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石油公司历史 托拉斯之父、石油业的沙皇:洛克菲勒
石油精神人物事例 -回复

石油精神人物事例-回复什么是石油精神人物?为什么这个主题重要?有哪些石油精神人物的事例?石油精神人物是指在石油行业中具有杰出成就和影响力的人物。
这些人物在石油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在技术革新、商业发展还是环境保护等方面,他们的贡献都是无可忽视的。
石油精神人物的事例对于理解石油行业的发展和了解相关领域中的挑战和成就有着重要意义。
石油精神人物的事例众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位:1. 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作为美国石油工业的创始人之一,洛克菲勒以其出色的商业智慧和慈善事业而闻名。
他通过垄断和垄断破坏的手段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产业集中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丹尼尔·杨伯斯(Daniel Yergin):作为一位著名的石油行业观察家和历史学家,杨伯斯的著作《石油传》(The Prize)深入探究了石油行业的历史和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他的工作使公众对石油行业更加了解,并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3. 艾伦·穆尔(Allen Moore):穆尔是石油行业中的一位重要创新者和科学家。
他领导了一支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石油提取方法,这种方法在提高产量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工作对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纳塔利亚·卡皮坚尼娅(Natalia Kapkajna):卡皮坚尼娅是石油工业中的一位杰出工程师。
她在井下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使得从含油层中提取石油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她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石油生产的效率,为行业带来了重要进步。
这些石油精神人物的事例体现了不同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他们在石油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商业发展、技术创新还是社会责任方面,他们都为行业带来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这些人物的事例也反映了石油工业所面临的挑战,如垄断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标准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19世纪70年代,从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创建了股份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开始,石油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标准石油公司的标准一名,来源于他们标榜自己出产的石油是顾客可以信赖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也意味着给石油行业带来了秩序上的标准。
标准石油公司 - 公司简介标准石油公司1870年1 月10日,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创建了股份制的标准石油公司,标榜他们出产的石油是顾客可以信赖的“符合标准的产品”。
它给漫无节制的宾夕法尼亚石油狂热产生的混乱带来秩序。
这种秩序将以标准石油公司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家公司正在寻求对世界石油贸易的全部支配权和主宰,正在发展成为一家复杂的全球性企业。
到1879年底,标准公司作为一个合法实体成立刚满9年时,就已控制了全美90%的炼油业。
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
标准石油公司 - 公司概述19世纪70年代,从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创建了股份制的开始标准石油公司,石油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标准石油公司的“标准”一名,来源于他们标榜自己出产的石油是顾客可以信赖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也意味着给石油行业带来了秩序上的标准。
标准石油公司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并将对美国石油工业的垄断持续到1911年。
洛克菲勒也因其在石油领域让人企及的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大王”。
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
