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计算表

合集下载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参考表)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参考表)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参考表)
企业名称:
法人代码:20 年月计量单位:千元
说明:1、社会统筹保险费指缴付给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个人社会保险费。

2、劳动保险费指缴付给商业性保险公司的工伤保险等个人保险费。

3、管理费、营业费中其他属于劳动者报酬的部分,指个人领取的独生子女费、劳保费、取暖降温费、佣金、会议补助支出、误餐费等;
4、管理费、营业费中其他属于营业盈余的部分,指绿化费、上交管理费、清洁卫生费支出和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试制失败损失等计提的费用。

5、管理费中其他属于生产税净额部分,指缴给税务部门表内末明部分的税金和规费,如养路费、防洪建筑维护费支出等。

增加值增速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增加值增速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增加值增速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举例说明(企业增加值简单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产法”计算:此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方法,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

1、现价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1)概念:现价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在《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生产法”,即为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构成的角度抓起,剔出生产环节中间资金投入的价值,从而获得追加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2、“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额外+揽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从1992年开始正式使用工业增加值指标,至此已走过15年历程,工业增加值已经成为衡量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现行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1、本期生产原则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出售,也无法做为本期的生产成果。

反之,凡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尚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经营性),均应当扣除本期的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原则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自产自用的产品或劳务,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或劳务。

从价值形态上讲,生产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

因此,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3、市场价格原则工业增加值就是以价值形态整体表现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的总量,它包含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

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包括采矿、制造、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等部门)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增加的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优劣的重要指标。

那么,如何计算工业增加值呢?下面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进行解释说明。

假设某工业企业在某年度的总产值为1000万元,其中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成本为40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和仪器仪表的成本为200万元,劳动力成本为240万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为80万元和30万元,取得财产权利和无形资产的支出为50万元。

那么,这个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多少呢?根据计算公式是: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成本-购买机器设备和仪器仪表的成本-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取得财产权利和无形资产的支出。

此时,我们将数据带入公式中,就可以得出计算结果:工业增加值=1000-400-200-240-80-30-50= %uFFFD=0万元。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工业增加值是一个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增加的价值。

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工业增加值来评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长潜力。

2.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原材料和半成品成本、机器设备和仪器仪表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各种费用等。

因此,企业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工业增加值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工业增加值计算是国家、地区或行业制定政策和规划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基于工业增加值的相关数据,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整体进步。

总之,工业增加值计算是企业经济管理和政府产业政策制定的基础之一。

通过科学计算和有效管理,企业可以提高工业增加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而政府部门也可以基于工业增加值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和措施实施,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计算表

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计算表
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计算表
项目 工业增加值 一、工业总产值(现价) 二、应交增值税 三、工业中间投入 1、直接材料费 (生产法) 2017年1-12月 数据来源 实际(万元) =一+二-三 =∑某产品产量*某产品平均现价 =销项税-进项税+出口退税+进项税转出 =1+2+3+4+5 生产成本贷方本期发生额 (含成品、半成品、在制品消耗的:原材料、 辅料、燃料、动力 ) 财务费用科目本期发生额 (利息支出-利息收入) (一)制造费用=A+B+C 3、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A: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 动保护费、取暖费、试验检验费 正算法=A+B 倒算法=(一)-C B:差旅费、保险费 C:工资、福利费、折旧费 (二)管理费用=D+E+F D:修理费、办公费、物料消耗、运输费、低值 4、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易耗品摊消、递延费用摊消、坏帐损失、研究 开发费用等 正算法=D+E E:差旅费、保险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诉 倒算法=(二-F) 讼费、绿化费、排污费、土地损失补偿费、职 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无形资产摊消 F: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保险费、待业 保险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矿山资源补偿费、其他各种费用 (三)销售费用=G+H+I 5、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G:业务费(办公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 正算法=G+H 费、低值易耗品摊消、物料消耗、外部修理费 倒算法=(三-I) H: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差旅费 I:工资、福利费、折旧费
2、利息支出净额

