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4、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5、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教师解说: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

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教师解说: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在法国南方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一幅彩绘在石灰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

二、探求新知

(一)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象

欣赏《丢勒的自画像》、《生日》、(书法)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

(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教师解释,设疑: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

教师解释: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

术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追求的就是“真实”。

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分析作品。

2、教师提问: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展示作品《城市上空》夏加尔(俄国)提问:(1)、这些作品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什么内容?

展示作品《生日》马克-夏加尔

教师解释作品内容:法国画家夏加尔生日那一天,他的爱人贝拉手捧着生日蛋糕和鲜花,轻轻走进他的画室。画家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得大跳起来,回头搂住爱人亲吻—这就是名作《生日》的内容和缘起。

意象美术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艺术家把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了主观化的、情感化的处理。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形、重组,或者突出结构特点、改变客观物象的比例以及打破经验性的时空概念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虽然我们可以辨认出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3、教师提问:

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引出抽象作品。

抽象美术作品虽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

比如,想象一下从飞机上俯瞰城市,看到的景物像不像抽象画?或者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只是一个点等等。或者反映心跳的心电图就是一条线

展示作品《结构》、蒙德里安、《红黄蓝》康定斯基

师生一起分析作品。

抽象美术指的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这类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而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的衡量标准不是形象的准确与否,而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旋律、节奏等因素是否让人感觉舒服。在这方面,有人认为抽象艺术与音乐有相通之处,要靠自己的感受才能领悟

三、实战演习

多媒体展示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选择展开讨论分析,请将作品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种类型

四、课堂小节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等同于照片。

(引申)现实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美术,图象带给人们的很多恩惠:例如城市规划,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形象,都是经过人们精心策划和规划过的。再如,现在的天气预报,我们到医院去看病,我们的家庭装修,这些最普通的事情,都已经图像化了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1.2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像)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意象,抽象) 掌握这三类图像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和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了解抽象的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 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罗中立的《父亲》和毕加索的自画像《我是一个魔术师》。提问:同样是两幅中年男子的画像,观察它们,这两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学生说说两幅画的区别在哪里?)有人说,一幅画画的跟真的一样,就是好画,也有人说,看不懂的才是艺术,其实,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说法呢,其原因就在于每幅画其反映的客观物象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二)展开 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图像的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主要介绍一下肌理,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2.介绍具象美术:课件展示图片《写生珍禽图》,安格尔的《贵妇人像》,并给学生展示细节部分;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作品,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感受具象美术的特点。提问学生具象美术作品的定义(见课件和书本)

3.根据定义可以得出,具象美术作品和现实看到的情形基本一样,那为什么照片,摄影技术没有取代绘画呢?以罗中立的《父亲》说说。(画面给人以动人心魄的震慑力,他古铜色的脸,艰辛的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粗糙的双手,缺了牙的嘴,手中破旧的茶碗……这些形象已经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的辛勤,才换来了中国世世代代的儿女。) 4.意象美术作品定义: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美术家往往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作品中常常有象征和讽刺的意义。 中国传统写意画都是意象美术作品。课件展示梁楷《李白行吟图》和朱耷《安晚贴》(朱耷作品中白眼向人的特点) 夏加尔《生日》(生日的喜悦和亲密的感情),王冕《墨梅图》和郑板桥的《竹子》(作者的气节) 5.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事物,它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 抽象美术作品一定没有具体的形,只有点,线,面,色彩等独立要素。 不管是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从刚开始的追求细致入微开始分别走向了抽象艺术和写意画的道路,但两者追求的,都不再是完美的呈现事物现实的样子,而是追求事物所蕴含的意味,或是称之为神韵。 课件展示蒙德里安《红黄蓝灰构成》。康定斯基的即兴作品。 中国书法也是抽象艺术,因为没有可参照的对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要注意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问题,如点画的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三)总结 具象美术———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 意象美术———画家主观情感成分较多 抽象美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没有具体的形。 以树为例,观察提炼的过程。(形的变化) 四)课件出示各种作品图片,请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一类美术作品 五)结束:从具象,意象到抽象美术作品,画面中画家的主观情绪越来越多,而

《图像与眼睛》教案

《图像与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4、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5、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教师解说: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

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教师解说: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在法国南方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一幅彩绘在石灰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 二、探求新知 (一)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象 欣赏《丢勒的自画像》、《生日》、(书法)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 (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教师解释,设疑: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 教师解释: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大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

