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合理用药
老年药物治疗 老年人药效动力学特点(老年安全用药课件)

(二)心血管系统变化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另外,由于老年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减 退,并且血管发生退行性病变,故对肝素和口 服抗凝血药非常敏感。一般治疗剂量可引起持 久凝血障碍,并有自发性内出血的危险。
(二)心血管系统变化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老年人对洋地黄类强心苷也十分敏感,应用 这两类药时应控制剂量,并注意密切观察。
因此心脏对儿茶酚胺、高碳酸等刺激的反应明显下降,对 异丙肾上腺素反应性降低,且对β1、β2受体的反应性亦减 弱。β受体拮抗药普萘洛尔减慢心率的作用减弱,但同时也 应考虑由于老年人的首关效应减弱而使其血药浓度增高。
(二)心血管系统变化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老年人对利尿药、亚硝酸盐类。抗高血压药等 敏感性增高,药理作用增强,在正常血药浓度 即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②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受力降低。-由于老人大脑耐受低血糖 的能力也较差,故易发生低血糖昏迷。 ③对易引起缺氧的药物耐受性差。-因为老年人呼吸、循环功 能降低,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④老年人肝功能下降,对利血平及异烟肼等损害肝脏的药物耐 受力下降。-对利血平及异烟肼等损害肝脏的药物耐受力下降。
(四)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降低
第一章 概论
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01
药效学的定义
02
老年药效学 改变的特点
03
对药效学的 影响
PA R T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 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老年药效学改变是指机体效应器官对药物 的反应随年龄而改变。
PA R T
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 仅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耐受 性下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用 药依从性较差而影响药效。
中枢抑制药,如巴比妥类和地西泮,易引起老 年人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

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1. 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在药物治疗中有着与其他芳龄群体不同的特点。
了解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物效果的特点对于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2. 药动学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老年人的药动力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吸收:随着芳龄增长,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消化道蠕动减慢,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2) 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含量和蛋白结合率可能发生改变,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增加药物的分布容积,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可能下降,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
4) 排泄:肾功能随着芳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药物的排泄速度减慢,从而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3. 药效学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治疗效果的规律。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药效反应: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有所减退,他们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敏感性可能会有所增加,需要更小心地选择药物和控制剂量。
2) 药效延迟:老年人由于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药效的发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加耐心和持续的监测。
3) 药效变化:老年人的组织和器官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对药物的作用可能会产生变化,这要求医生在用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调整用药方案。
4. 老年人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关注和重视。
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评估他们的生理状况和用药历史,个体化地选择药物和控制剂量,并且定期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结语:在医学领域,老年人药物治疗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有着独特的规律,对于老年人的药物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处理。
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理解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和全面,为老年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合理用药

・248・塞堕堑丝圭些盎2嫂§±蔓!盔差§塑£堕茧£丛£b§婴丝z△趔Qini£丛基!垫鲤i曼璺:2QQ§。
y烈:2。
垒『旦:垒和说明书不得再使用非处方药专有标识进行生产。
<通知)中还指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确将肺安片、朱砂莲胶囊、复方拳参片、复方甘草口服溶液4个品种按处方药管理,未明确的有关事宜,可参照该通知执行。
4如何保证非处方药安全使用的几点建议①加强民众的科普教育,尤其是常见病的自我诊断知识和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防止药物滥用£引。
②患者选用非处方药时,应主动获得执业药师的帮助和指导,根据症状和个体情况(尤其是过敏史和基础疾病)选择药物。
③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或药剂师、医生的指导用药,按时服药,严禁擅自加大药物剂量。
④非处方药服用一个疗程后,症状没有得到控制的,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⑤服药前认真检查药品的质量,严禁服用过期、变质的药品。
⑥服药期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说明书中没有叙述的不良反应,应马上与当地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或与执业药师、医生联系,并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⑦药物应存放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
药物应避光、避热、避湿,按要求贮存。
⑧切忌无病用药。
参考文献:[1]刘显玉.中美非处方药法律体系的对比研究[J].上海医药,2005,26(2):77.79.[2]王兰明.我国非处方药遴选工作进展与展望[J].中国药房,2002,13(10):634.636.[3]夏东胜,李馨龄,程刚,等.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1357一t359.[4]杨阳,高康.促进合理应用非处方药的几点建议[J].中国药房,2002,13(4):252.253.老年入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合理用药屈统友(浙江省台州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7000)【摘要】老年人普遍存在一人多病、多药联用、长期用药现象,其肝、肾等脏器功能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减退,药物的代谢排泄也随之减弱,用药后易产生不良事件。
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谈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其合理用药

