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告公报的区别
通告,公告,公报区别

1.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它一般以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名义发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不使用这一公文文种。
但事实上,公告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扩大化,如法院的开庭公告、公示公告等等。
2.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与公告有相似之处,这就是都面向全社会,都是知照性的。
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一方面表现为制发的主体有受限与不受限的不同——公告是有资格限制的,而通告则是任何机关、团体和单位都可以采用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涉及的内容有重要程度的差异——公告涉及的是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而通告涉及的则是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3.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
公报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
公报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
公文中通知、通告、通报、公告、决定、函、请示、申请、报告等的区别

申请、报告等的区别
一、通知
是要求下级机关、组织或人员办理或周知的事项;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按照使用性质,通知可分为三大类:
1、是用于要求下级办理或周知事项的指示性通知,如(工作、学习安排通知,会议通知等);
(一)类别:
1、呈报报告
2、呈转报告
3、回复报告
六、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必须在事前写。请示中不能附带报告的内容,只能一事一文。)
[与报告比较,请示的突出特点]
1、行文内容的请求性。
2、行文目的的求复性。
3、行文时机的超前性。
4、请求事项的单一性。
七、申请
是单位或个人因某种需要向有关部门、组织、团体提出书面申请的专用文书。
2、是用于批转文件和颁发、印发、转发文件的批示性通知;
3、是用于任免干部的任免性通知。
二、通报
是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好坏典型事例以及具有典范、知道、教育、警戒意义的事件通知所属下级单位的公文文种。
{通知和通报的区别}
1、内容范围不同。
2告
1、适用范围广泛,使用灵活方便。
2、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
3、短小精悍。
{函与请示的区别}
函:
主要用于平级单位之间、不相隶属单位之间以及有业务上的主管和被主管关系的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
请示:
则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指示批准重要事项。
五、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国家行政机关13种公文

国家行政机关13种公文在日常的社会管理和行政工作中,国家行政机关频繁使用各种公文来实施管理和传达意见。
这些公文包括公告、通知、函件、报告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国家行政机关最常用的13种公文。
一、通告通告一般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特定群体或全体公民发布的重要公文。
通常以书面形式制作并通过媒体、网站等渠道进行发布,内容包括政策解读、公共事务安排等。
二、公告公告类公文通常指通过媒体、网站等渠道公开发布的一般性事项通告。
公告内容相对简短,是行政机关对公共事务的公开宣告。
三、公报公报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重要事件、政策、会议、活动等进行的记录和总结,发表于媒体或政府网站。
公报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
四、通知通知类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将特定事项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文书。
通知一般以正式的书面形式发布,内容包括要求、要点、时间等,起到指导、约束的作用。
五、指示指示类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或下级单位发布具体指令的文书。
指示通常具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请示请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向上级或相关部门请教、征求意见的公文。
请示通常包含问题描述、相关措施和建议等内容,目的是为了获得上级的指导和决策。
七、报告报告类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向上级或同级机关汇报工作进展、问题与解决办法的文书。
报告的形式和内容通常根据需要而定,可以是书面报告、口头汇报、会议报告等。
八、函件函件是行政机关与个人、单位之间以书信形式进行沟通、交流的公文。
函件内容通常围绕特定事项进行,主要包括问候、请求、答复、感谢等。
九、备忘录备忘录是行政机关内部使用的文书,记录重要的事项、决策、会议纪要、工作流程等。
备忘录的重要性在于为机关内部管理提供参考与依据。
十、批复批复是行政机关对单位或个人提出的请求或汇报进行答复的文书。
批复的内容可以是赞同、同意、要求修改等,以指导和决策为主。
十一、奖励通报奖励通报是行政机关对个人或单位的优秀表现进行肯定和表彰的公文。
公告和通告的异同

(2)对发文机关的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涉及全局性的重 大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 布,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 门的范围之内。 具体说,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 及其常委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所属 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政领导机关,某 些法定机关,如税务局、海关、铁路局、人民银行、 检察院、法院,国家授权的机关如新华社等有制发 公告的权力。其他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不能发布公 告。党团组织及基层单位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等法规; 公布重大国家事务活动,如国家领导人出访、 任免、逝世;公布重大科技成果;公布有关 重要决定等: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确 认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的公告,新华社授权宣 布我国将进行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的 公告。法定事项(公告)法定事项指包括按 照法律规定发布的公告,以及根据法律条文 向社会公布有关规定的公告,履行法律规定 必须遵循的程序。
通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 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的文体, 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 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
(3)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它 的发布范围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遍示天下, 一体周知,接受的人越多越好。 譬如,我国曾以公告的形 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一方面确立他们在我国科学界 学术带头人地位,一方面尽力为他们争取在国际科学界的地 位。这样的公告肯定会在世界科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 有关部门还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国名酒和 中国优质酒的品牌、商标和生产企业,已便消费者能认清名 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九条规 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在十日内通 知债务人并且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规定发布的公告种类繁多, 有通知权利人 登记公告,送达公告,开庭公告,宣告失踪宣告死 亡公告,财产认领公告,强制迁出房屋、强制退出 土地公告等。《国务院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 规定,录用国家公务员要“发布招考公告”。 《中 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发明专 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局应 当作出审定,予以公告。”
通告和公告的区别

