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型交通检测器性能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交通检测技术性能比较

交通检测技术性能比较


· 为取得车辆出现和速度检测的最佳效果,(在路边安
·可获得大量数据
装摄像机的情况下)需将摄像机装于 15
· 当多个摄像机连接到一 至 18 米高度
个视频处理单元时,可提 ·某些型号对因大风引起的摄像机振动比较敏感
供更广范围的检测
· 当需要检测多个检测区域或特殊类型的数据时,视频 检测器才会有较高的性价比
(2)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方式由于本身受技术特点限制, 不同的采集方式具有不同的采集特点和环境适应性,信息 源的可靠性不高;
(3)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破 坏路面或影响正常交通流,每年固定交通信息采集方式的 维护和保养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二、移动型交通检测器性能比较
技术 基于 GPS
环形感应线圈检测器; 视频检测器;微波检 测器
环形感应线圈检测器; 视频检测器;微波检 测器
视频检测器;微波检 测器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比较
内容 技术成熟度 交通量检测
精度 车型分类精
度 速度检测精
度 抗干扰能力 设备稳定性 维护方便性
使用寿命 价格
备注
感应线圈 高

视频 中

压电 中

微波 高

价格便宜
干扰
·灵活多变的设计,可满足多种 ·路面翻修和道路设施维修时可能需要重装检
实施状况的需求
感 应 线 圈 ·广泛的实践基础·
测器 · 检测特定区域的交通流状况时往往需要多
检测技术 ·提供基本的交通参数(如:流 个检测器 量、出现、占有率、速度、车 ·降低道路寿命
头时距和车辆间隙)
·对路面车辆压力和温度敏感

·多普勒微波雷达不能检测静止车辆

城市道路移动型检测器应用模拟分析

城市道路移动型检测器应用模拟分析

6-0)+& /3<7.% &,-.8 1.+.,+0* ’ ): <
-^ _, ’! 4 > "
!7 ? " @‘ " 3 3 4a 3 7
!3 3 @ !
O P X Y $ %& ’( ) % ’( * +, %- , . / 0 1 (’
36
"234 Z 5 [ \ 6 ] \ 7 J 89+: "334 ;,<#6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J
OPQR234567STUV*W
!"#$$ %& % #’ (% )*+ ,-)+ $ .,&-,% %/-,& 0 1-+ 2 34- 5 ,-6% /4- 780 1-+ 234- 9:;<<=0 "*- ,+>
! " # !"# $%& ’( )*! "+, -. /0 1 2 34 5 6 7 8 9 : ; < 5 = > ? @ + A B C D E & ’F*GHI +=>J KLM $NO> P@QC RSTUV=>P@Q+WXYZ[\]^9_‘a b ,-3+!c d/ef +g[ XIhV ij9k lV!cd/efmng[X< 5+opqrst B9uvmng[XIhVwxyzC{*|}~ P QRS_TU 12!c dg[ XAVI hPQ 9 < 5 V W X !"# $ L M Y mn g[ X C ! "#$%&’$ #"%&’ ( )*+ &,-.( &/+ *0 12,.’ ( )( 1)+)( ,0--.,+&/ 3( +.,%4 / &52.( + %)+ ( 2’.’( 6- 0)+&/347.%& ,- .’8 +0( 1.+ .,+( 6&9.1( : )*;’ ( )< - 0/3( )( ’+ *..+=( ’0( )’( +0( 1.+.*:&/ .( +*)66& ,( >)*):.+.*’?8 "%.8 + .,%/ &52.8,)/ 8@.82’.18&/ 8!17)/,.18" *)/’ >0*+8A )/)3.:./+ 8 $B’+ .: ’8 C!"A $D( +0 ( ,0- -.,+ ( +*)66&,( 6-0E( 1)+)?( "% &’( >)>.*( 1 &’,2’’.’( +%.(’):> -.(’&F.=8)8,*& +&,)-8& ’’2.8&/ 82’& /38+% .8 6- 0)+ < & /3<7.%&,-.8 1.+ .,+& 0/8 +.,%/&52 .8 E%&- .8 ,0/’& 1.*& /38 +%.8 1)+)8 5 2)- &+B=8 ,0’+8 )/ 180+ %.*8 6),+0*’=8 )/18 >*.’./+ ’83./.*)- 8>*& /,& < > -.’8)/18 : .+ %01’8 60*81.+.*:& /&/3 8)/18 0>+ &:)-- B81 .’& 3/&/ 38 + %.8 ’ :)--.’+ 8 ’): >-.8 ’&F.?8 A &,*0 <’ &: 2-)+&0 /8 ’ 06+ E)*.8 E)’ 8 2 ’.18 +08 ’&: 2-)+.8 1&66.*./+ 8 ’): >-.<’&F.’=8 )/18 +%2 ’8 +08 1.+.*< : &/.8 +%.8’ :)--.’+ 8’):> -.8’& F.8 0686-0)+& /3<7.%&,-.81 .+ .,+0*’8 + %)+8:..+’8+ %.8/..180 68!"A $? $ % &’ TU12 !cd e f g [X PQ +!c d ef $*+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交通领域中。

