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

合集下载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老年人机体各系统的功能逐渐减退,其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是当前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特点药物动力学过程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故老人与年轻人之间,药物的体内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都会产生影响。

1.1药物的吸收绝大多数的药物口服后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吸收。

老年人胃肠活动减退,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血流量下降,然而对药物通过扩散方式吸收过程并无明显影响。

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保太松和磺胺甲基异恶唑的吸收均正常。

对经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则随年龄的增长吸收减慢。

1.2药物的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脂肪组织相对增加,总体液与非脂肪组织下降,血浆蛋白含量改变f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1。

这些改变对老年人的药物分布产生影响,例如,血浆蛋白低就使某些药物f保太松、苯妥因钠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减少,从而影响它们的作用和分布。

据报道,分别给年轻患者(1640岁)和老年患者(70岁以上)肌注杜冷丁(15mg/kg),后者血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前者。

1.3药物的转化很多药物须通过肝脏转化成水溶性化合物后经肾脏排泄。

老年人由于肝脏重量下降,脂褐质f酶)合成减少,酶活性降低,药物的转化速度减慢。

临床证实,老年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咖啡因、安替匹林、心得安、保太松和异戊巴比妥后,它们的关衰期延长。

例如,青年组(20--40岁)与老年组f65岁以上)日服200mg异戊巴比妥,24小时后,起主要代谢产物3一羟异戊巴比妥经肾脏排泄的数量有明显差异,青年组排出口服剂量的25.0%,而老年组仅排出12.9%。

表明老年人对异戊巴比妥的代谢速率减慢。

1.4药物的排泄多数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排泄速度也随年龄而降低。

据报告20岁以后每增1岁肾小球滤过率约lml/1.73m2的速度递减,在7O一8O岁时约有1/3的肾单位发生结构变化而失去功能,有效肾血流量减少为4773%。

80岁以上老人,肾小球滤过率可下降到6070%,肾小管的分泌与吸收功能也同时减弱。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药物代谢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增加和药物疗效的降低。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以期加深对老年人用药的认识和管理。

一、老年人药物代谢的变化老年人的药物代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肝脏体积和血流量的减少会导致药物的代谢速度降低。

其次,肝脏细胞内的代谢酶活性也会下降,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和非细胞色素P450酶。

这些酶的下降会导致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从而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此外,肝脏中的药物转运蛋白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肾脏功能下降也会导致药物的排泄速度降低,从而延长药物的半衰期。

二、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首先,老年人的胃肠道运动和消化功能下降,导致药物的吸收速度变慢。

此外,老年人的胃酸分泌和胃液pH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其次,老年人的体内脂肪含量增加,水分含量减少,这会导致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小。

再次,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下降,导致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变慢。

最后,老年人的药物敏感性增加,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副作用增加,药物疗效降低。

三、老年人用药管理的建议老年人用药管理需要根据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药物特征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择适当的药物:老年人用药应该尽量选择安全性高、代谢和排泄途径简单的药物,避免使用容易引起副作用的药物。

2.个体化剂量:老年人药物代谢速度降低,需要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特别是对于需要肝脏和肾脏代谢的药物。

3.定期监测药物浓度:老年人用药需要定期监测药物浓度,以确保药物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

4.避免多药联合:老年人用药需要避免多药联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增加。

5.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老年人用药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容易引起意识混乱、肌肉无力、低血压等副作用的药物。

老年人用药特点与病例分析

老年人用药特点与病例分析

一、老年人用药特点
1、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受到抑制,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和去势减慢。


年人也容易发生药物耐受或耐用性,因此,应使用低剂量或非常低的剂量。

2、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如一种药物有抑制另一种药物代
谢的作用、两种药物相互作用可改变药物效应或发生不良反应,药物之间
的药物相互作用是老年人服用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使药物相
互作用发生概率增加,而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容易患上多药反应,因此,
应尽量减少多药使用。