通告和公告的区别公告与通告的区别《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一、公告和通告的区别:第一,内容属性不同。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兼有消息性和知照性的特点;与公告相比,通告的内容是“在一定范围内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具有鲜明的执行性、知照性。
第二,告启的范围不同。
公告面向国内外的广大读者、听众,告启面广;通告的告启面则相对较窄,只是面向“一定范围内的”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使用权限不同。
公告通常是党和国家高级领导机关宣布某些重大事项时才用,新华社、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些政府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使用公告。
而通告则适用于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目前,公告和通告这两个文种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
在报纸杂志中,在公共场所的招贴栏上,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企业开业的《鸣谢公告》,宣传产品质量的《公告》,等等。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法都是不规范、不妥当的,“鱼目混珠”的后果,使得这样两种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失去了其对公众应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注意。
二、公告与通告的一般写法:(一)公告的写法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不能使用公告这一文种的。
因此,对于公告的写法这里只做简要的介绍。
首先,公告的标题通常是发文机关加文种。
有的只写“公告”两字,落款写发文机关的名称,加盖公章。
其次,公告的正文由公告的事由和公告事项两部分组成。
一般情况下,不写结束语,全文要直陈意向,文字凝炼,不加议论。
(二)通告的一般写法1.标题。
通告的标题有三种形式:(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2)发文机关+文种;(3)只标明文种名称,落款写发文机关全称,加盖公章。
2.正文。
通告正文的语气一般应比较平缓,语句平实,有时需要带上恳切要求协助或办理的语态。
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为三部分:开头。
简述公告和通告的区别简答题

简述公告和通告的区别简答题
简答题
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内容的重要程度:
公告:通常用于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涉及的内容多是国家大事或省市级的行政大事,或者履行法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
公告的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权力部门的威严。
通告:用于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多是有关职能部门对负有责任进行管理的社会某一方面工作做出规定和安排的一般业务事项。
发文机关的限制性:
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布。
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
发布范围: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发布范围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
通告:虽然也是面向社会发布的,但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社区范围内,而且内容也多是指向一个特定的人群,要求这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
发布方式:
公告:多数是在报刊上刊登,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也不能印成布
告的形式公开张贴。
通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发布,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行文目的:
公告: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等,需要下级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严格约束、严格要求,按照所发通知的内容来执行部署工作。
通告:主要是为了交流、了解情况,通过典型事例教育人们,宣传先进思想和事迹,主要是起到一个教育宣传的作用。
同时,通告也宣布有关规定和遵守的事项,公布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周知或办理的一般性事宜,通告的约束力不强,具有一定的普发作用。
公告与通告的区别有哪些内容

公告与通告的区别有哪些内容公告与通告的区别有哪些内容公告与通告的区别有哪些1.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公告是用来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涉及内容多是党和国家的大事,或者履行法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通告用来发布的事项相对来说没有公告那么重大。
2.发布权限不同公告的制发机关都是层次级别较高的;通告的制发机关则没有严格的层级限制,各级党政机关都可以发布。
3.发布事项不同公告所发布的事项是国内外人士普遍关注、有必要让海外人士了解的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通告所发布的事项则属于有关职能部门对负有责任进行管理的社会某一方面工作做出规定和安排的一般业务事项。
4.发布范围不同公告所宣布的事项是让国内外人士了解,因此必须面向国内外发布;通告范围比较窄,限于一定范围内,内容也多是指向特定范围。
5.发布方式不同公告是采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方便快捷的媒体来发布,一般不张贴;通告也可使用这些媒体发布,但还可以利用公开张贴、悬挂、下发等形式发布。
6.发布目的不同一般来说,公告以让人“知”为直接目的;通告虽有单纯知照性的,但多是在于让人“知且行”。
公告的含义公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郑重宣布重大事件和决议、决定时所用的一种公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用‘公告’。
公告具有其严肃、庄重、权威的特点。
它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发,所及内容重大而且多能引人关注。
公告也具有公开性,它可以由大众传播媒介予以广泛展布。
公告由其性质、内容、发布机关来区分,一般分为国家事项公告和司法公告。
公告使用要求公告的使用比较混乱,主要有两种情况:1、把公告当作“启事”、“声明”、“广告”用,望文生义,以为“公告”就是公开告知有关事项,如声明某业务与本单位无关,揭露有人冒充某报记者行骗,也用“公告”;2、“公告”代行“通告”,凡公布性事项,事无巨细都用“公告”,甚至街道告知居民领取物价补贴也用“公告”。
使用公告必须以“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有关规定来衡量,避免公告滥用。
通知、公告、函、请示、报告等公文的区别

通知、公告、函、请示、报告等公文的区别通知、公告、函、、报告等公文的区别一、通知是要求下级机关、组织或人员办理或周知的事项;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按照使用性质,通知可分为三大类:1、是用于要求下级办理或周知事项的指示性通知,如(工作、学习安排通知,会议通知等);2、是用于批转文件和颁发、印发、转发文件的批示性通知;3、是用于任免干部的任免性通知。
二、通报是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好坏典型事例以及具有典范、知道、教育、警戒意义的事件通知所属下级单位的公文文种。
通知和通报的区别1、内容范围不同。
2、目的要求不同。
3、表现方式不同。
三、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所使用的一种公文。
特点:1、法规性2、政策性3、广泛性4、使用的普遍性种类:1、制约性通告2、知照性通告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一)函主要三种类型:1、商洽谈2、询问答复函3、请批、批准函(二)函主要三个特点1、适用范围广泛,使用灵活方便。
2、行文方向具有多向性。
3、短小精悍。
函与请示的区别函:主要用于平级单位之间、不相隶属单位之间以及有业务上的主管和被主管关系的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
请示:则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请求指示批准重要事项。
五、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一)类别:1、呈报报告2、呈转报告3、回复报告六、请示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
(必须在事前写。
请示中不能附带报告的内容,只能一事一文。
)与报告比较,请示的突出特点1、行文内容的请求性。
2、行文目的的求复性。
3、行文时机的超前性。
4、请求事项的单一性。
七、申请是单位或个人因某种需要向有关部门、组织、团体提出书面申请的专用文书。
(一)注意事项:1、一份申请书只能写一种申请(一事一书)2、态度端正,语言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