交通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城市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难题之一,交通工程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以此实现全方位的智能交通控制。

因此,文章对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文章明确了系统的总体思路,对系统硬件设计进行设计。

该系统包括所需支持的设备,实现了交通实时监测控制功能、数据采集回传功能。

研究表明,智能交通系统可有效缓解交通,为城市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交通工程;应用引言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对一些城市的交通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汇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某一城市的交通问题以一种量化和线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提供可行性办法。

1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作用及应用优势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作为一类基于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针对交通运输、车辆控制的服务系统,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为交通多个主体提供便捷,积极发挥科学技术优势,促使交通模式更具智能化、安全节能。

利用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作为一类先进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处于该系统中车辆依托自身智能化自由行驶,公路依附自身智能将交通流量优化调整至最佳状态,积极借助该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实际动态积极掌握和明晰。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自身应用优势可体现在多方面,主要包含车辆控制、交通监控、运营车辆管理等,通过该系统实际应用,确保人员可对交通实际运行状况全方位掌握和把控,为获取高效化运行提供支撑。

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在每个路口设置独立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用于实时获取路口各个方向的车流信息,并对路口交通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交通行为将立即做出反馈,以实现实时交通控制。

监测的同时将建立历史车流信息数据库,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和统计后反馈到控制端后台。

反馈数据经过软件建立模型,可用于预测未来路况,以便相关人员依据预测数据提前做出应对方案,实现未来交通控制。

公路交通监测系统概述

公路交通监测系统概述

视频处理 视频采集
视频采集
视频采集中最核心的器件为图 像传感器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元件)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
CCD的特点


CMOS的特点
视频处理
目的:实现目标识别、跟踪
常用算法:帧差法、光流法、背景减除法等
视频监测系统原理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




交通事件检测(车辆停驶、遗弃物、行人、车辆 慢行、交通拥堵) 交通流量检测(平均流量、平均车速、平均占有 率、平均车头间距) 闯红灯自动抓拍 实时视频监控 车牌数据管理 黑名单比对
工作原理
在同一车道的道路路基段埋设一组(2个)感 应线圈,每组感应线圈与多通道车辆检测器 相连。当车辆分别经过两个线圈时,由于线 圈电感量的变化,车辆的通过状态将被检测 到,同时状态信号传输给车辆检测器,由其 进行采集和计算。
电路图
环形线圈检测器可测参数较多, 其感应灵敏度可调 ,检测精确,设备稳定,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具备出 色的性能,安装不太复杂, 所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 的应用。缺点是线圈跟随路面变形(沉降、裂缝、 搓移等) , 因此其使用效果及寿命受路面质量的影 响甚大, 路面质量较差时, 一般寿命仅2 年。另外 环境的变化和环形线圈的正常老化对检测器的工 作性有较大的影响, 可使检测器材谐振回路失谐而 不能判断车辆存在产生的频率变化。因此, 人工调 谐的环形线圈检测器要定期进行手工调整, 以便保 持仪器的精度。自调谐检测器可自动进行调整, 精 度较高, 现在已被普遍采用。
好的算法应该是判别率高、误判率低、平 均判别时间短。

