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章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章含氮化合物第⼀节胺⼀、分类和命名1.定义:氨分⼦中的氢原⼦被氨基取代后所得到的化合物。
2.分类:根据氨分⼦中的⼀个、⼆个和三个氢原⼦被烃基取代分成伯胺(10胺)、仲胺(20胺)和叔胺(30胺)。
相当于氢氧化铵NH 4OH 和卤化铵NH 4X 的四个氢全被烃基取代所成的化合物叫做季铵碱和季铵盐。
根据氨基所连的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胺(R-NH 2)和芳⾹胺(Ar-NH 2)。
根据氨基的数⽬⼜可分成⼀元胺和多元胺。
应当注意的是:NH 3 → R -NH 2 伯胺→ R 2NH 仲胺→ R 3N 叔胺NH 4OH → R 4NOH 季铵碱NH 4X → R 4NX 季铵盐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分级依据不同。
胺的分级着眼于氮原⼦上烃基的数⽬;醇的分级⽴⾜于羟基所连的碳原⼦的级别。
例如叔丁醇是叔醇⽽叔丁胺属于伯胺。
叔丁醇 (30醇) 叔丁胺(10胺)要掌握氨、胺和铵的⽤法。
氨是NH 3氨分⼦从形式上去掉⼀个氢原⼦,剩余部分叫做氨基-NH 2,(去掉⼆个氢原⼦叫亚氨基=NH)。
氨分⼦中氢原⼦被烃基取代⽣成有机化合物的胺。
季铵类的名称⽤铵,表⽰它与NH 4的关系。
3.命名:对于简单的胺,命名时在“胺”字之前加上烃基的名称即可。
仲胺和叔胺中,当烃基相同时,在烃基名称之前加词头“⼆”或“三”。
例如:CH 3NH 2 甲胺 (CH 3)2NH ⼆甲胺 OH CH 3CH3CH 3C CH 3CH 3CH 3C NH 2(CH3)3N 三甲胺C6H5NH2苯胺(C6H5)2NH ⼆苯胺(C6H5)3N 三苯胺⽽仲胺或叔胺分⼦中烃基不同时,命名时选最复杂的烃基作为母体伯胺,⼩烃基作为取代基,并在前⾯冠以“N”,突出它是连在氮原⼦上。
例如:CH3CH2CH2N(CH3)CH2CH3N-甲基-N-⼄基丙胺(或甲⼄丙胺)C6H5CH(CH3)NHCH3N-甲基-1-苯基⼄胺C6H5N(CH3)2N,N-⼆甲基苯胺季铵盐和季铵碱,如4个烃基相同时,其命名与卤化铵和氢氧化铵的命名相似,称为卤化四某铵和氢氧化四某铵;若烃基不同时,烃基名称由⼩到⼤依次排列。
第十章 胺

R2NH
2°胺 (仲胺) 3°胺 (叔胺)
R ''' R N R' R '' X
季铵盐
根据N上所连 烃基的数目 R3N
R4N + 4°胺 (季铵)
R''' R N R' R'' OH
季铵碱
脂肪胺
CH3NH2
根据N上所连 烃基的种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芳香胺
NH2
芳脂胺
CH2NH2
一元胺
根据分子中 氨基的数目
多元胺
C H C H N H 3 2 2 乙胺
N
NHSO 4
苯重氮氨基苯
苯重氮硫酸盐
(留氮反应) ※ 2.偶联反应
定义: 在低温弱酸、弱碱或中性溶液中, 芳香重氮盐 与芳胺或酚作用生成有色的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例:
N C l 2
+-
+
H O A c N ( C H ) 3 3 N a O A c
NN
ANNB 偶氮化合物: A:重氮盐(亲电试剂)称重氮组分
叔胺>仲胺>伯胺>氨
但空间效应
烷基数目的增加,占据了氮原子外围更多的空间, 使质子难于与氮原子接近。使胺的碱性降低。 伯胺>仲胺>叔胺
两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仲胺>伯胺>叔胺
※脂肪族胺碱性都比氨强。
(CH3)2NH > CH3NH2 > (CH3)3N > NH3 > 芳香胺 ?
