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简介
赣州简介

赣州是江西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江西第二大城市,常称为赣南地区,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全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名城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19个点),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资源分布率达77%。
主要有以宋代“四古”(古石窟、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窑)为代表的宋城文化旅游区,还有被誉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梅关古驿道旅游区;有道教第35福地翠微峰金精洞,还有传说中汉钟离得道成仙的汉仙岩;有天然氧吧阳岭,人间仙境小武当山,水上明珠陡水湖,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村,还有东江源头三百山……。
在多年的旅游实践中,赣州逐渐形成了“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东江源头,客家摇篮”四个品牌,整合包装并推出了三条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即赣州——上犹——崇义——大余古城丽山秀水旅游线;赣州——于都——会昌——瑞金——石城——宁都——兴国红色文化旅游线;赣州——信丰——安远——定南——龙南东江客家风情旅游线。
此外,还有地质考察、风水玄学、宋文化考察、宗教朝圣、体育健身、漂流、客家民居研修等多条专项旅游线供游人选择。
崇义是江西省名山秀水绿色之旅的重要景区。
目前已形成了以阳岭森林公园、聂都溶洞群、库区湖光山色为主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
阳岭、故称观音山,因明朝都御史王阳明平叛立县而得名。
阳岭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江南新兴国家森林公园,方圆10余里,秀峰36座。
峰峦叠峰,古木参天,珍禽异兽群集,飞流瀑布9处;泉甘溪曲,藤古树珍,四时花木广布。
据权威机构测定阳岭空气负氧离子平均值高达9.2万单位,最高值的兰溪瀑布区为19万单位,被人们誉为“天然大氧吧”。
已逐步建设了阳峰、竹文化(民俗)村、度假村、竹海、珍稀动植物园、水上乐园等六大景点。
赣州各县旅游景点介绍

面积2311.38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 全县通行客家话
(二)旅游景点——毛泽东寻乌调查 纪念馆
寻乌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成立于1968年6月, 寻乌县革命纪念馆始建名为“宣传毛泽东同 志在寻乌伟大革命实践委员会办公室”, 1974年更名为“寻乌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属纪念性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面积4333 平方米,南北朝向。
这支起义部队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
第五军团,由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 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红十 三军军长,赵傅生任参谋长兼红十四军 军长,黄中岳任红十五军军长。
宁都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而且也是 取得完全胜利的一次武装起义,红五军 团的组成和建立,大大地加强了中央红 军的力量。
四、安远县
(一)简介
安远县位于江西南部,始建县于南 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是典型的 丘陵山区县,总人口35.17万人,辖18 个乡镇,196个行政村;面积2375平方 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97万亩,占土地 总面积的83.43%森林覆盖率达83.4%。
主要景点有东江第一瀑、九曲 十八滩、三叠瑶池、知音泉、天印 奇松、福鳌塘、高峡飞虹、将军椅、 双乳峰等。山下建有温泉宾馆,全 市最大的温泉泳池。风景秀美,交 通便利。
(二)旅游景点
1、九曲长滩旅游度假区 定南县九曲---长滩风光游览区古语 云: “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 罗”,这条河就是定南县的九曲河。
九曲河是定南县境内最大的河流, 与发源于安远三百山和寻乌鸡笼嶂,同 为东江之源,因为河道流经博罗湾时呈 “九”字形,故名九曲河。
进入游览区,但见烟波浩渺,山峦 叠翠 ,白帆点点,四季如春,犹如进入 桃源仙境。其主要景点有天成桥、客家 山寨、月光岛、亚热带原始植物群落、 九曲电站和长滩电站。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据中国赣州网,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
辖2区1市15县,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
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28.5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其中农村户籍人口734.2万、占总人口的79.1%;共有283个乡镇、3460个行政村。
市树为榕树,市花为金边瑞香。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门、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如今正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4C级民用机场,通达北京等国内50多个重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全省1/4;铁路营运里程364公里。
二是文明久远灿烂。
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置县,宋定名赣州。
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风水大师杨筠松分别在此弘扬禅宗文化、堪舆文化,周敦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赣州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民国时期蒋经国主政赣南(1939年3月至1945年7月)长达6年。
赣州是“江南宋城”,为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八境台踞章、贡两江交汇处,“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郁孤台以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声名远播;至今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西四大名窑—七里镇古窑址,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被誉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至今保存完好的上千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奇葩;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旅游宝典之:赣州十大风景简介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赣州市简介及旅游景点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
四周依山,三面临水,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古有“富丽江城”之称。
赣州市总面积四百七十九平方公里,人口四十多万,居住有汉、回、壮、畲等16个民族。
它扼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二零一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头城。
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
当年供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布等土物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
赣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蜿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
赣州市名胜古迹甚多:堪称江西石窟艺术宝库的通天岩建于唐末,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耸立在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胜景八境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现为三层,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挺拔,巍然壮观。
赣州介绍

