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有趣的爱情实验
爱情实验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爱情实验报告爱情实验报告 这学期要做一周的模块实验,我和欣儿分在一组,欣儿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负责收缴每天实验后大家必写的实验报告。
欣儿长的很美,碰到人总是浅浅地笑,不象有些女生长得不怎么样却整天想着让人恭维,欣儿每天早早地来,发放实验用品最后一个走。
清扫实验垃圾,我当然不遗余力地帮忙欣儿总是冲我一笑道声:“谢谢”,有几次我说道:“欣儿我……”我始终没有勇气把心思表达出来,欣儿甜甜的一笑:“有事吗?”我愣了半天挤出一句:“我想请你吃饭”欣儿笑的更甜了:“好啊!只是无功不受禄,这周你帮了我不少忙,请客的应该是我”。
就这样,我和欣儿第一次在一起吃饭,是欣儿掏的钱。
转眼一周快过去了,在心里的话一真没有说出口。
最后一次实验课了,我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写实验报告关于爱情的。
一来免去直接表达太尴尬,不伤大雅。
二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四月一,愚人节,万一被拒绝也好找个台阶下只是一1/ 18个实验嘛,失败了也没有关系,权当一次善意的玩笑。
酝酿好情绪,在实验报告上写下: 实验课程:我的爱情实验报告。
爱情实验室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JohnGottman)通过二十年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个题目进行了一番新奇而有益的探讨。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内有一所家庭研究实验室,外号为“爱情实验室”。参与实验的夫妇们志愿接受多阶段的关系测定。这些夫妇将自己的私生活向研究职员和盘托出,所提供的信息涉及到性交的频度以至如何分配家务劳动等。他们还在实验室里进行夫妻间正常的讨论以至争吵等,并答应摄像机和其它丈量脉搏、出汗和肢体动作的器材正确地记录下他们的各种反应。以高特曼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试图将无形的情感如快乐、傲慢和关系的紧张程度数目化,以观察哪些因素有助于夫妻们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伴侣关系,哪些因素会损害配偶间的良好关系。随著新书《成功婚姻的七个秘诀》的出版,高特曼试图为配偶建立良好关系提供科学指导。以下为书中的一些主要见解。 1.对婚姻最具杀伤力的并非愤怒很多婚姻咨询师都旨在化解夫妻间的相互怨怒,但高特曼以为,在婚姻中最具破坏力的并非愤怒,而是指责、傲慢、自我防卫和封闭。为了防止这些情绪的产生,伴侣应该知晓对方想要什么,害怕什么,然后在行事时绕过后者,取得共叫。以高特曼的经验,他推测夫妇们可能离异的正确程度已经超过了90%。他以为,在婚姻开始后的七年内,夫妻离异的可能性最高,而这个阶段的婚姻均匀持续5.2年。下一个危险阶段为结婚成亲后的16年至20年之间,均匀年数为16.4年。比如说,参与实验的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在一般的讨论中,言语之间就参杂了很多讥讽和指责,高特曼当时就指出,他们肯定要离异。固然这对夫妇当时声称强烈地爱着对方,但四年后果然相见于分居离婚法庭。
2.平衡的权力关系有利于搞好配偶关系不平衡的权力结构也会对配偶关系产生致命的损害。由于历史遗留的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妻子比较轻易受到丈夫的影响,因此丈夫更应该体察妻子的需求。比如说丈夫在看球赛,而妻子有话要说时,丈夫最好能够关掉电视机,将留意力投进到妻子。在夫妻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尤其应该时刻想到“我们”,而不仅仅是“我”。
[男人爱情心理学]爱情心理学
![[男人爱情心理学]爱情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5529f4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2.png)
[男人爱情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爱情心理学一:有趣的爱情测试题心理有趣的爱情测试题心理有趣的爱情心理学效应男人和女人,爱情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在爱情历程中,总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爱情心理学效应可以解释这些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挫折越多,感情越深。
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由于双方家族的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大阻碍。
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古烈治效应:喜新厌旧。
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后来也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
这一效应在任何哺乳动物身上都已被实验证明了。
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契可尼效应:初恋最难忘。
情窦初开时懵懂的爱情最让人怀恋。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普通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多看效应:日久生情。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
有些照片出现了20几次,有的出现10几次,而有的只出现一两次。
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也就是说,看到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真是有趣的爱情心理学效应。
黑暗效应:光线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浪漫的西餐厅是很多情侣约会的首选地点,因为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
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游识猷:你是空想家,还是追梦人?前几年流行一本书《秘密》,还拍成了同名纪录片,里面所述的“吸引力法则”令人心动——只要你全心全意地渴望某个结果,你就会散发出强大的磁力,你所渴望之物会被你吸引,而整个宇宙都会倾听你、帮助你,直至你梦想成真。
五分钟心理学吊桥效应:一招教你科学脱单

我们可以因此得知爱情可能产⽣于错误归因。
也明⽩了危险使⼈⼼动。
这也是为什么古装剧中英雄救美后总能抱得美⼈归。
听到这⾥,⼤家是否已经了解「吊桥效应」想要告诉我们的科学脱单⽅法了?