芜湖市2011年高中教师资格认定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芜湖市2011年高中教师资格认定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一、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1:语文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课题2:语文1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课题3:语文2第4课《诗经·采薇》 课题4:语文2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题5:语文3第5课杜甫诗《秋兴八首(其一)》 课题6:语文3第10课《过秦论》 课题7:语文4第5课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题8:语文4第7课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题9:语文5第8课《咬文嚼字》 课题10:语文5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高中数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A版 课题1:必修1 2.1.2 指数函数及性质 课题2:必修1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课题3:必修2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课题4:必修2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课题5:必修2 4.1.1 圆的标准方程 课题6:必修3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课题7:必修4 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课题8:必修4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课题9:必修5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课题10:必修5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注意:以上均讲授课题的第一课时。 三、高中物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1: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题2: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课题3: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 4、力的分解 课题4: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课题5:必修2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7、动能和动能定理 课题6: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4、电势能和电势 课题7: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课题8: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2、磁感应强度 课题9: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4、法拉第电磁感应 课题10:选修3-2 第五章交变电流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四、高中化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1: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要比较的内容,并制成图表。

(也可以主要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把比较的重点放在人的形象上。) “思考与交流”实际上也是对比三种美术形态。只是,在“活动建议”中,相同的因素是人这个形象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从据想到意象再到抽象,人也慢慢变得不好辨认,最后完全人不出来了。而在“思考与交流”中,相同的因素是水果,左边是具象作品,苹果和葡萄都很容易辨认;中间是桃子,已经有些变形;右边的水果虽然也可以辨认,但画面强调的是它们的色彩和形体,实际上是在抽象语言的意义上来运用它们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这些活动来导入,让学生对这类美术形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教学基本思路: 我们通常把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象称之为“图像”,但是这些图像并不全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描摹,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了便于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在这三类作品中,相同种类的作品虽然表现的内容甚至所用的材料不一定相同,但是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观念大致相同。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教学材料分析:

图像与眼睛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昌邑一中美术教研室魏春艳 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美术鉴赏》 课题: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初涉抽象美术领域,学习多元欣赏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倾听与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感受现代艺术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初涉意象和抽象美术领域,了解创新与艺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教学难点:用多元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笔记本、笔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欣赏、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109738481.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D9%C0%CF%BB%E3% B5%C4%BE%F4%CA%BF%C0%D6&in=16108&cl=2&lm=-1&st=&pn=0&rn=1&di=99032185455&ln=1842 &fr=&fm=hao123&fmq=132866928615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pn0&-1&di99032185455&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109738481.html,%2Fzhf%2FFUploadFile%2F2011-2%2Fm ondrian15.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109738481.html,%2Fzhf%2Fshowart.asp%3Fid%3D426&W500&H509 &T9531&S78&TPjpg https://www.360docs.net/doc/109738481.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3%CD%BB%AD%20%CB% AE%B9%FB%C0%BA&in=27851&cl=2&lm=-1&st=-1&pn=3&rn=1&di=71299296015&ln=597&fr=&fm=resu lt&fmq=1328669701062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1 &di8031604275&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109738481.html,%2FArt%2FUploadFiles_1629%2F201008%2 F2010082216063756.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109738481.html,%2Fart%2Fzuopin%2Fxfyhzp%2F3 2172.html&W600&H416&T9731&S46&TPjpg 教师活动:同学们,老师这有几张漂亮的图片让大家欣赏。大家看看在这几幅美术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 学生活动:欣赏、思考,讨论后发言。 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美术作品形式语言包括:点、线、面、色彩、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我们知道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那么美术呢?那就是图像。 当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敏锐的眼睛来欣赏美术作品,我们就会发现美术作品更有韵味。让我

