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PPT
合集下载
肌张力的评定PPT课件2培训讲学

❖ 2、取得医患合作,避免紧张
❖ 3、实施正确的检查方法,避免引起损伤
❖ 4、进行全面的结果分析
❖ 5、注意体位的摆放
❖ 6、被动活动肢体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 肌张力的评定
一)肌张力的手法检查
❖ 1、视诊
观察肢体或躯体的 异常姿态
❖ 2、触诊
❖ 3、反射
腱反射、屈 肌回撤反射
肌张力高:触之硬 肌张力低:触之软
轻度增加 关节动活动范围前50%内突然卡住,后1/2呈现最小
的阻力
明显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的范围内大部分时肌张力明显增加,但仍
可以较容易的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严重增加 被动活动困难
僵直
不能活动
❖ 或采用肌张力神经科分级法
0
肌张力降低
1
肌张力正常
2
肌张力稍高但活动未受限
3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4
肌肉僵硬,机体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思考:肌力与肌张力的区别?
❖ 肌力:肌肉收缩时的最大力量。 ❖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肌力是大脑主动意识下
的产物,即需要意识主动参与,而肌张力是 即使人本身没有主动意识也会存在? ❖ 一般肌张力降低的同时肌力也会下降。(下 运动神经元损伤)
肌张力(muscle tone)的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
❖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 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 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 射性地引起该肌肉收缩, 这称为牵张反射。它分 为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 类型。
❖ 阵挛:当反射高度亢进,如突然强力牵引肌腱可引 起肌肉的节律性收缩。
❖ 同:都是肌张力增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代表上运 动神经元的损伤
❖ 异:只有肌张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发阵挛,且 阵挛需要一定的刺激才能引出来。
第8章 肌张力的评定ppt课件

6/4/2021
• 肌张力增高
• 痉挛 • 生硬
异常肌张力
6/4/2021
痉挛
• 定义: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由 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 张反射加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动妨碍。
• 缘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见于脊髓损伤、 脱髓鞘疾病、脑卒中、脑外伤、去皮层强直和去 大脑强直、脑瘫等。
6/4/2021
电生理评定方法——紧张性振动反射
• 紧张性振动反射〔tonic vibration reflex〕 是运用电动振动器刺激时所产生的肌电继 续性收缩反响。
• 痉挛患者的紧张性振动反射减弱。
6/4/2021
电生理评定方法——屈肌反射
• 屈肌反射可以在刺激屈肌反射或足底后,经 过估价胫前肌肌电活动而记录,其反映中间 神经元活动的整体情况。
6/4/2021
电生理评定方法
电生理评定方法也可用于评定痉挛和张力过强。 一、外表电极肌电图 二、H反射 三、F波反响 四、紧张性振动反射 五、屈肌反射 六、腰骶激发电位
6/4/2021
电生理评定方法——外表电极肌电图
• 利用多通道外表电极肌电图是电生理评定方法中 较为可取的一种方法。
• 外表电极肌电图常可用于鉴别挛缩和拮抗肌痉挛。 • 外表电极肌电图也可用于协助 选择治疗方法和
6/4/2021
屈曲维持实验
• 屈曲维持实验用于上肢痉挛的评定。
• 评定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患者温馨坐位患侧肩屈曲20°~
30°,外展60°~70°,肘关节位于支架
上,前臂旋前固定,采用一被动活动安
装,使肘关节在程度面上活动,并用电
位计、转速计记录肘关节位置角度和速 度。
• 肌张力增高
• 痉挛 • 生硬
异常肌张力
6/4/2021
痉挛
• 定义: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由 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 张反射加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动妨碍。
• 缘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见于脊髓损伤、 脱髓鞘疾病、脑卒中、脑外伤、去皮层强直和去 大脑强直、脑瘫等。
6/4/2021
电生理评定方法——紧张性振动反射
• 紧张性振动反射〔tonic vibration reflex〕 是运用电动振动器刺激时所产生的肌电继 续性收缩反响。
• 痉挛患者的紧张性振动反射减弱。
6/4/2021
电生理评定方法——屈肌反射
• 屈肌反射可以在刺激屈肌反射或足底后,经 过估价胫前肌肌电活动而记录,其反映中间 神经元活动的整体情况。
6/4/2021
电生理评定方法
电生理评定方法也可用于评定痉挛和张力过强。 一、外表电极肌电图 二、H反射 三、F波反响 四、紧张性振动反射 五、屈肌反射 六、腰骶激发电位
6/4/2021
电生理评定方法——外表电极肌电图
• 利用多通道外表电极肌电图是电生理评定方法中 较为可取的一种方法。
• 外表电极肌电图常可用于鉴别挛缩和拮抗肌痉挛。 • 外表电极肌电图也可用于协助 选择治疗方法和
6/4/2021
屈曲维持实验
• 屈曲维持实验用于上肢痉挛的评定。
• 评定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患者温馨坐位患侧肩屈曲20°~
30°,外展60°~70°,肘关节位于支架
上,前臂旋前固定,采用一被动活动安
装,使肘关节在程度面上活动,并用电
位计、转速计记录肘关节位置角度和速 度。
肌张力演示ppt课件

案例三
患者,男,30岁,因肌张力不稳定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肢体肌肉张力时高时低,无规律可循,诊断为 舞蹈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后,患者症状得到控制。
04
肌张力异常对运动功能影响研 究
运动功能受损表现
肌肉僵硬
肌张力异常增高导致肌肉持续收 缩,表现为肌肉僵硬、关节活动
范围受限。
运动不协调
肌张力异常使得肌肉收缩不协调, 导致运动笨拙、不流畅。
肌张力不稳定
表现为肌肉张力时高时低 ,无规律可循,如舞蹈症 等。
原因探讨与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瘫、帕金森病、脑外伤等,导致 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引发肌张力异常 。
遗传因素
部分肌张力异常可能与遗传有关,如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肌肉疾病
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影响 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肌 张力异常。
06
康复训练方法与技术应用
传统康复训练方法回顾
1 2 3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热、冷、电、光等作用于人体, 达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紧张等 目的。
