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排便反射要及时训练
宝宝排便训练的处理攻略

1、宝宝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的训练; 2、培养宝宝最原始的自控感; 3、宝宝在排便训练中没有挫败感,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 4、宝爸宝妈充分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感受。
( 文章版权归上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SPC)所有,未经本中心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 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如需使 用请联系上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SPC),联系方式详见官网。凡侵犯本中心版权的,本中
第三步:开始排便 宝宝如爸妈所预期地那样,排便了,"宝宝真棒,能自己控制大小便了!"及时给予鼓励,实 施正强化;如果宝宝没有排便,宝爸宝妈万万不要苛责,更不能打骂,否则宝宝会在心灵上 留下创伤体验,对人性中意志力的品质形成不利。排便本是最自然的生理意愿的表达,在此 受挫会对人格形成造成深远影响。
第四步:结束排便,顺利进入下一个生活内容 宝宝表达已经பைடு நூலகம்成排便的意愿后,如:小婴儿会以打挺、挺肚子的方式告诉宝爸宝妈"该结 束了",这时宝爸宝妈就就可以顺势带宝宝进入下一个生活环节了。
专家支招
尊重孩子成长的生理规律 一般在 2 岁左右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就可以了,开始把尿的时间是没有一定之规的,三、 四个月左右宝宝的头可以竖起来了,把尿会比较方便些。如果宝宝不是怀有抵触心理而故意 不配合(即利用这个差错来和妈妈作对)的话,排便训练往往是很快就能顺利完成的。 尊 重孩子成长的心理规律 在给宝宝做排便训练的过程中,宝爸和宝妈会学习到如何识别宝宝事先发出的排便信号,这 是宝宝表达便意的方式,如过踩准了点,宝宝的排便训练是很容易的。宝爸宝妈还可以通过 "嘘嘘"和"嗯嗯"来引导宝宝自己区分大便和小便。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关键发展时期,尤其 是在宝宝 2 岁左右,宝宝的大小便训练与日后人格的形成密切有关,如果在此期固着就会 给以后的人格发展埋下隐患。
宝宝大小便训练

如何对xx进行xx训练?父母的态度最重要大小便训练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训练不得法,宝宝和父母都痛苦。
这时,父母的态度最重要。
传统的做法通常是,时刻提醒宝宝,要求宝宝随时随地按成人指令行事。
到处都可以看到成人强迫玩得正高兴的宝宝定时小便,结果宝宝哭,爸爸妈妈骂。
现代幼儿教育认为,大小便训练要充分尊重宝宝,更确切地说法应该是大小便学习。
学习过程中强调宝宝自身的主动性,让宝宝通过学习处理大小便,体会到独立的重要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父母应该保持轻松宽容的心态,既关注也要有分寸。
大小便训练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每个宝宝发育程度都不同。
训练过程应循序渐进,不要和其他宝宝相比,更不能因为宝宝出了“事故”,喝斥或者打骂。
否则,轻者可能让宝宝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摆脱尿布,直到四、五岁都不能大小便自理,重者可能影响亲子关系。
儿童专家特别指出:如果父母对宝宝大小便问题过分关注,宝宝可能不自觉地利用这种心理,或者消极抵抗,或者屡报假情况吸引成人的注意。
训练宝宝自己“方便”,养成好的习惯,对宝宝而言,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学习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宝宝建立自信心和增强自尊心,对宝宝以后的心理发育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最佳训练时间有人说:孩子的排便习惯训练应该及早,不到1岁就可以开始了;也有人建议:过早地训练孩子上厕所,只能使你和孩子都受罪……那么,妈妈究竟应该如何着手对宝宝进行排便训练呢?排便训练必须根据婴儿身体基本功能的发展情况而定。
在最初的时期,婴儿的排泄功能还不能够受大脑支配,因此,他不能用意识去控制自己的排泄,甚至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有排泄行为。
随着婴儿的膀胱能够容纳更多的尿液以及大便次数的减少,婴儿对排便的控制能力便增强了。
婴儿控制大小便的次序大致是这样的:夜间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最后是夜间能够控制小便。
一般来说,女孩子学会控制排泄要比男孩早。
让宝宝培养成定时排便排尿的习惯

