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横踢动作下肢肌群工作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跆拳道横踢技术分析

跆拳道横踢技术分析

跆拳道横踢技术分析横踢是跆拳道中最主要的进攻动作和得分手段。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的得分成功率高达80,以上。

横踢在攻击角度、方向上类似于散打的边腿、泰拳的横扫踢,在跆拳道中又名旋踢、抡踢,是从侧面发力攻击对手的强线型有效腿法。

其特点是充分利用自身髋、躯干、脚掌的转动为发力源,打法上攻击距离可长可短,可高可低,战术上可进攻,也利于反击;横踢技术攻击过程肢体传递形式按脚、膝、踝等关节的运动顺序完成蹋击动作。

下面先介绍下横踢的技术要领:横踢技术过程要领: 左实战姿势战位,目视前方;后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前脚,后脚屈膝正前方上提,左脚前脚掌碾地内旋,右侧扭腰同时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随即左脚掌继续内旋至180度,右腿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膝关节夹紧,呈折叠状态,小腿随即快速向左前方快速踢出;蹋出发力时头肩、腰、髋、膝、腿和踝成一直线;大小腿直线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落前方,然后右腿落回还原成实战姿势。

教练员在讲解时,应当进行简化横踢技术的教学,这样容易使学员理解掌握,重点抓好横踢技术的外型、关键要点与动作的协调性,使练习者能更好地掌握其技术发力要领,以下先简单将横踢技术进行力学分析: 由于横踢技术的攻击路线较长,肢体运动幅度相对较大,利于全身肌肉的充分收缩,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因此,为了提高横蹋技术的打击效果,应注意全身整体的协调与配合,严格按照横踢技术的发力的顺序来完成攻击动作。

特别是在肢体的摆动过程中,肩、髋、膝、踝这四关节不要过于紧张,但要避免肌肉松弛现象出现,力求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当脚背击打到目标的一瞬间,身体应集扭腰、转髋、送胯、甩肩之合力作用于脚面上,给对手致命一踢。

从运动解剖学角度来说,横蹋技术是属于全身性的肢体运动,其涉及到人体的四肢与躯干等身体关节的肌肉工作。

在完成横蹋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各摆动肢体绕身体关节轴的转动效果(如图6),下面我们对肢体摆动的幅度和速度进行分析。

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文化视野443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孙熠升 沈阳科技学院摘要:在跆拳道比赛中,随着规则制度与裁判法内容的调整与完善,后腿横踢技术在运动员训练与教练员指导中得到重点关注。

后腿横踢技术在比赛范围内起到重要的攻击效果。

本文从运动学的角度,针对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后腿横踢技术踢击腿与支撑腿的变化,分析体能对后腿横踢技术的影响。

关键词: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运动学中图分类号:F8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6-0443-01引言跆拳道是起源于朝鲜半岛的一项格斗运动,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在跆拳道的比赛中,一般技巧以腿法为主,腿采用灵活的方式进攻对手。

腿法的重点多数采用后腿,来增加击打的力量与速度。

横踢在跆拳道当中是最主要的实战腿法。

因此后腿横踢技术,成为跆拳道比赛实战中最重要的战术技巧。

一、跆拳道横踢技术涵义跆拳道的横踢技术在动作角度来讲是一个统称。

根据摆动腿的角度有:前横踢和后横踢;攻防方式的角度有:反击横踢与进攻横踢;针对踢击的高度和位置主要有:低位横踢、中位横踢和高位横踢三种方式。

一般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的对抗动作上主要采用中位后横踢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远动员在进攻过程中,通过身体有力的支撑针对对手采用侧面施力来采取进攻的腿法。

这项技术的特点是依靠自身的躯干与髋的灵活转动,将髋、膝、踝三个关节部位采用肢体进攻来完成打击。

动作基本方式是:首先摆动腿接地之后,身体的重心与力量向支撑腿转移;其次支撑腿在稳固之后将摆动腿上提;最后摆动腿与髋关节发生运动。

随着支撑腿的前进,并在动作上进行内转,将摆动腿向上快速横向踢出[1]。

二、后腿横踢各项动作因素的变化1.摆动腿在运动过程中,摆动腿的髋、膝、踝的关节都会发生着变化,通过肌肉的拉伸,关节除了发生变化之外,腿的击打效果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击中目标的瞬间,膝关节的变化将体力在脚上得到支撑,进而击打对方。