那就是使对⽅⼼跳加速。
⼀个⼈在剧烈运动过后都会⼤汗淋漓、⼼跳加速。
如果你暗恋⼀个⼈许久,不如伺机⽽动,趁着此时到他⾯前假装偶遇,说不定⽇久⽣情促成⼀段姻缘。
⽽两个⼈约会去看电影,相⽐于⼩清新的⽂艺⽚,恐怖⽚⾃然是⾸选。
⼀个个吓⼈的画⾯使⼈⼼跳加速,这时候看你⼀眼也许就会觉得你魅⼒⽆边。
当然乐园⾥的过⼭车、⿁屋、密室逃脱⾃然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前提是⼥⽣⾃⼰要够胆量,不要⼀圈下来⼥孩⼦吓得不⾏男孩⼦却毫⽆反应。
总之就是寻找新鲜刺激能够使其产⽣⼼理反应的活动,让对⽅觉得反应是对你才产⽣的,那离你脱单也就不远了。
当然,有了科学脱单的理论,具体还是修⾏在个⼈。
爱的实验_爱情故事

爱的实验这个实验出自一位童年缺乏母爱的心理学家之手,他叫哈洛。
而他毕生最亲近的伙伴就是一群恒河猴——他的实验对象。
也正是在它们身上,哈洛发现了人类身上具有的爱的重大秘密。
恒河猴和人类的基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本需求、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一些反应,与婴儿如出一辙。
为了这个实验,哈洛制作了两只“母猴”:一只母猴由铁丝网制成,腹部上方还有铜制的“乳头”,上面有个小洞,方便奶水流出;而另一只母猴由厚纸筒套上绒毛布巾制成,体内还安装了一个灯泡。
实验开始了,哈洛把一群刚出生的恒河猴放进笼里,里面有两只“母猴”,铁丝母猴里的食物取之不尽,而从绒毛母猴的乳房里吸不到任何奶水。
实验助理记录下了幼猴刚开始时的反应:它们一边尖叫,一边撞击着笼子,情绪极不稳定。
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
几天后,幼猴知道母亲不会出现了,便把感情转移到绒毛母猴上:它们会趴在它胸前,用身体蹭它,抚摸它的脸,轻咬它的身体。
当然,如果幼猴肚子饿了,会跳下绒毛母猴,来到铁丝母猴面前,吸取乳汁,吃完后再迅速回到绒毛母猴的怀抱。
是怎样的奥秘,使得幼猴不约而同地作出这样的选择呢?哈洛认为,这是因为绒毛母猴能够提供接触安慰,而铁丝母猴不能。
虽然肢体接触是影响感情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想不到的是肢体接触竟然可以完全凌驾于生理需求之上。
两者的差别如此之大,让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幼猴吸奶只是为了能够和母猴保持亲密的接触。
哈洛由此得出结论:爱源自接触,而非食物。
母亲总有一天不再分泌乳汁,但是孩子还是会爱着母亲,因为他们的脑海里还有被爱的记忆。
每一次亲子互动,都源自幼时感受到的温柔抚触。
如今,哈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各领域的广泛认同。
婴儿在医院里都会有专人负责抱,事实也证明:如果没有肌肤的接触,婴儿几乎活不过6个月,即使勉强活过了,以后也会反应很迟钝,常做噩梦。
很多初为人母的妈妈都表示,婴儿特别喜欢毛巾、绒毛玩偶,若是它们被人夺去就会大哭大闹,有些孩童甚至没有它们就无法入睡。
任何一个看到此文的人都应该感到欣慰,爱并不像你所想象的那么高深。
爱情观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爱情观也在不断地演变。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本实验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念差异,以及影响爱情观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当代年轻人对爱情的认知和看法。
2. 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差异。
3. 探讨影响爱情观的主要因素。
三、实验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对爱情的看法。
2. 访谈:对部分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爱情观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四、实验对象1. 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0名年龄在18-35岁的年轻人,涵盖不同学历、职业和文化背景。
2. 访谈:选取10名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爱情观的认知和看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1)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爱情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强调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
(2)受访者普遍认为爱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爱情充满期待和向往。
(3)部分受访者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婚姻并非爱情的必要条件。
2. 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观差异(1)年龄段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受访者对爱情的认知逐渐成熟,更加注重稳定和责任感。
年轻受访者更注重浪漫和激情,而中年受访者更看重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2)文化背景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者对爱情的看法存在差异。
例如,传统观念较强的受访者更重视家庭和社会地位,而现代观念较强的受访者更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自由。
3. 影响爱情观的主要因素(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个体的爱情观产生重要影响。
在传统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期望往往会影响子女的爱情观。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爱情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爱情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3)个人经历:个人的成长经历、感情经历等都会对爱情观产生影响。
