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教案设计--黄燕华

合集下载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第一篇: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简单的口算以及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基础,本部分内容以选取农业生产为情景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口算,体现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情分析】: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简单的口算以及整十整百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基本掌握,但算理用口表达不够清楚,口算的速度也不够快。

【情景传说明】:本节课创设了四个情境,将除数是一位数复杂的口算和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融入到从古到今,农民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得情境当中去。

情境一:很久以前农民伯伯顶着日头在用镐头自己一点一点的犁地。

让学生感受到农民有又苦又累而且速度很慢,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注意节俭,同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发明创造改变生产。

情境二:聪明的老农注意借助牲口帮助犁地改变生产让自己解放,使犁地的速度提高了很多。

情境三:在长期的劳作当中,老农们发现用耕牛在田间工作下率还是不高,又发明了机械这就是手扶拖拉机,又一次提高了耕地速度。

清景四:爱创造的现代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四轮拖拉机再一次将耕地速度提高了巨大。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的口算。

2.经理探索口算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养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口算的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的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自主探索(1)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一的情境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和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重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

2. 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

2. 教师准备教学板书和教具。

3.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即了解和复习除法的概念。

2. 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口算或写在纸上计算,加深对除法运算的认识。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使用教具或示意图,解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举例说明,如10除以2等。

三、例题演示(15分钟)1. 教师将几个例题写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计算,并解释每个步骤。

2.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的顺序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20分钟)1. 教师分发练习本,学生做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和辅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提供帮助。

五、讲解和总结(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上台讲解一道题目的解答过程和思路。

2.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和梳理学生的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出布置的题目和解答过程。

2. 教师提醒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交验。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并能够进行运算和练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基本概念,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和演示,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教师可设置多样化的题目,既考察运算能力,又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口算除法(1)》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口算除法(1)》 人教新课标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口算除法(1)》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 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3. 应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那么除法是什么意思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用来找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次数。

##### 第二部分: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除法的基本符号“÷”和“/”,以及除法的基本术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 举例说明除法的运算过程,如:12 ÷ 3 = 4,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3. 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即找出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次数。

##### 第三部分: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15分钟)1. 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即先估算商的大概范围,然后逐个试除,找出正确的商。

2. 举例说明口算除法的运算过程,如:24 ÷ 3 = 8,先估算商在6到8之间,然后试除,发现24可以被3整除8次。

3. 引导学生练习口算除法,如:32 ÷ 4、45 ÷ 5等。

##### 第四部分:应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找出答案。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口算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作业布置:1. 完成《口算除法(1)》的练习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口算除法(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口算除法(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口算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练习。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片、黑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结合PPT和黑板演示,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口算练习,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口算除法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口算除法2. 主要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方法、练习、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本上口算除法题目。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口算除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课后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有趣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环节新课环节是传授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关键环节。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2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2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主要包括: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笔算除法。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 教学例1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这样算6÷3=260÷3=20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60÷2(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6÷3=2 600÷3=2003.试一试。

360÷6 640÷8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使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出示口算卡片: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

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3、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各小组代表叙述估算的过程。

预设:方法一把124看成120,120÷3=40(箱)方法二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2. 能够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和余数。

3.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口算除法概念介绍。

2. 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 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1. 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2.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和余数。

2. 练习题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1. 做口算题、板书讲解以及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 分组练习、小组讨论等集体合作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1. 检查上次课作业。

2. 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介绍。

(1)口算除法是指不用写算式,凭经验、逻辑和规律口算出答案的算法。

(2)要掌握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需首先掌握1~9的乘法表。

(3)口算除法步骤:首先算出商的个位数,然后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再将得到的差数作为新被除数,然后重新算商与余数。

3. 练习题。

(1)练习125÷5=30÷6=36÷9=45÷5=(2)练习224÷4=35÷7=48÷8=56÷7=4. 总结课程内容。

(1)本节课讲解了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概念。

(2)通过做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及应用。

(3)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七、教学反思1. 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口算题型,因此需要多次讲解和练习。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薄弱点进行适当的巩固和强化。

3. 练习题应重在应用,考察学生运用口算除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新知识点1、口算除法。

⑴口算。

⑵估算。

2、笔算除法。

⑴基本的笔算除法。

⑵除法的验算。

重点、难点:有关0的除法。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

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

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

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

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的、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34、学生课前准备:(1)熟记表内乘法(2)自学13—18页内容,试做练习“做一做”(3)不懂的做上记号二、教案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

3、能正确完成课后的“做一做”。

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培养估算的习惯。

发展方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13—18页主要教学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及相应的估算,共安排两个例题。

例1含3个小题,分别教学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例2教学三位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这部分内容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和估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例2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例1教学口算,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表内除法、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经验来自己推导出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

