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检测项目及标准汇总
化妆品行业质量检测标准

化妆品行业质量检测标准【引言】化妆品作为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之一,其质量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生活质量,化妆品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检测标准,旨在规范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把关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本文将探讨化妆品行业质量检测的标准及相关要求。
【一、产品成分检测】1. 成分成分检测是化妆品行业质量检测的基础。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确保所使用的原料成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具体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防腐剂、重金属、激素类物质、致敏物质等。
2.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原料进货台帐,并定期对原料进行抽检,确保原料的纯度和质量。
3. 检测机构应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产品中的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并及时发布检测结果。
【二、产品安全性检测】1. 皮肤刺激性测试:化妆品必须经过皮肤刺激性测试,确保产品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反应。
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人体敏感性测试、参比物测试、皮肤病理学检测等。
2. 角质层透过性测试:化妆品应经过角质层透过性测试,确保产品对皮肤的渗透性符合安全要求。
检测方法包括皮肤透过实验和模型法等。
3. 眼刺激性测试:针对眼部产品,必须进行眼刺激性测试,确保产品对眼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兔眼试验、膜毒理试验等。
4. 致敏性测试:化妆品应进行致敏性测试,以确保产品对人体不会引起过敏。
主要测试方法包括皮肤致敏实验、大鼠局部淋巴结试验等。
5. 光敏感性测试:对于含有防晒成分的化妆品,应进行光敏感性测试,确保产品具备良好的防晒效果。
测试方法包括光敏试验和光敏反应评估等。
【三、产品稳定性检测】1. 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稳定性,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质或失效。
稳定性检测主要包括理化性质、抗氧化性、耐热性等方面的测试。
2. 化妆品稳定性检测应包括长期稳定性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等,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其性能和品质。
化妆品监督抽检品种、检测指标及检验依据一览表

甲硝唑、氯霉素、喹诺酮类、糖皮质激素等禁限用物质成分
发用类(宣称祛屑洗发)
二噁烷、甲醛、酮康唑等禁限用物质成分
染发类
邻苯二胺、间苯二胺磺酸、二苯酮-4和二苯酮-5、对氨基苯甲酸、二苯酮-3、p-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4-甲基苄亚基樟脑、PABA乙基己酯、丁基甲氧基二苯酰基甲烷、奥克立林、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水杨酸乙基己酯、胡莫柳酯,乙基己基三嗪酮、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二苯酮-2、二氧化钛、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亚苄基樟脑磺酸、氧化锌等限用物质成分
附件1:
化妆品监督抽检品种、检测指标及检验依据一览表
功能类别
检测指标
检验依据
祛斑/美白护肤类
丙烯酰胺、汞、氢醌、苯酚、糖皮质激素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GB/T24800.2-2009)、《化妆品中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的测定》(GB/T 24800.12-2009)、国家总局的《关于印发化妆品中丙烯酰胺等禁用物质或限用物质检测方法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96号)及其他国家总局颁布的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批准件所附质量标准等
芳香类(宣称香水)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DP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DA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正己酯(D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等塑化剂成分
指甲类(宣称指甲油)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丙酯(DP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DA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正己酯(DH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等塑化剂成分
37项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