湘版美术《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设计 湖北省钟祥市实验中学徐友军 一、教材分析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搞得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他涉及的只有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内心的感受。 对于具象美术,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艺术家追求的“真实”;意象美术作虽然与客观事物有着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艺术家对客观形象进行了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抽象美术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主要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 教材在列举抽象美术作品的时候分为两类:一是书法作品,二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因此教学中可以融化传统教育内容。 本课的基础性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类型分类没有明确的认识,停留在初期的“像不像”评价认识上,所以重点采用比较、观察和引导上。尽可能多的从美术作品比较中获得认知。 二、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面特点,以及本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因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宜过高。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或准备多一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丰富多彩,观察作品形象要素的种类和变化。 三、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类型包括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态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鉴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品观察)、草稿纸、笔。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doc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 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 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作业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具象作品: 1、展示《贵妇人像》并做简单的介绍(创作者、创作时代等),并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 2、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是属于具象美术作品。提问:对于具象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归纳: ①、具象美术的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②、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3、同时展示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让学生分析此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学生发言。 4、思考、提问: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去)。 二、意象作品: 1、意象作品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提问:①、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②、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③、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学生发言。归纳指出,这类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受,所以不能用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欣赏。 3、观看教材5页上的内容与图片,归纳出意象作品特点:①、意象作品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②、创作手法不同于具象美术。 4、这5幅作品分别用了哪些手法?(如朱耷的水禽图用了夸张的手法) 5、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例如中国的草书,它被称为抽象美术作品) 三、抽象美术作品: 1、作品展示《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提问: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②、令你联想到了什么?③、它们带来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出:抽象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 2、观看图片,总结:我们可以从形式角度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抽象作品的内涵。 四、小结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1、完成教材第6页的活动建议; 2、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并能简单予以欣赏; 3、作业点评及总结。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图像与眼睛》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出自湖南美术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此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体积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学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本课的活动安排与课本及教参不大相同,一是通过让学生记忆并默写一张简单的图片来引入课题,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来加深对具象、意象、抽象的理解,三是指导学生画出简单的意象和抽象图像。

美术鉴赏课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课程介绍: 1)自我介绍 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

最新《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 重点: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2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区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作品 了解以上三种作品类型特点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将基本构成要素区分为: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八个要素。 将具象艺术定义为客观物象的具体表达。 意象艺术定义为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物象的表达。 抽象艺术定义为美术家的主观世界的现实表达。 书上可供介绍的材料较少,所以我考虑引入视频介绍帮助同学们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 【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 1 课程导入: 展示艺术作品图片: 问题1:在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哪些图案? 可能回答:圆圈、线条、蓝颜色等 问题2:作品欣赏,美在哪里? 总结: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之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同学们可以看到教材16页,有拉斯科洞穴和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这类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虽然是非常早期的人类画的,但是画中所有的动物都栩栩如生,虽然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办法确定它们画出来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类的图画都是对客观物象的具体描述,也就是说它们是力图要绘画出客观事物的具体细节的,我们赋予这一类型的作品一个名称分类:具象艺术。《教材》p4 《5min》 2 新课讲授 根据这些构成的规律,艺术家会主动选择创造作品的方式和每一幅作品的侧重方面,于是我们总体上把艺术作品分成了三个大的类别: 分别是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音乐靠旋律构成,诗歌靠语言构成,戏剧靠不同的故事情节构成,舞蹈则是一个一个流畅的舞蹈动作,那么我们在看到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依靠什么来欣赏美术呢? 请同学们看到《教材P4》左上角,教材中将图像的构成分解成为八个要素 分别是: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艺术家通过这八个要素来创作艺术作品,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八个要素来认识美术作品。希望同学们将你对这些要素的理解运用到把握分析接下来我们要欣赏的作品上。《5min》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看这三种艺术形式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展示图片) 具象艺术: 不同的类别作品都是从不同的方面侧重运用了美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将画面呈现画家对客观物象的具体表达的作品称为具象艺术。 《重屏会棋图》五代周文矩绢本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了解美术作品种类,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师生互动,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获取知识。高中欣赏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本课涉及到美术作品的种类和它们的内涵、表现方式。其中具像艺术还比较好理解,但要学生理解抽像艺术就比较困难了。因此,利用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画画,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到具象美术与意象、抽象美术的区别,懂得如何欣赏这三类美术作品。这样比灌输式的教学要强多了。让学生分组画画,集体讨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同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同一主题,并选派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让欣赏课活跃起来,达成有效、优质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 本课《图像与眼睛》是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该单元的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已经让学生了解了“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懂得了美术作品的定义。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就是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就是点、线、面、色彩、明暗等等,这些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就叫图像,教材中阐述了图像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与再现,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与表现形式,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美术作品可分为具像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三大类型。本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分类,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怎样去认识、欣赏这三类作品。 学生基本情况: 高一学生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大多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技能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法的运用。对于美术欣赏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是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不像”,认为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课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扰主要是如何来理解抽象美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同抽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但如果教师引导成功,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 艺术组王静 一、教学内容分析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感受。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大多数还是停留在普通观众的水平上,即用“像不像”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美术作品。所以,很有必要来打开他们的视野,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赏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三、设计思想 我们通常把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象称之为“图像”,但是这些图像并不全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描摹,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了便于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

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在这三类作品中,相同种类的作品虽然表现的内容甚至所用的材料不一定相同,但是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观念大致相同。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四、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六、教学过程:

