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中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释放

合集下载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色彩的情感抒发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色彩的情感抒发

一 、 色彩 与情 感 的潜在联 系
灰蓝 色 的港 湾和 血 红 的天 空形 成 鲜 明对 比 ,再加 上 黑色 的运用 令
色 彩 是光 刺 激 我 们 的 眼睛 而 产 牛 的视 知 觉 , 当我 们 看 到 不 人 感 到压 抑 ,一切 都使 人感 到 不安 和恐 惧 。
同 的色彩 时 就会 联想 到 不 同的事 物 或者 抽 象概 念 。如 看 到红 色 可
系 ,西方 现代 主 义绘 画 各流 派 的艺 术创 作 正是 色 彩与 情 感抒 发 的 如 此 自由宽泛 。
最 好展 示 。
(五 ) 抽 象 主 义 时 期
二 、现 代 主义绘 画 中色彩 的情感 表现
以上 提及 的画家 都 偏 于写 实 ,色 彩还 是 配 合着 物象 的 造型 。
(四 )立 体主 义 时期
以想 到火 辣辣 的太 阳 ;看到 黄色 会 使人 想起 美 味 的糕 点 ; 当我们
西方 现 代美 术 中最 具 影 响力 的大 师 毕加 索在 开 始立 体 主义 探
看到 蓝色 时 ,脑 海 中就 会浮 现蓝 天 碧海 的景象 ;而绿 色 代表 着 生 索之 前 曾历 经过 “蓝色 时 期 ”和 “玫 瑰色 时期 ” ,即在 当 时分 别
主 义 大 师 们在 施 色时 摒 弃 纯 客 观 描 绘 ,追 求 主观 灵 感 的 特 点 。 他 们 创 们 可 以感受 到他 不 幸 的生 活遭 遇 。他 作 品 中的色 彩 带 有强 烈 的象
作情感的抒发使 得 色彩的运用更为主观和 自由,也为现代绘画 艺术带 来 些许 启 示 。
命 ,像春 天 一样 呈现 生 机勃 勃之 态 。 当然 ,每 个 人 的生 活环 境和 以蓝 色 调和 粉红 色 调 为主 先后 创 作 了大批 的题材 画 ,用 不 同色 调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体验,以表现内在的真实感受和情绪反应。

下面是关于表现主义绘画特征的一些论述,以帮助你写出1000字的文章。

1.非现实的表现:表现主义绘画强调艺术家视角的独特性,通过扭曲的形象、夸张的笔触和颜色的变异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主观感知。

这种非现实的表现使人们能够看到事物的更深层次,感受到艺术家内在的状态。

2.情感的外化:表现主义绘画注重艺术家情感的表达,通过形象的变形和颜色的狂放来外化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画布上,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冲动和思想理念。

3.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表现主义绘画常常探讨社会问题和人类存在的困境。

艺术家以强烈的情感表达出对社会不公和人的痛苦的关切,通过绘画来呼吁社会正义和人类尊严。

4.笔触的激烈性:表现主义绘画常常运用激烈的笔触和颜色的粗糙与变异,使形象更加生动和有力。

这种粗糙的笔触和颜色的变异能够传达浓烈的情感和心理冲击力,使观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画家的内心状态。

5.形式上的变化:表现主义绘画在形式上故意违背传统美学的规范,突破传统的逼真绘画,强调形式的变形和扭曲。

表现主义绘画常常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和线条,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意象。

6.对精神领域的关注:表现主义绘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追求艺术家个体精神体验的表现。

艺术家通过表现人的情感、意识和无意识的冲突,揭示人类内心的痛苦和渴望。

表现主义绘画具有非现实的表现、情感的外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笔触的激烈性、形式上的变化和对精神领域的关注等特征。

这种艺术风格通过艺术家主观感受和个人情感表达,呈现出一种非常直接和冲击性的艺术效果,能够引发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浅谈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与精神

浅谈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与精神
美术时空
A RT EDUCATl oN RESE精神
口孙