根据这一判决,标准石油帝国被拆分为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后,原俄亥俄标准石油成为了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份;原印第安纳标准石油改名为阿莫科石油(Amoco),后来成为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份;原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Mobil),现在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份;原新泽西标准石油改名为艾克森石油(Exxon),是现在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份;原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改名为雪佛龙石油(Chevron),现在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份;原肯塔基标准石油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并购,现在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份。
洛克菲勒一滴油的故事

洛克菲勒一滴油的故事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石油是全球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当时,一个美国商业巨头出现在石油行业,他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
约翰·D·洛克菲勒自幼就展现出商业头脑和野心。
他通过巧妙的商业策略和创新的方法,建立了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洛克菲勒的成功故事始于他对石油行业的全面了解和把握。
他认识到石油在工业和交通领域的重要性,并意识到控制石油市场将带来巨大的利润。
因此,他开始收购并整合小型石油公司,最终形成了标准石油公司这个巨大的帝国。
洛克菲勒的另一个成功因素是他对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执着追求。
他不仅享有规模经济带来的优势,还通过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等策略来实现优化效益。
他确保公司在石油采集、运输、精炼和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高效且经济地运营。
然而,洛克菲勒巨额利润的垄断地位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政府的监管。
美国政府最终于1911年将标准石油公司拆分为34个独立的公司,以促进竞争和保护市场公平。
这次拆分并未使洛克菲勒的财富受损,反而使他以更为多元化的投资策略继续积累财富,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人之一。
尽管洛克菲勒的商业做法引发争议,但他确立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商业模式,对石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事不仅代表了一个人追求商业成功的努力,更侧重了商业领域的创新与竞争。
洛克菲勒一滴油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商业领域中的机会和挑战。
有着正确的战略和执行力,以及时刻关注市场发展和效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作者:来源:《杰出人物》2016年第06期约翰·D·洛克菲勒(1839.7.8-1937.5 23)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创办人。
洛克菲勒是全球历史上除君主外最富有的人,他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
约翰·D·洛克菲勒通过气势如虹的兼併和扩张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是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
约翰·D·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富爭议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这种看似相互冲突的精神状态,使洛克菲勒的创业史在美国早期富豪中颇具代表性:異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独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庞大商业帝国。
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剩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创业经历幼年时,曾将自己捉到的小火鸡精心喂养,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
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邻居,收取本息。
1855年,约翰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随後加入休伊特·塔特尔公司,开始当了一名簿记员,为解决生计问题,他开始倒卖货物,同期他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为日後经营石油打下了基础。
1858年约翰以800美元的积蓄加上从父亲那里以一分利借来的1000美元同克拉克合夥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
他未参加南北战爭,卻在战爭期间赚取丰厚利润,1862年公司利润达到 17000美元。
1863年,炼油专家安德鲁斯劝说洛克菲勒投资炼油厂,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成立。
