质 疑问难 , 教会学生质疑 的方法。 1 .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 作 者单位
重庆 市 巴蜀 中学)
我们 的学生其实心中有很 多的问题 ,只是不敢提 问或没有提 问的习惯 , 这就要 求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 特别对一些胆小或不
然而很长 时间以来 , 我们 的课堂教学却忽视 了学生个性 的发展 , 过 创设 了“ 源 中人” 招待渔人的情 景 , 使 学生如身临其境 , 很好 地激起 分地强调知识 的记忆与模仿 , 阻碍了学生 主动性与创造性 的发挥 , 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样学生在提 问之 中, 有 了 自己的想法 , 表 达
参考文献 :
法, 在平时的教学 中, 我们 教师应该给提供质疑的机会 , 只有这样 ,
[ 1 ] 朱慕菊. 走进 新课 程 : 与课程 实施 者对话. 北京 师范大学 出 [ 2 ] 周成平. 新课 程名师教 学 1 0 0条 建议 [ M] . 中国科 学技 术 出
2 0 0 2 — 0 6 . 学生 才有机会表达 自己的真知灼见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指 版 社 .
护学 生的“ 独 到之处 ” , 学生在这样 的环境 里 , 才会 健康成长 , 才会
充分 发 挥 自己 的个性 。 二、 鼓 励 学 生质 疑 问难 。 展 现 学 生个 性 “ 学 源于思 , 思 源于疑。” 质 疑 是激 发 学 生 发 展 个 性 的有 效 方

鲜活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鲜活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鲜活语文课堂,张扬学生个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时,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个性张扬。

为了把新课程的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上,落实到每个学生上,我觉得应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一、关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然而,细琢磨目前的课堂教学,虽然大家一再说“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还会自觉不自觉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学生的知识需求、情感需求还没有真正的被注意和重视。

其实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

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正是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

如果我们教师每节课前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

有位教师在教学《海滨小城》一文时令人耳目一新: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中。

大声读,小声读,找朋友一起读,小组合作读……学生很快地以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本文五处景点的描写是重点内容,该老师在教这一部分时,打破以往逐段分析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喜欢这处景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学习。

这不完全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以往被忽视的学生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手、口、眼、脑充分动了起来。

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课堂气氛一直处于生动活泼状态,学生学得主动,理解得快,记得扎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彰显自己个性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彰显自己个性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abstract: students are the master of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we should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wareness and habits, build a good independent learning situation, respect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choose the suitable method of learning.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个性key words: chinese, class teaching and learnig, characteristic教育教学,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不陌生。

几十年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已不适应教育改革的现状。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信学生,赏识学生,让学生全面展示自我教师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要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

如课堂上让学生充分阅读观察思考,操作表述人,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

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

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阜宁师范附属小学金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它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千差万别的人。

素质教育的真谛,绝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统一规格的“标准件”,而是造就充满活力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会学习的一代新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

因而,我们应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让课堂成为孩子们个性尽情张扬的舞台。

一、变“冷色调”为“暖色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像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

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用说大胆质疑了。

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受到平等、尊重,小孩子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

这就要求课堂上教师应像一个调色师,用真挚的情感,宽厚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暖色调。

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为此,我们首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他们自由驰骋的天地。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无拘无束地投入学习活动,展现多姿多彩的自我,个性发展才有了前提。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是那个高高在上,具有绝对权威的“皇上”了,而应该是学生疑惑时的良师,亲密的朋友,生命成长的益友。

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要微笑着面对孩子,要平等地和孩子们说话,努力体现民主的教风。

我们要有“丰富多彩”的学生观:有的孩子善于观察,有的孩子能说会道,有的孩子爱想象……正如花园里的花一样,千姿百态,各有千秋,这是很自然也很普遍的现象。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张扬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张扬

