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与物体的平衡

合集下载

物体受力平衡与拉力、重力的关系

物体受力平衡与拉力、重力的关系

物体受力平衡与拉力、重力的关系一、物体受力平衡的概念物体受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受力平衡时,物体将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

二、拉力的概念拉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的相互拉伸的力。

拉力是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它的作用效果取决于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重力的概念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或重量)和重力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当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此时,物体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当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受到一个净拉力,导致物体加速运动。

拉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3.当物体受到的拉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受到一个净重力,导致物体加速下降。

重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4.当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将受到一个零合力,即受力平衡。

此时,物体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力平衡与拉力、重力的关系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内容。

了解物体受力平衡的概念,以及拉力和重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物体受力平衡与拉力、重力关系的认识。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受到一个向上的拉力F=10N,求物体的受力平衡状态?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物体的加速度a。

将拉力F与重力G(G=mg)进行比较,判断物体的受力平衡状态。

解答:物体的重力G=2kg * 9.8m/s^2 = 19.6N。

由于拉力F小于重力G,物体受到一个净重力,加速度a=(G-F)/m=(19.6N-10N)/2kg=4.8m/s^2。

物体受到的拉力小于重力,所以物体不会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2.习题:一个物体质量为5kg,受到一个向下的拉力F=8N,求物体的受力平衡状态?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物体的加速度a。

牛顿三大定律详细总结

牛顿三大定律详细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 Fr GM=2/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分析与解答】因为惯性的原因,火车在匀速运动中火车上的人与火车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当人向上跳起后,仍然具有与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人在腾空过程中,由于只受重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直到落地,选项D正确。