但是在实战中,膝关节切勿完全伸直,虽然这种方式增加击打力量,但是对运动员来讲容易无法及时收腿,可能会给对方留下反击的机会。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

跆拳道后横踢不同击打距离的技术动作特征研究一、跆拳道后横踢的基本动作要领后横踢是一种以踢击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攻击技术,它主要使用腿部进行出击,击打的目标通常是对手的上半身或头部区域。

在执行后横踢时,运动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领:1. 稳定的站立姿势:后横踢的出招姿势通常是站立在一个踢腿为后,稳定的站立姿势是确保出招准确的前提。

2. 扭转髋部:在进行后横踢动作时,需要通过扭转髋部来带动腿部的出击,从而使踢腿能够产生更大的力量。

3. 准确的踢击目标:后横踢的目标通常是对手的上半身,运动员需要准确地踢中对手的身体部位,以获取更高的得分或制胜。

二、后横踢在不同击打距离下的技术特征分析在实际的比赛中,后横踢的击打距离通常可以分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三种情况。

下面我们将根据这三种不同的击打距离对后横踢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

1. 近距离后横踢:在近距离下进行后横踢通常需要运动员有着较为灵活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快速的反应速度。

在近距离下,运动员通常需要快速地进行身体的转动,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以确保踢击的准确性和力量的输出。

在近距离下进行后横踢还需要运动员有着灵活的步法和快速的出击能力,以便能够迅速地躲避对手的反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击打距离下的后横踢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运动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着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训练和提高。

三、后横踢的技术训练建议在实际的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能够灵活运用后横踢技术并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技术训练建议:1. 加强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在进行近距离后横踢时,运动员通常需要有着较为灵活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快速的反应速度,因此可以通过进行各种身体协调性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2. 提高踢腿技术的准确性和输出威力:在进行中距离和远距离后横踢时,运动员通常需要有着较为准确的踢腿技术和稳定的站立姿势,因此可以通过进行各种踢腿技术的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踢腿准确性和力量输出。

通过以上技术训练建议,我们相信运动员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后横踢技术,并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竞技跆拳道横踢的技术分析与训练方法_陈赞銮

竞技跆拳道横踢的技术分析与训练方法_陈赞銮

2010年第5期福建警察学院学报No.5 2010(总第117期)JOURNAL OF FUJIAN POLICE COLLEGE Serial No.117收稿日期:2010-09-21作者简介:陈赞銮(1972—),男,福建警察学院警体部讲师。

竞技跆拳道横踢的技术分析与训练方法陈赞銮(福建警察学院警体部,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竞技跆拳道中的横踢技术是所有进攻技术中最简单、最有效、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它的特点是进攻快,并且进攻结束后还能快速地进入防守状态,或者快速衔接其他的进攻技术,它能够作为所有运动员在实践中的常规技术。

因此,运动员学好横踢,就迈入了竞技跆拳道的第一道门槛。

关键词:跆拳道;横踢;技术;训练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10)05-0110-03Technical Analysis and Training Method of Horizontal Kick in Competitive KaekwondoCHEN Zan-luan(Police Sports Department,Fujian Police College,Fuzhou 350007,China)Abstract:Horizontal kick is the most simple,effective and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in attacking tech-niques in competitive Kaekwondo.It is so fast in attacking and rapid to defense or move on to other attac-king techniques after the attack that it can be used as conventional technique by all players in practice.Therefore,players step into the first threshold after they have learnt the horizontal kick.Key words:horizontal kick;technique;training 引言“横踢”又名“抡踢”、“横扫腿”。

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以右腿横踢

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以右腿横踢

◆ 人体运动科学 2019年第10期(上)129一、研究方法选取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跆拳道队6名队员(均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参与横踢横踢技术动作测试,然后将横踢动作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采用高速摄像机对6名运动员做出的横踢动作进行记录,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每个阶段的时间特征、各个关节的速度特征和轨迹特征。

二、研究结果1.横踢技术不同阶段的时间特征根据技术特点对横踢进行阶段划分,可分为:格斗势准备、提膝、弹腿踢击、收腿还原四个阶段,由于最后还原格斗势的阶段是在踢击结束以后,所以研究意义不大,不作为实验的重点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从格斗势准备到踢击结束整个过程消耗的时间和每个动作节点所消耗的时间。