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等运动方 式,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张 力异常。
作业疗法
通过设计特定的作业活动,如手工艺、日常生活 技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协调能力和 生活自理能力。
步态异常
下肢肌张力异常可影响步态,表现 为行走时足尖着地、剪刀步等。
不同年龄段影响差异
婴幼儿期
肌张力异常可影响婴幼儿爬行、翻身、坐等基本 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龄前期
此阶段儿童开始学习跑、跳等复杂运动,肌张力 异常可导致运动技能学习困难。
学龄期及以后
肌张力异常可影响日常活动参与和体育表现,如 写字、跑步等。
患者,男,30岁,因肌张力不稳定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肢体肌肉张力时高时低,无规律可循,诊断为 舞蹈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后,患者症状得到控制。
04
肌张力异常对运动功能影响研 究
运动功能受损表现
肌肉僵硬
肌张力异常增高导致肌肉持续收 缩,表现为肌肉僵硬、关节活动
范围受限。
运动不协调
肌张力异常使得肌肉收缩不协调, 导致运动笨拙、不流畅。
肌张力不稳定
表现为肌肉张力时高时低 ,无规律可循,如舞蹈症 等。
原因探讨与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瘫、帕金森病、脑外伤等,导致 神经传导通路受损,引发肌张力异常 。
遗传因素
部分肌张力异常可能与遗传有关,如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
肌肉疾病
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影响 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肌 张力异常。
06
康复训练方法与技术应用
传统康复训练方法回顾
1 2 3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热、冷、电、光等作用于人体, 达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紧张等 目的。
运动疗法
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等运动方 式,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张 力异常。
作业疗法
通过设计特定的作业活动,如手工艺、日常生活 技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协调能力和 生活自理能力。
步态异常
下肢肌张力异常可影响步态,表现 为行走时足尖着地、剪刀步等。
不同年龄段影响差异
婴幼儿期
肌张力异常可影响婴幼儿爬行、翻身、坐等基本 运动能力的发展。
学龄前期
此阶段儿童开始学习跑、跳等复杂运动,肌张力 异常可导致运动技能学习困难。
学龄期及以后
肌张力异常可影响日常活动参与和体育表现,如 写字、跑步等。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ppt课件

腘窝角
800~1000 900~1200 1100~1600
1500~1700
足耳跟试验 800~1000 900~1300 1200~1500 1400~1700
足背屈角 600~700 600~700 600~700
600~700
ppt课件
21
反射发育
• 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 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 都是异常的表现。
察肌张力变化。
ppt课件
5
• 运动性肌张力评定 在身体运动时,观察主动肌或拮抗肌之间 的肌张力变化。利用主动或被动伸展四肢, 检查肌张力的变化。
锥体系损伤——折刀现象,上肢屈肌明显, 下肢伸肌明显。
锥体外系损伤——铅管样运动,活动时肌 张力突然增高。
ppt课件
6
异常肌张力表现
肌张力低下 蛙位姿势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 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拥抱反射
•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 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 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 反应。
• 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拉小儿双手慢 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 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23
• 中脑水平 大部分中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时 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 各种调整反应。
• 大脑皮质水平 大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后 4~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皮质束水平的 反应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ppt课件
24
握持反射
•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 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 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 可一侧持续存在。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异常标准
原始反射异常
如新生儿出现持续的原始反射,或在 消失时间后重新出现,这可能表明神 经系统发育异常或存在脑损伤。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过高或过低都是异常表现。过 高表现为肌肉紧张,关节僵硬,难以 进行正常的运动;过低表现为肌肉松 弛,关节活动范围过大,无法维持稳 定姿势。
判定注意事项
判定时间
判定环境
提高康复效果
正确的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可以 指导康复师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技术, 提高康复效果,帮助宝宝更好地融 入社会和生活。
对预防的意义
提高家长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对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宝宝的姿势、运动和功能表现。
预防姿势和运动异常
定期进行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可以及时发现宝宝的姿势和运动 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
感受关节活动度
通过触摸宝宝的关节,感受关节的活动度和是否受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肌张 力异常。正常的关节活动度应该是灵活的。
仪器检测法
肌电图检查
通过肌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肌肉的 电活动,从而判断肌张力和神经