:
※※其碱性按大小顺序排列如下:
(CH3)2NH > CH3NH2 > (CH3)3N > NH3 >芳香胺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 第10章 氮、磷化合物

NaNO2 + HCl
HO−N=O + NaCl 亚硝酸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41 41
伯胺 伯胺与HNO2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化反应)。
脂肪重氮盐 氨基酸和多肽的定量分析
醇、烯、卤代烃 等混合物
芳香重氮盐 (氯化重氮苯)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42 42
干燥的重氮盐通常极不稳定,受热或振荡易爆炸。升高 温度重氮盐会逐渐分解放出氮气,反应通常在低温下进行。
45 45
叔胺 脂肪叔胺氮上没有H,不发生亚硝化作用,与HNO2 作 用生成不稳定易水解的盐,若以强碱处理,则重新游离析出 叔胺。
(弱酸弱碱盐)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46 46
芳香叔胺与 HNO2 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胺。
对位被占的芳香叔胺与 HNO2作用发生邻位取代。
N,N-二甲基-4-亚硝基苯胺 (绿色晶体,mp 86 ℃ )
伯胺
仲胺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38 38
强吸电子 基团
显一定酸性
2
2
3
(溶于水)
Hinsberg(兴斯堡)试验——鉴别伯、仲和叔胺。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39 39
磺胺 (对氨基苯磺酰胺)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40 40
与亚硝酸的反应 胺与亚硝酸(HNO2)作用,伯、仲、叔胺各不同, 脂肪胺与芳香胺有差异;可用于鉴别。 亚硝酸是不稳定的弱酸,只能在反应过程中由亚硝酸 盐与盐酸或硫酸作用产生。
?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34 34
酰胺N采取sp2杂化,与羰基形成p-π共轭,使C-N键具有 部分双键性质。 由于羰基的吸电子作用,大大降低了N上电子云密度, 使酰胺N的碱性极弱(比水的碱性还弱,强酸也不容易使其 质子化)。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胺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含有一个或多个氨基(-NH2)官能团。
它们在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合成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展开探讨。
一、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胺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氨基官能团与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
根据氨基原子的数量和位置,胺类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类: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一级胺的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基原子,如甲胺(CH3NH2)和乙胺(C2H5NH2)。
二级胺的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原子,如乙二胺(C2H4(NH2)2)和丁胺(C4H9NH2)。
三级胺的分子中含有三个氨基原子,如三甲胺((CH3)3N)和三乙胺((C2H5)3N)。
二、胺类化合物的性质1. 水溶性:胺类化合物的水溶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一级胺和二级胺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因此水溶性较好。
而三级胺不具备代表性的氢键结构,其水溶性较差。
2. 碱性:由于氨基的存在,胺类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碱性。
一级胺和二级胺在水溶液中可以参与酸碱反应,与弱酸生成盐。
三级胺则不能参与酸碱反应,因为它的三个氨基原子全部被烷基或芳香基取代。
3. 氨基氢的活性:胺类化合物的氨基氢具有较强的活性,可被酸、卤素或氧化剂直接取代或氧化,发生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三、胺类化合物的应用1. 生物化学:胺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中,都存在着胺基。
它们的氨基功能团是蛋白质折叠和结构稳定性的关键要素。
2. 药物化学:许多药物中含有胺基官能团,这是因为胺基官能团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吸收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性质。
例如,普通的抗组胺药物就是基于胺基官能团设计和制造的。
