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在四川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选取的变量为能源消费总量(EC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为1995年-2013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EC,单位:万吨标准煤)和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单位:亿元),同时为了消除变量异方差的影响,对能源消费(EC)和地区生产总值(GDP)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EC和LGDP数据来

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四川统计年鉴》。在分析中,首先进行稳定性检验,然后再对两者进行协整(cointegration )检验,最后用Granger 因果法对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会带动经济增长。

四川省能源消费经济增长

一、模型设定、研究方法与数据描述

(一)模型设定

LEC=a +B LGDP+e其中,以GDP来衡量我国经济增长情况,LGDP表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EC表示四川省能源消费的对数值。此处采用自然对数主要是为了消除异方差性。

二)研究方法选取1995 年-2013 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与

经济增长的

时间序列数据,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实

际分析中,首先通过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然后再对两者进行协整

( cointegration )检验,最后用Granger 因果法对两者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三)数据描述

本文的数据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四川省统计年鉴》,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文中选取了1995-2013 年间的相关数据。在使用这两组数据的时候,为了消除价格的影响和异方差性,还用自然对数对其进行了转换。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为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发生,对时间序列数

据需要进

行平稳性检验,选取Augmented Dickey-Fuller (ADF)单位根检验法判断变量单整( Integration )的阶,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各个变量序列二阶差分时间序列没有单位根或者说各个变量序列是二阶单整的。

(二)协整检验

1.估计方程

用软件对模型进行OLS估计,结果如下:

LEC=6.5326+0.293171LGDP+e,t 值:[30.06169][113.7121] ,R2=0.877290。

2.残差检验

按照EG 两步法,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平稳,则变量协整,否则就不可能协整。本文对残差采用

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2 中的检验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序列稳定。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长两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三)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根据上述分析,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那么,两者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还需要借助于Granger 因果检验来判定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

由表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得出,经济增长不是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会带动经济增长。

三、建议进一步协调四川省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对节能减排的号召,简单提出一些建议:1)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提倡生态文明、普及节能知识,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煤类在四川省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有所下降,但其总量还是很大,其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应该逐渐减少煤类资源的消费,积极扩大新能源的开发和推广。(3)加大政策支持,提高节能减排效率。技术进步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加大政府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政策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奖励和税收折扣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Kraft J,Kraft A.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3).[2] 何立化,徐永祥.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

[3]皮伟能,邹松涛.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

证分析[J ] .江苏商论,200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