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右腿完成横踢动作时,平均使用时间为0.64秒,最快0.54秒,最慢0.83秒,在提膝阶段,平均用时0.55秒,最后弹腿踢击阶段平均用时0.05秒。

进行横踢时,右脚离地到脚背接触目标平均用时0.28秒,最多用时0.34秒,最短用时0.26秒。

测试时观察肩关节发现,在横踢过程中,肩关节有一个明显的摆动,摆动过程发生在脚离地和提膝转髋阶段,说明进行横踢时通过转髋带动整个身体的扭转,增加踢击的力量。

从数据上来看,从右脚离地到脚背踢击目标阶段所用时间占完整横踢动作总时长的一半不到,可见,在进行完整横踢时,一半以上的时间用在转髋及身体的扭转上,这说明横踢在准备蓄力阶段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身体的扭转幅度比较大,在实际的比赛中,容易事先被对手察觉,不容易踢中对方,反而可能会被对方找到反击的和进攻的机会。

所以如何提高启动速度,缩短横踢准备阶段消耗的时间是提高横踢命中率的关键。

2.横踢技术各关节的速度特征分析在横踢过程中肩部的速度折线图发现,右肩部转动速度出现了三次较大变化,第一次是在准备提膝阶段,第二次是在提膝转髋完成阶段,第三次是弹腿踢击阶段。

肩关节最大速度值为2134.65mm/s,平均速度值为1736.43mm/s,最大速度出现在 0.36秒左右,肩关节最大位移值出现在提膝转髋阶段完成以后。

浅谈跆拳道运动中横踢的技术动作与训练方法

浅谈跆拳道运动中横踢的技术动作与训练方法

浅谈跆拳道运动中横踢的技术动作与训练方法【摘要】横踢是跆拳道运动中的基本腿法之一,在实战中使用频率最高,最有效。

通过观察北京华德武校跆拳道专业的学生的训练课,结合自身练习跆拳道的基本经验,并且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跆拳道运动中横踢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横踢的训练方法,为提高练习者横踢的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跆拳道;横踢;技术动作;训练方法1.前言跆拳道被称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

自1975年世界跆拳道联盟被国际体育联盟正式接纳为会员起,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跆拳道已发展成为拥有3000万爱好者,并且在140多个国家广泛开展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而且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已经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引起了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横踢是跆拳道运动中最基本的腿法之一,也是实战中使用率最高、最有效的腿法。

它速度快,杀伤力强,命中率高,可直接得分甚至击倒对手。

用正确的训练方法进行练习可使运动员掌握其正确的技术动作,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练习者的技术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以北京华德武校跆拳道专业27名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年龄在19—22周岁。

2.2 研究方法2.2.1 观察法观察北京华德武校跆拳道专业的学生的训练课,及在练习横踢时的方法,并加以总结。

2.2.2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查阅有关横踢技术动作及其训练方法的文章、书籍,并进行整理,从理论上进行论证。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 研究结果北京华德武校跆拳道专业27名学生,年龄在19—22周岁之间,练习跆拳道年限最长7年,最短一年。

对跆拳道横踢技术的掌握水平高低不同,主要存在问题。

提膝没有直线向前上方,右腿没有紧贴支撑腿,膝盖过早偏向左侧,转髋过早,击打时脚面没有绷直,踝关节紧张,没有放松,腿的长度没有充分利用,上体躯干没有稍后倾,没有鞭打效果,小腿弹出后在弹直的一刹那没有一个制动的过程。

学生在练习横踢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而且在观察中发现,由于个人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训练时间长短的不同,每个人的对动作技术的掌握各不相同,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后横踢技术动作的肌力特征

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后横踢技术动作的肌力特征
c a a t r t s f s l o r wh c fe t et c n c l v f a k r r s — ik n . ah ss d ea t o h r ce si mu cep we , ih a c h ia i co h t e mo eo b c wa dc o s k c i g Vi i t yt u r u h h r v a e h ti e l o e i o s o h e h i a v fb c a d c o s k c i g i i h t e lf f o tp e e ld t a n r a mp t in ,f r t e t c n c lmo e o a k r r s - ik n n wh c h e t o tse s c t w
po ot no sl se gho ehp dk e i s t iee t v gsed uigtetc i l v f rp ro f i muce t n t fh is n e on f rn i pe s r h c eo r t n a j ta d mo n d n h en a mo
u ig d r t n u e s l te gh ma ntd d mu ce s e ghu ig h r o y wi ep c ote tc nc l sn u ai , s d muces n t g i e a s l t n sn a o r u n r t m n t rs ett h e h ia h
第 l 6卷 第 9期 20 年 9月 0 9