个词 , 爸爸是怎样说 的? 学生手举如 林, ( 忽然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教师要善 于“ 抛绣球” 把选 学生展开了 自主学习活动, , 只需 十五分钟 , 一般 学生便能想象 出画面 , 出诗 句表现 了诗人不 说
他 惊喜 地 发 现 一 学 困生 举 手 了, 机 会 给 了他 ) 择权 还 给 学 生 。 把
回答 错 了吧 , 后可 要 认 真 读课 文哦 !不 过 , 们说得生动热烈 , 以 你 读得人情入境。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 《 田忌赛马》 一课 中提 出了这
举手 了老师还是很高兴的。 其他同学 , 你们认为
爸 爸应 该 怎 样说 呢?
让 学 生 自主选 择 学 习 方 式 。学 习 方 式 反 映 样 一 个 问题 :在 田忌 、 膑 、 威 王 三 个 人 中 , “ 孙 齐
须 把 鱼 放掉 。
那可爱 的形象 , 背诵也就水 到渠 成了 。事 实证 性 在师生对 话时 , 在不违背文本主流价值观的
师: 对呀 ,X X 同学 , 可能没有看清课文才 明 , 你 由于学生选 的是 自己喜欢 的内容 , 因此 , 他 前提下 , 教师必须尊重学 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
” 了学生完成认知任务的思维水平。学生不同的 你最喜欢谁? 教师设计这 爸 爸 斩 钉 截 铁 地 说 :你 必 须 把 这 条 思维方式决定了每个 同学可以通 过不 同的学习 学生对孙膑足智多谋 的赞 颂 , 化学生对文本 : “ 深
鱼放 掉 ”
方式认识客观事物 , 达到构建 自己知识体系的 的理解。 位女同学首先发言: 一 “ 我喜欢孙膑 , 因
展 开 教 学 的 。 : 出示 : 爸 师 ( 爸 说 :你 必 地引导学生选择 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 合 自 累 , 时 用 。然 后 让 学 生 质 疑 , 生 读 懂 了三 字 “ 适 学

培育快乐树——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张扬个性

培育快乐树——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张扬个性
教学 , 道 就 是 所 谓 的优 秀 教 师 展 示 其 授 业 技 巧 的 难

学 的 描 述 , 看 他 们 拍 的照 片 : 歌 唱 得 好 的 同学 演 唱 看 让 《 爱 北 京 天 安 门》 让 学 生 欣 赏 《 围 大 典 》 精 彩 片 我 ; 开 的
段 .还 可 以 让 学 生 展 示 他 们 用 自己 的 方 式 搜 集 的关 于
镜 头 二 : 生 成 了“ 众 演 员” 学 群
教 学 内 容 的 人 本 化 处 理 ,即 努 力 使 教 学 内容 贴 近 人 的 生 活 经 验 ,贴 近 人 的 生 活 实 际 ,符 合 人 的兴 趣 要 求 , 顾 人 的 个 性 特 长 。 是 对 统 一 教 学 内容 的 二 度 开 照 这 发 ,使 开 发 的 内容 对 特 定 的 学 生 有 着 更 为 重 要 的 意 义 与 价 值 , 能 引 起 他 们 的 兴 趣 , 发 他 们 的情 感 。 而 , 更 激 冈
教 学 内容 的 人 本 化 处 理 ,将 最 大 限 度 地 考 虑 每 一 位 儿
A 校 一 名 特 级 教 师 在 B小 学 一 问 他 完 全 陌 生 的 教
室 里 , 对 一 个 个 完 全 陌 生 的脸 庞 , 容 不 迫 、 板 有 眼 面 从 有
童 的 个 性 特 点 , 将 富 有 个 性 化 的 色 彩 。 比如 《 安 门 必 天
培 育 快 乐 树
一 晒一
让 学 生 在 语 文 课 堂 中 张 扬 个 性
郭壹差
当一 节 语 文课 的 下 课 铃 敲 响 时 , 多 教 师 总 爱 这 样 许
种 思 考 : 认 同教 学 目标 是 具 有 一 定 的 可 预 知 性 、 操 即 可

语文教学,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论文

语文教学,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论文

语文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正是要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提倡尊重主体、发展个性。

语文课正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的传统观念,引导学生大胆地标新立异,让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张扬,使得学生的生命个体异彩纷呈。

一、创设舒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是促进人作为人形成独立的人格意识以及生存能力的过程和手段;而不是把受教育者当做工具去盛装知识,当做“泥巴”来塑造品质。

受教育者的强烈的“自我生长意识”向教育要求个性化。

教育者必须通过个性化的课堂来激活这种生长意识,并且加以扶持和关爱。

因此,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

但课堂只是限定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流程,它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训练为主要特点,在不能完全进行“一对一”的个体教学的前提下,要想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知识、观念、态度等)展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以文学形象为载体,以语言文字为外壳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展现它独特的魅力。