3. 有机合成:胺类化合物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底物或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各种有机合成反应中。
例如,它们可以通过烷基卤化物与氨气反应制备;也可通过Mannich反应、Gabriel合成等方法进行合成。
有机化学11胺与酰胺

RNH2 R’X RNHR’ R’X RR’2N R’X RR’3N+X-
伯胺
仲胺
叔胺
季铵盐
胺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生 成仲胺、叔胺和季铵盐。此反应可用于工业上 生产胺类。但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
烷基化后,碱性增强,再次烷基化容易。
3、酰化、Hinsberg反应
伯胺、仲胺易与酰氯或酸酐等酰基化剂作用生
3、酰胺的化学性质
1)酰胺的酸碱性; 2)与亚硝酸反应; 3)还原反应; 4)霍夫曼降级反应。
本章思考题和作业
一、习题:10.1,10.4; 二、习题:10.3; 作业:习题: 10.2,10.5,10.6,10.7。
季铵碱为强碱,其碱性与氢氧化钠或 氢氧化钾相当。卤化季铵盐的水溶液用氧 化银处理时则生成季铵碱。
R 4 N + C l+A g 2 OH 2 OR 4 N + O H+ A g C l
比较碱性(给电子能力):
(1)芳胺 < NH3 < 脂肪胺 (2)脂肪胺:
气态:NH3<CH3NH2<(CH3)2NH<(CH3)3N 水溶液: NH3< (CH3)3N < CH3NH2
2、胺的命名
❖简单的胺:用“胺”作官能团,把它所含烃基 的名称和数目写在前面,按简单到复杂先后列出, 后面加上“胺”字。
CH3 N
CH2CH3
甲(基)乙(基)环丙胺
❖复杂的胺:作为烃类的衍生物来命名
❖季铵化合物:作为铵的衍生物来命名
氢氧化四甲铵
溴化四乙铵
§1.3 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脂胺是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具有难闻的臭 味。高级胺为固体。胺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烃类 高,但比醇或羧酸的沸点低。叔胺氮原子上无氢原 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沸点比其异构体的 伯、仲胺低。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低级的胺易溶于水。胺的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 迅速降低,从6个碳原子的胺开始就难溶于水。一 般胺能溶于醚、醇、苯等有机溶剂。
有机化学之胺类化合物-文档资料

+
C H 3
+ N p h C H 2 5 C H = C H C H 2 2
p h C H C H = C H 2 2
芳香胺
N
H H
N原子在SP3与SP2杂化之间,为不等 性的sp3杂化。其弧对电子与大π键 可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共轭,C-N键 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
+ R N H + O H 3
胺的碱性较弱,其盐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时,释放出游离胺。
R NH Cl + N a O H 3
R N H + C l+ H O 2 2
胺的碱性强弱
A、碱性强度:脂肪胺 > 氨 > 芳香胺
C H N H 3 2
PKb
(C H )2 N H 3 3 .2 7 N H 2 1 3 .0
C H C H O C H C H C H C H ) N HC H C H C H C H O H 3 2 2 3 ( 3 2 2 3 2 2 2
o 3 4 . 5 C o 5 6 C o 1 1 7 C
4 炭原子数目相同,沸点 伯胺>仲胺>叔胺.
5 溶解度:低级胺(C6~C7)能溶于水,溶解度略大于相应 的醇。随分子量的增加,溶解度降低,高级胺不溶于水。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3 2 2 2 2 3 N H C H C H 2 3
3-(N-乙氨基)庚烷
ON H C H C C H C C H 3 2 3
3-甲基-2-(N-甲氨基)戊烷
O H N 2 C O C H 2 5
4-亚氨基-2-戊酮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胺类化合物

3 3 1 3
R
R2
R
N
R2
N
R
R1
S
R2
R
8
若限制这种翻转就能够得到两种对映体。1944年
Prelog就将 Troger碱 拆分得到其左旋体和右旋体。
N CH3
N CH3
Troger碱
在季铵盐中若氮上连的四个基团不同时,可以拆开 成对映异构体:
CH3 N C6H5 C2H5 CH2CH=CH2 C6H5 CH2=CHCH2 CH3 N C2H5
NH2
+
NH2
+
H
H
H
H
NH2
- 2H+
NH2 H2N NH2
29
四、 腈、酰胺、肟的还原的还原
1、腈的还原 腈含有不饱和的基团氰基,可通过催化氢化或四氢 铝锂还原得到伯胺:
RX + NaCN
2NaCN
R—C
N
LiAlLi 或H2/Ni
NH3
R—CH2NH2
Cl(CH2)4Cl
NC(CH2)4CN
CH3CH2CH2CH2 N
N-丁基六氢吡啶 (叔胺) 34
特殊还原试剂氰基氢硼化钠:
NaBH3CN~ROH溶液。它的还原能力比硼氢化
钠弱,用这种还原剂还原,只还原中间产物不 还原醛、酮:
C6H5CHO + CH3CH2NH2 NaBH3CN CH3OH C6H5CH2NHCH2CH3
N-乙基苄基胺
利用邻苯二甲酰亚胺的烷基化反应来制备一级胺,称 为盖布瑞尔合成法。