37项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1. 外观检查:检查化妆品的颜色、形状、气味等。
2. pH值测定:测定化妆品的酸碱度。
3. 水分含量测定:测定化妆品中的水分含量。
4. 粘度测定:测定化妆品的粘稠度。
5. 稳定性试验:观察化妆品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
6. 微生物限度检验:检测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7. 重金属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8. 防腐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防腐剂种类和含量。
9. 色素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色素种类和含量。
10. 香精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香精种类和含量。
11. 防晒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防晒剂种类和含量。
12. 抗氧化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抗氧化剂种类和含量。
13. 抗菌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抗菌剂种类和含量。
14. 抗真菌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抗真菌剂种类和含量。
15. 抗炎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抗炎剂种类和含量。
16. 去角质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去角质剂种类和含量。
17. 保湿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保湿剂种类和含量。
18. 美白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美白剂种类和含量。
19. 抗衰老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抗衰老剂种类和含量。
20. 舒缓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舒缓剂种类和含量。
21. 收敛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收敛剂种类和含量。
22. 乳化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乳化剂种类和含量。
23. 稠化剂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稠化剂种类和含量。
24. 溶剂残留量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溶剂残留量。
25.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检测:检测化妆品中的VOC含量。
26. 皮肤刺激性测试:评估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程度。
27. 眼刺激性测试:评估化妆品对眼睛的刺激程度。
28. 皮肤变态反应测试:评估化妆品是否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29. 皮肤接触性测试:评估化妆品与皮肤接触的安全性。
30. 皮肤吸收性测试:评估化妆品中的成分是否会被皮肤吸收。
31. 皮肤屏障功能测试:评估化妆品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32. 皮肤保湿能力测试:评估化妆品对皮肤保湿能力的影响。
化妆品安全检测要求

化妆品安全检测要求一、引言化妆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对于保护皮肤、改善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产品安全性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妆品的安全检测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介绍化妆品安全检测的要求。
二、原料安全性检测化妆品的原料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产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
原料的安全性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皮肤刺激性检测:通过人体皮肤的刺激反应评估产品是否会对皮肤造成不良刺激。
2. 眼刺激性检测:通过决定化妆品是否会对眼睛产生刺激或损害的测试,以确保其对眼睛的安全。
3. 致敏性检测:通过评估成分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来评估化妆品的致敏性,确保其对用户的安全。
4. 毒理学评估:通过进行动物试验和体外实验来评估成分是否存在潜在的毒理学风险,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三、微生物污染检测微生物污染对于化妆品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其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感染和健康问题。
为了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必须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检测项目:1. 细菌总数:用于评估化妆品中细菌的总数,确保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微生物质量符合标准。
2. 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通过检测霉菌和酵母菌的存在和数量来评估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大肠杆菌检测:大肠杆菌是引起许多肠道相关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检测其存在可以判断化妆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四、重金属污染检测重金属污染是化妆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某些重金属如铅、汞等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以下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检测项目:1. 铅含量检测:铅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因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有毒性。
所以化妆品中的铅含量必须在安全范围内。
2. 汞含量检测:汞是另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其使用在化妆品中也受到限制。
化妆品必须确保不含有毒性汞。
五、产品稳定性检测化妆品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效果。
化妆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检测标准

化妆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检测标准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其安全性和质量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化妆品安全性和质量检测标准。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安全性与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
一、化妆品安全性检测标准1. Ingredient Analysis (成分分析)化妆品成分分析是化妆品安全性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化妆品中所含的成分直接影响其安全性和功效。
各国化妆品监管部门都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并标明在产品包装上。
在化妆品安全性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
2.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est(微生物污染检测)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各国都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
该项检测主要包括对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检测,确保产品在生产流程中不受到污染,并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
3. Skin Irritation Test(皮肤刺激性测试)皮肤刺激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对皮肤刺激程度的标准。
通过人体试验或体外实验,评估化妆品对皮肤的敏感性和刺激程度。
这项测试主要是为了确保化妆品对用户的皮肤安全,减少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化妆品质量检测标准1.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化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其使用感受和保质期。
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包括外观、颜色、气味、质地、pH值、密度、粘度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化妆品的质量,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异常情况。
2. Stability Test(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是否稳定的重要方法。
化妆品的稳定性决定了其在生产、包装、储存过程中的性能保持情况。
通过稳定性测试,可以判断化妆品的质量是否达标,并提供相关数据用于产品调整和改进。
3. Heavy Metal Testing(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常见的化妆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化妆品检测报告