有用的眼睛详细教案

有用的眼睛详细教案 【篇一:《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师:熊珂 职称:中教一级 课题名称:湖南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一单元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教学年级:高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 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 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 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 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 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 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 深度过渡。 学情分析:

在和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 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 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 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 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和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 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 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 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 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 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 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 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 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 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 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 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 品。 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材,笔记本

图像与眼睛

高一图象与眼睛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美术作品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情况而划分的三种类型;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重点: 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眼睛是我们用来了解世界的途径,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常说眼见为实,你相信眼睛看到的一切吗?1、在我们生存的现代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出示图片 问: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到底有几张脸?有几个黑点?阶梯是无线上升的吗?图案会自己旋转吗?是直线还是曲线? 师:刚才的图片,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给我们制造了视觉上的假象,非常有趣,其实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产生错觉的原因都来自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 2、这些有趣的图像都是由一些美术形式语言组成的。 提问:你知道图像是由哪些美术形式语言构成的吗? 答:点、线、面、色彩、明暗、体积、构图、肌理等这些要素组成了图像。(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来好好探索图像的魅力。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探求新知 常听人说,一幅画画得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画得很像,跟真的一样。 思考: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你赞同吗?说说理由。学生回答。 教师:很多人都习惯性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应该说只有一部分道理。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感受、心情等。 出示三幅作品 问:同样是表现女人,说说有何不同?生回答。 我们会觉得画得逼真是一种能力的象征,绘画功底强。是不是后两者画家就不会画写实的作品呢?其实不然,最初他们也是学院派、写实派,只是后来在此基础上希望有自己的个性突破和发展。 美术作品根据图像所反映的客观物象不同,将美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抽象美术、意象美术。今天重点来了解美术作品的三个分类,要求大家学会区分这三类。 (一)具象美术 1、安格尔《贵妇人像》 (1)作品呈现了一个什么形象?从这个形象的各种细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作品展现了一位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的形象。画中人物叫莫特西埃夫人,是画家一位亲友的女儿。闪光的绸缎,精致的首饰,美丽的脸庞,白皙的皮肤,丰满的体态突出华贵的气度。安格尔历时五年在他71 岁时完成了这幅作品。 安格尔的画面构成是经过精心思考的,比如人物背后的镜子,在这里有这面镜子有什么用处?生回答。师:镜子可以拓展空间,丰富画面,让我们不仅看到人物正面也能看到人物的背面。 (2)简介:安格尔崇尚古典美,擅长画肖像,作画非常严谨。 出示安格尔其他作品: 这位贵妇的衣服质感非常逼真,包括珍珠首饰闪闪发光着,质感仿佛触手可及,可见安格尔的写实绘画功力。安格尔创作了一系列上层社会妇女的肖像作品。而他却确信描绘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绘画才是最高艺术。但事实说明,没有他本人并不太看重的这样的肖像画,就没有安格尔的成就。 2、《刘胡兰就义》 (1)1957年,油画,历时3年完成,冯法祀是徐悲鸿的大弟子,09年时应病去世,享年九十五岁。(2)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这幅油画的感受?生讨论回答。 师介绍:1947年1月,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匪军软硬皆施,甚至说只要刘胡兰当着众人说句今后不再给共产党办事,他们就放了她,也当着她的面前让她亲眼看着匪军用铡刀铡死别人,不管怎样做她都不

美术欣赏课图像与眼睛课件案例_0

---------------------------------------------------------------最新资料推荐------------------------------------------------------ 美术欣赏课图像与眼睛课件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 中学□小学 2,学科: 美术 2,课时: 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结合课本,认真预习二、完成基本常识的学习二、了解: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学课题掌握: 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三、教材分析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 对于具象作品,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意象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艺术家把从现实世界获得的形象进行了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突破了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规律,创作出一些只有在艺术领域才能出现的形象 1 / 7

特征;抽象作品是完全不能辨认的图像,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 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教具与学具教具: 多媒体播放工具、幻灯机学具: 笔记本纸四、教学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 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解疑综合归纳: 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五、教学过程教师导入: 大家都知道五官是什么?他们的作用是怎样的? 耳朵用来听歌,嘴巴用来吃饭、说话,鼻子用来闻气味,眉毛用来保护眼睛;眼睛用来看东西。 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眼睛来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但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更充分的利用眼睛,用眼睛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图像作品。 引出: 今天我们的讲课内容就是图像与眼睛课前预习大家先预习一下课本,及导学案上的相关材料。 (教师课堂巡视)课堂学习()自主学习预习并回答问题:一。 。

高中美术欣赏全套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什么叫美术 ①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 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