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D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经商学院 韦向阳
1
国际贸易纯理论最早出现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一般 的解释是“用高度抽象的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贸易最 一般问题的国际贸易理论。” 理论假定: 1.参加贸易的只有2个国家; 2.两国内全部生产要素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两国的出口总值总是等于进口总值,国际收支完全 平衡。

40
(二)假设条件:
1.常见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 品、两种要素;无运输成本、自由贸易、 完全竞争、要素在国际间不可自由流动; 2.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 3.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
41
(三)基本概念
1.生产要素、要素价格 2.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 3.要素禀赋、要素丰裕
28

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 (2)贸易条件的决定:实际交换比 例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 的强度决定的;
(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29

(3)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 条件; 规律:国际交换比越接近于本 国的国内交换比,越不利于本国, 越有利于他国。
30
(4)国际需求方程式:一国商品与他国商品 相交换的价值,应该使该国的出口总量刚能 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所需的价值。(相互需 求:一国的供给能力,构成对他国的需求能 力,即“需求供给”。) 10000:17000=1:1.7
(4)十分注重关税的保护作用,并极力 主张广泛应用于整个进出口货物。 (5)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生 产和出口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业制 成品,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支 持和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
9
3、简评:

国贸第02章 重商主义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贸第02章 重商主义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2节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贸易政策
2、财富源泉的观点 开采金银矿藏 流通领域
国内商业不能增加国家的货币量 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
13.11.2020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3
International Trade
第2节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贸易政策
3、强调国家的作用 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增强中央集权国家
13.11.2020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7
International Trade
第2节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贸易政策
• 3、保护关税政策 • 主张对进口的制成品设置关税壁垒,课以重
第2节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贸易政策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社会财富观念
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护自然经济、鄙视 货币财富的观点。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货币的多寡是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13.11.2020
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2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
第2章 重商主义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学说史 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可追溯到 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重商主义学说。
13.11.2020
1
International Trade
第1节 重商主义的发展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 重视商业(亚当·斯密)
5
International Trade
第1节 重商主义的发展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萌芽阶段表现为:西欧殖民主义者强制性地对拉丁美 洲、亚洲、非洲等进行掠夺,从这些地方为本国输送自 己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 ,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 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化工 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由此促成国际分工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分工形式是形成 以英国为中心的包括亚非拉在内的国际分工。
单的加工的分工 ②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劳动
密集型制成品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 5.从垂直分工,主
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 分工。这种分工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发达国家 的工业品进行不等价交换。
之,则只有比较劣势。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品
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
表示: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产品A的相对成本 =----------------------------------
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比较优势说的理论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 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
出率来衡量 :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讲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讲义(兰州商学院)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国家竞争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相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贸易保护理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重商主义传统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二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绝对成本理论一、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介绍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

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

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铺平了道路。

古典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二、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论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生产,可以节省和生产无关的时间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分工的原则是绝对成本一国应该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如果一国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那就出口该商品;如果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高于其他国家,则进口该商品。

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的优势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二、Smith 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

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增口是任 加赚有何 本取限国 国别的家 财国,金 富金只银
银有储 才靠量 能出都
本国同 国购时 金买要 银别限
国制 商或 品禁 支止 出本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18世纪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四个特点:
将劳动分工推广到国际领域,认为国际分工也会提高整个 社会的消费水平或福利水平
机会成本不变 简单直观 不能解释一国两产品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两产品劳动
生产率均低的国家间的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评价
进步性: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出发说明国际贸易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局限性: 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特殊现象。即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一)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政策主张: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 货币财富。 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部分)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2.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第一节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
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新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新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章新贸易理论第⼆章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产业内国际贸易)偏好——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的⽣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新贸易理论产⽣的时代背景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及世贸组织(WTO)的统计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2/3甚⾄更多的世界贸易是发⽣在技术、资源和偏好均⽐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重则不⾜1/3。

新贸易产⽣的理论背景绝⼤多数国际贸易量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且⼤部分贸易具有在同⼀产业内进⾏的性质,甚⾄还出现相同产品的互相买卖。

这些都是要素禀赋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所⽆法解释的。

新贸易理论的产⽣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劳艾德、克鲁格曼等⼈进⼀步系统地阐述了产业内国际贸易理论,并指出产业内贸易发⽣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异质性(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需求偏好。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国同时存在着进⼝和出⼝同类产品的贸易活动,或者说贸易两国彼此买卖着同⼀产业所⽣产的产品。