O O O NH3 O NH O KOH O N-K+ R——X O
COOH COOH O H2N-NH2 O NH NH
有机化学~10.含氮化合物

NaNO2, HCl
NaNO2, HCl
成盐(无现象)
ON
N(CH3)2
绿色固体
小结: 小结
①脂肪胺 RNH2 R2NH R3N
HNO2
RN2+ClR2N-N=O
R+ + N2 + Cl-
N-亚硝基化合物(黄色油状或固体) 亚硝基化合物(黄色油状或固体) 亚硝基化合物
R3N 不反应 用于鉴别三种不同结构的脂肪胺
氯化苯铵 氯化苯铵
2-
(C2H5NH3)2SO4
硫酸二乙铵 硫酸二乙铵 氢氧化三甲乙铵 氢氧化三甲乙铵
(CH3)3NCH2CH3OH
10.1.2 胺的结构
N原子: 1s22s22px12py12pz1 原子: 原子 氨或脂肪胺分子: 氨或脂肪胺分子: • 氮原子 sp3 杂化 • N-H 或 N-C σ–键的形成 - - 键的形成 • 孤对电子占有 一个 3 轨道 一个sp • 氨或胺分子的几何构型为 三角棱锥形,键角约为109.5° 三角棱锥形,键角约为 °
伯胺和仲胺结合一个质子后可分别形成3根 伯胺和仲胺结合一个质子后可分别形成 根和2根氢键 根氢键
•溶剂化程度与 溶剂化程度与 稳定性: 稳定性: R2NH + H2O R2N+H2 + OH•从电子效应考虑:烷基越多碱性越强; 从电子效应考虑:烷基越多碱性越强; 从电子效应考虑 •从溶剂化效应考虑:烷基越多碱性越弱。 从溶剂化效应考虑: 从溶剂化效应考虑 烷基越多碱性越弱。
N CH3
CHOHCHCH3 NHCH3
H OOCCH
l-麻黄碱 麻黄碱(1R,2S) 麻黄碱
阿托品
CH2OH
10.1.1 胺的分类和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CH3 H
CH2CH3
N CH3
N-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2.复杂的胺
以烃为母体,氨基( - NH2 )或烃氨基( -
NHR、-NR2)作为取代基。
CH3CHCH2CH2CH2CH3
NH2
2-氨基己烷
5-甲基-2-氨基己烷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3.季铵类化合物的命名
与无机铵类化合物命名相类似。
二甲胺
(CH3) 2NH
三甲胺
(CH3) 3N
乙胺
C2H5NH2
二乙胺
(C2H5) 2NH
三乙胺
(C2H5)3N
苯胺
C6H5NH2
N-甲基苯胺 C6H5NHCH3 N,N-二甲基苯胺第十C章6胺H类5化N合物H(CH3)2
pKb值 9.24 3.34 3.27 4.19 3.36 3.05 3.25 9.40 9.60 9.62
四 物理性质
1. 状态: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是气体。 低级胺是液体,高级胺是固体。 芳胺是高沸点液体或低熔点固体
2. 气味:有氨的刺激性气味及腥臭味。
3. 沸点:比相应的醇、酸低,并伯胺 〉仲胺 〉叔胺
正丙胺、甲乙胺、三甲胺的沸点分别为49℃、35℃、3℃。
4. 水溶性:低级易溶于水,随烃基的增大,水溶解度 降低。
将负离子和取代基的名称放在“铵”字 前
NH4Cl 氯化铵 NH4OH 氢氧化铵
季铵盐: CH2CH3N+(CH3)3Cl– 氯化三甲基乙铵
季铵碱: (CH3CH2)4N+OH-
氢氧化四乙铵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氨”、“胺”、“铵”在《有机化学》中的 区别:
➢表示基团时用“氨”,—NH2(氨基)NH3(氨) ➢表示氨的烃基衍生物时用“胺”表示;
A 、电子效应
脂肪胺中由于烃基的+I诱导效应,使 N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高,N原子接受质 子的能力增强,故脂肪胺的碱性强于NH3。
胺的碱性强弱顺序为: 叔胺>仲胺>伯胺 > NH3
C H 3
C H 3
H 3C N >H N C H 3
>H 2N C H 3 >
C H 3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B 、溶剂化效应
5. 毒性:芳胺的毒性很大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五 胺的化学反应
1、 碱性与成盐反应
胺的氮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结合水中的 质子,胺显碱性。
R N H 2 + H 2 O
R N H 3 + + O H -
H+
N
Kb=[RN[R3H+N][2O H] -H]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名称
化学式
氨 甲胺
NH3 CH3NH2
an ilin e
cyclop ro
(CH3)2NH
CH3CH2 3 N
二甲胺
三乙胺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仲胺和叔胺,当烃基不同时,把简单的 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CH3NHCH2CH3
甲乙胺
CH3
H3C N CH2CH3
二甲乙胺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芳胺仲胺和芳香叔胺以苯胺为母体,脂肪 烃基为取代基。命名时再在氮原子上所连取代 基名称前标上“N-”或“N,N-” ,表示此取代基 是直接连在氮原子上。
使芳胺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如果N原子上连有三个不同基团的化合物存在 着对映体,理论上可以分离出左旋体和右旋体。
C2HH 5 NCH3
CH3NHC2H5
但简单胺易发生对映体的互相转变.