我认为学生的潜质如河流,课堂就是主渠道。

真正把学生看成“主体”就要去“导”,去“引”,去“铺垫”,最后使之归于大海,而不是“截流”“堵塞”。

因此“训练这条主线就显得格外关键。

开放的、科学的课程模式一点会为学生展现个性、发展个性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

1.学习目标民主化首先,就是要教学生把握整个语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在因循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将学期目标分解成为单元目标,实行单元整体教学,避免了单篇教学学习目标的孤立性和僵化,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选择本单元可学习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和学生商量,这堂课大家想学什么?由过去的老师说这一堂课我要你学什么变为学生说我要学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

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

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个性在语文课堂张扬人教版新课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它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创新人才。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

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呢?在实践中我潜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角色,课堂变“冷色调”为“暖色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孩子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搞得老师象没有感情、不苟言笑的零碎知识传播器。

学生呢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说话一个口吻,思维一个模式,更不敢说不敢问。

事实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

这就要求课堂教师应象一个调色师,用真挚的心灵,宽阔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暖色调。

学生自然就消除了顾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潜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个人认为个性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扮演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天才的组织者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是佛都是不大说话的,只有小鬼小仙才会喳喳叫!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语言,把说话的机会表达见解想法的时间让给学生。

多用眼神、表情、动作去暗示、组织学生,老师应该象能串起散落的珍珠的巧匠,把课堂变成闪烁着学生璀璨光芒的项链。

2、示范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教师,课堂上要能露一手。

敢于并乐于对学生说:“我读给你听,我写给你看,我演给你看。

”小学生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时候,有时你分析半天,搞得心力憔悴,还不如示范那么一下,很直观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领悟了!3、点拨者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在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议得有滋有味时点那么一下,学生便豁然开朗,深入到文字更深沉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观摩课《梅兰芳学艺》中,于老师的点拨真的精彩。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可是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他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朗读,看看谁象那位师傅,学生越读越有师傅对梅兰芳演戏不甚看好的味儿,他顺势说:“小朋友,读书很有意思吧,在读、体会的过程中你们知道‘料子’一词的意思了吧!谁来说给李老师听听?学生说了很多:什么就是不适合演戏啦,演戏这行梅兰芳不可能有成就啦等等!语言富有个性,又自然无雕琢!4,激励者有这样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准备一百顶高帽子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誉回家去。

说句大实话,没有人不喜欢别人用赏识的目光看自己,我们成年人都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何况小孩子呢。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不吝啬自己赞赏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一个微笑,一个温暖人心的眼神,一句学生耳边悄悄的赞扬的话,一行留在学生作业本上赞赏的文字,都足以能让一个小孩激动很久,甚至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轨迹。

试想,我们如果打心眼里真心喜欢欣赏学生,他们能不掏心给你,真心信任你吗?而师生关系和谐随意了,这样一种氛围中的课堂教学,学生能不畅所欲言,个性能不得到舒展吗?二,尊重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教育不是告诉。

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欣赏感悟都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行为。

因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

语文教材,特别是现在的苏教版有许多课文都采用并列式段式,如《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等,这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挖掘才会深入,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

我刚刚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迷人的张家界》,他一反传统的课堂模式,一上课就问学生知道哪些有名的旅行家?学生答知道徐霞客和马可。

波罗,他当即组成两个旅游团:徐霞客旅游团和马可波罗旅游团,接着支老师让两个旅游团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把自己当作一个优秀的导游来向游人介绍风景,并强调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游,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朗读水平要高,其次要善于用新颖有趣的传说把游客所见到的景物讲得趣味横生,这样游客才会游兴大增。

学生听了兴致盎然,立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先练习朗读,而后穿插自己认为合理有趣的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串成解说词,课堂散发着个性的想象,让所有听课老师内心暗暗叫绝!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感悟。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当儿童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他就能够学好,并变得热爱学习。

这不禁让我想到同一课不同的教学方式处理的两个教学片段。

《九寨沟》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旅游胜地九寨沟的自然景观、珍禽异兽。

文辞清新,尤其是描绘湖泊的那一段让人如身临其境,久久迷醉其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1、自读后,老师提问:你最喜欢湖泊的什么特点?学生圈画有关语句,讨论。

2、教师指名汇报学习情况,结合解词析句。

3、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景物的美,读出对湖泊的喜爱之情。

虽然,这个语段的教学,老师也注重了“悟”的过程和语言智能的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语言积累等方面也得发展,但总是在老师设计好的框框里学,被动,热情不高,感悟和体验都不深。

第二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1、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参观九寨沟的湖泊,现在你就是导游,你要用最拿手的方法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看谁赢得的游客多。