让宝宝培养成定时排便排尿的习惯让宝宝培养成定时排便排尿的习惯儿童在18—24月龄逐渐意识到排便、排尿过程,熟悉排便、排尿前的感觉(尿意或便意),开始对排尿、排便有初步控制能力和愿望。
养育者可在儿童具备初步控制能力和愿望时开始如厕训练,发展其排便、排尿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排便、排尿习惯。
训练时间选择2—4岁,儿童可开始接受如厕训练,以获得有意识的`膀胱控制能力。
儿童能够开始接受如厕训练往往需要具备以下表现:① 排便/排尿时停止活动,安静地蹲下;② 能保持尿布干爽2小时以上;③ 每天排便时间和次数相对固定;④ 对便盆及成人如厕过程感兴趣并模仿,能自如地坐上儿童便盆或马桶;⑤ 尿不湿脏时会自己拉开或告诉家长;⑥ 能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⑦能理解与排便、排尿相关的语言并简单表达。
但如果当有身体不适或生活规律改变、儿童不愿或不适应训练、天气寒冷衣服脱穿不便等情况,可考虑暂缓训练,推迟一段时间再重新尝试训练。
训练前准备① 了解儿童如厕训练条件和方法,家庭成员沟通训练计划获得共识,做好心理准备;② 为幼儿提供儿童坐便器:选择安全、舒适、方便的儿童便盆或马桶,由年长儿童或成人示范用法和如厕过程,让儿童接受并学会使用坐便器;③ 为幼儿准备足量的备用衣服和鞋袜。
如厕训练① 表达便意和如厕需求:观察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引导其用语言描述。
② 将便意和如厕联系起来:观察到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
③ 使用儿童便盆如厕:通常餐后20—30分钟内儿童排便概率较大,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
幼儿尝试成功后及时积极回应。
如发现不规律排便,可2—3小时尝试一次。
但训练不可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儿童便意感受和排尿控制练习。
每次坐盆5分钟左右如无排便则停止,隔段时间或待出现便意时再做尝试。
④ 逐渐脱离尿布:视情况给幼儿除去尿布,既便于幼儿有便意时快速坐盆,又能在坐盆失败弄脏身体时感受排便过程。
⑤ 失败正确处理:训练过程经常会出现控制失败,即使如厕训练初有成效时,也可能重新出现如厕失败现象,可能与儿童相关能力仍未成熟,或试图进行更复杂的控制,或专注玩耍有关,养育者对此现象应有心理准备,不可因此指责、羞辱儿童,不应表现出厌恶或暗示羞辱感,冷静地进行清洁处理即可。
儿科之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

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为膀胱寄存的 尿液满了,就会发出需要排尿的信号,信号到达,括约肌放松,完 成一次排尿。
宝宝大小便习惯的形成通常需要通过培养和训练,使宝宝在 大小便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
妈妈要仔细观察宝宝排尿时的表情,记下间隔时间。排尿训 练可以在宝宝睡前、睡醒后、喂水后10分钟、饭前、外出回来 尿布未湿时进行。训练时可以发出一种信号如“嘘嘘”声,逐 渐使宝宝形成听声排尿的条件反射。如果训练1~2分钟宝宝不尿, 就过一会儿训练,训练时间太长宝宝会感到不舒服,容易造成 拒绝,习惯也不宜养成。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脱肛,肛裂,尿频。太早把尿, 不仅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很多。
一岁半以后,适合进行训练,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 练的前提是:能感受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对坐便器和 排便产生关系;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一般来说,宝宝长到一岁半之后,都能灵活的坐、 站、走、蹲、起,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经有了一 定的发育,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时 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婴儿的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 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 控制排尿排便的。1岁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还不如说是训练 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宝宝睡 醒后。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有很多,后果是孩子完全不 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把尿”这个动作来反 射性排尿,而不是生理性的需求了。比如经常听到家长 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 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婴儿便秘如何解决

婴儿便秘如何解决婴儿便秘如何解决一、初生婴儿便秘怎么办宝宝如果出现了便秘这种情况之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这干硬的粪便会使得宝宝的肛门产生疼痛不适。
就会导致宝宝开始惧怕排便,甚至不敢排便。
如果大便长时间的不能够及时的排出,对宝宝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按摩法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
这不仅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且有助于消化。
肥皂条法洗净双手,将肥皂削成长约3厘米、铅笔粗细的圆锥形肥皂条,先用少许水将肥皂条润湿后再缓缓插入宝宝肛门内。
同样尽量让肥皂条在肛门内多停留一段时间,以达到充分刺激畅道蠕动的作用。
均衡膳食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
定时排便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帮助他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
从3个月开始,每天早晨喂奶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时坐盆,注意室内温度以及便盆的舒适度,以使宝宝对坐盆不产生厌烦或不适感。
保证活动量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
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
腹部按摩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适当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
二、婴儿便秘的原因有哪些饮食不当功能性便秘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
宝宝饮食过细,纤维素摄入不足,对肠壁刺激不够容易导致便秘;高蛋白摄入过量,容易使肠发酵菌相对减少而影响发酵,进而使大便干燥致密;饮食量不足时,由于肠道内残渣较少,腹肌、肠肌张力不足、蠕动无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便不规律由于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事情干扰,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一长,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育儿知识-排便训练:观察宝宝的排便信号