【说明】乘坐气球悬在空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免费周游列国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惯性无所不在,只是有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第9讲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第9讲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第9讲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越__小__,速度变化越__慢__,前进得越__远__.(2)伽利略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__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__.2.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静止__状态或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2)理解:①该结论是由实验推理概括出来的;②“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__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__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2)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__质量__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大小无关.物体的__质量__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3)理解:①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4)利用:如拍打尘土、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助跑等.(5)危害:如刹车倾倒、走路滑倒和绊倒等.【图片解读】图11.如图1,降落伞匀速下降时,相对于地面是__运动__的;在降落伞匀速下降时,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和伞受到的阻力是一对__平衡力__;人和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动能__不变__,重力势能__减小__,机械能__减小__.2.如图2,锤子的锤头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撞击时,锤柄停止运动,锤头由于__惯性__会继续向下运动,从而牢牢套在锤柄上.用力撞击锤柄使之突然静止,说明__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__.图2图33.如图3,弹簧片把小球与支座间的木片打出去,小球却落在支座上,没有飞出去,原因是小球具有__惯性__.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指物体保持__静止__或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2.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2)条件:①同物: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②等大:两个力大小相等;③反向:两个力的方向相反;④共线: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3)注意:二力平衡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提示】 (1)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既可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也可以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判断.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一对平衡力 一对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一定为同性质的力一定为同性质的力其中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不受影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图片解读】1.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时,她受到的__重__力和__支持__力是一对平衡力,运动员将跳板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形状__,压弯的跳板将运动员弹开,这一过程是把弹性势能转化为__动能__.重难点 惯性的理解及应用(2019·凉山)在凉山州举行的中小学运动会中,来自各校的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赛中涉及的一些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乒乓球比赛时,球在空中飞行,所有力全部消失,球一定落向地面B .百米比赛时,运动员冲线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 .跳远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D .足球比赛时,抱在守门员手中的足球也具有惯性【变式训练1】 (2018·新疆)下列交通提示用语和惯性无关的是(D)A .车辆转弯,请坐稳扶好B .雨天路滑,请减速慢行C .注意安全,请保持车距D .遵守交规,请靠右行驶【变式训练2】 重为20 N 的篮球,当竖直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__0__m/s ;当重力消失后,篮球将__静止__.如图所示,当斜向上抛出到达最高点时,重力为__20__N ;当重力消失后,篮球将__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__.实验突破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命题点】1.实验装置图2.实验方法(1)转换法(通过小车在①__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__来判断阻力的大小)(2)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②__初速度__相同;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阻力的大小)(3)实验推理法(由实验推理出,若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即永远做③__匀速直线__运动)3.交流反思(1)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④__惯性__)(2)小车最终在水平面停下来的原因(小车受到阻力的作用)(3)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实验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⑤__静止__或⑥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2019·乐山)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图1(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同一高度__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控制变量__(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法.(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远__(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慢__(填“快”或“慢”).(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匀速直线运动__.说明运动的物体__不需要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C__. A .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 .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 .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5)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请在图2中画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受力的示意图.解:图2(6)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__非平衡力__(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7)小明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他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D__.(图中的黑点表示小明同学)A.做匀速圆周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继续来回摆动D.保持静止状态实验突破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命题点】 1.实验装置图2.实验器材(1)实验中选择小车和光滑桌面的原因(减小①__摩擦力__对实验带来的影响) (2)定滑轮的作用(改变②__力__的方向)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研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保持小车两端所受拉力大小相等,将物体扭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研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同(保持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但两边钩码的数目不同,观察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研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保持两个力大小相等,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让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观察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4.交流反思(1)实验中选择静止作为研究状态的原因(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好控制,不便于操作)(2)让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方法(使用两辆小车或用剪刀剪断卡片)(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③__相等__、方向④__相反__,且作用在⑤__同一条__直线上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拉力__和__重力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拉力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__B、A、C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摩擦力__对实验的影响.(4)如图丙是最终确定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__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5)小华将系于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相反__,并通过调整__钩码的数量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6)当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__.(7)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丙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把卡片剪成两半__.(8)如果将两边的钩码挂在卡片其中一端的同一挂钩上,可以发现小车不会静止,这表明二力平衡必须满足__方向相反__这一条件.1.(2018·益阳)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D)A.绕地球匀速运行的卫星B.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C.下落的苹果D.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2.(2018·吉林)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A)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B.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3.(2019·襄阳)木块在压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则下列各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B)A.木块所受的压力和木块对墙壁的压力B.木块所受的重力和木块所受的摩擦力C.木块所受的支持力和木块所受的摩擦力D.木块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木块的支持力4.同学们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图所示,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小火车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个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将落在原来孔的__原地__.(填“前方”“原地”或“后方”)5.2019年3月10日,采用氢燃料电混合动力技术的中国商飞新能源验证机——“灵雀H”在郑州试飞成功.若在试飞过程中采用氢燃料供能,则“灵雀H”上升过程中的惯性将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2019·德阳)如图,雨燕沿虚线方向匀速自由飞翔,在图中画出雨燕所受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的示意图.解:第9讲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1.(2019·福建)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要求人们(A)A.乘车时系好安全带B.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外C.市区行车禁鸣喇叭D.夜间行车车内不开灯2.(2018·衡阳)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D)A.匀速直线下落B.匀速直线上升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3.(2019·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小辉推着小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辉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小车受到的重力与小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小车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与小车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4.(2019·连云港)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C.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D.静止在地面上的“歼-20”战机,受平衡力的作用5.(2019·广东)头球(运动员用头碰撞飞行中的足球)是足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头球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B.足球被顶飞,是因为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力C.头对足球的作用力消失时,足球的惯性也消失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足球是静止的6.(2019·江西)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相互作用__力,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平衡__力.7.(2019·贵港)用手把小球压在弹簧上,弹簧被压缩到A点,松手后小球向上运动,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离开弹簧后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O为小球的重心,空气对小球的作用力忽略不计).解:8.(2019·德阳)小王同学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等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1)小王在实验中设置了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小王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玻璃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越慢.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小车将做__匀速直线运动__.(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__不需要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9.(2019·铜仁)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__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__.(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__改变力的方向__.(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_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__,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10.(2019·益阳)将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针方向),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如图中能正确表示雨滴P被甩出瞬间运动方向的是(C)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1.(2018·安徽)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重25 N的长方体物块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10 N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物块乙所受的合力为10 N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15 N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15 N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35 N12.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不是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汽车在做__加速__(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13.如图所示,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车头受到所载水泥管的冲击,严重挤压变形,这起事故是由于汽车突然__减速__(填“加速”或“减速”)时,水泥管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致,水泥管的惯性如此之大是因为它的__质量__(填“质量”或“速度”)大.14.(2018·河南)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__不会__(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__A、B都具有惯性,且A、B速度相同,在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__.15.(2018·恩施)如图,用绳子竖直悬挂一个小球,将一斜面物块慢慢靠近小球,并刚好与之接触(绳子仍然竖直,且小球静止).请作出小球此时所受力的示意图.解:16.(2019·衡阳)如图所示,小球被固定在静止的金属框架上,画出小球所受作用力的示意图.解:17.(RJ教材8下P19T2变式)(2019·无锡)如图所示,用尺快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__惯性__会落在原处.18.(RJ教材8下P18“想想议议”变式)一天,在某段市区道路上发生了一起两小车追尾相撞事故,交警询问时,前车司机说:“我的车速很慢.后车突然加速撞了我的车尾,当时我女儿坐在后排,撞车导致她的头撞到了前排座椅背上.”后车司机说:“前车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我来不及刹车就追尾撞上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问答:哪个司机在说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请你写出一条交通安全警示语.答:前车司机在说谎.因为假如是后车突然加速导致追尾时,前车车身突然加速,而前车中的人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所以前车中乘客的头不会撞在前面的座椅背上,所以是前车司机在说谎.警示语“保持车距”(合理即可).。