要: 在 现代 派的 美术 史上 , 表现 主义是一个重要 的艺术思潮和流派 。表现主 义画 家认 为 , 艺术要 表达人类的“ 内在信息” , 以
及人 自身的 内在情感 与思想。 艺术要直接通 过 自身的表现 变革社会现 实, 而不要 以客观现 实的描绘 复现现 实 , 借 以达 到教 育和训诫 的 目的。他 们特 别强调人 的情感 力量和 主观 天性 , 借 以表现 人对客观世界 的奋 争与苦斗 , 并以此建 立新 的艺术与 生活关 系。他 们还 强调精 神 美感的作 用 , 认为 艺术不能只表现可视 的、 可模仿 的客观 事 实, 也 应表 现 内在的 、 不可见的精神世界 。凡 ・ 高、 蒙克、 希勒 、 苏 丁在 画面的精神和情 感表现 方面都有共性 。 关键 词: 表现主 义 情感与精神 艺术创作
如, 清代 孔衍拭在其《 石村 画诀》 中说 : “ 余 不论 大小 幅以情造 景 ,
顷刻可 成。 ” 持 表现说 的著名 学者有 意大利哲 学家克 罗齐 、 英 国 美 学家科林 伍德 , 他们都认为美术是心灵 的表现 。
程 既痛苦 又幸福 , 这种 滋味 只有亲 自体 会才 能明 白。通过 对表 现 主义 画者 的研 究和创作 实践 的体验 , 笔者真切地 认识到绘 画
者 特别喜 欢海德格 尔的哲 学 , 他 对审美 下的定义是 : “ 存在 性境 遇 的显现 。 ” 他 曾以此解释过 凡 ・ 高 的《 鞋子》 。 当我们观 照一个
事 物 时, 我们 之 间是 相 互 敞开 的 , 这 样才 能达到 彼此 的精 神交
客 观事实 , 还应 当表现 内在 的、 不可见 的精神世 界。法 国野兽派 画家马 蒂斯 曾经说过 : “ 我首 先企 图达到 的是表 现。在我 的创作 中, 运用 了表现 主义 的创作方 法。 一切 绘 画即表现 。表 现 既是

表现性油画语言艺术特点

表现性油画语言艺术特点

表现性油画语言艺术特点一、表现主义理论特点自印象派以来,西方现代艺术开始进行表现主义绘画的创造,表现性油画语言也以各种不同形态被现代画家充分表现与展现。

表现主义在艺术中强调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对客观世界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表现,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表现内心的感受,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反对艺术的目的性。

表现主义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动力,提倡直觉表现和创造精神,避免预先的构思,追求随心所欲的创作思想。

由于表现派画家采用不同的绘画语言、个人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形式从具象转变为抽象或意象,它不仅呈现出地域、国别的差异,在同一画派中也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与现代主义其他流派形成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表现性绘画不仅是油画表现形式,而且还是油画内容的体现、精神的传达。

表现主义不以客观对象为目的,以被描绘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观念、思想等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物象的形体束缚,将客观对象按照主观意图进行变形、夸张或抽象化运用,从传统绘画的再现客观世界转为主观世界表现。

表现性油画独特的艺术面貌不仅源于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特殊的工具材料、风格特征,还在于表现主义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表现技法,表现了现代社会的心理和情绪,反映了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社会现实。

二、表现性油画的现实意义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对外部客观世界反映的艺术理论,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

表现性油画在本质上区别于传统艺术的再现方法。

经过不同画家的发展演变,虽然它们的主张和实践各不相同,但都否定内容对形式的约束,以新的艺术法则与传统表现法则彻底决裂,探索和追求新的艺术形式,创造纯形式的现代艺术。

在西方的传统艺术中早就存在着表现主义风格的元素,西方发展的历史实际是艺术的表现历史,早期古典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和西班牙艺术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个性的张扬,笔触奔放、变形夸张的形象,表露出强烈的表现主义倾向和表现性的特征,西班牙的格列柯,印象主义画家梵高、劳特累克等应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尔后蒙克的艺术作品更加诠释了表现性的精神内涵。

浅析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表达与现代艺术发展需要的结合

浅析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表达与现代艺术发展需要的结合

浅析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表达与现代艺术发展需要的结合一、表现主义绘画的概述(一)表现主义绘画的起源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表现主义绘画起源于西方国家,当时的社会弥漫着销烟与战争,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有的人也陷入了走投无路的境地。

为了求得生存,寻找希望,大多数人努力奋斗,但是依然敌不过残酷的现实,这种情形下人们的价值观倍受冲击,甚至对人生充满了质疑,艺术领域也笼罩着一层不安和绝望的文化气息。