车辆检测器简介

车辆检测器简介

交通事件检测器(CP-TFCS01)使用说明书普天首信广州哈迪目录1.硬件 (3)1.1.CP-TFCS01车辆检测器机架描述 (3)1.1.1.机架面板视图 (3)1.1.2.车辆检测器互连框图 (4)1.2.电源板 (4)1.3.通信板 (4)1.4.检测板 (5)2.设置 (5)2.1.通信板设置 (5)2.1.1.复位 (5)2.1.2.地址跳线 (6)2.1.3.其它参数设置 (6)2.2.检测板设置 (7)2.2.1.复位 (7)2.2.2.灵敏度设置(SENS) (7)2.2.3.存在时间设置(PRES) (7)2.2.4.工作频率设置(FREQ) (8)3.通信 (8)4.环形线圈安装 (9)4.1.环形线圈检测的基本原理 (9)4.2.线圈线 (9)4.3.线圈的尺寸 (10)4.4.线的绞接 (10)4.5.线圈的安装 (10)4.6.线圈填充物 (11)4.7.线圈接入检测器 (11)4.8.线圈安装注意事项 (11)5.检测数据范围 (12)6.故障分析及解决 (12)6.1.供电故障 (12)6.2.线圈检测板故障 (12)6.3.通信板故障 (13)1.硬件1.1.CP-TFCS01车辆检测器机架描述CP-TFCS01型车辆检测器由一个10英寸机架以及电源板、通信板和1~5块检测板组成。

1.1.1.机架面板视图图1 前面视图图2 后面视图1.1.2.车辆检测器互连框图中心计算机图3 车辆检测器互连框图1.2.电源板电源板供电给机架中所有的模块。

机架电源装在机架的左端,占两个插槽。

电源面板上一个电源开关,当打到“ON”位置时,开关中的红色指示灯亮指示电源已接通。

物理尺寸:3U×2槽位(高×宽)输入电压:240V AC 50Hz输出电压:24VDC1.3.通信板通信板是线圈检测器的主控制处理器卡。

该板负责对来自检测器的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负责处理所有的串行通信和错误报告。

交通检测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

交通检测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

交通检测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汽车逐渐进入各家各户,但相对的交通道路却是越来越拥挤,传统的对交通的检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要求。

因为科技的持续进步,出现了新的车辆检测技术,并且传统的车辆检测技术也持续完善。

文章介绍了新的检测技术和车辆检测器,并分析了现代的交通监控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交通;交通检测技术;交通检测器;车辆检测技术;交通建设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智能交通系统慢慢开始普及,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等级也在持续提升,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迅速增加。

为了能够即时、有效地获取道路交通信息,例如交通道路上的车流、汽车的车速、汽车的车型、道路占有率等信息,就需要借助现代的交通检测技术,将现代的检测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的道路检测系统中,实现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8195;Transportation&#8195;System),完成对交通道路上信息的采集。

1交通检测技术的分类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交通检测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在这方面国外的起步相对比较早,例如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而我国是在十年前才开始大规模发展交通检测技术。

通常所采用的交通检测技术指的是在交通道路上沿途埋设环形线圈检测器或者在交通要道(例如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装设电视录像机、视频检测器等,然后通过检测器将数据和信息传输到交通系统控制中心实行分析处理,来判断和确认一些偶然发生的交通事故,以达到能够即时报警,实行处理的目的。

近些年来,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发展迅速,这也促使了交通检测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依据交通检测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将其分为电接触式交通检测技术、电磁感应式交通检测技术、光电式交通检测技术、红外线式交通检测技术、超声波式交通检测技术等多种类型。

根据其功能实行划分,交通检测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停在道路上的交通检测器;另一类是能够用来检测道路上的车辆是否通过的交通检测器,并且要能够用于交通检测。

交通调查新方法ppt课件

交通调查新方法ppt课件
行车及交叉口延误调查的分析和计算; 掌握OD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交通抽样调查的方法,掌握交通抽样调误
差和调查精度的计算; 了解目前国内交通调查的各种新技术。
5.视频式检测器
Autoscope2004的交通调查设备已投入市场,它能 在输出视频信号的同时,进行交通流数据调查整理, 尤其是通过多个摄像头同时测量交叉口各方向的流 量。
二、基于移动体通信的交通调查技术
1、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 GPS数据获取
P码:军用 C/A码:对民间开放 精度调整DGPS(精度3-5m)
特点:
◆不需要维持管理费用; ◆数据获取容易; ◆通话费用高; ◆可以收集动态数据、路 径等无缝数据; ◆可以获取公交车内的用 户数据; ◆位置精度高; ◆普及率高、容易抽样。
No.3 一日活动的平面轨迹图
平面上的移动轨迹图
调查的漏计出行数