刊 V 1 1 o. 源自o .6N 9SeP.2009
J u n l f P y c l d c t o r a o h s E u a o ia in

跆拳道横踢腿法概述

跆拳道横踢腿法概述

跆拳道横踢腿法概述1.概念横踢又称为抡踢、横扫腿或鞭踢,是从身体侧面发力攻击对方的弧线型有效腿法,横踢在攻击角度、方向上相似于散打的边腿和泰拳的横扫踢。

横踢技术动作的特点是充分利用髋关节、躯干以及脚掌的转动为发力源,打法上攻击远近距离以及高位和低位,战术上可用来进攻也可用来防守反击。

横踢技术攻击过程力的传递形式按脚、膝、踝等运动顺序完成的踢击动作。

实战中主要以前腿滑步横踢为主,它具有动作小、隐蔽性强、易偷点得分。

如果是使用后腿横踢,实战中运用较多的是前腿撤步格挡然后再后退横踢。

2.跆拳道横踢的攻击区域随着跆拳道运动的发展跆拳道竞赛规则也不断的完善,在“世界跆拳道联盟”修订的竞赛规则中规定跆拳道比赛有两个得分区,分别是躯干得分区和头部得分区。

前者是除后脊背柱中间垂直部位以外的全部护具包裹的位置,因为横踢技术是以脚背为接触点的,所以上面的区域都属于横踢技术最理想的攻击区域;后者得分区是除后脑以外的两耳在内的整个面部区域。

3.衍生技术横踢的衍生技术主要包括前腿横踢技术和横踢反击技术。

横踢技术动作的衍生技术的构成方式主要包括以下2种:第一,将其核心环节“收紧小腿提膝,形成水平的大小腿折叠后在鞭打伸膝”与步法结合,产生新的腿法。

第一,动作方法和要点基本相同,只是支撑腿随身体重心的移动轨迹向后或斜向后方移动,产生了横踢反击、前腿横踢反击等技术。

4.技术动作分析4.1 技术动作方法横踢的技术动作(以左式站立,后腿横踢为例):第一步,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屈膝上提,两拳置于胸前;第二步,左脚前脚掌碾地内旋,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第三步,左脚掌继续内旋至180°,右腿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左前横向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

第四步,右腿落回原地成实战姿势。

4.2技术动作要点第一,动作启动前身体要放松,启动要迅速突然,不要有预动,向前提膝时膝关节要夹紧,尽量走直线。

第二,右脚用力蹬地、转动身体并前送髋关节、大腿的带动、小腿的踢击,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整个动作过程要协调、连贯,速度要快,使身体转动和大腿前摆的加速惯性得以充分利用,膝部所提高度要根据击打目标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2-9826(2003)08-0057-02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39卷)第8期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Vol .39.No .8,2003跆拳道横踢动作下肢肌群工作特点分析The Analysis on Working Char acter istics of Lower Limb Muscle Gr oups in Taekwondo Yeop -Jireugi李玉刚1,曾于久2,严发本1LI yu-gang 1,ZENG yu-jiu 2,YAN fa-ben 1摘 要: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结合跆拳道横踢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剖析,研究了参与下肢动作的主要肌群及工作特点,旨在为跆拳道教练员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训练提供依据。

关键词:跆拳道;技术分析;力学分析;肌肉Abstra ct :F rom the point of biomechanics and combining with t aekwondo yeop -jireuqi st ructure chara ct eristics ,t he author gets to know the working char act erist ics of main muscle gr oups .T he m ain pur pose is to pr ovide t he basis for tr aining.Key wor ds :taekwond o ;technica l analysis ;mechanical a na lysis ;muscle中图分类号:G 886.9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2-12-20; 修订日期:2003-03-16作者简介:李玉刚(1955-),男,湖北天门人,副教授,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搏击项群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Tel:(027)87192497;曾于久(1952-),男,湖北武汉人,教授,武术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武术、跆拳道等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027)87191516。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Wuhan Institute of Ph ysical Ed ucation ,Wuh an 430071,China. 在跆拳道的进攻动作中,横踢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讲,影响横踢技术动作的因素众多,但下肢肌肉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则是影响该技术动作的关键所在。