• 中部﹑粤﹑浙商最佳
投资城市,中部加工 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 接地 .
水资源
境内大小河流1270条,河 流面积14.49万公顷,总 长度为16626.6千米,河 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0.42千米.多年年均水 资源量为335.7亿立方 米.
水资源
郁 孤 台
•
·
八境台
• 八境台坐落在赣州市北八境公园内,章江
和贡江在这里汇合,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 区。建于北宋嘉毡年间,因郡守孔宗瀚筑 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 苏轼而得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赣州宋代古城墙
• 中国有四大古城墙。1994年1月,中国历
史文化名城赣州,将四大古城墙改写为五 大古城墙,而1996年11月20日,赣州古 城墙又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 是宋城墙,国内孤品。
•
.
通天岩
•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唐代末年以来,这里
便被开创为石窟寺,历时千余年,成为我 国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山江毕青可西多清 词西 《大顶西位 深晚竟山怜北少江 :造 菩词,北于 闻正东遮无望行水 郁口 萨人南部赣 鹧愁流不数长人, 孤壁 蛮辛宋贺州 鸪余去住山安泪中 台》 书弃爱兰城 。,。,。,。间 下有 江疾国山区
•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州的瑞金
以及周边几个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政府所在地,因此,瑞金被誉为“共 和国的摇篮”。
红色名歌 ——映山红
客家摇篮
• 赣南是与闽西、粤东
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 客家人聚居地之一 . 三大客家人聚居地 赣南 闽西 粤东
世界橙乡
赣州南康区区情简介

赣州南康区区情简介
南康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的东南部,地处赣江与兴国县交界处,东临
兴国县,南接上饶县,西距赣州市区约90公里,总面积925.4平方公里,境内有新宁河、太源河、太湖三条河流穿越,是江西“三山一水”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南康区是赣州市农、朝、外贸易大市,拥有古老的“东赣之都”之称,南康区距赣州市区122公里,地处赣江与兴国县的交界处,东距赣南高速
公路85公里,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高,热量
中等,是江西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和水果之都。
南康区人口较为密集,总人口7万余人,其中汉族占98.5%,其余民
族人口占1.5%。
南康区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及城镇居民人
均收入增长迅速。
2023年,南康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其中全区常
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南康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黄金海岸海滩,毗邻宝珠湖、贵和湖,及太源河、太湖等风景秀丽的景点,每年夏季都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游玩。
赣州宋城简介

赣州宋城简介赣州宋城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赣南新区,是一座以宋代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宋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赣南民居的特色,呈现出古朴典雅的宋代风貌。
下面是对赣州宋城的详细介绍。
一、景区规划和建筑风格赣州宋城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
整个景区按照宋代城市规划的原则进行布局,在规模和建筑风格上力求再现宋代的繁华和庄严。
赣州宋城包括城门、街道、宅院、商铺、官府等多个建筑群,其中最为精华的是宅院和官府。
宅院主要是以宋代文人士人的府邸为蓝本进行设计,建筑风格典雅古朴,融入了赣南的建筑元素,展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景。
官府是按照宋代官署的规模和布局进行建设,展示了宋代官员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景区内的街道和商铺则是重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景象。
街道两旁的商铺以现代的方式进行改建,但外观和摆设都是以宋代为主题,展示了当时的市井风貌。
走在街道上,仿佛置身于宋代的繁华商业街区之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闹与贸易氛围。
二、景点介绍1. 双龙城门双龙城门是赣州宋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进入景区的入口。
这座城门由两座楼阁组成,正面为一座宏伟的牌楼,上书“赣州宋城”四个大字,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特色。
2. 文人府邸区文人府邸区展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生活。
府邸区包括多座大型的府邸建筑,建筑风格典雅,门前花园布置有盆景和花草,展示了文人们的雅兴爱好。
在府邸区还设有文人书屋,里面陈设有宋代文人的书画作品和文房四宝,游客可以了解到当时文人的学术成果和文化传统。
3. 官府区官府区是宋城景区内规模最大、设计最为精细的区域之一。
官府按照宋代的官署规模和布局建设,包括正厅、侍从房、内室、后花园等多个建筑群。
在官府区,游客可以参观到宋代官员的居住和办公场所,了解到当时的行政体制和官员的生活状态。
官府区还有一座石库房,陈设有宋代财物模型和器物,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商贸发展和物质文化成果。
4. 街道与商铺区宋代的城市街道是繁华热闹的,这一特点在赣州宋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赣州市情林情简介