总发生84出行数
行 数
PT调查可以得 到的76出行数
基本出行数 74次出行
导向雷达检测器 基本原理:把无线电波以一定的频率输送到埋置在车道 下的传送线里,由于汽车通过,而使检测器测出其变化 并计数。
特点:检测器精确可靠,不受行车作用产生磨损消耗。 但是初始费用较高,需要专门人员维修保养,限制检测 器的广泛使用。
远程交通微波传感器------ RTMS
一种用雷达监测微波传输形式检测交通数据的探测 器。
3.超声波检测器
脉冲波型检测器:悬挂在车道上方,向车道下方发射超声波 能的脉冲,并接受回波,车辆从下面通过时,从车顶反射回 波而不是从路面反射回波,缩短了回波的路程,使接受回波 的时间缩短,从而检测出车辆的到达。
谐振波型检测器:在车道两边分别安装相向对立的发射器和 接受器,从发射器发射的谐振波横越车道,被对面的接收器 接受,当车辆通过时截断了波束,从而检测出车辆。

交通流的特征

交通流的特征

空间, x
道路
x v1 v2
hi vi vN
i
ti-1
ti T 时间, t
图 2-3 定点式检测器数据 4
定点式检测器数据 ������ = ������ ������
车头时距ℎ������ 定义为连续两辆车的车头(或车上同一参考点)通过同一观察点的时间 间隔,并以如下公式计算: ℎ������ = ������������ − ������������−1 如果忽略第一辆车和最后一辆车的不完整车头时距,观测时段 T 可以表示为:
tion
tioff
时间, t
图 2-4 感应线圈检测器数据
5
定点式检测器数据
当一辆车的前保险杠进入感应线圈检测器的检测区时,根据电磁学原理,检测器就 会产生一个信号。当这辆车的后保险杠驶出检测区时,该信号就会消失,如图所示。如果 我们设定一个合适的阈值,这个检测器就会输出两个信号:当车辆轧过线圈,输出是“开 (ON) ”信号,否则输出是“关 (OFF) ”信号。当线圈输出是“开”时,我们称这个线圈处 于“忙”的状态。有了这些铺垫,我们就可以来回顾一下以前定义的交通流特征,并定义 更多的交通流特征。 车流计数������:当出现“ON”状态时,检测器会有一个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我们只 需要前后一致地数其中一个跃变就可以得到车流计数。 车头时距 ℎ������ :如果我们取所有车辆上同一个点为参考点(比如说前保险杠),第 ������������ ������ − 1 辆车和 ������ 辆车之间的车头时距可以表示为ℎ������ = ������������������������ − ������������−1 ,它们之间的时间空档可以 ������ ������������ ������������������ 表示为������������ = ������������ − ������������−1 。 “开”时段 ������������ :从一辆车的前保险杠进入检测区域到其后保险杠驶出检测区域所持 续的时间 ������������ = ������������������������������ − ������������������������ 。 车速 ������̇ ������ :在“开”时段内,车辆 ������ 行驶的距离是 ������ + ������������ ,其中 ������ 是线圈的宽度(通 常为 6 英尺或 1.8 米),������������ 是这辆车的长度。因此,这辆车在观测点时的即时速度可以如 此计算: ������̇ ������ = ������ + ������������ ������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型交通检测器性能比较分析摘要:移动式交通检测技术就是以载有特定设备的移动车辆检测道路上的固定表识物来采集交通数据的方法总称。

这种检测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整个道路网络上任一路段的区间交通流数据,因此是未来交通信息检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主要有基于GPRS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基于RFID(射频自动识别)电子标签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基于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基于手机探测车(浮动车)的交通检测技术。