本文拟对横踢技术动作中下肢肌群的工作特性进行生物力学剖析,旨在揭示该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探讨影响其动作效果的因素,为跆拳道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横踢动作的基本特点无论是前横踢还是后横踢技术动作,均为进攻运动员在有支撑状态下从侧面施力于对手的一种有效的腿法。

其动作特点是充分利用自身髋、躯干的转动为动作基础,进攻肢体按髋、膝、踝三关节的运动顺序完成的打击动作。

从该动作的基本结构分析可知,进攻腿首先蹬地,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腿;在支撑腿蹬伸、脚前掌碾地内旋的同时,进攻腿屈膝上提;髋关节额状轴相对进攻腿发生相向运动。

随着支撑腿蹬伸并伴随内旋幅度的加大,进攻腿膝关节向前上方抬至水平状态,接着快速有力地横向踢出。

为了便于分析,现以横踢动作为例,将该动作分解为4个动作阶段(图1~图4)加以分析。

2 参与下肢动作的主要肌群与特点从生物力学角度上讲,横踢动作主要涉及到人体躯干和下肢相应环节绕各自不同转轴的转动。

相应环节在完成转动过程中,转动效果的好坏是由参加工作的肌群依不同的动作阶段,按动作的先后顺序以不同的收缩形式与特征决定的。

2.1 参与左(前)腿动作的主要肌群与特点当运动员处于图1动作状态时,身体的平衡主要由两下肢相应肌肉做静力性等长收缩,产生肌力矩以维持进攻前的准备姿势。

从图1至图2动作阶段,左腿在右腿蹬伸的基础上,髋、膝、踝3关节以一定的转动幅度完成蹬伸动作。

在这一过程中,髋关节的伸展主要是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肌腱和半膜肌等肌群在远固定条件下作向心工作;髋关节旋内则是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在远固定条件下作向心工作。

膝关节伸是由股四头肌在远固定条件下作向心工作完成。

踝关节背屈主要是由小腿前群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在远固定条件下作向心工作时完成。

从图2至图3动作阶段,左腿膝、踝关节的屈、伸肌群同时工作以保持身体的单腿支撑状态。

而髋关节则在图2动作基础上,由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在远固定条件下作向心工作,辅助髋关节的伸展与外展动作幅度。

从图3至图4动作阶段,左腿在右腿摆动过程中进一步完成蹬伸动作。

在此过程中,参与左下肢工作的主要肌群是臀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

2.2 参与右(后)腿动作的主要肌群与持点从图1至图2动作阶段,屈髋动作主要由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肌群在近固定条件下主动收缩完成。

屈膝动作则主要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等肌群在近固定条件下主动收缩完成。

足屈动作主要由小腿三头肌在近固定条件下轻微收缩完成。

从图2至图3动作阶段,随着躯干向左侧倾斜而右髋部臀中肌、臀小肌前部等肌肉工作使右大腿旋内。

在完成膝关57节内扣并向前上方抬起使之右腿至水平状态时,股四头肌与股后肌群同时工作,使膝角保持在60°左右的折叠状态。

此时,踝关节处于自然放松状态。

从图3至图4动作阶段,右髋关节周围的肌群同时工作,主要起到制动大腿使之与躯干额状面保持60°左右夹角姿势。

而右膝关节主要在股四头肌的作用下完成伸展(鞭打)动作。

在这一动作过程中,踝关节在小腿三头肌作用下使之脚面绷直而不紧张、僵硬的自然状态。

只是当脚背要接近打击目标前一瞬间,对踝关节起作用的肌群瞬时强收缩以达稳固之目的。

3 下肢肌肉工作顺序原则人体四肢由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各关节所配置的肌肉的强弱,即肌肉的生理横断面逐渐减小。

在生物力学中把关节处所配置的肌肉生理横断面大的称大关节,反之称小关节。

这与人体活动时各关节所遇到的阻力矩由近端至远端依次减小的情况是完全一致的。

运动中当需要克服大阻力或需要表现出较高的动作速度时,肢体各关节的肌肉虽然都同时用力,但其中大关节总是首先产生活动,并依据关节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先后顺序。

依据关节大小表现出大关节首先发力,以克服环节或肢体的惰性,便于环节或肢体的启动;中等关节次发力,便于环节或肢体进一步加速;小关节最后发力,便于控制环节或肢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幅度。