化妆品检测报告化妆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化妆品的种类繁多、品牌众多,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产品的质量是否达标、成分是否安全、是否有过敏风险等。
因此,对于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检测项目。
1. 成分检测,化妆品的成分是其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我们将对化妆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安全性评估,针对化妆品可能存在的过敏风险,我们将进行皮肤刺激测试、眼部刺激测试等,确保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
3. 防腐剂含量检测,防腐剂是化妆品中常用的一种成分,但过多的防腐剂含量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我们将对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含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4. 重金属含量检测,部分化妆品中可能存在重金属成分,我们将对化妆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确保其不超出国家标准。
二、检测结果。
经过对化妆品的各项检测项目进行测试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化妆品成分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存在禁用成分。
2. 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结果良好,不会对人体造成过敏或刺激。
3.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4. 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检测建议。
基于对化妆品的检测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 消费者在使用化妆品时,应先进行皮肤测试,确保产品对自己的肌肤无刺激。
3. 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四、结论。
通过对化妆品的检测,我们得出结论,该化妆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成分安全、安全性良好、防腐剂和重金属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然而,我们也呼吁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时要谨慎,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以保障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对化妆品的检测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安全可靠的化妆品信息。
化妆品检验项目

化妆品检验项目
总体来讲,化妆品的检验项目有四大项,由检验机构根据申报单位所申请的化妆品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
一、微生物检验项目
表1? 微生物检验项目
注:①指甲油卸除液不需要测微生物指标。
②乙醇含量≥75%(w/w)者不需要测微生物指标。
③配方中没有微生物抑制作用成分的产品(如物理脱毛类产品、纯植物染发类产品等)需测微生物指标。
二、卫生化学检验项目
表2? 卫生化学检验项目
注:①乙醇、异丙醇含量之和≥10%(w/w )的化妆品需要测甲醇指标。
②除防晒类化妆品外,防晒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除外)含量≥0.5%(w/w )的其它产品也应加测防晒剂指标。
③宣称含α-羟基酸或虽不宣称含α-羟基酸,但其总量≥3%(
w/w )的产品需要测α-羟基酸指标,同时测pH 值。
④宣称祛痘、除螨、抗粉刺等功能的产品需要测抗生素和甲硝唑指标。
⑤宣称去屑功能的产品需要测去屑剂指标。
三、毒理学试验项目 (一)非特殊用途化妆品
表3? 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毒理学试验项目①②③。
化妆品检测方法大全

