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4、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5、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
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教师解说: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教师解说: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
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
在法国南方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一幅彩绘在石灰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
二、探求新知(一)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象欣赏《丢勒的自画像》、《生日》、(书法)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教师解释,设疑: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
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教师解释: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
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
第2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美术作品、意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这三类。
2、过程与方法: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认识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4、如何继承与发扬本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具象艺术、抽象艺术、意象艺术的特点。
2、难点: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区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品观察)、草稿纸、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二、总结:人物神态、场景布置、氛围渲染、物体质感及空间表现都来自现实世界。
三、我们再看看二组图片,相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分别介绍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四、(互动,让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勇气和观点要加以引导和赞扬。
)五、(总结:画面上的形象与现实有潜在联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是创造出的只会在艺术世界才能存在的形象。
)六、(互动,让学生回答,对学生的勇气和观点要加以引导和赞扬。
)这几幅图片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一方水士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美术作品的创作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图像与眼睛》二、讲授新课2、在美术作品分类中,根据图像特征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美术形态分别是: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象者,形象也。
分别解释“具象、意象、抽象”的含义)我们来分别具体深入了解这三种美术形态。
1、具象美术作品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以上三幅作品比较提问: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小结:对于具象作品,它们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可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
刚列举的三副作品来帮助理解什么是具象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实”。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案)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1、教学设计一:了解美术构成的基本要素二:了解美术的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二:欣赏美术作品2、学情分析一:通过一张图片,学生回答问题导读主题,本课学习内容是图像与眼睛。
二:学习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共同学习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在这里我们学生还准备了一个小话剧让学生感受绘画气氛,从而达到课堂轻松愉悦的效果。
本课的抽象美术比较难弄,这里主要是教师讲解多,学生从而理解。
三:在课堂后十五分钟让学生随意画自己喜欢的图片,共同欣赏分析从而达到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
3、重点难点抽象美术方面学生难理解,这里我们需要对作家本人的生平的讲解,绘画背景的讲解,本身绘画含义的讲解,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在这里我会做一个小视频专门对蒙德里安绘画的讲解,让学生感受抽象美术。
4、教学过程导入——考考眼力考考眼力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倒入图片提问:图片有几张人脸?分组讨论【讲授】图像与眼睛一思考:??美术构成的基本形式是什么?音乐主要构成的基本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小说是情节、戏剧是冲突、美术是什么?美术是图像。
二:图像有那几点构成(点、线、面、色彩、体积、机理、明暗、构图)根据图像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同,我们将美术分为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观看三附图《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三幅图的共同点是什么?总结具像美术的概念:对客观事物的描绘2、意向美术意向美术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加作家的想象欣赏《狐狸的游戏》、《生日》感受画面的意境针对生日学生准备了校话剧3、抽象美术概念: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这类艺术作品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性相的束缚,而强调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表达。
视屏讲解——通过蒙德里安的画来认识概念【测试】对号入将下列十二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学生举手回答【活动】小话在意象美术里关于生日惊喜的小话剧,感受会话气氛。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名称:图像与眼睛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资源7、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像形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掌握眼睛的结构和视觉成像的过程。
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平面图像、立体图像等。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理解图像与眼睛的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共同解决问题。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让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爱护眼睛。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图像形成的原理和眼睛的结构及视觉成像过程。
不同类型图像的特点和区别。
122 难点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对图像形成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视觉成像原理与实际的图像观察联系起来。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图像与眼睛的相关知识。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光学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像形成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演示,增强教学效果。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图像或有趣的视觉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像与眼睛。
142 新授讲解图像形成的原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介绍眼睛的结构,如眼球的组成部分、视网膜的功能等。
详细阐述视觉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如何通过眼睛在大脑中形成图像的。
对比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平面图像和立体图像,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143 练习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判断图像的类型、解释视觉现象等。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些与图像和眼睛相关的实验或任务。
图像与眼睛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昌邑一中美术教研室魏春艳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美术鉴赏》课题: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初涉抽象美术领域,学习多元欣赏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倾听与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感受现代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初涉意象和抽象美术领域,了解创新与艺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教学难点:用多元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笔记本、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欣赏、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D9%C0%CF%BB%E3%B5%C4%BE%F4%CA%BF%C0%D6&in=16108&cl=2&lm=-1&st=&pn=0&rn=1&di=99032185455&ln=1842&fr=&fm=hao123&fmq=132866928615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pn0&-1&di99032185455&objURLhttp%3A%2F%%2Fzhf%2FFUploadFile%2F2011-2%2Fm ondrian15.jpg&fromURLhttp%3A%2F%%2Fzhf%2Fshowart.asp%3Fid%3D426&W500&H509 &T9531&S78&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3%CD%BB%AD%20%CB% AE%B9%FB%C0%BA&in=27851&cl=2&lm=-1&st=-1&pn=3&rn=1&di=71299296015&ln=597&fr=&fm=resu lt&fmq=1328669701062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1 &di8031604275&objURLhttp%3A%2F%%2FArt%2FUploadFiles_1629%2F201008%2 F2010082216063756.jpg&fromURLhttp%3A%2F%%2Fart%2Fzuopin%2Fxfyhzp%2F3 2172.html&W600&H416&T9731&S46&TPjpg教师活动:同学们,老师这有几张漂亮的图片让大家欣赏。