4、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和抗菌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这就要求更多的使用抗感染药物,但由于老年人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减退,
可能导致抗感染药物的滞留,增加机体毒性。

5、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胃肠道吸收能力减弱,易出现药物未能充
分吸收的情况,从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力度,因此应减少肠溶药物的使用,
并选择生物利用率高的药物。

二、病例分析
案例1:
李先生,60岁,因胃溃疡诊断为慢性胃炎,口服贝诺地尔钠每日1
粒,口服消炎痛片1片2次。

由于胃溃疡患者易患感染。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

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1. 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在药物治疗中有着与其他芳龄群体不同的特点。

了解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物效果的特点对于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2. 药动学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老年人的药动力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吸收:随着芳龄增长,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消化道蠕动减慢,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2) 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含量和蛋白结合率可能发生改变,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增加药物的分布容积,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可能下降,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

4) 排泄:肾功能随着芳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药物的排泄速度减慢,从而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3. 药效学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治疗效果的规律。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药效反应: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有所减退,他们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敏感性可能会有所增加,需要更小心地选择药物和控制剂量。

2) 药效延迟:老年人由于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药效的发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加耐心和持续的监测。

3) 药效变化:老年人的组织和器官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对药物的作用可能会产生变化,这要求医生在用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调整用药方案。

4. 老年人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关注和重视。

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评估他们的生理状况和用药历史,个体化地选择药物和控制剂量,并且定期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结语:在医学领域,老年人药物治疗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有着独特的规律,对于老年人的药物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处理。

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理解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和全面,为老年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维化和钙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血压易波动,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容易受损,易发生血栓形成,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改变,具体包括:一)药物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肠道的吸收表面积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减慢,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二)药物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分布发生改变,体液量减少,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药物在血浆中的结合率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药物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积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排泄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药物的排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清除率下降,药物的蓄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个体化用药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二)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疗效,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三)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等高风险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或者限制使用。

四)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导致药物的积累和毒副作用。

五)定期复查和监测老年人用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老年护理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老年护理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老年护理练习题库+参考答案1、正常情况下,老年人每日适宜的饮水量(除去饮食中的水)为( )A、1000mlB、1500mlC、2000mlD、2500mlE、3000ml答案:C2、有关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A、药物消除慢B、口服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血药浓度较年轻人高C、体重下降,肝血流量升高,生物利用度下降D、肝功能下降,生物转化变慢E、药物肾清除率明显下降答案:C3、胡某,男,7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近三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

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取( )A、仰卧位B、侧卧位C、头高足低位D、端坐位E、膝胸位答案:D4、李某,女,61 岁,为保持自己的外观、体型,热衷于饮食、保养和身体的锻炼。

她的人格类型属于()A、重组型B、中心型C、离退型D、坚持型E、收缩型答案:E5、目前WHO对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为A、≥60岁B、≥65岁C、≥70岁D、≥75岁E、≥80岁答案:A6、患者,女性,72 岁,高血压药物治疗,服药后起床时晕倒,片刻后清醒,首先考虑()A、直立性低血压B、心源性休克C、高血压危象D、高血压脑病E、急性左心衰竭答案:A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pH 7.4,PaO ₂ 40mmHg,PCO ₂65mmHg,进行氧疗应采用( )A、间断低流量给氧B、持续低流量给氧C、间断高浓度高流量给氧D、立即纯氧吸入E、持续高浓度高流量给氧答案:B8、以下关于老年人膀胱生理性的改变不正确的是()A、膀胱肌肉萎缩、变薄,纤维组织增生B、膀胱容量也逐渐减少C、膀胱括约肌收缩无力D、老年妇女可因盆底肌肉松弛,膀胱口处漏斗部膨出E、容易诱发膀胱癌答案:E9、老年抑郁症的特点是( )A、躯体症状多见B、焦虑C、妄想多见D、自杀倾向E、以上均是答案:E10、下列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中哪项错误A、社会角色改变B、生理功能减退C、家庭生活的变迁D、与周围人群交往过多E、躯体疾病的影响答案:D11、关于跌倒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A、夜尿,每晚大于两次B、多数发生在室外C、定向不良或痴呆D、居住环境的改变E、高的老年抑郁数值答案:B12、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应摄入低脂、低盐饮食B、硝酸甘油注意有效期C、定期检查血脂、血糖、血压D、避免受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E、平时应长期坚持服抗心绞痛药物答案:E13、女,62 岁。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一、引言老年人是指芳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药物治疗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也变得日益普遍。