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肌肉的形 态和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肌肉病
变或异常。
其他仪器检查
踏步反射
当刺激新生儿的手掌时, 他们会本能地握紧接触
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新生儿被竖直抱起时, 他们会本能地迈步。
寻乳反射
当新生儿的脸颊接触妈 妈的乳房时,他们会本 能地寻找并吸吮乳房。
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听到突然的响 声或感到突然的刺激时, 他们会伸直双臂并张开
手指。
意义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讲解

• 姿势性肌张力评定 姿势性肌张力是在主动或被动运动时,姿 势变化产生的肌张力,在姿势变化时出现, 安静时消失。 方法:a.利用四肢的各种姿势变化,观察四 肢肌张力变化。 b.利用各种平衡反应观察躯干肌张力。 c.转动小儿头部,发生姿势改变时观 察肌张力变化。
• 运动性肌张力评定 在身体运动时,观察主动肌或拮抗肌之间 的肌张力变化。利用主动或被动伸展四肢, 检查肌张力的变化。 锥体系损伤——折刀现象,上肢屈肌明显, 下肢伸肌明显。 锥体外系损伤——铅管样运动,活动时肌 张力突然增高。
(6)足跟耳试验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牵拉足部尽量靠向同 侧耳部,骨盆不离开床面,观察足跟与髋 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正常4个月龄后 该角度应为900。
(7)股角(又称内收角)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 直并缓缓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 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肌张力增高时角 度减小,降低时角度增大。正常时4个月龄 后应大于900。
异常肌张力表现
肌张力低下 蛙位姿势
对折姿势
W姿势
倒U字姿势
• 外翻或内翻
• 膝反张
肌张力增高
• • • • •
头背屈 角弓反张 下肢交叉 尖足 非对称性姿势
改良Asworth痉挛评定
级别 0 1 评级标准 无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ROM 终末呈出 现最小阻力或突然卡住 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ROM后50%内 突然卡住,然后出现较小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 ROM内均有阻力,但仍能比较容易地进行被动运动 肌张力现在增高:被动运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被动运动困难 僵直:患侧肢体呈僵直状态,不能完成被动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直反射
康复评定--肌张力 ppt课件

26
(3)电生理评定方法:可用于评定痉挛和张力 过强。 方法:临床上常用表面肌电图通过检查H反射等 电生理指标来反映脊髓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及其它 中间神经元的活性。
27
(4)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方法: ①等速摆动试验:在等速装置上模拟摆动试验的评定
方法,可诱发肌肉的牵张反射,测得的阻力包括反射与 非反射成分;
9
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1.痉挛 2.僵硬 3.肌张力迟缓
10
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1.痉挛: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
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 动障碍。
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于上位运动神经元
损伤后所致。
11
腕关节的伸展
肘关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 坐或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进行评定。
21
2.异常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1)痉挛的徒手检查: 手法检查是根据关节被动运动时所感受的
阻力来进行分级评估的。
22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23
(2)肌张力迟缓的评定标准
痉挛特殊表现有以下几种:
(1)巴彬斯基反射: (2)折刀样反射(折刀现象): (3)阵挛: (4)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
12
2.僵硬
僵硬 僵硬也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
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 象。
13
僵硬常见表现 :
(1)齿轮样僵硬:是一种对被动运动的反应, 特征是运动时有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地出现而 产生均匀的顿挫感。(多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2)铅管样僵硬:是一种持续的僵硬。
(3)电生理评定方法:可用于评定痉挛和张力 过强。 方法:临床上常用表面肌电图通过检查H反射等 电生理指标来反映脊髓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及其它 中间神经元的活性。
27
(4)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方法: ①等速摆动试验:在等速装置上模拟摆动试验的评定
方法,可诱发肌肉的牵张反射,测得的阻力包括反射与 非反射成分;
9
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1.痉挛 2.僵硬 3.肌张力迟缓
10
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1.痉挛: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
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 动障碍。
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于上位运动神经元
损伤后所致。
11
腕关节的伸展
肘关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 坐或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进行评定。
21
2.异常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1)痉挛的徒手检查: 手法检查是根据关节被动运动时所感受的
阻力来进行分级评估的。
22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23
(2)肌张力迟缓的评定标准
痉挛特殊表现有以下几种:
(1)巴彬斯基反射: (2)折刀样反射(折刀现象): (3)阵挛: (4)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
12
2.僵硬
僵硬 僵硬也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