六、实验结论1. 当代年轻人对爱情的认知和看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普遍认为爱情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强调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
心理学有哪些关于爱情的有趣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有哪些关于爱情的有趣的实验研究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
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
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
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
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人与人在具体内容上能够互相满足,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相互吸引,这就是互补定律。
性格相近的人需求类似,容易产生利益冲突。
拍球时,用的力越大,球就跳的越高。
拍球效应的寓意就是: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越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低。
编后语:有时候恰当的掌握一些生活心理技巧,对生活
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少能让你少吃很多苦头。
猴子实验:关于道德、阶级、信仰与爱情

【分享】猴子实验:关于道德、阶级、信仰与爱情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对象是猴子。
一:道德的起源科学家将5只猴子关在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很少的食物,让猴子饿的吱吱叫。
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并装了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下,这5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香蕉,可是没等它拿到香蕉,这5只猴子就被欲设机关所喷出的水淋湿了。
当后面4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众猴子只好望蕉兴叹,它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几天后实验人员把其中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当新猴子A肚子饿得也想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4只老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4只猴子认为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它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5只猴子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淡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4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揍的很惨,只好作罢。
最后,所有的旧猴子逐渐换成了新猴子,但大家都不敢去动香蕉,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别的猴子痛扁。
在这个实验中,猴子们产生了“道德”。
如果这群猴子构成一个社,它们也繁衍下一代,它们也会将它们的经历告诉下一代,渐渐的,猴子们便认为取香蕉的后果会对其他猴子利,从而认为取香蕉是“不道德的”,它们也会自动惩罚“不道德的”猴子。
当然,这个实验也反映了人类道德的产生过程。
二: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拿香蕉,马上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非全体。
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一只新的猴子C。
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
一如以前所发生的起行,其他四只猴子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好玩的爱情配对实验
心理导读:其实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最重要的是你自身的价值有多高(即背后的数字大小),而你采取什么办法去恋爱其实都是次要的。
“龙配凤,马配马,乌龟配王八”。
古人一直都在提醒我们,爱情是一场精确的配对游戏。
就算是现在热门的电视剧《奋斗》们也不忘告诉我们,为什么陆涛不选择米莱,而是夏琳。
两个人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关系能维持多久,甚至他们的缘分几何,这其中取决于这个配对质量如何,他们有多配。
有一个非常有意味的心理学实验也许值得我们去回看。
婚姻配对实验
实验人员找来100位大学生,男女各半,然后制作了100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从1到100总共一百个数字,单数的50张卡片给男生,双数的50张卡片给女生。
但他们并不知道卡片上写的是什么数字。
工作人员将卡片拆封,然后贴在该大学生的背后。
实验规则
大家猜猜会怎么着?
这个实验设置很简单,就是要男女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异性,争取能凑到最大的总和。
(奖金金额为编号总和翻10倍)
比如,83号男生找到了74号女生配对,那么两人可以获得83+74=1570美元的奖金。
但如果2号女生找到了3号男生配对,那么两人只能拿到50美元了。
实验开始。
由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背后的数字,因此首先就是观察别人,很快分数高的男生和女生很快被大家找出来了。
例如,99号男生和100号女生。
这两人身边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说服他们和自己配成一对。
“来跟我一起嘛!我会给你幸福的!”
“我们简直天作之合啊!”