增加值计算方法

增加值计算方法

增加值计算方法(摘取统计部门相关解释)概念: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小规模纳税企业,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贷方发出额填列。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概念:工业中间投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3)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

中间劳务投入是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计算公式:工业中间投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利息净支出。

上式中“直接材料”资料取自会计成本核算所属项目;“利息净支出”资料取自会计“财务费用”明细项目,其他三项可据有关资料加工整理计算。

增加值计算方法

增加值计算方法

增加值计算方‎法(摘取统计部门‎相关解释)概念: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小规模纳税企‎业,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贷方‎发出额填列。

当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出现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概念:工业中间投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3)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

中间劳务投入‎是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

2、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108-109-110-111-112-113)
制造费用合计
(107106 107
减:工资(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等)
108
职工福利费
109
折旧
110
社会保险费
111
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货币补贴
112
其他属于增加值的部分 (114+115+116)
113
提取的各项准备、摊销、经费
141
本年 实际
-
减:工资(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等)
119
注:1、白色区域为数据录入区;蓝色区域是 公式2自、动当计应算交区增域值税为负数时,在计算工业增 加值时,应作为“0”处理。
本年应交增值税账面数
142
-
114
上缴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费
115
其他支付给个人部分
116
(二)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120-121-122-123-124-125)
管理费用合计
(118-119- 117 118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
本年 实际
指标名称
代码-Biblioteka 职工福利费120折旧
121
-
社会保险费(劳动、失业、养老、医疗等为个人支付的 保障费)
指标名称
代码
工业增加值(生产法) (102-103+141)
101
一、工业总产值(现价)
102
二、工业中间投入 (104+117+129+140)
103
(一)生产成本中的中间投入 105+106)
104
1、直接材料(①+②+③+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增加值计算表(二)
计量单位:千元
指标名称行次本年本月止
累计
工业增加值(生产法)(02-03+41)10
一、工业总产值(现行价)2
二、工业中间投入(04+20+34+40)30(一)、生产成本中的中间投入(05+14)40 1、直接材料(06+07+…+13)50其中:原材料6
辅助材料7
备品配件8
外购半成品9
燃 料10
动 力11
包 装 物12
其他直接材料13
2、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15-16)140 制造费用15
减:制造费用中的增加值(17+18+19)160 (1)、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17
(2)、职工福利费18
(3)、折旧19(二)、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21-22-…-33)200 管理费用合计21
减:管理费用中:工资22
效益工资23
职工福利费24
劳动保险费25
待业保险费26
折旧费27
房产税28
车船使用税29
土地使用税30
印花税31
矿产资源补偿费32
上交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费33(三)、产品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35-36)340
产品销售费用合计35
减:产品销售费用中增加值(37+38+39)360 (1)、工资37
(2)、职工福利费38
(3)、折旧39(四)、利息支出净额40
三、本年应交增值税41
注:1、直接工资指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

包括计
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计件超额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
2、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
-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
行次本年本月止累计
指标名称
工业增加值(收入法)(02+06+21+26)10
一、固定资产折旧(03+04+05)20
(一)、制造费用中的折旧费3
(二)、管理费用中的折旧费4
(三)、产品销售费用中的折旧费5
二、劳动者报酬(07+12+17+20)60
(一)、生产成本中的劳动者报酬(08+09+10+11)70
1、直接工资8
2、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福利费9
3、制造费用中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10
4、制造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11
(二)、管理费用中的劳动者报酬(13+14+15+16)120
1、工资13
2、职工福利费14
3、劳动保险费15
4、待业保险费16
(三)、产品销售费用中的劳动者报酬(18+19)170
1、工资18
2、职工福利费19
(四)、转作奖金的利润20
三、生产税净额(22+23+24 -25)210
1、销售税金及附加22
2、本年应交增值税23
3、管理费用中的税金24
减:4、补贴收入25
四、营业盈余(27+28-29-30)260
1、营业利润27
2、补贴收入28
减:3、其他业务利润29
减:4、转作奖金的利润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