牛顿第一定律与力的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与力的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与力的平衡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即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与之相关的概念是力的平衡,它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本文将探讨牛顿第一定律与力的平衡的相关内容。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与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为:“一个物体如果受到的合力为零,则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不会自发地改变它的运动状态,需要外力的作用才能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推箱子的现象。

当我们用力推一个静止的箱子时,箱子开始运动,这是因为我们施加了一个产生运动的外力。

同样地,当我们停止推箱子时,箱子会逐渐减速并最终停下来,这是因为外力的减小导致合力为零,从而使箱子保持静止。

这一现象可以被牛顿第一定律很好地解释。

二、力的平衡及实例分析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在力的平衡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对于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有三个基本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力的平衡:1. 弹簧的拉力平衡当一个弹簧悬挂在天花板上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它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这是因为弹簧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而拉力的大小和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合力为零,弹簧不会发生运动。

2. 平衡木上的人当一个人站在平衡木的中间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保持平衡。

这是因为他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

支持力是平衡木对人的反作用力,它的大小和方向与重力相等且相反,使人能够保持平衡。

3. 静止的书本当我们放置一本书本在桌面上时,它保持静止。

这是因为书本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零。

支持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书本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通过以上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力的平衡是由合力为零所导致的。

物理学如何解释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物理学如何解释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物理学如何解释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下面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力的平衡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必要条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将继续保持其原有的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何判断力是否平衡呢?我们可以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假设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是力F1、力F2和力F3,用矢量表示分别为F1、F2和F3。

可以通过将这三个力的矢量相加,得到它们的合力,即F = F1 + F2 + F3。

如果合力F为零,则说明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的不平衡力的不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不为零的状态。

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发生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合力成正比。

这种情况下,物体将发生变速直线运动。

在力的不平衡情况下,我们需要了解力的作用方向和力的大小。

通过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我们可以将合力分解成多个分力,分别计算它们的大小和方向。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知物体所受到各个分力的影响,进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加速度。

三、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应用力的平衡与不平衡不仅仅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概念,它还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领域,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是设计稳定结构的关键。

例如,对于大型建筑物或桥梁,工程师需要确保物体所受的外力与内力平衡,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运动学中,分析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运动现象。

例如,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我们可以解释自由落体运动、摩擦力的产生和运动学中的各种现象。

在生物学中,力的平衡与不平衡是研究人体平衡和动作的基础。

通过研究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原理,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姿势的保持和人体运动控制的机理。

弹力与物体的平衡原理

弹力与物体的平衡原理

弹力与物体的平衡原理弹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彼此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物体之间的弹力是满足牛顿第三定律的,即作用在一物体上的弹力大小与其作用在另一物体上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物体的平衡原理中,弹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物体的平衡原理是指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其受力之和为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受力之和为零;如果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则受力之和等于物体的惯性力。

而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有一种特殊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一般是由物体彼此接触、产生形变或压缩时产生的。

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其分子或原子发生一定的位移,从而产生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弹力。

弹力的大小一般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力的方向则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在物体的平衡原理中,弹力的存在与作用起到了平衡物体的作用。

以弹簧为例,当弹簧发生形变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会增加,形变程度越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越大。

而当不再施加外力时,弹簧会恢复原状,形变也会消失。

在弹簧受力平衡的情况下,弹簧受到的拉力等于弹簧的形变产生的形变力,即弹力。

这个弹力与物体的平衡原理相互作用,使得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在物体的平衡原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不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不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物体之间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当物体受到外力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在物体的平衡原理中,静摩擦力也起到了平衡物体的作用。

在物体的平衡原理中,弹力和静摩擦力与物体的平衡密切相关。

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弹力和静摩擦力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反向的作用力。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外力和弹力、静摩擦力之间的受力平衡对物体的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弹力与物体的平衡原理密切相关,弹簧的形变产生的弹力和静摩擦力在物体的平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物体受到外力时,弹力和静摩擦力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反向的作用力,使物体保持在平衡状态。

牛顿力学中的惯性与力的平衡

牛顿力学中的惯性与力的平衡

牛顿力学中的惯性与力的平衡惯性和力的平衡是牛顿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概念的意义和应用,并解释它们在牛顿力学中的关系。

一、惯性的概念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保持静止;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性质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来描述,即“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具体来说,惯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即物体越不容易改变其状态。

例如,我们推动一个小石头和一个大石头,大石头的惯性更大,需要更大的力才能改变它的状态。

这是因为大石头的质量更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对一个物体施加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二、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作用力之和等于零的状态。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它的加速度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力相互抵消,它们的合力为零。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动一个物体,并且没有其他外力作用于它时,物体将保持静止。