在德国,马尔克的绘画作品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与力量对抗,运用色彩传达了人们的精神内涵,于是出现了表现主义艺术。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之父,其作品的情感表达带有神秘性与象征性,直接促成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深层次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危机和人们精神的苦闷。

(二)表现主义绘画情感的传递形式1.画面结构情感流动于表现主义绘画创作的各个环节,它影响着艺术家对色彩基调和形象构造的选择,从而使整个画面结构富于动感。

比如:表现主义大师席勒注重线条的勾勒,尤其是采用躁动不安的线条,尝试了色彩运动的不拘一格,实现了情感变化的连绵起伏。

从某种程度眩进,万事万物的形象和色彩都会影响人们的情感,而艺术家只有成功地把握色调和画面结构,才能将抽象色调的感受呈现在画面之中,从而向欣赏者传递人生的真谛。

2.色彩基调一般来讲,世界上的事物本身没有特定的色彩,只是不同环境赋予了它们的不同色彩而已,该环境则体现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环境和感情基调。

对于“情感”而言,主要指艺术家在绘画创作时的内心活动,以色彩的合理选择与搭配为主,通过形象思维宣泄感情。

当然,要想创作出一部优质的绘画作品,色调的选择至关重要,而这一切都受强烈情感的驱使,即情感影响色彩基调,情感因素在整个表现主义绘画创作中的功能不可低估。

(三)表现主义绘画流露的情感类型1.传达悲剧意识对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而言,它的所流露的情感之一就是传达悲剧意识,所选择的题材基本上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经过深思熟虑和加工,最终形成了美妙的绘画作品。

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摘要: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

在现代油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利用色彩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内涵是相当常见的。

因此本文就将针对色彩在现代油画艺术中的具体情感表现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相关的艺术创作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现代油画;艺术;色彩;情感表现色彩在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是画家进行绘画的手段,更是表达画家思想感情与精神内涵的重要方式。

不同的色彩所表现的情感内涵略有差异,而通过色彩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往往可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优秀画作,进而推进油画艺术的发展。

一、近现代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西方的油画犹如我国的国画一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有许多著名的画派与著名的画家,成就了世界近现代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个传奇。

西方近现代油画艺术中,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创作特点以及色彩展现。

其一,后印象主义。

这一时期的油画艺术作品代表创作者主要是凡高、塞尚。

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在其绘画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驾驭与运用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最为出名的作品就是《向日葵》,而整部作品呈现出的画面是黄色的屋子与墙壁,床和椅子也是淡淡的黄色。

黄色的墙面上有着几幅黄色的向日葵画。

而插满深黄色陶罐中的也是生机勃勃又绚烂多彩的向日葵,更是使得整幅画面看起来满是金黄。

当然这一作品并不是全是黄色,而是与蓝绿色的背景进行结合,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同样也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心中永远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

其二,野兽派。

这一派别的油画作品,往往可以挣脱传统的束缚,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马蒂斯是这一时期杰出的油画画家,他主张利用强烈的色彩冲击人们的眼球,既发挥纯色的作用又增强色彩强度。

通过高强度的对立颜色营造出一种视觉张力,从而抒发个人情感。

其三,毕加索时期。

以毕加索为代表的这一时期,作品大多以蓝色为主调,给欣赏者带来一种悲伤、沉闷的感受。

如《人生》,其表现的就是人们深受贫穷困扰,穷困潦倒的状态。

浅谈西方表现主义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影响

浅谈西方表现主义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影响

浅谈西方表现主义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影响西方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潮流,它对当代写意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表现主义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影响,并阐述其对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借鉴。

西方表现主义强调对人物内在情感和精神状态的直接描绘,追求个体的真实表现,注重情感和心理层面的表达。

这与传统写意人物画对形态结构的刻画有着明显的区别。

传统写意人物画注重人物外貌的描绘,强调静态形象的呈现,而表现主义则通过颜色、线条和形态的夸张、扭曲来表达人物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这种直接、激烈的表现方式使得当代写意人物画更加丰富多样,更具个性和表现力。

西方表现主义对色彩的运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写意人物画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注重明暗的对比和层次的表现,而表现主义则大胆地运用鲜艳的色彩,强调色彩的直接性和情感的表达。

西方表现主义的画家们通过对色彩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充满活力。

这种鲜明的色彩运用不仅提升了当代写意人物画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传达出画家对人物情感和内心状态的独特理解。

