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眼睛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改)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嘉善中学包菁菁设计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图像与眼睛》是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该单元的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已经让学生了解了“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懂得了美术作品的定义。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就是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就是点、线、面、色彩、明暗等等,这些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就叫图像,教材中阐述了图像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与再现,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与表现形式,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美术作品可分为具像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三大类型。
本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分类,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怎样去认识、欣赏这三类作品。
二、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美术欣赏,但对于高层次的美术鉴赏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是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不像”,认为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课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扰主要是如何来理解抽象美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同抽象艺术和意象艺术。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2、过程与方法: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以及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难点: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考考学生的观察力)【学生】思考回答【承转】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
今天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图像与眼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考考学生的观察力,引出本课主题。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教案:图像与眼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具体章节为《图像与眼睛》。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图像的形成过程。
一、教材章节:《图像与眼睛》二、详细内容:1. 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了解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图像的形成过程:学习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并了解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知道图像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图像的形成过程。
难点:理解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以及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像形成动画演示、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色卡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眼睛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与眼睛有关的问题。
2. 展示一些模糊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模糊现象。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使用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睛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 讲解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并介绍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与图像形成有关的例题,如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
2. 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像形成的原理。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与图像形成有关的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实验操作(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色卡等器材,观察和分析图像的形成过程。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图像的形成过程。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名称:图像与眼睛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资源7、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像形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掌握眼睛的结构和视觉成像的过程。
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平面图像、立体图像等。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理解图像与眼睛的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共同解决问题。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让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爱护眼睛。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图像形成的原理和眼睛的结构及视觉成像过程。
不同类型图像的特点和区别。
122 难点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对图像形成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视觉成像原理与实际的图像观察联系起来。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图像与眼睛的相关知识。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光学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像形成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演示,增强教学效果。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图像或有趣的视觉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像与眼睛。
142 新授讲解图像形成的原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介绍眼睛的结构,如眼球的组成部分、视网膜的功能等。
详细阐述视觉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如何通过眼睛在大脑中形成图像的。
对比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平面图像和立体图像,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143 练习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判断图像的类型、解释视觉现象等。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些与图像和眼睛相关的实验或任务。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主题: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像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光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原理;4.理解眼睛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5.理解眼睛的调节能力和视觉疲劳。
二、教学内容:1.图像的构成和产生:了解图像的形成原理,包括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2.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睛的主要部分,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虹膜等,以及它们的功能;3.眼睛对光的敏感度:介绍不同颜色的光对眼睛的刺激和识别;4.眼睛的调节能力:介绍眼睛的调焦能力和调节机制;5.视觉疲劳:了解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图像和眼睛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进行一些视觉实验,加深学生对眼睛辨识能力和视觉调节的理解;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图像和眼睛的观察和感悟,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启发。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图像,引起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兴趣,并让他们发表对图像的感受和想法;2.讲解图像的构成和产生:介绍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图像的形成原理;3.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眼睛的主要部分,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4.进行视觉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视觉实验,如观察彩色光和黑白光对眼睛的影响,体验眼睛的调节能力;5.讲解眼睛对光的敏感度:讲解眼睛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敏感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彩色电视和电脑屏幕的工作原理;6.讲解视觉疲劳:通过讲解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出几道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入程度;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发表自己对图像和眼睛的观察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1.图像展示:准备一些美丽的图像,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2.模型展示:准备一个眼睛的模型,用于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彩色光和黑白光等,用于进行视觉实验;4.多媒体工具:准备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临朐二中 张利利
导学:
1、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 要素有哪些? 2、美术作品的基本种类?各种 种种类的特点?
一、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有哪些?
点、线、面、色彩、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
①点、线、面:表现轮廓结构,中国画中见得比较多。如齐白石的 《蛙声十里出山泉》 ②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 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如《果熟来禽图》、《草垛》 ③明暗、体积:指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主要表现画面的体积。例: 《静物》、《贵妇人像》 ④构图: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 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 果。例:大理石
意象美术作品赏析:
欣赏图片,你能看出看它们表现了些什么吗?