1865年,因合夥人意见分歧,公司拆夥拍卖,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的报价竞拍成功,改名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与他的励志故事(通用5篇)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与他的励志故事(通用5篇)•约翰·洛克菲勒,全称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美国实业家,慈善家,是十九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被人称为“石油大王”。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与他的励志故事(通用5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与他的励志故事1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曾经一无所有,像当时许多年少无知的人一样,到处流浪,得过且过。
不过,洛克菲勒怀有十分远大的理想,他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有一笔任由自己支配的巨大财富。
带着这个伟大的梦想,洛克菲勒来到了距离家乡很远的一个偏僻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洛克菲勒结识了镇长杰克逊先生。
杰克逊先生已经年过五旬,他一直以来都生活在这个虽不繁华但是却令自己倍感亲切的小镇上。
他担任这个小镇的镇长已经很多年了,但是镇上的人们却从来没有想到要选举新的镇长。
的确,杰克逊实际上也是担任镇长的最佳人选,他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而且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地十分善良。
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来到这个小镇上的人,只要与杰克逊有过一定的接触,他们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杰克逊的热情和善良,同时也会受到感染。
洛克菲勒住的小旅馆就离镇长杰克逊家不远。
每当洛克菲勒站到旅馆旁的大门前向远方遥望时,他都会看到镇长家门口的那片长满各色鲜花的花圃。
每次遇到洛克菲勒时,镇长都会停下忙碌的脚步问这个独在异乡的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当洛克菲勒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时,热情的镇长夫人总是会十分高兴地给予帮助,而且镇长还会时不时地让女儿为洛克菲勒送去一些妻子做的可口点心。
在小镇上住了一段时间仍然感到一无所获的洛克菲勒决定过几天就离开这个小镇了,在离开小镇之前他要特别感谢镇长给予他的关照。
就在他准备向镇长告别的前几天,小镇迎来了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洛克菲勒不得不继续留在这里,同时他也在心里咒骂着这该死的鬼天气。
小雨时断时续,每当雨滴停止的时候,洛克菲勒都会走出旅馆大门——实际上洛克菲勒就住在杰克逊家的斜对面,看看镇长家门前那些经雨露滋润而倍加娇艳的花朵。
洛克菲勒

1879年5月28日下午4点,太阳还没有下山,世界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即将开始启用。身材修长的宾森系着黑色蝴蝶领结,牵着爱子的手,出现在现场上。他站在巨大的贮油槽的吸筒前,25万桶原油贮存在槽中,正等着蓝丝带发出的“启动”信号。用来抽取原油的吸筒是40马力。宾森表情严肃,缓缓开启木栓,原油从贮油槽流向油管的声音马上传来了。参观者约有几百位,当然,也有宾州铁路的间谍和标准石油的代理商。原油在油管里流动的速度和人行走的速度差不了多少,它缓慢地流动着,就像踩着稳健的步子。原油流向的第二站是奥姆斯特的抽油场。它位于山巅,技术团一行人只好沿着裸露在外的油管,走下山又爬上山,他们到达第二站时,已经是第二天,29日了。
在阿吉博特工作的同时,洛克菲勒已经迅速地实行吞并计划,第一步,坐阵标准石油公司,利用新闻媒介追踪报道潮水输油管公司的内部不和,引起该公司的股票暴跌;第二,趁机大量收购潮水输油管公司的股票,直到最后收购该公司;第三步,秘密投资500万元成立名为“美国运输油管公司”。
当这些吞并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之后,标准石油公司通过抄袭和提高铺设输油管的工程技术,在原产地到克利夫兰之间,铺设了口径11.5厘米的输油管;在原产地到水牛城之间,铺设了口径为15厘米的输油管;在原产地和匹兹堡之间,也铺设了口径10厘米的输油管。这就是洛克菲勒投资3000万元所建设的标准石油公司巨大的输油管道系统。它密布在广袤的大地上,如脉似络……
洛克菲勒很细心地把收来的情报再次过目,并重新把油管的运费、铁路的运费计算了一次,自言自语道:“这里,是原油产地,到这里,布拉福特,然后到巴尔的摩,运费是——”
他扭过头来,看看刚才算过的那笔数字:“在这儿,不到30美分,这也太低了!这么算,到纽约都不过60美分!好家伙,这油管厉害!”
用输油管长途送油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成就,同时它也在石油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输油管在长途运输上的成功,势必造成与铁路运输的强烈竞争。对此,洛克菲勒并不糊涂。他采取了种种阻止通油的手段,如让他的代理人尽量买进油管所经区域的路权,以阻断管道的路线,或是派出大量爪牙恫吓工人,破坏油管的修建,当这些手段未能奏效时,他越来越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励志故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励志故事
约翰·洛克菲勒励志故事:“一滴智慧”成就传奇人生
有一位年轻人,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
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工作。
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找些事做。
因此,他留神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次。
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二滴,是否能节省成本?