同类产品指那些消费上能够互相替代⽽⽣产上⼜投⼊相近或相似的⽣产要素的产品,它还有同质和异质的区分。

同质产品:性质完全⼀致因⽽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如同样的⽔果、砖等。

国际贸易交易同质产品的原因:1、运输成本(靠近原材料地)2、季节性问题(⽔果)3、经济合作需要(海峡两岸的农产品)异质产品:指不能完全互相替代的产品。

垂直差异:产品的质量不同(⽐如特殊的⽣产⼯艺所致)。

⽔平差异:质量相同,特征不同(颜⾊、款式、性能、售后服务)。

同质产品贸易只要加⼊运输成本等⼀类因素的分析,都仍然能⽤赫⼀俄学说加以说明。

因此,异质产品贸易分析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政府政策:政府授予的垄断地位(专利)对进⼊的限制(许可证);信息:潜在竞争者缺乏技术信息会阻碍它们的进⼊(可⼝可乐);消费者缺乏新进⼊的产品的信息使他们对购买新产品没有积极性(361)规模经济:对⾃然垄断⽽⾔,规模经济使⼀个⾏业只有⼀家⼚商是最有效率的。

国际贸易理论大全(ppt 53页)

国际贸易理论大全(ppt 53页)

二、斯密对重商主义的三点批判
1、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斯密认为,衡量一国是否富裕的标准
不是该国拥有的金银数量,而是其劳动 生产率的高低。国家关注的重点应从积 累贵金属转向扩大商品生产。
2、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论 点。
斯密认为,政府必须减少其经济作用, 国家主要应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保 卫国家不受外来侵略。
就必须留在国内。当时英国规定输出金银为 大罪,西班牙则最为严厉,输出金银者最高 可判死刑。
晚期的贸易差额论者的货币政策有所松动 。
(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当时西欧各国都对国际贸易实行国家控制
和垄断的政策。
.
(3)奖出限入政策
例如,退还对出口产品原料征收的各种税款,
必要时还给予补贴。各国对进口消费品则几乎无 一例外地征收高关税,这样使其价格高到让消费 者难以购买的地步。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H-O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周期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际分工理论(PP.20-26)
• (一)形成 • 劳动分工 • →社会分工(一般、特殊) • →国际分工
提高效率
(二)影响因素
• 1、决定性因素→生产力 • 2、基础性因素→自然条件 • 3、制约性因素→上层建筑、人口、跨国公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 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 国家都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
三、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二)斯密理论的中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1. 最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的环境是人们能自由追求 自身利益。自身利益驱动人们按各自能力进行专 业化分工并通过交换产品互通有无。分工和专业 化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带来利益。 2 . 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放任、依 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对市场的供求关系 进行自发调节,维持均衡,控制社会利益,从而 使社会获得进步和稳定。政府应执行不干预经济 的政策。

国际贸易原理第二章 重商主义

国际贸易原理第二章 重商主义


2004版
械设备输出,向生产者发放贷款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 等等。 9
Chapter 2
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1、进步之处
2、不足之处
——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2004版
10
Chapter 2
1、进步之处
重商主义理论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由封建社会
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重商主义理论对当时
欧洲各国外贸政策的制定起到了指导作用,为资

于是, 即使在民主国家,严厉的金融管制,超常的贸易保
护,大规模的国家福利政策等,也都成为人们心目中挽救经 济的灵丹妙药。因而,亚当•斯密的所谓“看不见的手”,
以及 “市场的自发的调节功能”等等,早已被多数人视为
陈旧过时的老调,不予理睬了。

当时美国兴起的著名的“罗斯福新政”,某种意义就是凯恩 斯主义的直接后果,并形成一种相当长时间的“凯恩斯旋
28
2004版
Chapter 2
3、重商主义复兴的主要观点

贸易顺差引起的需求将促进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乘数效应)
2004版
29
Chapter 2
第二章 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三、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和政策建议
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五、重商主义的复兴
2004版
1
Chapter 2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
它是15世纪产生的最古老的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
7
Chapter 2
1、重商主义的主要思想