赣州市情林情简介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
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市。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现辖章贡区和南康、瑞金二市及赣县、兴国、于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大余、崇义、上犹十五个县,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807.7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5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2.57%,非农业人口17.43%。
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
2001年末有耕地面积513.49万亩,人均0.6亩,是一个人多田少的山区。
市内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发展橙、柚为主的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考队认为在全国堪称得天优厚,赣南适宜建为全国的柑桔商品生产基地。
本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区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现已建成为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全省的糖业、烟叶、桔类生产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命名市内的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笔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
本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
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
西华山钨矿是市区内的八大钨矿之一,开采历史悠久,被称为“世界钨都“。
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
被称为江西省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除铜之外其余四种主要分部在赣南。
经过建国后的开采建设,赣州成了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
市内著名的自然景观,主要有安远的三百山、龙南县的九连山、大余县有梅关古驿道。
三百山为东江源头,是香港同胞饮用水的发源地,现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香港同胞到祖国内地旅游的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沿革赣南政区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开化远于唐虞”。
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楚、吴、越,后又属楚国。
秦并六国后,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
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战五岭,使尉屠睢将五军,其中一军守庾岭界,置南壄县,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政权之始。
汉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
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
五年(前202),汉灭楚,赣南始隶汉。
六年(前201),置豫章郡,治南昌,领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于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
其中赣县、于都县为新增设县。
西汉末年(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
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
兴平元年(194),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
领于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为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之始。
晋太康元年(280),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三年(282),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治于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五年(284),改揭阳为陂阳。
十年(289),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元康元年(291),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郡治从于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北朝梁·大宝元年(550),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陈·太建十三年(581),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
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十三年(593),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
虔州领4县:赣县、于都、南康、宁都。
唐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如前。
永淳元年(682),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
神龙元年(705),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
天宝元年(742),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贞元四年(788),分出于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
天祐元年(904),从于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909),虔州属梁。
四年(910),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昇元元年(937),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乾化元年(911),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保大十年(952),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
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宋开宝八年(975),改昭信军为军州。
大平兴国元年(976),改军州复为虔州,隶江南西路;七年(982),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
虔州领13县。
淳化元年(990),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
虔州领10县,隶江南西路。
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宣和三年(1121),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赣州名始此。
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
至元十四年(1277),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
隶属与领县如旧。
明明吴二年(1365,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洪武十八年(1385),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
弘治七年(1494),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
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隆庆三年(1569),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
万历四年(1576),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
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清顺治十年(1653)至康熙八年(1669),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康熙十年(1671),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
雍正九年(1731),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
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设县,县直隶省。
民国3年(1914)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
赣南道,治赣县,领17县: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
赣南3个政区复合为一。
民国15年(1926),废赣南道,县直隶省。
民国21年(1932)全省划为13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行政区。
兴国县归第九行政区。
第十一行政区(后改称赣南行政长官公署)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
第十二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
第十三行政区设龙南,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
民国22年(1933),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区合并,改名赣南政务专员公署,先设大余,后迁赣州,领11县。
民国24年(1935),全省改划为8个行政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行政区。
第四行政区设赣州,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第八行政区设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
苏维埃时期(1928~1934)赣南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
1949年7月,成立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18县(市):赣州(8月析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1949年9月成立宁都(瑞金)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
赣南分设2个行政区。
1949年8月,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分区。
1949年11月,赣州分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分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分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分区。
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公署,同时撤销赣州分区专员公署,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成立赣州专区。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78年8月,设立赣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
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领18县(市、区),原县级赣州市改称章贡区。
目前,赣州市辖2区、2市、15县、138镇、145乡、8街道办事处。
另有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
赣州市情简介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称赣南。
东邻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南连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接江西省吉安市、抚州市,是江西的南大门,珠三角的直接腹地、海西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辖1区2市15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897万,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江西省的1/5和1/4,是江西省行政区域范围最大的设区市。
赣州是革命老区、共和国摇篮。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于1931年11月在赣州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始了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探索与实践。
1934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赣州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
赣州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总数10.8万余人,分别占江西省、全国烈士总数的43%、7%,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以上赣州籍烈士倒下。
赣州走出了132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赣州是江南宋城、客家摇篮。
赣州历史悠久,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公元前214年就有县郡建置。
赣州是宋代36大城市之一,现保存有全国最长、最完整的一段宋代古城墙,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1994年赣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与闽粤港澳台有独特的亲缘、人缘、地缘关系。
赣州是东江源头、脐橙之乡。
赣州位于东江和赣江源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森林覆盖率达74.2%,高出全国56个百分点,享有“生态王国”、“绿色宝库”美誉。
赣州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赣州是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大,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第一的脐橙主产区。
赣州是世界钨都、稀土王国。
赣州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
其中黑钨、稀土储量分居全国第一、二位,钨、稀土产值分别占全国三分之一,是全国钨、稀土资源及冶炼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和全国稀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最多、产量最大的集散地,正在打造世界知名的永磁材料和永磁电机基地、硬质合金和刀钻具基地。
赣州是交通枢纽、开放前沿。
赣州处于联结长三角、珠三角、海西这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与厦门、广州、深圳、南昌的距离均为四五百公里。
赣州新建了赣粤闽湘四省边际最大最先进的4C级民用机场,可快速通达全国50多个重要城市和世界各地。
大庆—广州、厦门—成都高速公路和京九、赣龙铁路穿境而过,另有济南—广州、泉州—南宁等7条高速公路,赣州—韶关、南昌—吉安—赣州等3条铁路在建或即将开工建设,“井”字型铁路网正在加速形成。
赣州将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
赣州拥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6个省级工业园区,形成了以香港产业园和台资工业园为龙头的赣粤、赣闽产业承接走廊,是商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也是中部地区唯一集中部、粤商、浙商、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长江中游十大魅力城市(第五)于一身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