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经试用后并不实用。
他不灰心,继续用心钻研,终于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
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百分之九十五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普通人往往会忽略平凡小事,然而,“一滴焊接剂”的智慧却改变了洛克菲勒的普通人生。
正所谓:“一滴智慧”成就传奇人生。
平凡小事中,往往蕴含着无限机遇,但是你得有抓住它的本领以及那份执着。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崛起始于约翰·D·洛克菲勒的商业天赋和对石油行业的洞察力。
他利用垄断手段控制了石油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垄断地位获取了巨额利润。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成立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石油行业的格局,也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控制下,石油价格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张。
该公司在技术、管理和资金上的优势,使得其竞争对手难以与之抗衡。
然而,正是由于其垄断地位,美国标准石油公司也遭到了反垄断法的打击,最终在1911年被迫分拆成34家独立的石油公司,其中包括后来的埃克森、摩比尔等知名石油公司。
尽管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已经不存在,但其对石油行业和商业模式的影响却长久地延续至今。
其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商业智慧和成功经验也为后人所学习和借鉴。
总的来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在美国工业化时期扮演了重要角
色,其垄断地位和商业模式对石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其垄断地位最终被打破,但其商业智慧和成功经验仍然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石油公司历史托拉斯之父、石油业的沙皇:洛克菲勒如果在20世纪初就有美国《福布斯》400名首富排行榜(Forbes 400)的话,洛克菲勒(Jo 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FONT>1937)无疑将会荣登榜首。
洛克菲勒活了将近一世纪,在他协助建造的石油业中,历经数10年达尔文式“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
洛克菲勒在19 13年时累积达9亿美元的财富,并设立了声誉卓著的慈善基金会。
早期石油业发展漫无秩序,任何人都可以钻一口油井,成立小成本的炼油厂。
洛克菲勒是最早在克利夫兰设立炼油厂的人之一,那里是克州产油区铁道的终点站。
美国石油产量在185 9年时只有2000桶,一年后即暴增到450万桶,1862年时已达300万桶。
那段期间,洛克菲勒的财富也随之增长。
19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意味着经济即将起飞,那时洛克菲勒开始收购事业,扩大公司资本,买下所有竞争者的公司。
当1870年他在俄亥俄州成立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时,已拥有当地所有的炼油厂。
后来,甚至几乎拥有全美的石油业。
洛克菲勒意识到,光是炼油不足以维持公司的生存,因为石油产量的多少在于市场需求。
为了控制油品的储藏及输送,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油库、输油管线,甚至制桶工厂。
不但如此,洛克菲勒还迫使铁路公司给他大量折扣,以交换一定的货运量。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要求铁路公司付给他回扣呢!洛克菲勒的许多作法,后来在反托拉斯法下都变成非法,甚至恶名昭彰。
洛克菲勒建立的产销合一制度,也非全然史无前例。
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整合产业多项业务时所发展出来的专业管理制度。