西方表现主义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借鉴上。

西方表现主义追求真实、情感和内在的表达,注重艺术家个人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这种追求个性化和表现力的艺术观念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写意人物画家可以借鉴西方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思想,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探索和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西方表现主义对当代写意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表现主义的直接表现方式、大胆的色彩运用和线条的扭曲,使得当代写意人物画更加丰富多样,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西方表现主义对艺术创作的启示和借鉴也使得当代写意人物画走上了一条更加独特而富有创意的道路。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对欧洲现代艺术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对欧洲现代艺术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对欧洲现代艺术的影响德国表现主义艺术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对欧洲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表现主义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引领了当时艺术界的潮流,并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启示。

首先,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创造出了一种充满张力和表达力的绘画风格。

他们追求表现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通过夸张的形象和扭曲的构图来表达情感的冲突和矛盾。

这种表现方式在当时的绘画界引起了轰动,并激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艺术家们对表现主义的兴趣。

例如,荷兰的范·高和俄国的马蒂斯等艺术家都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了表现主义的元素,从而丰富了欧洲现代绘画的发展。

其次,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对雕塑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在雕塑中追求形象的扭曲和变形,以达到表现内心情感的目的。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雕塑形式,创造出了一种充满张力和动感的雕塑风格。

这种创新性的表现方式对当时的雕塑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激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艺术家们对表现主义雕塑的兴趣。

例如,法国的罗丹和意大利的布鲁托尼等艺术家都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雕塑作品中融入了表现主义的元素,从而推动了欧洲现代雕塑的发展。

此外,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对戏剧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表现主义戏剧以其夸张的表演和扭曲的舞台设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戏剧风格。

表现主义戏剧强调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对人物形象和舞台布景的变形,创造出一种充满张力和震撼力的戏剧效果。

这种创新性的表现方式对当时的戏剧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艺术家们对表现主义戏剧的兴趣。

例如,英国的贝克特和法国的布勒希等艺术家都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融入了表现主义的元素,从而推动了欧洲现代戏剧的发展。

总之,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对欧洲现代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中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释放摘要: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今艺术界出现的对表现主义的偏激看法和评论,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结合现代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以该时期的主要代表画家:蒙克和苏丁为线索,陈述“表现主义绘画注重画家主观精神的表现”这一本质现象,并分析该艺术的发展,客观看待该绘画艺术,取其精华、学有所用。

关键词:艺术表现主义绘画精神释放表现
一、表现主义绘画走向低谷
曾经在新华网站上看到过来源于《国际先驱导报》,对表现主义绘画的相关评论:
“凡高、蒙克乃至后来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柯克施卡、贝克曼、凯尔西纳等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和生活充斥着自杀、性感、颓废、无政府和精神崩溃等疯狂的因素。

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和他们的艺术相关,甚至是表现主义的根本所在。

但现在看来,一个表现主义画家凸现在纷繁而冷静的当代艺术背景前,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1]”
以上的评论中把“当代艺术”说成是“纷繁”、“冷静”的。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在如今喧嚣的当代社会里,人们内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导致的各种心理疾病、精神挫折,难道这些现象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许表现主义艺术已不再盛行了,但是我想在如今的艺术界中你并不难找到它,因为到处都存在着它的影子,只是现在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它。

但是我想不管情况如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我们得回到那个时代……
二、表现主义绘画与现代哲学、美学的联系及形成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是人类发展到现代社会以后,以现代的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现代科学为基础,表现现代人类精神及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历程,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表现”!由表现带出了情感。

表现主义绘画与现代哲学、美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受欧洲哲学中“主体论”的影响。

克罗齐、苏珊·朗格、荣格等这些理论家认为:“艺术的本质与人类心灵的本能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克罗齐指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艺术,是成功的直觉的表现,是直觉与表现的统一。

[2]”我想,所谓“直觉”自然是人内在的东西,是感性的思维,这里可以理解成“灵感”。

灵感是突发的、瞬间性的,但它并不是纯属偶然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之上,在美术中它就是对美术一般规律的积累,当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瞬间爆发。

而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往往善于抓住这瞬间爆发的“直觉”并通过其擅长的表现方式将它变为艺术。

二者的统一才为成功的艺术,以直觉为依托的表现才不会显得飘渺,而是实在的艺术情感抒发。

另外女性美学家苏珊·朗格也在她的《艺术问题》中提到:“艺术是创造出来的表现情感概念的表现性形式。

”她还强调:“艺术的符号作用不是再现,而是表现。

[3]”所以我认
为“表现主义艺术”便是以上相关理论的最好体现,而表现主义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自然也都离不开它们所作的铺垫。