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 象。
13
僵硬常见表现 :
(1)齿轮样僵硬:是一种对被动运动的反应, 特征是运动时有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地出现而 产生均匀的顿挫感。(多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2)铅管样僵硬:是一种持续的僵硬。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ppt课件

42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检查方法:受检者在平衡板上,去仰卧俯卧也可 坐位站立位,是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 反应:身体向翘起测屈曲,同侧上下肢伸展且外 展,对侧上下肢出现保护性伸展反射
• 存在时间俯卧6个月出现,仰卧和坐位7到8个月出 现,膝手位出现9到12个月,站立位12到21个月, 各种倾斜反应持续终生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 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 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3)存在时期:0~2个月。
22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又称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 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 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反射发育评定
1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掌握反射的评定方法及意义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 反应:此时小儿头 部也随着躯干转动, 并有头部上抬的动 作。
36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 位。
• 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
37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 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 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 射2-6个月出现,维持终生。
反应:分为两型。 • 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
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 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 态。 • 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 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 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检查方法:受检者在平衡板上,去仰卧俯卧也可 坐位站立位,是平衡板向一侧倾斜
• 反应:身体向翘起测屈曲,同侧上下肢伸展且外 展,对侧上下肢出现保护性伸展反射
• 存在时间俯卧6个月出现,仰卧和坐位7到8个月出 现,膝手位出现9到12个月,站立位12到21个月, 各种倾斜反应持续终生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 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 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3)存在时期:0~2个月。
22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又称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 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 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反射发育评定
1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掌握反射的评定方法及意义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 反应:此时小儿头 部也随着躯干转动, 并有头部上抬的动 作。
36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 位。
• 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
37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 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 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 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 射2-6个月出现,维持终生。
反应:分为两型。 • 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
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 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 态。 • 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 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 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吮反射
特征:把东西放到婴儿口中会吸吮。
6周之后呼吸、吸吮与吞咽反射三者相 互协调,喂食将变得更有效率。初生婴儿 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过吸吮动作 来摄取母奶或配方奶,因此将如棉花棒或 手指头等物 体放进婴儿嘴巴里时,婴儿便 会自然地出现吸吮的动作。
生后就有,4个月后会开始慢慢消失 新生儿护理神经反射.flv
拥抱反射
反应:分为两型。 • 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
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 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 态。 • 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 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 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 个月。
•检查方法:婴儿处 于俯卧位或俯悬卧 位,用手指刺激一 侧脊柱旁或腰部。 • 反应:婴儿出现 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 存在时期:0~6 个月。
紧张性迷路反射