然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年轻人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老年人在药物代谢、药物效果以及药物副作用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以几个常见药物为例进行说明。

二、老年人药动学的特点1. 药物代谢减慢: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退化,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也随之下降。

老年人药物的半衰期通常比年轻人更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更多,对于慢性使用药物的老年人来说,需要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在老年人中,阿司匹林的血浆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调整剂量。

2. 药物分布变化:老年人的体内脂肪组织增多,而肌肉组织减少,这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发生变化。

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增加,而在肌肉组织中的蓄积减少。

对于脂溶性药物来说,老年人可能需要减少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过度蓄积。

举个例子,地西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镇静和安抚的药物。

在老年人中,地西泮的体外分布容积较小,推测可能与老年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相关。

为了避免地西泮的过度蓄积,老年人使用地西泮时需要降低剂量。

三、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1. 敏感性增加: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可能是因为老年人的药物受体数目或亲和力增加,或者是因为老年人的代谢能力下降,药物作用的生物利用度增加。

举个例子,贝塞那普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研究表明,老年人对贝塞那普酮的敏感性更高,这可能与老年人的药物受体数目的增加有关。

老年人使用贝塞那普酮时需要降低剂量。

2. 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由于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以及多重慢性病存在,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老年人用药_真题-无答案

老年人用药_真题-无答案

老年人用药(总分7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

考生须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是半衰期A.缩短B.延长C.不变D.酸性药物延长E.碱性药物延长2. 老年患者禁用强心苷是因为他们患有A.急性心肌梗死B.脑血管疾病C.胃溃疡D.帕金森氏病E.糖尿病3. 一般老年人用药的剂量是A.成人剂量的1倍B.成人剂量的1/4C.成人剂量的3/4D.按体重计算E.成人剂量4. 常规剂量苯二氮草类药物引起老年人小脑共济失调是由于A.肾脏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B.肝脏灭活能力减弱,使药物蓄积C.脑细胞数目减少,对药物反应敏感D.半衰期延长E.蛋白结合率降低5. 由于老年女性脂肪成分体重增加比男性明显,故下列药物女性剂量宜比男性小的药物是A.华法林B.安定C.红霉素D.扑热息痛E.抗坏血酸6. 老年人肝功能降低,以下药物中需经肝脏转化成活性成分的药物是A.红霉素B.哌唑嗪C.安定D.氯丙嗪E.左旋多巴7. 属于影响老年人药物分布的因素是A.肾血流量减少B.胃酸分泌减少C.肝药酶活性降低D.血浆蛋白含量降低E.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而耐受性下降8. 不属于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因素是A.老年人肾重量和容积均减少,排泄药物能力下降B.肝重量降低,容积缩小,药物半衰期延长C.