这是因为我们的推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相互抵消,使物体达到力的平衡状态。

三、惯性和力的平衡的关系惯性和力的平衡是牛顿力学中密切相关的概念。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是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才能实现的。

而力的平衡状态也是在受到的各方向力相互抵消时才能实现的。

在惯性和力的平衡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反作用力,它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换句话说,当物体受到一个外力时,它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与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样,外力与反作用力相互抵消,使物体达到力的平衡状态。

同时,由于物体的惯性,它会保持原先的状态,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总结起来,牛顿力学中的惯性和力的平衡是密不可分的概念。

惯性决定着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能力,而力的平衡是在受到的各个方向的力相互抵消时实现的。

平衡力的原理和计算知识点总结

平衡力的原理和计算知识点总结

平衡力的原理和计算知识点总结平衡力是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所受的力的总和。

在物理学中,平衡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体的稳定性和平衡的原理。

本文将对平衡力的原理和计算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平衡力的原理1.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时,平衡力等于零。

这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运动状态或者保持停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如果没有平衡力,物体将保持平衡。

2. 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的合力不等于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

这意味着平衡力与其他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状态,使得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3. 平衡力与重力平衡: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且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它的平衡力将与重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向下的作用力,平衡力向上的作用力与之相等,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二、平衡力的计算知识点1. 平衡力的计算公式:平衡力的计算可以通过物体所受力的合成来实现。

合成力是将多个力向量作为输入,并输出其合成结果的一种数学运算。

平衡力的计算公式是F = -ΣF,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平衡力,ΣF代表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合力。

2. 平衡力的计算步骤:a) 确定物体所受力的种类和大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种类,如重力、摩擦力等,同时测量这些力的大小。

b) 确定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根据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和大小,确定这些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

c) 执行合力计算:将所得到的所有力向量进行合成,求得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

d) 检查平衡状态:判断平衡力的大小与方向是否与其他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如果平衡力等于零且方向相反,表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三、实例分析假设一个物体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受到以下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人用手对物体的推力。

重力向下,支持力和推力向上。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保持静止时,平衡力等于零。

由此可得,支持力+推力-重力=0。

可以得出推力=重力-支持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与物体的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或则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告诉我们物体平衡态的等价性。

物体的平衡态包括力学平衡和运动学平衡。

力学平衡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以及不受力。

而运动学平衡即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际上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统一为物体的速度矢量为常矢量(当速度矢量恒为零的时候即静止状态,当速度矢量不为零但等于常矢量的时候即为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当物体处于力学平衡的时候即同时处于运动学平衡,也就说明物体的力学平衡和运动学平衡是等价的:当物体处于力学平衡的时候也同时处于运动学平衡,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当物体处于运动学平衡的时候则也同时处于力学平衡。

因而我们有:
运动学平衡⇋力学平衡
牛顿第一定律同时也说明:当物体不受力或则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时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

因为从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在不受力或则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速度矢量是常矢量,也就是说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初始时刻是以某一速度矢量运动,那么在下一时刻速度矢量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总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物体的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惯性。

衡量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同一个力作用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我们会发现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小(参见牛顿第二定律)而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大,也就是说质量大的物体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越大,惯性越大,而质量小的物体则越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越小,惯性越小。

牛顿第一定律在提出以后人们一直把它当作自然界的一条普适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

然而随着认识的一步步加深,人们发现在微观世界(即牵涉到分子、原子的层次)以及宏观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接近于光速)的时候,牛顿定律不再适用。

事实证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对于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需要用到量子力学理论,而对于宏观告诉运动的物体则需要用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牛顿第一定律从根本上说是物体平衡态的等价性。

对于运动学平衡我们很容易观测出来,即物体静止和做匀速直线运动。

而力学平衡则需要我们对平衡态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步骤。

首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画出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

一般来说先分析重力(在涉及到带电粒子运动的时候往往忽略其重力,题目会有明确的说明,如果没有则需要考虑重力),再分析接触力(包括弹力、摩擦力这类需要两物体接触才能产生的力),最后考虑非接触力(包括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接着我们建立直角坐标系。

对于平衡态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使更多的力位于坐标轴上,因为位于坐标轴上的力我们不需要对其分解,可以大大化简问题的复杂性。

建立完坐标轴后,我们将余下来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沿坐标轴方向分解。

分解完后我们就可以列方程。

对于平衡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也就有平衡方程:
沿x轴正方向的力之合=沿x轴负方向的力之合
沿y轴正方向的力之合=沿y轴负方向的力之合
根据平衡方程我们可以得解。

对于多个物体的平衡,一般来说我们先对每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每一个物体列平衡方程,然后连理所有的方程进行求解,相对而言比一个物体的情况而言复杂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