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 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 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紧张性迷路反射
• 检查方法:将婴儿置 于仰卧位及俯卧位, 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 化。
立直反射
• 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 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 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伸肌伸张反射
交叉伸展反射
• 检查方法:让受检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 曲一侧伸直。刺激伸展侧下肢
• 反应:当伸展侧下肢屈曲时,对侧下肢伸 直
• 存在时间;0-2个月
交叉伸展反射
握持反射
•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 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 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 可一侧持续存在。
• 脑干水平 (状态反射)大部分脑干水平反射在出 生时出现并且维持至出生后4个月或6个月,包括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0~6),对称性紧张性 颈反射(0~6)、紧张性迷路反射(0~6)等。
• 中脑水平 大部分中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时 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到5岁左右基本消 失,包括各种调整反应。
• 大脑皮质水平 大脑水平的反应在出生后6个 月出现并终生存在,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 和各种平衡反应。
觅食反射
特征:婴儿转头至受刺激侧,并张口寻找 刺激物。以食指轻 压口周围皮肤,触在口 角,婴儿会张口并转头至刺激侧。 • 出现时间:0~3月 消失时间:3~4个月会慢 慢消失。
• 动作显示意义:觅食反射是婴儿出生后为 获得食物、能量、养分而必定会出现的求 生需求。当有物体 碰触到他的嘴角,婴儿 会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并做吸吮的动作。 婴儿的学习能力在妈妈肚子里时便已开始。 因此,当婴儿长大到3~4个月之后,会学 习、认知到肚子饿时,若用哭来表现就会 有人来喂奶,于是慢慢改以行为表现来表 达需求,因此寻乳反射也将慢慢消失
放置反应
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 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 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3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 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 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
• 存在时期:0~4个 月。
阳性支持反应
• 检查体位:受检查者保持站立位 • 刺激体位:反复抱起受检者使受检者足底
数次触碰地面 • 反应:下肢伸肌张力增强呈伸展状态 • 存在时间3—8月
联合反应
• 检查体位:受检查者仰卧位 • 刺激体位:对任何一侧肢体施抗阻运动 • 反应;对侧肢体肌张力增高且表现类似动 • 存在时间:0-8岁或9岁
屈肌收缩反射
• 检查体位;受检者仰卧位,头置正中,伸 展两下肢。刺激方法:刺激一侧足底。反 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迅速发生髋膝 屈曲踝关节背屈足趾展开。
屈肌收缩反射
伸肌伸张反射
• 检查方法:让受检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 曲一侧下肢伸展,刺激屈曲侧的下肢
• 反应:受刺激侧下肢伸展 • 存在时间0-2个月
• 反应:仰卧位时身体 呈过度伸展,头后仰; 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 姿势为主,头部前屈, 臀部凸起。
• 存在时期:0~4个月。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 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 化。
• 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 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 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
拥抱反射
•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 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 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 反应。
• 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拉小儿双手慢 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 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学习目标
• 掌握反射的评定方法及意义
反射发育
• 原始反射(脊髓水平)中枢位于脊髓、延 髓和桥脑。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 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
分类
• 脊髓水平 (原始反射)一般在出生后2个月内出 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0-2)、伸肌伸张 反射(0-2)、交叉性伸展反射(0-2)、Moro反 射(0~4或6)、握持反射(0~4)等。
踏步反射
(1)检查方法:扶持小 儿腋下呈直立位,使 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 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2)反应:可见负重 侧下肢屈曲后伸直、 对侧抬起,类似迈步 动作。
(3)存在时期: 0~3 个月。
侧弯反射
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 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 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
•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 位,检查者将小儿的 头转向一侧。
• 反应:小儿颜面侧上 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 而伸展,后头侧上下 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 屈曲。
• 存在时期:0~4个月。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 检查方法:小儿呈 俯悬卧位,使头前 屈或背屈。
• 反应:头前屈时, 上肢屈曲,下肢伸 展;头背屈时,上 肢伸展,下肢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