高中美术_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像与眼睛》教案设计总结:具象:有形象,非常像。
意象:有形象,不太像。
抽象:没有形象,什么也不像。
精讲点拨:A具象艺术的功能:1、记录:尤其是对人和社会的记录,这是照相机发明之前最基本的功能。
2、社会干预功能B画家在意象美术作品中往往采用了什么手法?夸张、变形、重组导入下个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看出同学们都看得非常认真,我们在奖励一段视频怎么样?合作探究(回顾问题,强化知识迁移)欣赏:毕加索的《公牛》视频。
具象→抽象的过程:[多媒体] 百度视频/show/XVsyAkZFM79z3MLv.html思考:通过这段视频的观看以及这一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感受?你对美术作品中图像与主观情感的关系有什么新的认识?(本片于1989年获首届影视动画节目展播二等奖)(毕加索使世界大吃一惊,他把世界翻了个身,并赋予它新的眼睛。
)其实画家创作作品,并不是出一个谜语让大家猜。
抽象画不过是画家对于现实世界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它描绘的并不是某个东西,所以不要牵强的非要看出他画的是什么,而是要通过欣赏画面的颜色、用笔和构图来理解画家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方法。
学生:毕加索的牛是他自己的牛,第一幅十分写实,结构严谨逼真,到第十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却精炼的表现出了公牛的形和神。
别人认为终点的地方,他却作为起笔。
毕加索的最后一幅公牛简单吗?如果让你画你能画出来吗?其实抽象画很简单,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抽象画大师。
作品年代作者画种内容作用手法具象《重屏会棋图》意象《荷石水禽图》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大多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技能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法的运用。
对于美术欣赏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是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不像”,认为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课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扰主要是如何来理解抽象美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同抽象艺术和意象艺术。
高一美术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教材:湘版教材美术鉴赏上篇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2、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3、难点: 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向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能力目标:理解具象作品、意向作品以及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可塑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特点,是思想态度成熟的关键阶段;所以在进行学习时对不同知识的呈现模式会有不同的敏感度。
四、学习资源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探究能力。
教学中所举的例子与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注意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与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五、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PPT课件学具:作业纸、笔六、附学生作业班级____姓名____作品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分析并填写作品名称:形象: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创作手法:形象的来源初步观察理解教材深入观察初步观察理解教材深入观察初步观察理解教材深入观察作品特点归纳七、教学过程的设计1、导入图片《阳光》、《贵妇人像》提问:作品描绘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师:通过我们的眼睛对形象的感知获取的。
我们通常把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象称之为“图像”。
那么我们看到的图像又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呢?2、新授:1)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
人们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把美术作品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
2)走进具象美术赏《贵夫人像》。
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赏《父亲》。
完成表格第一栏。
小结:我们对于具象美术作品,印象是直观、真实的。
但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主题: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像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光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原理;4.理解眼睛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5.理解眼睛的调节能力和视觉疲劳。
二、教学内容:1.图像的构成和产生:了解图像的形成原理,包括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2.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睛的主要部分,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虹膜等,以及它们的功能;3.眼睛对光的敏感度:介绍不同颜色的光对眼睛的刺激和识别;4.眼睛的调节能力:介绍眼睛的调焦能力和调节机制;5.视觉疲劳:了解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图像和眼睛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进行一些视觉实验,加深学生对眼睛辨识能力和视觉调节的理解;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图像和眼睛的观察和感悟,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启发。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图像,引起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兴趣,并让他们发表对图像的感受和想法;2.讲解图像的构成和产生:介绍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图像的形成原理;3.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眼睛的主要部分,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4.进行视觉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视觉实验,如观察彩色光和黑白光对眼睛的影响,体验眼睛的调节能力;5.讲解眼睛对光的敏感度:讲解眼睛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敏感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彩色电视和电脑屏幕的工作原理;6.讲解视觉疲劳:通过讲解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出几道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入程度;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发表自己对图像和眼睛的观察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1.图像展示:准备一些美丽的图像,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2.模型展示:准备一个眼睛的模型,用于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彩色光和黑白光等,用于进行视觉实验;4.多媒体工具:准备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
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作业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具象作品:
1、展示《贵妇人像》并做简单的介绍(创作者、创作时代等),并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
2、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
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是属于具象美术作品。
提问:对于具象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归纳:
①、具象美术的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②、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3、同时展示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让学生分析此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学生发言。
4、思考、提问: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去)。
二、意象作品:
1、意象作品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
提问:①、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②、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③、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学生发言。
归纳指出,这类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受,所以不能用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欣赏。
3、观看教材5页上的内容与图片,归纳出意象作品特点:①、意象作品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②、创作手法不同于具象美术。
4、这5幅作品分别用了哪些手法?(如朱耷的水禽图用了夸张的手法)
5、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例如中国的草书,它被称为抽象美术作品)
三、抽象美术作品:
1、作品展示《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提问: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②、令你联想到了什么?③、它们带来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出:抽象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
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
2、观看图片,总结:我们可以从形式角度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抽象作品的内涵。
四、小结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1、完成教材第6页的活动建议;
2、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并能简单予以欣赏;
3、作业点评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