关键词:移动型;交通检测;GPS;射频识别;牌照识别;手机定1引言交通检测技术是实现交通信息采集(检测)系统的根本手段和方法,是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客观、真实、有效地获取各类交通信息的根本途径。

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检测技术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只能交通系统,首先必须全面地实时检测和收集道路的交通信息,为交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交通信息的采集,是通过传感检测技术来实现的,因此交通检测技术实质上也就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移动式交通检测技术就是以载有特定设备的移动车辆检测道路上的固定表识物来采集交通数据的技术。

相比较于固定型交通检测器,可以检测路网大面积的交通流信息,因此,移动式交通检测技术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对几种移动型交通检测技术做简单的介绍及其优劣的比较。

2 基于GPRS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2.1 基于GPRS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定义GPS探测车技术是利用GPS技术、GIS技术和一定的数据通讯传输手段,跨地域对数量众多的移动目标实现有效监控。

装载了GPS系统的车辆在城市道路上的运行状态是取决于其所行驶的路段的道路状况、拥挤程度、交通流量等交通状况。

我们由此认为,利用一定数量规模的车载GPS车辆群,将有效、实时的采集包括点车速、路段平均车速、路段交通流量等在内的道路交通信息的技术。

2.2 系统主要技术说明GPS是由24颗卫星及他们的地面部分组成的、全球性的无线导航系统。

GPS接收器利用GPS卫星发送的信号确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并根据无线电波传送的时间来计算它们间的距离。

等计算出至少3~4个卫星的相对位置后,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学来算出自己的位置。

全球移动通信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是1992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统一推出的标准,它采用数字通信技术、统一的网络标准,使通信质量得以保证,是目前国内覆盖最广、可靠性最高、容量最大、保密性强的公共无线数字传输系统。

GIS技术是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发展的,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为支撑,以其空间统计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分析功能为主要特征,具有数据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功能的边缘科学技数据处理技术是包括数据库技术、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远程控制操作的多项计算机技术。

2.3 GPS探测车技术工作原理GPS探测车技术工作原理如下:(1)GPS模块接收卫星的定位信号运算出自身的位置(经度、纬度、高度)、时间和运动状态(速度、方向),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监控中心和检测中心提供车辆的位置信息。

(2)利用GSM技术将浮动车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

(3)数据处理服务器将该数据与GIS相匹配,经过处理分析,获得特定路段的行程时间和行程速度以及OD出行矩阵等交通参数。

其原理简图如图2.1所示:GPS探测车技术工作原理简图2.4 GPS探测车优缺点优势:该方法对驾驶员驾驶行为无特殊要求;浮动车与数据处理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自动完成;浮动车由普通车担当,不增加道路交通量;不需要在道路上安装硬件设施,维护方便。

劣势:需要足够多的浮动车在城市中运行;存在GPS检测盲区;检测数据的通信受电磁干扰;GPS定位精度影响其再城市中的检测精度。

2.5 GPS探测车技术现实应用北京市浮动车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出租汽车安防、调度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接入现有出租调度中心获取出租车实时GPS数据,并配置较好的网络和硬件设备以搭建浮动车数据处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方便地分析处理出租车采集到的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北京市道路实时交通状况信息3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3.1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定义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是利用路边的信标和车载的电子标签自动采集行程时间的方法。

3.2 系统主要技术说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其工作原理如下: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3.3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工作原理在每个路段的特定位置设置信标,通过比较同一个车载电子标签通过相邻两个信标的时间,即可确定该车辆在该路段上的行程时间与行驶速度。

如果在给定的时段有多辆车经过该路段,还可以得到该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和平均行程速度。

3.4 基于RFID技术优缺点优势:RFID智能交通监管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可以远距离识别、读取速度快、信息采集量与存储量大、数据准确以及可根据环境变化相应调整和成本较低等优点。

劣势:需要将RFID标签永久固定在车身、船身的适当位置(如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前期贴标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RFID技术本身的特点,其精准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温度、湿度和金属附着物等);需要在道路上安装大量附加设施,投资成本大;RFID标签一旦接近到读写器,就会无条件的自动发出讯息,无法确认该RFID读写器是否合法。

