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ຫໍສະໝຸດ Baidu1.1
偏离-份额分析法
含义
[11]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是美国 学者杜恩(Dunn)、佩罗夫(Perloff)等人于20世纪60年 代相继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杜恩集各家之所长,总结 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SSM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 的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例,考虑到 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影 响,因此以 2000 年为基期, 2007 年为末期,数据来源于 《四川省统计年鉴》( 2001 、 2008 ) [12] 。根据国内生产 总值指数将 2000 ~ 2007 各年的经济数据换算成以 1999 年 =100 的不变价格的数 据 , 这 样 能 保 证 经 济 数 据具有可 比性。
作者简介:蓝英(1972~ ),女,四川南充人,经济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李平(1956~ ),女,四川南充 人,教授,川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徐邓耀(1956~ ),男,四川南充人,教授,西华师范大学科 研处处长,长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罗吉(1978~ ),男,四川遂宁人,经济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异偏离分量,是指假定特定区域各产业部门实际的增长率 与按全省对应部门相同比例增长所产生的偏离。竞争力偏 离分量如果为正,则说明该区域产业部门的竞争力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反之,则说明该区域产业部门的竞争力低于 全省平均水平。一个产业结构较差的区域,如果努力增强 其竞争力,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发展成绩。 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合称为偏离分 量。即偏离分量 可以说明特定地区与全省在发展上偏离的 程度及其形成的原因。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区域农业的
结构效益和竞争力优势。童旭红等运用线性回归模型研 究了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详细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经济 增长的关系的文献还没有,本文欲尝试这一研究。
比例增长偏离分量,是指特定区域产业部门比重与所在大 区相应产业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该产业部门增长相 对于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结构偏离分量如果为正 值,则说明该区域以快速增长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优于 全省产业结构;反之,则说明该区域以慢速增长型产业为 主,产业结构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 (3)竞争力偏离分量。 竞争力偏离分量 也称为差
1.2
基本原理
其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
程,以其所在更大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 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 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 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 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 构调整的原则。
52
《生态经济》 2011年 第7期
总第241期
ECOLOGICAL ECONOMY
业的选择提供参考。杨向阳、陈超[9]和王宜虎运用偏离-份 额分析法研究了区域服务业的结构效益和竞争力优势。潘 雄锋和李名子
[10]
的实际增长水平;反之,则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低于全 省的实际增长水平。 (2)产业结构偏离分量。 结构偏离分量 也被称作同
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 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 经济增长。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 论,比较典型的有:配第-克拉克定律、美国经济学家 库兹涅茨( Kuznets )的人均收入决定论 [1] ,还有钱纳里 (Chenery)的增长的工业化模式等[2]。 国内许多学者在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论断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应用性研 究。“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 题。” [3]“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
绿色经济 GREEN ECONOMY
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
蓝英1 李平1 徐邓耀2 罗吉3
(1. 川北医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7; 2. 西华师范大学 科研处,四川 南充 637009; 3.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摘要 :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紧密相连 。 通过运用偏离 - 份额分析法对四川省 2000 ~ 2007 年经济增长结构的分 析 , 找出了各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 、 劣势及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 。 其中 , 遂宁 、 南充 、 眉山 、 广安 、 达州 、 雅安 、 巴中 、 资阳 、 阿坝 、 甘孜和凉山州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值 , 这些区域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共同拉动经 济增长 ; 而成都 、 自贡 、 攀枝花 、 泸州 、 德阳 、 绵阳 、 广元 、 内江 、 乐山 、 宜宾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 , 这些地 区经济增长全靠产业结构效益拉动,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四川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文献引用:蓝英,李平,徐邓耀,等. 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J]. 生态经济,2011(7):52~56.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基金(09SB021)
的变动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4]研究产业结构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既要对各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 进行定性描述,又要对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定 量分析。国内学者孙希华、崔玉泉、邓小艳、郑远强、王 伶、王林琳等主要运用灰色理论[5]、偏离-份额分析法及刘 伟 [6]的线性模型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如王志江、方梅、王丽、华惠川、朱玉林、陈 群元、沈勇等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找出了产业部门的结构优势和竞 争力优势及不足[7]。谭克和路瑶[8]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 析了工业各部门的结构效益和竞争力优势,为地区支柱产
2.2
计算结果
将四川省各地市州和全省相应经济数据分别代入偏离