于是学生分组学习,或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谈谈、读读、议议;或用绘画的形式,画一画湖泊美景;或收集资料,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湖泊的图片、资料等。

2、组织交流汇报。

一些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画的湖泊,例如:我画了一个清澈透明的湖泊,湖底画些五颜六色的石块。

因为课文里写着“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又如:我把青山、白云等各种倒影画在水面,因为课文中讲‘雪峰、森林、蓝天、白云倒映在湖水里,湖水五彩缤纷,被称为“五花海”回“五彩池”。

一部分学生用朗读的方法,教师配上课件,视觉听觉相融,意境悠然美妙。

几个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照片、资料,这就走出课文,开拓了学生视野。

还有一位学生说他曾经去过九寨沟,向大家介绍了我亲眼目睹的湖泊……以上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尊重、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乐趣,形成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个性化氛围。

三、创设情境,变“三尺讲台”为“旋转舞台”。

1、抓可拓展文章内容的表演情境。

如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在理解文章结束后,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有自己的个性思维和想象,他在改编前特意指出:乌鸦很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朋友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待会老师要请这些聪明的小乌鸦上来表演。

结果,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产生了:一同学戴着乌鸦头饰,嘴里衔着一根空心的草杆,他把草杆插入瓶子中,美美地吸了一口,还幽默地拍着肚皮说:好爽啊,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富有创意的表演一下子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创造欲望,有同学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中,一下喝到了水;有的同学把瓶子斜放着,也喝到了水等等。

2、抓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情境。

古诗意蕴深厚,音韵和谐,但难以理解更难以进入诗境,悟出诗情。

一般教师教古诗都采用读诗题,解诗句,知背景,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程式化地去教,往往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了无生趣。

我在教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就抓两个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创设情境。

A、学生初读了诗歌之后,我便发问:“同学们猜,那黄四娘家都会有什么花?”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开了:桃花、李花、杏花、水仙花……我马上追问:“诗中写的花有可能是水仙花吗?读诗句想一想。

”学生回答不可能,因为诗中所写花“千朵万朵压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

我让学生继续想象,诗中的花还有可能是什么花?又有学生答桂花。

我进一步追问:“可能有桂花吗?”学生认为不可能。

因为桂花是八月份开的,而诗中写的是春天景色。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诗句就可以看出。

接着我小结:诗中的花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花组成的画面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会,可以为诗句配画,也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还可以找找相关的文章来体会。

学生自学后各组挑选的代表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内容颇丰,气氛活跃。

B、而后,我又发问:诗句中说花不仅多,而且美,作者为什么还要用“独自寻”呢?只要一出门,不就可以看到这些花了吗?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背景资料说:“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写的。

历经安史之乱的成都一片荒凉,到处是战争的创伤。

像诗句中所写的景象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作者要找寻。

”或“历经战争的杜甫心情十分苦闷,需要找到一种安慰,所以就独自出门去赏花了。

”我予以表扬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全诗,读出作者的喜悦,读出作者淡淡的哀愁!就这样,整个课堂看似浑然天成,其实是老师善于抓住问题的情境,这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内在的灵气散发出来,课堂也就个性十足了!3、给学生舒展心灵的批判情境。

我记得以前有一篇课文《电脑管家》,大致内容是讲电子计算机可轻松地管理长城饭店,说实话,那里面的电脑在我们现在看来早淘汰了千百次了。

象这样文章内容或思维方式与时代已经脱节的课文,如《落花生》,或《丰碑》等思想上明显有“高大全“的感觉,不太真实甚至人文精神匮乏的文章,我觉得可以大胆地给学生一个批判的情境,让学生放手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质疑,因为学生在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灵舒展、个性张扬的过程,这样敢于面对课本敢于面对自己真实内心远远胜过学到文中什么人什么美好品质。

试想,现在知识的概念外延都大大拓宽了,真理这词语也好象提得不那么频繁了,而文章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渗透了很多个人思想情感的,很多东西难以用对与错来判断,只要有道理,都应承认其合理性,黑格尔曾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只要学生谈的是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觉想法,都应该给予支持。

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连自己最真实的心都丢失了,所以我们给予学生的,更应该是真实。

只有创设一个可以言论自由的批判的情境,让他们敢于说敢于辩,才对他们的将来真正有益。

四,课堂练习,变“机械重复”为“个性选择”。

关于课堂练习,很少有老师好好想想应该怎么科学设计,常常是照例做做练习册,抄抄词语之类,这些基础练习固然重要,也需要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