故很难拆分得到其左旋体和右旋体
sp3
C2H5HNCH3
C2H5 N CH3 H
sp2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CH3
伯胺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伯、仲、叔胺的区别与伯、仲、叔醇不同.
C H 3 C H 2 C H 2 N H 2 C H 3 C H 2 C H 2 O H
伯胺
伯醇
C H 3 C H 2 N H C H 2 C H 3 CH3CHCH3 仲醇
仲胺
OH
CH3CH2NCH2CH3 叔胺 CH2CH3
CH3 C H 3C C H 3
C2H H5NCH3
sp3
如果氮原子上连有的四个不同的基团若能制约或限 制对映体的互相转变,那么,这对对映体就应该可以 拆分,如:季铵盐、氧化胺等手性化合物就可以拆分 成一对较为稳定的对映体。
CH3 N+ C2H5
= CH2 CHCH2 C6H5
CH3
+N
C2H5
= C6H5
CH2CHCH2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孤电子对使胺具有亲核性、碱性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苯胺的结构
··
N
既不是纯粹的p轨道,也 不是纯粹的sp3轨道.N的 杂化介于sp2~sp3.
H
H
苯胺分子中,H-N-H 的键角是 113.9° , H-N-H 平面 和苯环平面的夹角是39.5°。说 明苯胺分子中N原子的孤对电子和苯环的大键形
成了p-π共轭,使N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
胺在水中的碱性还取决于铵离子的稳定性, 而铵离子上的H越多,溶剂化效应越大,铵离子 的电荷越分散,形成的铵正离子就越稳定。
H H
HOH H
H OH
H
OH
叔醇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2.以烃基不同
CH3CH2NH2
脂肪胺 CH 3CH 22N H CH3CH23N
芳香胺
-NH2 -NH-CH3 -N(CH3)2
3.以氨基数目 (-NH2)
一元胺 CH3CH2NH2 多元胺第H 十章2 胺N 类C 化合H 物2 C H 2 C H 2 C H 2 C H 2 N H 2
CH3-NH2(甲胺)
➢表示季铵类时用“铵” ,季铵盐和季铵碱。
3相似,N原子采用不等性 sp3杂化,分子呈棱锥形, 含孤电子对的sp3 轨道在棱锥形的顶端。
N H
H 107oH
N
H3C112.9o
H H105.9o
N
H3C
CH3
108o CH3
氨
甲胺
三甲胺
二、胺的命名
1.简单胺的命名: 在烃基的名称后加“胺”,命名为“某胺”。
仲胺和叔胺,当烃基相同时,在烃基名称前 加“二”或“三”
C H 3N H 2 CH3 C C H H 3N 2H 2NH2 N H 2 N H 2
甲胺
m 乙eth 胺ylam in e
a 苯n il胺in e
c
m eth ylam in e
第10章 胺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10.1 胺
一. 胺的分类
伯胺 R—NH2
N2H 氨 基
1.以烃 基个数
仲胺 R—NH—R’
R’’
叔胺 R—N—R’
R
季铵类
+
R’—N—R’’
R’’’
第十章胺类化合物
NH亚氨基
N次氨基
R4N+OH- 季铵碱 R4N+ X- 季铵盐
CH3 CH3—C—OH
CH3
叔醇
CH3 CH3—C—N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