抽象美术及其特点
涵义:抽象美术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这类 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 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而强调艺术家个 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的衡量标准不 是形象的准确与否,而是要看作品形式 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旋律、节奏 等因素是否让人感觉舒服。 特点:1、不表现任何客观形象,但与现实有关 2、语言的非现实性
意象美术及其特点
探究二:比较欣赏夏加尔的《生日》、朱耷的《荷石水禽图》, 你觉得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特点? 请说出你 的理由。
荷 石 水 禽 图 中 国 画 朱 耷 清
《生日》 油画 夏加尔 俄罗斯
朱耷作品赏析:
作品特点:“白眼向人”状, 暗示自己如鱼处 于一潭死水,复明之希望渺茫,表达了对社会的不 满。 连笔“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其绘 画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对后世影响深刻,“扬州八 怪”、“海派”以及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均 受熏陶。
《图像与眼睛》课件

图像增强技术可以改善图像的视觉 质量,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亮度等。
图像分割和识别技术可以将图像中 的不同目标或区域进行分类和分离。
眼睛的疾病
白障
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透明性下 降导致的视力模糊疾病,需要 手术治疗。
青光眼
青光眼是眼压增高导致的视神 经损伤,可引起视野缺损和视 力丧失。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包括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血管疾病等,可导致视 力丧失。
眼睛的感知
1
散光与近视
散光和近视是常见的眼睛问题,会影响我们的视觉清晰度和焦距调节。
2
视觉矫正
视觉矫正技术,如眼镜和隐形眼镜,可以帮助纠正眼睛的屈光不正。
3
视觉的心理学
视觉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对图像和视觉信息的感知、认知和理解过程。
图像的处理
图像滤波
图像增强
图像分割和识别
图像滤波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模糊、 锐化、降噪等处理,改变图像的外 观。
健康的影响
图像技术是通过模拟眼睛的
3 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图像技术将会继续发
感知过程来处理和应用图像
一些图像处理技术,如长时
展,与眼睛健康和人类感知
数据。
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对
有更深入的结合。
眼睛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图像的应用
医学影像
图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 广泛,如X光、MRI和CT等医学影 像技术。
智能监控
智能监控系统使用图像识别和分 析技术,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运 动检测等功能。
游戏与虚拟现实
图像技术在游戏和虚拟现实中扮 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提供逼真的 视觉体验。
总结
1 图像与眼睛的关系
2 图像处理技术对眼睛
2图像与眼睛

• 梁楷,东平(今属山东)人。嘉泰间画院待诏 并赐金带,其不受,世号“梁疯子”,并 嗜酒,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他 突破“院体”画派谨严的画风,自创“疏 体”(即写意减笔)。其画风革简,笔意生 动。梁楷继承了五代宋初画家石恪的画法, 又自出新意,构图简明有力,用笔简练粗 放。此《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梁楷的简 笔风格。
(3)抽象美术
• 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物象, 它的形式只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 界。强调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的独立 的审美价值,或强调线、色彩、光 影。。。并以此表现作者对旋律、节 奏、均衡、对比、清晰。。。等单纯 的视觉感受。
鲁班门下 齐白石
此印乃白石老人一常 用闲章,也是老人篆刻 的代表作品,白石老人 诗书画印四绝,出身木 匠以鲁班为祖师爷的 白石老人常以鲁班门 下自诩,还有一枚大匠 之门也用之甚广,三十 学画凭借不屈的努力 和超然的天赋终成一 代大师 。
• 朱耷(公元1626一1705年),谱名统林,明宗室, 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 法名传綮。别号有个山,人屋等,书画署名为八 大山人,江西南昌人。工诗文,书法。山水学黄 公望,董其昌。花*出自徐渭,陈淳。他的画构图 简练,水墨淋漓,连笔豪放中有温雅,不拘成法, 自成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对后世影响积大。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 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 谨的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 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 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 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 看起来却象两个字。在章法安排上, 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 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 八稳的传统书写速度,而采取了奔 放、写意的抒情形式。正如唐代文 学家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所云: “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 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 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从草 书焉发之。”此幅草书,通篇气势 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 沙”,无纤巧浮华之笔。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教案】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图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 理解图像对人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图像的定义和分类;2. 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 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流程和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精美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发思考:“你对这幅图像有什么感觉?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想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讲解图像的定义和分类图像是由视觉元素构成的平面表现形式,可以包含一幅画、一张照片、一个标志等。
根据图像的来源和形式,可以将图像分为自然图像、人工合成图像、数字图像等。
3. 探究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1 光线的传播讲解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对于视觉的重要性。
3.2 光线通过眼镜和角膜进入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和部位,重点解释角膜的作用和眼睛的聚焦机制。
3.3 光线在晶状体上的折射讲解晶状体的结构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光线在晶状体上的折射过程。
3.4 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解释光线通过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引导学生理解光线的成像原理。
3.5 视觉信息传递至大脑讲解视觉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图像信息是如何从眼睛传递至大脑进行处理的。