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重点难点是学会计算方法: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

由于学生的己有的经验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提供了几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部分内容属于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学时从课本的主题图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整幅图的意思,然后按一定顺序(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逐一理清每个小情境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在选择问题情境时,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根据实际学生手中准备的教学材料,从不同的生活视角选取适当的素材。

尽可能提供启发性强、操作简单的活动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如,教学口算除法例1中的“60÷3”时,提供的材料可以是简易的彩色塑料小棒6捆(每捆10根),也可以是6包彩色圆片(每包10个)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要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2.口答:(用投影依次出现)(1)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2)46里有()个十和()个一.39里有()个十和()个一.(二)学习新课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3.出示例1(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240÷3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

)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第1、2题。

第二节(一)、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口算,现在我们一起来口算几道除法题,好吗?(选择其中一、两道题问: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80÷2= 900÷3= 120÷6= 1600÷2=3000÷6= 2100÷7= 16÷4= 200÷5=800÷8= 270÷9= 150÷5= 280÷4=[评析:新授前的复习既是对口算除法的复习,又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利于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新授:(1)自主交流,探索新知1、又对又快,真好!同学们还记得农民运蔬菜的情景吗?2、看!明明又到那儿去了,而且还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呢!(演示课件:李叔叔等三人分别开着汽车进入画面,停留在124箱茄子的旁边)3、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李叔叔他们三个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4、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发言适时板书:124÷3)5、那你们知道124÷3等于多少吗?6、引导学生注意问题中“大约”二字,明确要求,并揭示课题——除法估算。

7、124÷3大约等于多少呢?(板书:≈)请同学们估算一下!8、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或讨论。

9、有答案了吗?现在谁能告诉老师,124÷3大约等于多少?10、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并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1)124≈120,120÷3=40,124÷3≈40(2)124=120+4,120÷3=40,4÷3≈1,124÷3≈4111、你们为什么都把124看作120呢?(请一至两名学生回答)12、我明白了,原来你们是运用口算的知识进行估算的,真聪明!李叔叔他们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呢?(2)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帮李叔叔计算速度——估算223÷4(1)看!李叔叔高兴地装好41箱茄子,准备出发了!(电脑演示:李叔叔准备开车离开的情景,李叔叔说:“这离我们工厂还有223公里,如果要4小时到达,我平均每小时应该行多少千米?)(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好吗?(3)学生先独立估算,再全班交流。

2、解决明明的难题(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二题中的两小题)(1)同学们真聪明,解决了李叔叔提出的问题。

明明还有两道难题想请大家帮忙!好吗?(2)请你们估算一下,它们的商大约是多少?(板书:78÷4 83÷9)(3)学生独立完成估算。

(4)谁能说说78÷4你们是怎样估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0÷4=20,78÷4≈20)(5)那83÷9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1÷9=9,83÷9≈9)(6)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为什么要把83看成81而不看成80呢?(让学生明白,因为九九八十一,把83看成81可以很快口算出来。

除法估算有时可采用看除数想口诀的方法)3、明明的礼物(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一题)(1)同学们真聪明!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明明特地为你们准备了礼物呢!(电脑演示16页做一做第一题画面:260个桃子,4个筐子。

)(2)明明一共送给大家多少个桃子?要装在几个筐里?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请大家列式估算一下。

(3)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怎样估算的?(4)把260看做240和280都可以吗?为什么?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三)、归纳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可以把被除数估大或估小些,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有时也要看除数想口诀,把被除数看作是乘法口诀中的积来估算比较简便。

(四)、拓展应用1、估一估,说一说。

470÷8 178÷6 360÷5 410÷771÷8 440÷9 181÷2 138÷7(可以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或全班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是把被除数看成多少来计算的。

)2、联系实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3、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3)全班交流多种算法。

(4)讨论:谁的估算更合理?为什么?(五)、全课总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除法估算的内容,能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吗?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用到生活中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啊!(六)、布置作业1、思考:160人去春游,每辆车坐28人,6辆车够吗?请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第三节(练习课)(一)、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0÷2=80÷4=48÷2=400÷2=800÷4=480÷2=4000÷2= 8000÷4= 4800÷2=(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0÷2= 30÷3=6000÷2=36÷3=800÷4=300÷3=48÷2=99÷9=26÷2= 600÷3=38÷1=93÷3=77÷7=400÷2=800÷4=5000÷5=500÷5=84÷4=900÷9=400÷5=(三)、填空1.“48÷4”可以读作()也可以读作()等于()。

2.300÷3的商是()位数。

3.8除88的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四)、应用题1.商店卖掉800千克的橘子,卖掉的是剩下的4倍,剩下的橘子是多少千克?2.一个数除以8等于300,这个数除以4,商是几?六、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