化妆品检测方法大全一、物理性能测试:1.外观检查:包括外包装、容器等的检查,确保没有破损、变质等情况。
2.气味检测:通过嗅觉来检测化妆品的气味,确保没有不正常的气味。
3.pH值测定:通过测定化妆品的酸碱度来评估其对皮肤的刺激性。
4.粘度测定:通过测定化妆品的黏稠度来评估其易涂抹性和使用感。
二、安全性评估:1.致敏性测试:包括皮肤致敏性测试和眼刺激性测试,用于评估化妆品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
2.皮肤刺激性测试:通过刺激皮肤,观察皮肤红肿、瘙痒等反应,来评估化妆品的刺激性。
3.眼刺激性测试:通过滴入化妆品溶液到兔子的眼睛中,观察眼部反应,来评估化妆品对眼睛的刺激性。
4.稳定性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因素,来评估化妆品的稳定性,确保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发生质量变化。
5.耐受性测试:通过人体测试来评估化妆品对皮肤的耐受性,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
6.合规性测试:通过检测化妆品中是否含有禁用成分,来评估其合规性。
三、功效评价:1.保湿效果评估:通过测定化妆品对皮肤保湿的能力,来评估其保湿效果。
2.美白效果评估:通过测定化妆品对皮肤美白的能力,来评估其美白效果。
3.抗皱效果评估:通过测定化妆品对皮肤抗皱的能力,来评估其抗皱效果。
4.防晒效果评估:通过测定化妆品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来评估其防晒效果。
四、其他测试:1.重金属含量检测:通过检测化妆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来评估其安全性。
2.纺织品染色测试:通过将化妆品和纺织品接触,来评估化妆品对纺织品染色的能力。
3.耐久性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评估化妆品的持久性和耐久性。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化妆品检测方法,实际的化妆品检测方法非常多样化,根据具体的化妆品类型和目标,会有更多的测试方法应用。
此外,化妆品检测方法的具体实施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类型 烫发剂 护肤乳液
去角质啫喱 剃须膏、剃须凝胶
发用摩丝 定型发胶 洗面奶(膏) 香水、古龙水
发油 洗发液(膏)
化妆粉块 唇膏 染发剂 发乳
头发用冷烫液 润肤乳液 指甲油 化妆水 花露水
化妆品用芦荟汁、粉 面膜
发用啫喱(水) 护肤啫喱 发蜡
焗油膏(发膜) 按摩基础油、按摩油
发用漂浅剂 洗甲液
化妆品用原料 透明质酸钠 润肤膏霜
以下是针对不同的化妆品,国内相应的国家标准↓↓
标准号 GB/T 26513-2011 GB/T 26516-2011 GB/T 27574-2011 GB/T 27575-2011 GB/T 27576-2011 GB/T 29990-2013 GB/T 29680-2013 GB/T 29991-2013 GB/T 29679-2013
爽身粉、痱子粉 护发素
化妆品是指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 消除不良气味、美容和修饰的日用化学化工产品,因为通常和人体直接接触,其安全问题备 受关注。世界各国均有相应的法规来管控化妆品,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在我国市场内销售 的化妆品都需要符合相关的产品标准。比如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化妆品卫生规范》。
针对化妆品检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就是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
类别 微生物 重金属 糖皮质激素
性激素
抗生素
香料 着色剂 防腐剂
防晒剂 防腐测试 抗菌测试 功效测试 毒理学试验及风险评估
测试项目 菌落总数、粪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霉菌与酵母菌、微生物限度等 铅、砷、汞、镉、锑、镍、六价铬等 曲安西龙、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可的松、甲基 泼尼松等 雌三醇、雌酮、睾丸酮、甲基睾丸酮、甲基睾丸酮、乙烯雌 酚、黄体酮等 氯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多西环素、二水土 霉素、盐酸美满霉素、甲硝唑等 苧烯(柠檬醛)、苄醇(大茴香醛)、芳樟醇、2-辛炔酸甲酯、 香茅醇、香叶醇等 酸性黄 36、颜料橙 5、颜料红 53:1、苏丹红Ⅱ、苏丹红Ⅳ等 苯甲酸及其钠盐、苯氧乙醇、卡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 羟基苯甲酸乙酯等 二苯酮-3、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水杨酸乙基己酯、胡莫 柳酯、二苯酮-4 等 防腐剂含量、防腐挑战等 杀菌效果评价、抗菌效果评价、抑菌效果评价等 美白、保湿、防晒等 单次/多次皮肤刺激、眼/阴道粘膜刺激、急性经口毒性、皮 肤变态试验等
产品类型 润唇膏 按摩精油 睫毛膏
化妆笔、化妆笔芯 唇彩、唇油 润肤油
洗面奶、洗面膏 香粉(蜜粉) 洗发液、洗发膏
标准号 G3 GB/T 30928-2014 GB/T 30941-2014
QB 1643-1998 QB 1644-1998 QB/T 1645-2004 QB/T 1858-2004 QB/T 1862-2011 QB/T 1974-2004 QB/T 1976-2004 QB/T 1977-2004 QB/T 1978-2004 QB/T 2284-2011 QB/T 2285-1997 QB/T 2286-1997 QB/T 2287-2011 QB/T 2660-2004 QB/T 1858.1-2006 QB/T 2488-2006 QB/T 2872-2007 QB/T 2873-2007 QB/T 2874-2007 QB/T 4076-2010 QB/T 4077-2010 QB/T 4079-2010 QB/T 4126-2010 QB/T 4364-2012 QB/T 4416-2012 QB/T 1857-2013 QB/T 1859-2013 QB/T 197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