商业历史学者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说:“若想了解美国大企业的兴起,必须了解标准石油公司的历史。
”洛克菲勒在1839年于上纽约州的小农场里诞生,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范布伦(Martin Van Bu ren,1782?/FONT>1862,美国第8任总统,任期1837?/FONT>1841)。
洛克菲勒的父亲威廉(W illiam Avery Rockefeller)是个小商人,偶尔从事农耕。
1853年,威廉带着笃信宗教的妻子及5名子女,从上纽约州移居到克利夫兰。
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那个位于伊利湖(Lake Eri e)边的新兴工业城中长大。
他个性较像严厉的母亲,同时也从母亲身上学到节俭的美德。
洛克菲勒在晚年时回忆说:“我年轻时牢记着母亲的训示,现在也还是一样。
她说,任意浪费会带来永不满足的悲惨生活!”洛克菲勒在读完中学及在福尔瑟姆商专(Folsom's Commercial College)修了几门商业课程后,在克利夫兰一名干货商人那儿,找到周薪4美元的簿记工作。
他在账簿上逐条记载公司的营运项目时,逐渐洞悉了企业内部的奥秘。
为洛克菲勒写传记的霍克(David Freeman Hawke)曾说:“洛克菲勒身上的每根神经,似乎都和数字有关。
”洛克菲勒自己后来也说,那份簿记的工作“奠定了我事业大部分的基础”。
当时的洛克菲勒虽只是一名簿记员,但一心追求事业和经济独立。
经过几年缩衣节食加借贷的生活,他终于凑到1800美元,在1859年开了家店,与英国移民克拉克(Maurice Clark)进行干货交易。
洛克菲勒的店生意很好,尤其是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军方向他购买大量谷物、猪肉等必要食品。
那时,离克利夫兰往东几百英里处,投机客开始交易非常珍贵的商品棗石油。
自1850年开始,自煤和页岩中提炼出来的煤油开始取代鲸鱼油,成为较安全可靠的能源。
研究人员不久即发现,可以由中西部山谷底下蕴藏的石油中提炼出煤油。
1859年8月27日,在宾夕法尼亚木材小镇泰特斯维尔(Titusville,Pennsylvania)旁的阿尔汉尼山谷中,“上校”德瑞克(Edwin Drake,1819?/FONT>1880)安置了钻井机器,钻出了第一口油井,自此美国的石油业蓬勃发展。
之后,投机客大量涌入所谓的“石油区”,而大众对这种新燃料的需求也急速上升。
钻油业者把原油装在桶子里,再把桶子滚上载运笨重货物的大平底船,船顺流而下到火车经过的据点,再由火车运往东部或西部。
当时,大部分装原油的桶子都会送上大西洋暨西部铁路干线(Atlantic”Great Western Rail-road)。
那条干线往西的终点站,就是新兴的小型炼油中心克利夫兰。
炼油并没有牵扯到复杂的技术,且成本低廉,只是以蒸汽加热原油,分馏出汽油和煤油。
1863年时,俄亥俄州东北方沿卡玉霍加河(Gayuhoga River)河畔的20家小工厂,每月炼油产量就达10万桶。
合伙创立第一家炼油厂洛克菲勒眼见克利夫兰商人因炼油快速致富,心动不已。
1863年,洛克菲勒与克拉合资40 00美元,找了旧识安德鲁斯(Samuel Andrews),三人一起设立了炼油厂。
炼油厂的名称虽然响亮,叫益精工厂(Excelsior Words),实际上却只是一些简陋的木棚。
安德鲁负责改进炼油效能的技术,洛克菲勒则管理其他业务,特别是在把一切利润都必须再投入公司的细节上。
洛克菲勒后来解释未参加南北战争的原因说:“我愿意走入战场,尽我该尽的力,但当时没人能接替我的工作,我不能走。
那时我们正经营一个新兴行业,我不在,公司就完了。
”当时,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才开始受到大众瞩目,但炼油业似乎已成为达尔文的忠实信徒。
在当时炼油行业里,只有能适应环境急速且大幅变化的公司才能生存。
原油价格曾因产量突然暴增而下跌,在1861年1月到6月间,由每桶10美元跌到每桶只有0.5美元。
1864年时,洛克菲勒以利润再投资的方式在工厂里加设制桶设备,使每只桶子的成本降为0.98美元。
他认为增加利润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产量,因此又借钱开设第二家炼油厂,名为标准工厂(S tandard Works)。
但是合伙人与他看法不同,不愿意再举债扩张。
1865年2月,洛克菲勒以7.25万美元买下其他合伙人的所有股权。
他事后回忆说:“我回想1865年买下合伙人所有股权的那天,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日,也是我事业的转折点。
”几星期后他结束后干货生意,全心投入石油业。
洛克菲勒石油事业的早期的成功,全靠他自己狂热的工作和不放过任何细节的注意力。