排便训练:观察宝宝的排便信号
'对于4个月以前的宝宝来说,大小便是一种无条件反射。
4个月以后,宝宝的生活逐渐变得有规律,基本上能够定时睡觉,定时饮食,大小便间隔时间变长,这时妈妈可以试着给宝宝把大小便,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为培养宝宝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打下基础。
观察宝宝的排便信号
这个月龄的宝宝,如果是
,大便的次数每天约2~3次,
的宝宝可能更少一些,小便的次数为每天20次左右。
很多宝宝在大小便之前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小脸憋得通红,不时有用力的迹象;
·玩得好好的,突然不动了,开始愣神;
·和妈妈游戏时,忽然不配合妈妈的动作;
·小肚子硬硬的,两腿挺得直直。
这些都是宝宝想要大便的信号。
小便信号
在想要尿尿前,宝宝也会发出一些信号:
·莫明其妙地打尿颤;
·睡梦中突然扭动身体。
妈妈应学习细心观察,在宝宝发出信号时试着给宝宝把便,这样宝宝容易配合,把便过程和谐而愉快。
如果妈妈对宝宝的信号置之不理,该把便的时候不把,那么时间一长,宝宝就会不乐意发出信号,自行解决了。
而如果妈妈在宝宝没有便意的时候把便,则会造成以后宝宝把便时的不配合或反抗。
'。
归纳如厕训练的要点

归纳如厕训练的要点如厕训练是指帮助婴儿和幼儿逐步独立掌握上厕所的技能。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卫生习惯的养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训练过程和技巧等方面,总结归纳如厕训练的要点。
一、准备工作1. 选择合适的时间:通常在孩子18个月至3岁之间进行如厕训练。
此时,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逐渐发展,适合开始训练。
2. 准备必要的设备:如厕训练座椅、小便斗、湿纸巾、污物清洁剂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孩子适应上厕所的过程。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让他们理解上厕所的重要性,并明确训练的目标。
二、训练过程1. 制定训练计划: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日常作息,制定一个可行的训练计划。
例如,每隔一段时间带孩子去上厕所,如饭后、睡前等。
2. 观察孩子的表现: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当他们表达上厕所的需求时,立即带他们去厕所。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上厕所习惯。
3.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鼓励孩子自己意识到尿液和大便的感觉,并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排泄行为。
4. 奖励和鼓励:当孩子成功上厕所时,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技巧与注意事项1. 创造良好的上厕所环境:保持厕所的整洁和舒适,为孩子提供一个放松的环境。
可以在厕所放置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或图书,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培养正确的上厕所姿势:教会孩子正确的如厕姿势,如坐在马桶上,保持身体直立等。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排泄行为。
3. 耐心和耐心:如厕训练是一个需要耐心和耐心的过程。
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掌握这项技能。
4. 避免惩罚和压力:在如厕训练过程中,避免使用惩罚和施加过多的压力。
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情绪,阻碍他们的学习和进步。
5. 持续监督和引导:即使孩子已经掌握了如厕技能,家长仍然需要持续监督和引导他们。
这样可以确保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
新生儿促进拉屎动作的方法

