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十五课导学稿
第十五课_明朝君权的加强自学导学案

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以及特点。
二、自学重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三、新课导学:㈠明朝的建立: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
导致农民起义,年初,_______以为都城,改称,建立朝。
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①改革行政机构,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在地方,废除,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和。
在中央:废除,撤销,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
全国的大权,都集中到_________手里。
②建立特务机构:明太祖为了对臣民的、建立的特务机构,这个机构由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③“八股取士”选拔官吏: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答卷的问题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许多读书人为了做官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部分人称为皇帝的。
从而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㈢靖难之役: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将子孙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实行。
北平的燕王打出“”旗号,起兵反对,史称“”。
㈣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靖难之役”后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年,明成祖迁都。
目的是为了加强。
明成祖为了巩固统治,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政策。
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四、学效测试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人是()★A.铁木真B.朱元璋C.努尔哈赤D.李世民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是在()★A.1271年B.1367年C.1368年D.1369年3.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唐朝B.元朝C.明朝D.秦朝4.明太祖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特设立了()★A.军机处B.东厂C.西厂D.锦衣卫5.位于北京西北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你认为他的陵墓应该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6.明成祖时期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军机处B.锦衣卫C.东厂D.西厂7.下列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的是()★★★★A.靖难之役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8.如果你是明朝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A.熟读四书五经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9.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10.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是()★★A.逃避南方水灾B.逃避南方战乱C.加强对北方的控制D.喜欢北京五.合作探究(小组间进行抢答)1、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改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
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方法
评价指南
自主学习我能行
主题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A、扫清字词障碍
学法:大声朗读书本上的生字及新词。要求:⑴会拼读、会组词。⑵字形结构(注意易错字、文中的多音字)(完成随堂笔记一)
1、书写易错字
2、摘记多音字
3、我会选词造句:
B、正确流利读文:
学法:1.对子互读课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自学要求:
静专思主
合作互助我快乐
请按以下程序进行组内合作交流:
1、对学:检查自学成果,并互读会认和会写的生字
2、互助: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主题二:
3、群学:抽签: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预演:大组长带领本组组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确定展示代表-呈现成果,进行板书设计。
合作要求:
真实有效
展示 成果我参与
三、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突然 仍然
(1)今天中午( )下了一场雪。
(2)天黑了,又下着雨,战士们( )继续前进。
(3)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 )收获了。
(4)我按照爸爸告诉的方法,( )列出了这道算术题式子。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落花生》一文依次写了( )花生,( )花生,( )花生,( )花生。其中( )、( )、( )是略写的,( )是详写的,把( )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为了突出( )。
教师寄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主题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感知课文内容
学法: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完成随堂笔记二)
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部编版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15《小岛》精品导学案

15*《小岛》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岛”吗?你知道哪些岛屿的名字呢?2.“岛”就是江海或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
中国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当你站在中国地图前浏览蓝色的海域时,沿岸密密麻麻的岛屿会令你眼花缭乱。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上一座小岛,看看在这座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
4.板书课题:小岛。
学生齐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瞒、域、艇、矛、盾”等12个生字,读记与生字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军人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2.结合资料,了解我国海防战士的生活,说说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陶冶热爱祖国海岛的情操,学习海岛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字词运用(一)认读本课的生字。
瞒m án域y ù 艇t ǐn ɡ 矛m áo 盾d ùn 炊chu ī 哼h ēn ɡ 喉h óu 咙l ón ɡ 勺sh áo 搅ji ǎo 舀y ǎo(二)读读记记下面的词语。
驻扎 摄氏度 暗堡 遮挡 溃烂 纳闷规矩 海域 快艇 矛盾 拘束 沉吟 凝视别过脸 汤勺 搅拌 舀汤(三)词语解释。
溃烂:伤口或溃疡处因感染病菌而化脓。
海域:包括水上、水下在内的一定海洋区域。
矛盾:比喻言行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本课指队长口里说欢迎将军在岛上与战士们一起吃晚饭,心里又在想,怕生活不好,将军身体吃不消,感到很为难。
沉吟:深思吟味。
凝视:不眨眼地看。
怔了一下:就是愣了一下。
常用在突然听到某个消息或看到某种情况时。
本课指将军看到那盘青菜后,心里突然想到了什么。
(四)近义词。
凉快——凉爽 遮挡——遮盖 纳闷——疑惑稀奇——稀罕 沉吟——深思 凝视——注视(五)多音字。
四、示范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2)课文围绕这个小岛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全文说课稿1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全文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来说明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互相抵触。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自相矛盾”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以及寓意;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投影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引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并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画出的生字词和理解的故事情节,互相交流,提高理解能力。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解析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寓意。
5.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场景,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6)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6)一、教学内容课文内容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十五课,题为《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掌握本课的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对课文细节的理解,抓住对话背后的含义。
3.熟练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和表演。
教学难点1.对话背后的暗示,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2.进一步探究形象的描写和人物性格。
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认真备课,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故事、生动形象的图片或演示工具。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准备好课堂讨论的内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有趣的教学引言或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每段内容的含义。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3. 情景模拟1.分角色演绎课文中的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4. 深入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等问题。
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其中的含义,拓展学生的思维。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撰写感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知识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结束时,时间有点仓促,可能影响了对课文含义的深入探讨。
下次教学需要更好地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年级第15课《落花生》导学案

北街实验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发展型语文导学案班级:五年级姓名:编号:时间:编制:五年级语文组
一、课题:15.落花生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 、学习重难点:紧扣
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
课前三分钟训练:古诗词诵读
【展示课导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揭示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道理。
课文语言简洁,富有启发性,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品德教育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但同时,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特别是在文言文的断句、实词、虚词等方面。
此外,学生对诚信、实事求是等品德教育要素的认知和感悟也需要加以指导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断句、实词、虚词等基本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寓意。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断句、实词、虚词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自相矛盾》课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故事情节。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文言文断句、实词、虚词等基本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寓意。
5.品读感悟: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诚信、实事求是等品德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一课时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课前小测】同桌签名: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备战,流血牺牲。
所以说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走进课堂】(一)自主学习1、用“√”给加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两鬓(bìbìng)抽噎(yēyè)收敛(liǎn liàn)青稞(ēguǒ)煎熬(āo áo)奄(yān yǎn)奄一息疙(gāgē)瘩咽(yān yàn)着鱼汤2、对词语的理解。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二)合作探究: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途中,一位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而不惜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对句子的理解。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语文日导学稿班级_ __姓名日期4月15日编号029 设计人五年级学科组
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让魅力飞扬!
【自研课导学】
晨读课:(30分钟)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金色的鱼钩》。
20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小组内互读生字词,做到人人过关。
10分钟。
3、评出赛读最好的2人,读音响亮的2人,读书最不积极的2人,进入小组积分。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
自读自悟:《金色的鱼钩》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
资料准备:收集相关长征途中的故事。
自主积累:积累好词:颧骨、两鬓、收敛、喜出望外、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等,以及好句段。
自我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老班长与三个小战士之间哪几个故事?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当堂反馈:(10分钟)请你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