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血浆蛋白下降D.胃黏膜萎缩,胃排空减慢E.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对中枢抑制药反应敏感9. 老年人应用易产生中毒症状,需监测血药浓度的药物是A.安定B.对乙酰氨基酚C.华法林D.锂盐E.铁制剂10. 老年人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易引起的不良症状是A.电解质紊乱B.诱发心绞痛C.精神错乱D.心律失常E.泌尿系统结石11. 当老年人采用噻嗪类利尿剂效果不好时,则选用A.噻唑类B.肝素C.吩噻嗪类D.髓袢利尿剂E.氯化钾12. 使用头孢菌素易引起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是A.呼吸困难B.腹泻C.肝损害D.肾功能下降E.维生素K缺乏而出血13. 小剂量使用就易引起老年小脑共济失调的药物是以下哪一个A.利血平B.青霉素C.地高辛D.利多卡因E.氯氮草14. 老年人应用易产生定向性障碍和不规则扭动的药物是A.庆大霉素B.普萘洛尔C.利多卡因D.安定E.左旋多巴15. 老年人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的特点是A.肾血流量降低,药物半衰期缩短B.肌酐清除率升高,药物半衰期延长C.肾清除率升高,其半衰期延长D.肾清除率降低,其半衰期延长E.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半衰期缩短16. 影响老年人胃肠吸收功能的因素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胃酸分泌增加,遇酸不稳定药物吸收减少B.胃酸分泌减少,对低酸状态下难溶解的碱性药物吸收率降低C.胃酸分泌减少,使酸性药物的离子型减少,吸收增加,副作用增大D.胃酸分泌增加,使酸性药物的离子型增加,吸收减少E.老年人胃酸分泌改变较少,主要以胃蛋白酶分泌减少为主17. 下列药物易引起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是A.利尿药B.安定C.哌替啶D.解热镇痛药E.抗生素18. 影响老年人药物排泄的主要脏器是A.肝脏B.肾脏C.胃肠D.心脏E.大脑19. 老年人使用性激素的原则是A.长期应用,从小剂量开始B.长期固定剂量使用C.适当补充,但不宜长期应用D.适当补充,坚持长期应用E.危险因素太多,不宜应用20. 老年人应用时易引起维生素K缺乏而出血和伪膜性肠炎等严重二重感染的药物是A.青霉素B.庆大霉素C.左旋多巴D.苯妥英钠E.头孢菌素类21. 由于老年人肝脏对药物代谢能力减弱,使用经肝脏代谢才具有活性的药物时,更需要应用其代谢产物的药是A.青霉素B.苯妥英钠C.可的松D.安定E.普萘洛尔22. 以下叙述中,不属于影响老年人吸收的因素是A.血浆蛋白含量降低B.胃液pH值升高C.胃酸分泌减少D.肠蠕动减弱,血流量减少E.小肠绒毛变厚,变钝,黏膜吸收面积减少23. 老年人应用苯妥英钠应适当减少剂量的原因是A.脂肪组织增加,易引起蓄积中毒B.药物敏感性增加,受体数量下调C.肝药酶活性降低,灭活能力下降D.吸收能力增加,生物利用度升高E.老年人血浆蛋白下降,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血药浓度升高24. 老年人使用小剂量就易引起精神混乱的药物是A.硝苯地平B.利多卡因C.苯海索D.奎尼丁E.对乙酰氨基酚25. 老年人需以肌酐清除率为用药依据的是A.安定B.安替比林C.左旋多巴D.消心痛E.地高辛26. 老年人男性与女性药物分布不同的原因是A.女性脂肪组织增加比男性快B.男性脂肪组织增加比女性快C.女性血浆蛋白降低比男性多D.男性血浆蛋白降低比女性多E.女性机体血流量比男性高27. 老年人用药时需监测肌酐清除率的药物是A.硝苯地平B.庆大霉素C.吗啡D.利福平E.异烟肼28. 对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A.降低B.增高C.无明显影响D.主要是GABA升高,其他无影响E.主要以5-HT受体升高,其他无明显影响29. 以下哪一个药物易引起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A.优降糖B.普萘洛尔C.莨菪碱D.赛庚啶E.强痛定30. 老年人长期服用维生素E易引起的主要副作用是A.肝脏坏死B.肾功能低下C.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D.白细胞减少症E.转氨酶升高31. 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易引起A.表观分布容积增加B.脂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增加C.表观分布容积减少D.水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增加E.