份额分析模型计算出偏离-份额各分量,其结果见下页表 1。为了编辑方便,计算结果保留不超过两位小数。
2.3
结果分析
(1)四川省整体情况分析。 经过调整,四川省各地市州的实际经济总的增长量均
大于按全省份额应该达到的增长量。从增长的速度来看差 别还是比较大的。其中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前 5 位的 城市依次是达州、巴中、凉山、眉山和广安,增长率高于
能够按照与全省同比例增长,到计划期末应该增加的数 量。地区份额分量N>0,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高于全省
53
54
表1 四川省各地市州的偏离-份额分析 (单位:亿元;增长率为%)
泸州 4.3 65.39 21.54 91.24 52 14.4 94.1 38.3 146.8 84 0.42 -20.3 -2.45 -22.3 -13 215.7 123.4 124.5 71.2 79.8 61.8 212.9 203.1 48.46 56 133.2 115.5 96.2 355.5 379.9 83.21 153.6 129.4 100 84.2 -6 -24 -14 8.9 -1 192 133 118 81.9 -15.4 -80.1 -11.8 10.53 -1.8 -2.3 -2 203 137 124 83.6 -13.6 -12.8 -5.11 -2.22 -9.6 -1.5 0.63 -66.6 -3.33 13.06 7.32 -0.2 30 5.26 34.6 19.7 238 136 163 92.8 -2.46 -0.66 -3.32 -0.31 0.44 -0.6 -0.6 -1.43 26.26 -6.34 18.49 9.6 288.4 150.2 184.5 96.1 86 86 70 75 83 85 73 86 79 0.92 -3.05 -0.95 -3.08 -2 166.6 125.5 102.2 77 228.3 283.2 60.22 89.52 120 127 128 166 105.3 142 75 1.61 37.9 0.02 39.5 20.8 267 141 182 95.7 61.76 85.38 21.45 27.62 38.3 34.1 46.2 44.48 26.58 32.9 146.8 175.7 28.04 49.27 70.8 81.2 63 107.3 65.58 86.2 44.56 14.93 64.73 89 -0.45 19.95 -0.3 19.2 26.5 124.9 172.5 83.93 116 19.7 22.17 10.72 12.62 10.6 11.3 19.1 14.26 13.1 23.1 5.241 13.07 18.09 19.27 50.44 59 8.98 -5.91 -1.42 1.65 1.9 79.4 93 52.08 61 53 54 40 45 51 53 43 54 49 45 57 32 47 13.05 56.26 27.89 97.20 78 -3.71 33.09 4.45 33.84 27.1 189.72 151.8 131.04 104.8 142.7 176.7 34.76 53.55 73.9 78.9 75.5 103.8 64.43 85.3 40.93 27.32 58.68 34.74 48.03 12.07 15.54 21.5 19.2 26 25.02 14.95 18.5 8.40 10.84 15.69 18.06 61.58 42 17.81 54.97 32.1 104.9 72 -6.2 32.7 -2.5 23.99 16.4 190.5 129.9 128.9 87.9 102 122.1 19.49 34.24 49.2 56.4 43.8 74.56 45.57 59.9 30.97 12.57 39.10 38.2 11.27 5.05 17.24 49 3.07 16.22 8.98 28.27 80 -1.89 3.19 2.37 3.67 10.4 49.17 139.9 31.93 90.9 5.88 6.62 3.20 3.77 3.16 3.36 5.71 4.26 3.91 6.89 1.57 3.90 3.90 5.32 0.92 0.66 5.02 4.27 9.95 43 2.19 7.23 7.59 17.01 74 -0.84 3.37 -0.9 1.63 7.1 28.58 123.7 18.64 80.7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眉山 宜宾 广安 达州 雅安 巴中 资阳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5.12 36.34 19.45 60.91 42 17.15 52.3 34.58 104 72 5.41 31.46 -0.07 36.81 25.3 201.7 138.7 140.8 96.8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of Economy Growth for Sichuan Province
LAN Ying1, LI Ping1, XU Dengyao2, LUO Ji3 (1.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partment,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7, China; 2.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 3.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 Abstract: Economic growth and changes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closely linked. By using shift-share analysis of the 2000-2007 economic growth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to identify various aspects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different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In Suining, Nanchong, Meishan, Guang'an, Dazhou, Ya'an, Bazhong, Ziyang, Aba, Ganzi and Liangsha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ate deviated from the component is positi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were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growth together; In Chengdu, Zigong, Panzhihua, Luzhou, Deyang, Mianyang, Guangyuan, Neijiang, Leshan, Yibin, the deviation component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re all negative, economic growth in these areas depended on completely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iciency, increasing industries competitiveness is the highest priority. Key words: Sichuan Province; economy growth; industry structure; shift-share method
1.3
数学模型
本文以四川省作为标准区域来对照研究各个地市州产
2
2.1
偏离份额计算结果分析
数据说明
本文以四川省各地市州和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为实
业结构情况。各地市州国内生产总值用 b 表示,全省国内 生产总值用 B 表示。基期用 0 表示,末期用 t 表示,将区域 经济划分为n个部门,用j表示,即用bj0和bjt(j=1, 2, 3)分别 表示各地市州三次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增加值,用 B j 0 和 Bjt分别表示全省三次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增加值。则各地 市州某产业从基期至末期的变化率为 r j=( b jt- b j0)/ b j0( j =1, 2, 3),全省某产业从基期至末期的变化率为Rj=(Bjt-Bj0)/Bj0(j=1, 2, 3)。以全省各产业部门所占份额将各地市州各产业部门 的规模标准化为 为Nj、Pj、Dj,则Gj=Nj+Pj+Dj,其中 就把区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 (1)地区份额分量。 地区份额分量 表示特定区域如果 。设各地市州从 ,Dj=bj0× 基期至末期某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为Gj,三个分量分别设 (rj-Rj),Gj=bjt-bj0。区域总的经济增长量G=N+P+D,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