“我绝不会忘记那段挨饿的日子,”洛克菲勒回忆说,“我日夜在户外工作,在货车旁跑来跑去。
”1865年,益精工厂已经是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之一,日产505桶油品。
这时,美国开始把大部分石油产品销往需求量大的欧洲,作为燃料和润滑剂。
仅1866年那一年,对欧洲出口就由60万桶暴增为150万桶。
那时,眼光远大的洛克菲勒邀弟弟威廉加入,在纽约设立办事处,直接对海外市场促销煤油。
此举使标准工厂成为第一批扩展营业范围的炼油厂之一。
由于威廉直接与国外买主订约,公司建立起独立的销售管道。
与铁路公司交涉为进一步分工管理,洛克菲勒于1867年邀请到弗拉格勒(Henry Flagler,1830—1913,将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展成观光胜地的美国企业家)加入合伙。
从酒类和谷物生意上累积一小笔财富的弗拉格勒,运用自身对运输业的了解与铁路公司交涉,确保公司有便宜且稳定的运输工具,这一点随着产量增加而日益重要。
1869年,标准工厂的产量已达一天1500桶,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的效益开始出现。
钱德勒引述石油历史学者威廉森(Harold F. Willi amson)和多恩(Arnold Daum)的话说:“日产500桶的炼油厂每加仑成本约6分,而日产1500桶的成本则只要3分或更低。
”大额产量同时也增加了标准工厂与生产者和供应商的议价筹码。
“在油漆和胶方面,我们进价比别人都低,因为我们的需求量大且稳定,”洛克菲勒回忆。
为进一步保护公司不受供应商和买主威胁,洛克菲勒建立自己的运油车队,在铁路旁设置储油站,然后在纽约港建仓库。
南北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供给和产能过剩重重打击了炼油业。
1865年至1870年间,煤油价格下跌超过50%,大多数炼油厂的总值由1865年每加仑19. 5分,下降为1869年7.9分。
标准工厂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每加仑毛利由1865年的43分美元,下降为1870的17分。
标准工厂的毛利高于同业,是因为弗拉格勒与铁路公司订下了有利的合约。
1870年时,弗拉格勒与纽约中央铁路(New York Central)公司的子公司湖岸铁路(Lake Shore Railroad)公司签约,内容是:如果湖岸铁路开出的运费能给标准工厂每桶1.3美元的折扣价(按每桶定价2美元打六五折),标准工厂就能保证每日可通过湖岸铁路从克利夫兰运送60车油品到纽约。
当时,这种折扣协议在铁路公司和大客户间可是司空见惯,不但让大公司占了不少便宜,而且还是合法的行为。
大购并长久以来,洛克菲勒一直认为规模扩大可使公司处于优势地位,与铁路公司的折扣交易证实了这个想法。
1870年,年仅31岁的洛克菲勒,经细致考察炼油业后,决定再度扩充公司规模。
尽管当时石油业混乱无序,他却能清楚看见未来的远景,以及自己公司将扮演的关键角色。
凭着直觉,洛克菲勒与合作伙伴决定将所有在克利夫兰的炼油厂合并成一家公司,如此便更有本钱与原油生产商及铁路公司议价。
因为“公司组织”(corporation)在贷款和出售股票方面都较“合伙关系”(partnership)方便,洛克菲勒便把分别经营益精和标准工厂两家合伙事业,合并成为标准石油公司。
这家原始资本额100万美元的标准石油,最终成为数10亿美元的企业。
洛克菲勒回忆:“当时我们几个合伙人之中,根本没人想到,公司规模最后会变成这么大。
”标准石油成立后,洛克菲勒向脆弱的对手提出直截了当的提议:加入标准石油,不然就面对惨酷的竞争。
“我们能挽救你的事业,并按照工厂和土地资本的比例分配盈余,或是宁愿让我们收购你的公司,”他不加修饰地说。
洛克菲勒的言辞充分反应出他严厉的个性。
他像母亲一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定时到克利夫兰优克利街(Euclid Avenue)上的浸信会教堂做礼拜,还担任主日学的主持人。
不夸张也不情绪化的洛克菲勒面对对手时,谨慎选择用字,并以锐利的眼光评估对方的反应。
那些没有一开始便同意合伙提议的人,会收到简短扼要的再次警告,“据我判断,你不可能赚到更多钱,因为你绝对无法与标准石油竞争。
”他告诉一位不愿点头的炼油商说,“标准石油已经拥有所有大炼油厂,如果你拒绝出售,结果只有关门一途。
”在毛利不断下降、和铁道公司打交道又困难的情况下,许多炼油厂其实欢迎洛克菲勒的提议,首批加入购并计划的包括当地最大的竞争对手克佩公司(Clark,Payne”Co mpany)。
当此合并案完成后,小厂立刻纷纷加入,短短2 月内,洛克菲勒即买下了23家公司,其中18家为炼油厂,只有一家不在克利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