黄金和白银是国家财富的象征
一个国家应积累黄金和白银,从而增加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 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这种生产中所需要的资本投入 比例高的产品可以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的生产主要是手工 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这种生产中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比例较高 的产品则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 各国要素的储备比例也不同。有的国家资本相对雄厚,被称为资本充 裕国家;有的国家人口众多,被称为劳动充裕国家。
•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生产要素被简单地分为劳动资本和土地。事实上 ,同一要素之间会有很大的不同。劳动技能的高低在各国之间像在个人之间 那样有很大区别。一个非熟练工人工作单位时间与一个熟练工人的单位时间 产出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一般说,熟练工人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大量的 科技人员的产生也需要大量的科研与开发经费的投入,在这些劳动力投入的 背后,实际上是大量的资本投入。
2020/8/15
25
5.里昂惕夫之谜
• 20世纪4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拥有最 多的国家,按照H-O模型可以确定其贸易 模式: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
• 但是里昂惕夫根据美国1947年的统计数据 ,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美国200个行业 ,发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美国进口的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
2020/8/15
28
(1) 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模型对要素密集型的基本假 定是,如果按生产要素价格的某一比率,某一商 品的资本密集度比另一商品高,那么,在所有的 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下,这一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都 比另一商品商。即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 用相同的技术(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 密集度)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 1.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4.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 • 5.里昂惕夫之谜 • 6.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2020/8/15
1
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 国财富的标准。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 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 一些人之所失 ;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 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 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 口大于进口。
2020/8/15
21
生产与贸易模式
•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 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的比较优势。
• 劳动丰裕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 资本丰裕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 决定两国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基础仍然是生产成本
方面的比较优势,而这一比较优势是由要素配置 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异决定的。
2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 根据 H-O的假设前提,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产 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 ,以致两国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 ,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
2020/8/15
24
要素均等化的作用机理
• 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发现,美国人力资本投入在全世界占有领先地位,美国拥 有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也是全世界最多的。美国出口行业的工人平均工资 比进口竞争行业工人的平均工资高。
• 因此,简单地用美国的资本和劳动人数或劳动时间来计算美国进口产品的资 本劳动比率可能没有反映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区别以及美国人国 资本与其他国家人力资本方面的区别。
• 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 差异,这种假设不很现实。
2020/8/15
29
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 假定美国由于资本充裕而劳动相对稀缺,资本便 宜而劳动力昂贵,美国可以在玩具生产中使用更 多的资本而非劳动。
• 这样玩具在美国变成了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在其 它国家,由于资本较贵和劳动力较便宜,玩具仍 然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2020/8/15
10
基本原理
• 两优取重,两劣择轻
•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地位,但两者 的不利程度必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 要少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
• 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用其产 品进行国际交换,进口劣势程度较大的产品,同样能从交 换中获得利益。同理,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的 国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优势程度较大的产品,进口优 势程度较小的产品,从而可从交换中获利。
2020/8/15
26
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 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因而得出与要 素禀赋论相反的结论。
• 里昂惕夫之谜激发了其他经济学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格局的 类似研究,以检验要素禀赋论,结果发现其他一些国家也存 在着这个谜。
• 对加拿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数据的分析发现,这两个国家出 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进口的多,而这两个国家的主要贸 易对象是美国。
• 1、2X2X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是唯 一的同质投入要素;
• 2、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 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 3、劳动只能在国内自由流动;
• 4、充分就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5、完全竞争;
• 6、规模报酬不变;
• 7、不考虑运输成本和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 的反映。
2020/8/15
3
• 斯密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 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 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 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这在贸易 理论上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2020/8/15
5
基本假设条件
• 机理:关税或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刺激了国内劳动密集型 产品的生产,扭曲了正常的贸易模式,使得U.S.A反而成 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另一方面,别的国家也可 能对它们的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进行了较高的 保护,从而使美国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程 度的影响。
2020/8/15
31
(3) 技能和人力资本
2020/8/15
6
举例说明
•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 动)。
• 假定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 两种产品,生产 情况如表2-1(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 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有利。以表2-1(b) 加以说明。假定分工后,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 葡萄牙1单位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21(c)。
• 对同期印度贸易的研究发现,印度对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中 ,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 与美国的贸易中,印度主要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2020/8/15
27
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
• 经济学家对迷的主要解释: 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 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 4.其他自然资源不同
•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 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020/8/15
17
几个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生 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的天然供给状况。主要指劳 动、资本和土地(自然资源)。
2、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不同国 家或地区几种要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
2020/8/15
16
赫克歇尔-俄林的思想
• 由于生产产品需要使用多种要素,产品的相对成 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别决定,也可由产品生产中 的要素比例和一国资源储备的稀缺程度决定。
• 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一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 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而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则 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2020/8/15
13
举例说明
2020/8/15
14
例外:不发生贸易的情况
2020/8/15
15
4.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
• 赫克歇尔认为造成各国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 同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生产商品不仅需要劳动,资本、土地以及其他 生产要素也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2020/8/15
12
基本假设
•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2×2模型) • 一种投入:劳动(L) • 国内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 • 不存在技术变化 • 坚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 产品同质,劳动同质 • 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 • 完全信息 • 不存在运费、(自由贸易)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 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2020/8/15
22
赫-俄贸易模型的主要内容
• (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 • (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 (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
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 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 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 品。
2020/8/15
2020/8/15
7
2020/8/15
8
2020/8/15
9
3. 比较优势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给社会带来利益并非因为一 国商品价值总额的增加,而是一国商品总量的增 长。
•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 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 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 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 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