因此,在跆拳道的横踢动作中应严格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必然造成动作结构错误,动作幅度、速度、力度受限,身体稳度降低以及增大动作预兆等诸多负面结果。

3.1 参与左(前)腿动作的主要肌群工作顺序在整个横踢动作过程中,左下肢完成的蹬伸动作主要是以左髋、膝、踝三个关节的依次活动所体现。

根据肌肉工作顺序的原理,肌肉发力的顺序应该是: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肌腱和半膜肌等肌群在远固定条件下首先作向心收缩,在完成伸髋动作的同时,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及阔筋膜张肌在远固定条件下作向心收缩,完成髋关节旋内动作。

紧接着才是股四头肌在远固定条件下作向心收缩,完成伸膝以及由小腿前部肌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在远固定条件下作向心工作完成踝关节背屈动作。

左下肢肌群按照这一规律依不同的动作阶段有序工作,既保证了整个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又有利于身体重心快速向前腿移动,提高横踢动作的启动速度。

3.2 参与右(后)腿动作的主要肌群工作顺序对横踢动作中的两下肢运动而言,前腿的动作是基础,后腿的动作是关键。

如果后腿动作中肌肉发力顺序错误,必将对整体动作的进攻效果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根据横踢动作的结构以及特点,在后腿的鞭打动作过程中,肌肉发力顺序应该是:首先由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肌肉在近固定条件下主动收缩,在完成屈髋动作的同时,臀中肌、臀小肌前部等肌肉收缩完成右大腿旋内动作。

其次在股四头肌收缩完成伸膝动作的同时,在小腿三头肌的作用下完成踝关节的足屈动作。

在右腿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应主动加强大关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力,真正做到以大(关节)带小(关节),才有利于动作的完成和发挥,才能提高动作的质量。

另外,关于大、中、小关节用力的时机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原则上应该做到前一关节用力使其运动速度最大,并当其加速度减至最小时,便是后一关节加大发力之际。

也就是说,肌肉在整个发力过程中要连续进行,中途尽可能避免减速与停顿,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4 避免肌肉的松弛现象根据肌肉收缩的力学特点可知,肌肉不具备完全弹性的特性,而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肌肉收缩的时间越长其收缩力量与速度就会下降。

因此,在完成横踢动作过程中,参与两下肢工作的肌群就应尽量避免这种松弛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横踢动作的攻击具有较好的效果。

4.1 避免进攻前——腿部肌群的松弛现象通过对横踢动作的分解图分析可以得出,当进攻运动员处于图1动作状态(侧马步)时,两下肢髋、膝、踝关节周围的肌群均处于静力性等长收缩状态,以锁定相应关节,使身体保持进攻前的最佳预备姿势。

显然,保持这一动作状态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2s),否则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即:一方面会造成后一动作的对抗肌僵硬,使之伸展性、协调性下降,增大了原动肌不必要的负荷;另一方面使后一动作的原动肌收缩力量与速度明显下降,因而既影响身体重心向前腿移动的速度,同时又使得进攻动作僵硬,降低了击打效果。

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出现,要求进攻运动员采用灵活的步法来调整进攻姿势,使肌肉得到较为充分的放松,以确保进攻动作的质量。

4.2 避免进攻中腿部肌群的松弛现象进攻中腿部肌群出现松弛现象,常见于参与摆动腿完成鞭打动作的部分肌肉。

如图3动作状态,此时,对髋关节而言,最容易产生疲劳、松弛的肌肉是屈髋肌群以及使髋关节旋内的肌群。

对膝关节而言则是伸膝肌群,对踝关节而言则是足屈肌群。

为了避免这三部分肌群产生疲劳以及松弛现象,要求进攻运动员从提膝开始至到整个鞭打动作结束,都应做到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运动,并保持整个动作的突然性与流畅性,坚决杜绝中途间断与停顿,使之进攻腿的运动轨迹保持良好的光滑曲线而无拐点。

此外,还应正确把握踝关节的松紧程度,克服踝关节周围的肌群过早收缩,而造成踝关节提前被锁固的现象。

所有这些,都是围绕一个目的——排除干扰,为肌肉的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使之充分发挥其机能与功效,最终获得理想的打击效果。

总之,影响横踢技术动作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

但是,人体运动中任何技术动作的好坏都源于肌肉工作的特性以及为之提供的外在条件。

只有合理地应用肌肉在不同条件下的基本规律,才能获得最佳的动作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