新生儿促进拉屎动作的方法
促进新生儿的拉屎动作对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促进新生儿的拉屎动作:
1. 喂养频率:确保宝宝得到足够的食物。
母乳是最好的营养来源,其天然的益生菌有助于宝宝肠道健康。
按需喂养,保证宝宝进食量足够,避免过度喂养。
2. 腹部按摩:轻轻地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宝宝的腹部,这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和排便。
注意用柔和的力度进行按摩,不要过于强力。
3. 腿部运动:对于宝宝来说,腿部运动也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可以轻轻地抬起宝宝的双腿,进行踩踏或摩擦动作。
4. 温水浸泡:可以尝试将宝宝的下半身浸泡在温水中,这会刺激肌肉放松,促进肠道蠕动。
5. 睡眠姿势:确保宝宝在睡觉或休息时的姿势舒适,不会给肠道带来过度压力或阻塞。
侧卧位置可能对促进排便有帮助。
如果宝宝持续没有拉屎,或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儿科医生。
每个宝宝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儿科医生可以为你提供更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排便反射要及时训练一放寒假,门诊上不少幼儿园的家长带着小孩来咨询小孩“粑粑”问题,“天天吃蔬菜水果,大便还出血,小孩疼得直哭”,“小孩都上一年级了,还要兜着尿不湿”……这些问题让家长头疼不已。
专家提醒,小儿排便反射要及时训练,必要时可以借助如开塞露等辅助手段训练宝宝,警惕本来只是由饮食不当、大便不规律而转为肠道系统永久性损害的“器质性”疾病。
给孩子用开塞露要适量去年九月份,优优刚上幼儿园,让家长省心了不少,但是“粑粑”又成了新问题。
上幼儿园之前,优优每天都是早饭后拉“粑粑”的,因为早上要赶去幼儿园,有时候等不及,一段时间过后,几天才一次大便,而且又干又硬,家长也天天给优优吃蔬菜水果,但是优优每次都大哭大闹,可能是因为害怕,都很少听到优优主动说要上厕所。
据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丁曙晴介绍,在门诊上小儿便秘、肛裂的患者还挺多的,大多不是器质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挑食、上幼儿园后没有合理的排便习惯,引起了便秘。
像优优这种情况,小儿因为上厕所疼痛而惧怕,导致感觉功能下降(便意感不强),可以适当借助开塞露等润滑工具辅助排便。
首先家长在小儿排便前,可以用坐浴的方式,但是注意不要烫伤宝宝;其次,可以用点小儿专用开塞露,使用的时候,可以在开塞露头上抹点润滑油,减少对宝宝的刺激(也可以在开塞露中注入温开水或者麻油)刺激宝宝排便,排便要定时,家长要做好记录工作。
比如第一个两周,每天定时(一般选择饭后排便)使用开塞露;第二个两周,隔天使用开塞露,观察自然排便的状况;第三个两周,隔两天使用开塞露,基本上6周左右,小儿排便应该能够恢复正常。
当然,有的家长图省事,一便秘就给小儿用开塞露也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儿童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太完善,容易带来伤害。
7—9个月就可训练排便丁主任介绍,门诊上还有一些“大龄”尿不湿小朋友,都要上一年级了,每天还要兜个尿不湿上学,被小伙伴取笑,家长着急不已,其实还是和家长没有适时训练排便有关。
一般来说,刚生下来的小婴儿是无意识地排便,4个月左右开始有排便反射,7-9个月家长就可以训练宝宝排便,也就是常说的“把尿把屎”。
如果小儿比较抗拒的话,可以增加趣味性,比如用造型卡通的尿盆,大人示范等等。
此外,专家提醒,小儿便秘要及时去医院治疗,防止出现其他病变如肛门裂、肛门狭窄等,不能长期自行使用药物强制排便。
A winter vacation, many parents with children to the kindergarten on outpatient counseling children "BaBa", "eat fruits and vegetables every day, move bowels still bleeding, child crying in pain straight", "the children were in first grade, but also the pocket diapers"... These questions let parents headache. The expert reminds, pediatric defecation reflex to timely training, may, when necessary, with the aid of auxiliary means such as such as open plug training baby, alert, originally from improper diet, defecate is not law and permanent damage to the intestinal disease "organic".Give the child with a plug in moderationLast September, just kindergarten. Let parents worry a lot, but "BaBa" and become a new problem. Before kindergarten, yo-yo pull "BaBa" after breakfast every day, because the morning to go to catch the young son, sometimes can't wait, for a period of time, after a couple of days a shit, and dry hard, parents also every day to eat fruits and vegetables. But cry every time make. May be because of fear, rarely hear yo-yo initiative to say to want to go to the toilet.According to nanjing hospital anus bowel division Ding Shuqing on outpatient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anal fissure is quite many, mostly is not organic diseases, is mainly due to the picky eaters, not reasonable used to defecate acquisition after kindergarten, caused the constipation. Like this kind of situation. Children because of the pain and fear to go to the bathroom, le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function of feeling (sense of meaning is not strong), may be appropriately with open dew lubrication tools such as auxiliary defecation. First of all, parents in pediatric and top, can use the sitz bath, but be careful not to burn the baby; Second, you can use a little children special open plug, when using, can put some oil on outcrop opening filling, reduce the incentive for the baby (can also be injected in kayseri dew water or sesame oil) stimulate baby's bowel movements, defecation should time, parents want to do a good job record. Such as the first two weeks, every time (generally choose defecation after meals) using open plug dew; The second two weeks, the next day using open plug, observ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natural defecation; The third two weeks, two days using a plug, basically 6 weeks or so, children should be able to resume normal defecation. Of course, some parents graph save trouble, a constipation for pediatric open plug is not desirable, in the long run, a vicious cycle, childre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development is not too perfect, easy to damage.7-9 months training defecateDing, director of introduction, still have some "old" diapers in outpatient service of children, are in first grade, even a diaper bag to school every day, be laugh at by the junior partner, parents worry, actually still and parents no timely training related to defecate. In general, the newly born baby is unconsciously defecation, starting around four months with defecation reflex, 7-9 months baby's parents can defecate, is often said that "the urine the shit". If children are to resist, you can add interest, such as cartoon character douwei, adult demonstration and so on. In addition, the expert reminds, infantile constipation should go to a hospital in time, prevent other lesions such as anal fissure, anal stenosis, not long-term use of drugs by forced defe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