生物利用度增加32. 患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禁用A.阿米替林B.强心苷C.利多卡因D.哌替啶E.安定33. 老年患者比青年人使用洋地黄时更易出现毒副作用的原因是A.心输出量减少B.肾脏功能降低C.肝脏代谢功能降低D.神经系统功能改变E.循环系统功能降低34. 长期大量应用雌激素治疗老年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易引起的不良反应是A.子宫出血倾向B.易引起泌尿道感染C.增加子宫癌的发生率D.引起肥胖E.无严重不良反应35. 由于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水溶性药物随增龄而分布容积减小,血峰浓度升高的药物是A.安定B.苯巴比妥C.哌替啶D.阿托品E.青霉素36. 老年人用药时应严格观察防止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的药是A.阿托品B.强痛定C.纳洛酮D.哌替啶E.庆大霉素37. 老年人长期接受激素治疗会导致A.肺炎B.糖尿病C.骨质疏松D.心源性疾病E.溃疡病38. 老年人用药时需做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是A.肾上腺素B.消心痛C.阿司匹林D.利多卡因E.链霉素39. 老年人心脏对儿茶酚胺类刺激A.反应性明显下降B.反应性明显升高C.白天反应性升高,夜间反应性降低D.夜间反应性降低,白天反应性升高E.与成年人相同40. 在老年人由于机体脂肪组织增加,而引起脂溶性药物作用延长的药物是A.乙酰水杨酸B.安定C.利多卡因D.庆大霉素E.呋噻咪41. 以下药物中,由于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减少,药物代谢效能减低,使老年人比青年人更易出现毒副作用的是A.青霉素B.普鲁卡因酰胺C.扑尔敏D.洋地黄毒苷E.双氯芬酸42. 老年人易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的药物是A.阿司匹林B.胺碘酮C.克林霉素D.金刚烷胺E.卡那霉素43. 老年人用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肺功能的药是A.安定B.哌替啶C.卡那霉素D.强心苷E.博来霉素44. 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除观察出血迹象外,还应常规监测凝血时间的药是A.肝素B.华法林C.氯霉素D.扑热息痛E.苯巴比妥45. 老年人应用糖皮质激素应补充以下哪种药物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B12D.维生素DE.维生素K46. 老年人服用地高辛临床应特别重视是因为A.血浓度下降B.半衰期延长C.分布容积增大D.吸收减慢E.肾排泄加快47. 老年人肾功能不良,应避免使用的药物是A.阿托品B.甲硝唑C.氨茶碱D.磺胺药E.地高辛48. 对于老年人药物吸收,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小肠吸收面积减少,使在小肠吸收的药物吸收减少B.胃功能减低,胃排空减慢,使药物吸收降低C.胃酸分泌减少,胃酸不稳定的药物吸收增加D.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使不易溶解的药物吸收减慢E.肠道血流减少,使溶解与弥散不良的药物吸收减少49. 需在胃的酸性环境水解而生效的前体药物,在老年人缺乏胃酸时,则A.生物利用度增加B.分布容积降低C.副作用增加D.生物利用度降低E.半衰期延长50. 老年人用药时,应严密监测出血征象,并避免同时应用抗血小板功能的药是A.呋噻咪B.利多卡因C.庆大霉素D.肝素E.左旋多巴51. 老年人用药时应严格观察防止震颤麻痹发生的是A.利尿剂B.抗高血压药C.吩噻嗪类D.解热镇痛药E.降血糖药52. 老年人由于胃酸分泌减少而致吸收量不足引起疗效减弱的药是A.铁制剂B.乙酰水杨酸C.氢氯噻嗪D.普萘洛尔E.雷尼替丁二、B型题是一组试题(2至4个)公用一组A、B、C、D、E五个备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
老年人机体各系统的功能逐渐减退,其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是当前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特点
药物动力学过程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故老人与年轻人之间,药物的体内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都会产生影响。