3.5 现实应用通过在车辆上安装RFID标签,在城市道路路段和交叉口安装识读装置来识别通行的车辆,可以实现对车辆的监控,改善城市道路车辆监控手段,提高城市通行效率。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RFID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

例如武汉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北京不停车收费系统等。

4 基于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4.1 基于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定义基于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的动态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在两个相邻的检测点对同一辆车的车牌进行识别分析,可以获得车辆的行程时间、行程速度等参数。

4.2 系统主要技术说明汽车牌照识别器是用来对车辆号牌使用图像抓拍、分析识别,最终输出车辆号牌信息的系统。

车牌识别系统简单地说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对象的专用视觉系统,它能够从一幅图像中提取分割并识别出车辆牌照,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和处理完成车辆牌照的自动识别,识别结果可按需求分别包括车牌的字符、数字、牌照图像,以至牌照颜色、坐标、字体颜色等。

其原理简图所示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简图4.3 基于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工作原理在路段上以一定间隔设置汽车牌照自动识别装置,当车辆经过安装有汽车牌照识别装置的检测点时,照明光源(白天采用自然光、夜间采用人工辅助照明)发出的光被车辆头部调制,形成一幅包含车牌的光学图像,摄像机捕捉到这幅光学图像后将其转换成为标准的模拟视频信号,改模拟信号经过数字化模块之后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图像。

系统的图像处理和识别模块专门用于从数字图像中提取车牌找的信息,系统的通信模块则负责将车牌信息及其时间信息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数据处理中心实时对相邻检测点采集的车牌照信息和时间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可以获得该辆车在两个相邻检测点之间的行程时间和行程车速4.4 基于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此种技术需要在道路上安装大量的附加设施,投资成本过大,在一些地区的应用受到限制。

但是,在路网上已经安装有满足交通参数采集的汽车牌照自动识别装置的地区,使用这种技术就可获取路网大面积的交通流信息。

4.5现实应用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在交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违章闯红灯抓拍系统、移动查车系统、旅行时间等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均有应用。

以及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公路超限治理、停车场、单位出入口车辆管理中也有应用。

5 基于手机探测车的交通检测技术5.1 基于手机探测车的交通检测技术定义该采集方式以驾驶员和乘客随身携带的手机作为采集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推算出道路上正在行驶的车辆位置,并由位置数据进一步获取平均速度、旅行时间和交通事件等信息。

5.2 系统主要技术说明手机定位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时间到达差法(TODA)和辅助卫星定位法(A-GPS)。

其中,TODA是利用通信网络GSM 网络对手机进行定位,A-GPS是GSM网络和GPS卫星相结合对手机进行定位。

这里介绍TODA 定位技术(到达时间差定位)。

TDOA技术需要测量的是移动台上行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传播时间差。

根据移动台信号经不同路径到达两个基站的时间差,可以确定一条双曲线,若能同时测量3个基站的到达时间,便能确定两条双曲线,根据双曲线的焦交点,可以确定移动台的位置。

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从监测站将同一时间测量同一信号得到的数据发送至主监测站;(2)主监测站分别计算出无线电信号到达两个监测站天线的时间差(利用相关算法);(3) 根据两站之间时间差转换为距离差,可以得到一条双曲线;(4)通过三个或多个无线电监测站测得的时间差可以得到两条到达时间差法(TODA )定位原理简图5.3 基于手机定位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工作原理对手机位置进行定位,并进行等间隔时间的采样,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缺失数据的识别、错误数据的识别、数据的主站A C修复。

然后将位置信息以一定的算法与地图进行匹配,达到减少和消除各种误差产生的目的。

最后,对所得的所有手机的时间位置信息数据存储、分析,得到各交通部门所需要的交通数据。

5.4基于手机定位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技术优缺点优势:基于手机定位的交通信息采集新技术具有覆盖率高、可采集多种交通流参数、能实时调查动态OD、精确度高、成本低及适用性强等优点。

劣势:对手机的性能有要求,受手机信号强度的影响较大,手机必须保持开机状态。

5.5现实应用手机定位技术目前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公路超限治理以及停车场、单位出入口车辆管理等。

4 结论移动式交通检测技术相比较于固定型交通检测器,可以检测路网大面积的交通流信息,因此,移动式交通检测技术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