三、表现主义绘画—-内心情感的释放与展现
对于表现主义的分类,本文是指以蒙克为首的,包括席勒、莫迪里阿尼、苏丁等艺术家。

西方艺术从传统艺术一直发展到印象主义之后,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个性才智才更充分地在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塞尚、凡高和蒙克。

而说到表现主义绘画不得不提到这位挪威画家: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

蒙克的一生大都围绕着“疾病”和“死亡”,所以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也都是这种内心痛苦和恐惧的独白。

我想,对他来说颜料不只是画面的涂饰物,而是他精神释放、情感表达的媒介,他所描绘的正是他自己的病痛,以及他对死亡、对世界的恐惧和无奈,因此每当欣赏他的作品时,那简直就是一次视觉和精神上的痛苦感受。

他不仅在人物形态和表情方面表现得极其夸张,而且还在他的笔触运用和色彩表现方面展示出了无比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度。

比如说他的代表作《呐喊》,我想这正是蒙克对疾病、对死亡、对孤独的内心展现与情感释放。

另外在表现主义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画家是:苏丁(chaim soutine,1894—1943)。

苏丁是出生在俄罗斯一个贫困的犹太人家庭,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在他的成长历程中,疾病与贫困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家庭,这也养成了他的双重性格,天生胆小敏感,极其内向,有时沉默寡言,有时狂燥不安,
而这些性格直接影响着他的绘画。

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最突出的便是:他那对比强烈、极其突出的色彩和那自由、奔放、不受任何理性技法约束的笔触,以及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形态,这一切都让我为之激动、心里微微颤抖。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带有某种特别的心理信息,总是显露出某种不安和狂躁,甚至会让你感觉它带有某种神经质。

而所有的这些其实都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光明与心灵的开放有关,因此他所能做的便是在绘画中借助那些颜料、那些笔触、那些颜色来释放他的这些精神压抑。

像莫迪利阿尼的人物画一样,苏丁的所有肖像画都传达了一种痛苦的情绪,但与莫迪利阿尼表达的淡淡的哀愁相比,他所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更为深刻!那是一种会令人浑身颤抖的恐惧和不安。

不仅如此,苏丁所画的树木、房屋、群山、道路等等都是夸张扭曲、撕裂破碎的。

那些被狂风摇晃的树枝,在毁灭前狂乱挣扎,它们都被赋予了“苏丁式”的人性情感。

那飞跃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充满了直觉与表现的力量。

无论是人物、风景还是静物等其它题材苏丁所描绘出来的形态和色彩,都是他真切的情感释放,是他成功的直觉的表现。

同样的在中国,明代画家徐渭,他的写意花鸟极具个性,画风奔放,笔墨飘逸,常以狂草般的笔墨释放强烈、抑郁、沉闷的内心情感,而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的特点――“借物抒情”。

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中国写意画的这一特点依然存在。

例如当代画家李孝萱便以特写场面中人物造型的怪异和荒诞的图式表现了现代
都市的混乱感、压迫感和失重感;还有当代画家刘庆和则是将一种都市中日常化的场景进行强化,以一种戏剧性、调侃性的方式表现出都市生活中的朦胧的伤感,释放着自己对都市生活的不安情感。

四、表现主义绘画的展望
现代主义美术中的表现主义绘画发展至今,有很多人都认为它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社会,甚至有更为偏激的认为现代主义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堕落。

然而现代表现主义美术虽然有不足的地方,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存在某些问题,但我想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真实地存在着种种缺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艺术所表现的似乎正是人类内心的真切写照和社会问题的真实反映,正是为了提醒大家这些问题的所在,促进大家去解决问题。

所以说这些表现主义绘画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它并取其精华向前发展。

现如今它虽已不再那么备受瞩目,但是作为一种样式和流派还是具有其本身的价值并且促进和影响着现当代美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智光.理想美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风.艺术符号美学.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4] 王昌建.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81-83.
[5] 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6] 王端廷.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巴黎画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 瓦尔特·赫斯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张石森、刘娟.20世纪世界现代艺术.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9] 达恩·弗兰克著;王姤华译.巴黎的盛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 莫小新.瞬间的永恒--走进绘画艺术世界.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