1.1药物的吸收绝大多数的药物口服后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吸收。

老年人胃肠活动减退,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血流量下降,然而对药物通过扩散方式吸收过程并无明显影响。

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保太松和磺胺甲基异恶唑的吸收均正常。

对经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则随年龄的增长吸收减慢。

1.2药物的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脂肪组织相对增加,总体液与非脂肪组织下降,血浆蛋白含量改变f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1。

这些改变对老年人的药物分布产生影响,例如,血浆蛋白低就使某些药物f保太松、苯妥因钠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减少,从而影响它们的作用和分布。

据报道,分别给年轻患者(1640岁)和老年患者(70岁以上)肌注杜冷丁(15mg/kg),后者血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前者。

1.3药物的转化很多药物须通过肝脏转化成水溶性化合物后经肾脏排泄。

老年人由于肝脏重量下降,脂褐质f酶)合成减少,酶活性降低,药物的转化速度减慢。

临床证实,老年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咖啡因、安替匹林、心得安、保太松和异戊巴比妥后,它们的关衰期延长。

例如,青年组(20--40岁)与老年组f65岁以上)日服200mg异戊巴比妥,24小时后,起主要代谢产物3一羟异戊巴比妥经肾脏排泄的数量有明显差异,青年组排出口服剂量的25.0%,而老年组仅排出12.9%。

表明老年人对异戊巴比妥的代谢速率减慢。

1.4药物的排泄多数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排泄速度也随年龄而降低。

据报告20岁以后每增1岁肾小球滤过率约lml/1.73m2的速度递减,在7O一8O岁时约有1/3的肾单位发生结构变化而失去功能,有效肾血流量减少为4773%。

80岁以上老人,肾小球滤过率可下降到6070%,肾小管的分泌与吸收功能也同时减弱。

因此,凡老年患者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物的常量药物时容易蓄积中毒。

2.老年人的药效学改变
动物实验与人体研究表明:各种激素及其同类的受体数目,可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有人观察到老年人对异丙肾上腺素反应减弱,对心得安f心脏)有明显耐受性。

3.老年人常见的药物反应
老年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除对疾病的转归产生影响外,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3.1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机能减退,即使没有外来药物的影响,也会因体位突然改变而产生头晕。

当使用降压药吩噻嗪类、三环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左旋多巴时尤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应审慎选药。

3.2精神症状随着年老精神与体力均趋下降,每增龄10岁,体力和脑力恢复时间逐渐延长。

在此情况下,很多药物可引起精神错乱、定向障碍、痴呆等症状。

3.3耳毒性老年人由于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听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易受药物影响而产生前庭状和听力下降,已知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第八对颅神经的损害最为严重,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前庭损害的主要症状为眩晕、耳聋。

若内耳柯蒂氏器上毛细胞一旦被药物侵害坏死就难以再生,可产生永久性耳聋。

临床研究表明,氨基糖甙类抗毒素耳毒性与剂量和疗程有一定联系。

故目前临床上链霉素由每月1g改变0.75g,其疗效不减,而毒性则明显下降。

用药时除考虑年龄与肾功能情况外,还应严格控制本类药物之间或与其他种影响内耳功能的药物r如水杨酸类、保太松、氯化喹啉、奎宁、氮芥、心得安、利尿酸、速尿1的合用。

3. 4尿潴留老年人常因精神抑郁服用三环抗抑郁药,震颤麻痹使用中枢抗胆碱药。

这两类药均有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对伴有前列腺肥大及膀胱颈纤维性变的老年患者易致尿潴留。

4. 讨论
为此,剂量个体化是药物治疗的一项重要原则,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

虽说老年的生理功能都有减退,但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纵使年龄相同,而机能衰减程度却不一致,故药物的反应也不~样。

因此,老年人用药应从小量开始,逐渐达到个体最适量,一般主张用常量的1/23/4,同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时,各药间常有的相互作用,不是使药效降低或失效,就是增加药物毒性,特别是后者,有时会带来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临床上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危象、心率失常、严重的低血压、出血、呼吸麻痹和肾功能损害等,这些后果对衰老机体危害更大。

如心得安与降糖灵的合用,可加重低血糖反应;地高辛与利血平合用可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且易发生异位心律。

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生化机能改变,药物相互作用更易发生,故在执行医嘱或给药时要特别小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