但人类的一夫一妻制决定了,人不可能同时和N个人配对,因此他们变得非常挑剔,他们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具体是多少,但他们知道一定是比普通人的要高。
为什么?看看围在自己身边的狂蜂浪蝶就知道了,从这些追求者们殷切的眼神中就能够看出来。
那些碰壁的追求者迫于无奈只能退而求其次,原本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定要找90+的人配对,慢慢的发现80+也可以了,甚至70+或者60+也凑合着过了。
但那些数字太小的人就很悲催了,他们到处碰壁,到处被拒,被嫌弃。
据一位学生事后表示,在参加了这场游戏之后,他对人生的理解都有了不同...
因为他在短短几小时里就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他们背后的数字太小了(基本都是个位数),要找一个愿意配对的人简直是难上加难。
最后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无外乎两条路:
一个是大家自己找个差不多的凑合凑合算了,比如5号和6号俩人配成一对,虽然奖金只有110美元,那也好过没有。
二是和对方商量,如果你愿意和我配对,那么拿到奖金的时候就不是对半分,我愿意给你更多,比如三七分或四六分等等,或者事后再请你吃饭,虽然请客吃饭花的钱肯定多过奖金数额,但是找不到人配对实在是太没面子了(这个在现实中就有交易婚姻、代际婚姻、假婚姻等)。
经过了漫长的配对过程,眼看时间就要到了,还有少数人没有成功配对,这些人没办法了,只能赶紧的草草找人完成任务——因为单身一人的话是拿不到奖金的........
最后的倒数阶段,没有配对的都胡乱找了个人。
当然也有坚持不配对,单身结束游戏的大学生。
实验结束。
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人的配对对象其背后的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换言之中国古人说的“门当户对”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55号男生,他的对象有80%的可能性是50-60之间的女生,俩人数字相差20以上的情况非常罕见。
你们猜100号的女生的配对对象是谁?
好玩的是,100号女生的配对对象竟然不是99号男,也不是97或95,竟然是73号男生,两人相差了27!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多?
原来100号女生被众多的追求者冲昏了头,她采取的策略是“捂盘惜售”(因为她并不知道100是最大值,也不知道自己就是100号),她还在等待更大数字的男人,等到大家都配对完毕,她终于开始慌了,于是她在剩下的男生里找了一个数字最大的,就是那位73号幸运儿。
她最后也尝试过去找90+的男生,但是人家都已经有女伴了,让他们抛弃现有的女伴跟她配对并不现实,因为人家已经多少有了点感情(更多的应该是友情),犯不着为了多这点美元就换人。
学生们还总结出很多经验:
1、因为人太多地方太小,你并不可能跑去看每个人背后的数字。
(圈子,地域限制)
2、你只要看谁边上围着的人多,谁就是数字较大的人,而那些身边孤苦伶仃门可罗雀的人,肯定是数字小的,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立刻筛选出目标对象。
(多数决择)
3、小数字的人追求大数字的人一般都很辛苦,因为要大数字的人接受小数字的人总不是那么甘心,因此追求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再怎么努力,对方也不理你。
(女神与屌丝)
这场心理学实验完全就是人类恋爱行为的实验简化版。
还有混迹D8豆瓣的同学也知道了,高分的就是XXX,OOO,低分的就是XX,OO......
我们每个人在遇到一个异性的时候,出于本能的就会开始评价对方的价值,这完全是下意识的。
但人类的价值非常难评估,没有谁会把数字贴在自己的背后,人们还往往会故意夸大自己的价值。
至于夸大的手段、浮夸的工具各种各样。
关键的一点是,这个数字其实一直在变化,比如女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这个数字是递减的;而男人随着自身的不断努力,可以从很小的数字增加为很大的数字。
这也有了男女黄金年龄分割线之说...
非诚勿扰这些相亲节目的择偶形式其实是不对等的,因为大家的“分数”都仅仅是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也远远超过了100个,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这让我们做出决定的难度成倍增加。
正因为选择的难度很大,因此人类进化出了一些很简单的指标,比如,我们更倾向于基于别人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判断。
实验让我们知道,其实爱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最重要的是你自身的价值有多高(即背后的数字大小),而你采取什么办法去恋爱其实都是次要的。
但是和这个实验有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人类社会实在太复杂了——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体现出来的。
而且我们很难去判别一个人的价值。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价值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元的爱情。
当然,你永远别忘了,这个社会的风潮是由“大多数人”去决定的,所以当你看到社会的价值倾向时,你看到的就是大多数人的标准,至于你是否选择跟从,是否选择“继续相信爱情”,那就是另外一门深奥的内容了。
这里就不祝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了~
大家都能找到天生一对的佳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