4. 探索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4.1 图像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介绍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对图像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图像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4.2 图像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探讨图像在广告、媒体报道等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广告图像对人们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4.3 图像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介绍图像在医学影像诊断、地质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图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5. 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图像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图像?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讨论和思考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昌邑一中美术教研室魏春艳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美术鉴赏》课题: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初涉抽象美术领域,学习多元欣赏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倾听与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感受现代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初涉意象和抽象美术领域,了解创新与艺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教学难点:用多元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笔记本、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欣赏、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D9%C0%CF%BB%E3%B5%C4%BE%F4%CA%BF%C0%D6&in=16108&cl=2&lm=-1&st=&pn=0&rn=1&di=99032185455&ln=1842&fr=&fm=hao123&fmq=132866928615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pn0&-1&di99032185455&objURLhttp%3A%2F%%2Fzhf%2FFUploadFile%2F2011-2%2Fm ondrian15.jpg&fromURLhttp%3A%2F%%2Fzhf%2Fshowart.asp%3Fid%3D426&W500&H509 &T9531&S78&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3%CD%BB%AD%20%CB% AE%B9%FB%C0%BA&in=27851&cl=2&lm=-1&st=-1&pn=3&rn=1&di=71299296015&ln=597&fr=&fm=resu lt&fmq=1328669701062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1 &di8031604275&objURLhttp%3A%2F%%2FArt%2FUploadFiles_1629%2F201008%2 F2010082216063756.jpg&fromURLhttp%3A%2F%%2Fart%2Fzuopin%2Fxfyhzp%2F3 2172.html&W600&H416&T9731&S46&TPjpg教师活动:同学们,老师这有几张漂亮的图片让大家欣赏。
大家看看在这几幅美术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学生活动:欣赏、思考,讨论后发言。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美术作品形式语言包括:点、线、面、色彩、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
我们知道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那么美术呢?那就是图像。
当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敏锐的眼睛来欣赏美术作品,我们就会发现美术作品更有韵味。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板书)(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经常听人说一幅画画的特好,为什么呢?因为画的跟真的一样。
还听人说一些美术作品根本看不懂,所谓看不懂的就是艺术。
为什么人们对美术作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呢?其实美术作品根据图像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美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板书)多媒体展示:【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8%C6%C1%BB%E1% C6%E5%CD%BC&in=29009&cl=2&lm=-1&st=&pn=0&rn=1&di=112825026795&ln=1032&fr=&fm=&fmq=1 32866984034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1128250267 95&objURLhttp%3A%2F%%2Fnssh%2Fgh%2F201103%2FW020110315470309770604.j pg&fromURLhttp%3A%2F%%2Fnssh%2Fgh%2F201103%2Ft20110315_6213069.html& W691&H400&T8710&S60&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B2%B8%F1%B6%FB%2 0%B9%F3%B7%F2%C8%CB%CF%F1&in=3089&cl=2&lm=-1&st=&pn=9&rn=1&di=20923653945&ln=243& fr=&fm=&fmq=132875617073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9&-1&di20923653945&objURLhttp%3A%2F%%2Fupload%2F2007%2F6%2F22%2F20076223 141583977.jpg&fromURLhttp%3A%2F%%2Fthread-382883-2.html&W915&H1197&T9219 &S706&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1%F5%BA%FA%C0%BC% BE%CD%D2%E5&in=29136&cl=2&lm=-1&st=-1&pn=0&rn=1&di=70822265850&ln=1282&fr=&fm=detail&f mq=1328756273781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5&-1&di12 9797305905&objURLhttp%3A%2F%%2Fupfilephotos%2F2007-4%_200746 9585810148.jpg&fromURLhttp%3A%2F%%2F%3Fc%3Dopus%26a%3Dshow%26picid% 3D23202&W628&H340&T10170&S276&TPjpg《重屏会棋图》周文矩《贵妇人像》安格尔《刘胡兰就义》冯法祀教师活动:(1)简介画家和作品。
(2)让学生观察这三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注意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具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特点:①具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
(板书)教师点拔: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多媒体展示:【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F%AA%B9%FA%B4%F3% B5%E4&in=29515&cl=2&lm=-1&st=-1&pn=0&rn=1&di=104334717450&ln=1993&fr=&fm=detail&fmq=1328 75641039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104334717 450&objURLhttp%3A%2F%%2F2011%2F1%2F5%2F10%2Fc3be9496d6f987d51708b07689 0ee910.jpg&fromURLhttp%3A%2F%%2Fnews%2Fnews.asp%3Fid%3D504618&W498&H320& T8761&S140&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F%AA%B9%FA%B4%F3% B5%E4&in=12098&cl=2&lm=-1&st=-1&pn=65&rn=1&di=79884650340&ln=1993&fr=&fm=detail&fmq=1328 75641039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65&-1&di79884650 340&objURLhttp%3A%2F%%2Fgswtpk%2Ftushuo%2Fjibenwanch%2Fyijiusijiu%2F201001%2F W020100104581352289070.jpg&fromURLhttp%3A%2F%%2Fgswtpk%2Ftushuo%2Fjibenwanch %2Fyijiusijiu%2F&W500&H338&T10727&S58&TPjpg《开国大典》美术作品与照片的区别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比较美术作品和照片的不同,引出照片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制,而美术作品是美术家根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和目的选择画什么,表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