关键 词 : 年 人 : 代 动 力 学 : 理 用 药 老 药 合
据我国全国老龄办于 20 年 2 2 06 月 3日首次发布 的 《 中国人 口 老龄化 发展趋势趋势研究报告》 的研 究成果显示 , 中国已经于 19 99
年进人老龄社会 , 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 中国家 之一 。中国是
即药物 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 。口服 、 注射 或经皮肤吸收药 物后 , 大多数药物进入血循环遍布全身并 与靶器官 相互作用。然 绝 而, 药物本 身的性质或给药途径决定 了该药 只作用 于机体 某一特定
重的增加却比男性 明显。故在脂 肪分 布的药物 , 在女性老年人有特
殊的意义 , 如地西泮在老年人 的分布与性别就有很大 的关系 。 老年人血浆蛋 白含量随年龄增长而有所 降低 , 年人为 4%, 青 9 而 6—0岁者可减 至 3%左右( 57 9 视营养状态 、 膳食及疾病状态而定) ,
吸收
代谢
排泄
消化道 一 血液 一 代谢器官 一 尿液
t』分布
组织 2老 年 人 用 药 的药 代 动 力 学 特 点
肾脏的重量在 4— 0 0 8 岁之间要减少 1% 2%, 0 一 0 主要是由于。肾 单位 的数量和大小减少了 , 肾小球表面积减少, 如 近曲小管长度及容
变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与青年人相 比。 胃酸分泌减 少, 排 空时间延长 , 其 胃 肠蠕 动减弱 , 流量减少。这些变化虽 可影 响药物的吸收 , 血 但经研究表 明, 大多数药物在老 年人无论其吸收速率或 吸收量方面 , 与青年人并
无显著差异。
世界上老年人 口最多的国家 , 中国的人 口老龄化不仅是 中国 自身的
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老年人药效学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药物治疗也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与年轻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老年人在药物治疗中需要特别注意。
一、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1.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下降,消化道蠕动减慢,胃酸分泌减少,肠道黏膜血流量减少,导致药物吸收速度减缓,吸收率下降。
例如,口服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的吸收率在老年人中比年轻人低30%以上。
2.分布:老年人的体脂肪含量增加,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变窄。
例如,老年人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较狭窄,容易发生药物过量。
3.代谢:老年人的肝脏功能下降,药物代谢速度减缓,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血浆浓度增高。
例如,老年人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时,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容易发生药物过量。
4.排泄:老年人的肾脏功能下降,药物排泄速度减缓,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血浆浓度增高。
例如,老年人使用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药物的排泄速度减缓,容易发生药物过量。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1.药物作用强度:老年人对药物的作用强度较年轻人更敏感,容易发生药物过量。
例如,老年人使用镇静催眠药地西泮时,药物的作用强度较年轻人更强,容易发生药物过量。
2.药物副作用:老年人对药物的副作用更敏感,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例如,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时,容易出现肠胃道不适、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三、老年人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避免滥用药物: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药物过量,因此要避免滥用药物。
2.合理用药:老年人在用药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的调整,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3.定期监测:老年人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生化指标、肾功能、肝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老年人药效学特点与年轻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老年人药物治疗中需要特别注意。
老年人的用药护理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特点

–
•
(四)药物的排泄(肾脏)
降致量老 出的药 。老减年 体药物
年少人 外物的 人,肾 的以排 排滤小 过及泄 泄过球 程代是 药能缺 。谢指 物力血 产吸 的下萎 物收 能降缩 从进 力,, 体入 下导数 内体
(二)药物的分布
•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1.机体组成成分改变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水溶性药物: 如乙醇、吗啡等分布容积减小,血药浓度增加。 脂溶性药物: 如地西泮、硝西泮、利多卡因等在老年人组织中分布容积 增大,虽血药浓度减少,但药物仍作用持久。
老年人用药应严格 注意剂量!
(三)药物的代谢(肝脏)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 学特点
概念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 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药物浓度随时 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物的吸收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安全的给药途径,其吸收部 位为胃肠道。
• 影响胃肠道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①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升高。 ②胃排空速度减慢。 ③胃肠道及肝脏血流。 ④肠肌张力增加和蠕动减少。
排内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 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
1.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 (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升高 (2)对抗凝血药物的敏感性升高 (3)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反应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2.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下降 (1)多药合用时耐受性明显下降 (2)对容易引起缺氧的药物耐受性差 (3)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耐受性下降 (4)对易引起电解质失衡的药物耐受性下降 (5)对降糖药物耐受性下降
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脏排泄药物减少,药物消除延缓,易发生蓄积中毒。如庆大霉素, 应减量
四、药物的排泄
• 药物排泄途径:肾、呼吸道、皮肤汗腺、乳汁排泄。 • 老人肾体积减小,功能减退,肾血流减少至50%,药物排泄速度慢,
化、直肠灌注、滴眼、鼻腔喷雾、口腔喷雾,也可皮肤局部或全身 用药。 • 药物吸收的速度:静脉>呼吸道吸入>肌肉>皮下>肠粘膜>皮肤。
影响老年人胃肠道药物吸收的因素
• 胃肠环境对药物吸收很关键 1.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值升高——影响药物溶解,解离;酸性药物离子 化程度增大,不易吸收,碱性药物吸收增加,如药物阿司匹林 2.胃排空速度减慢——影响药物到达小肠的时间,血药浓度到达的时间推迟。 • 3.肠肌张力增加,活动减少——药物吸收增加 • 4.胃肠道和肝血流减少——药物吸收减慢,分解减少,血药浓度升高
地高辛、华法林
(2)细胞内液↓ 水溶性药分布↓ 血药浓度↑副作用或毒性反应
(3)脂肪↑ 脂溶性药分布↑
消除慢,易引起蓄积中毒↑
三、药物的代谢
• 药物的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 •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 肝血流量和细胞量比成年人降低40%~65%。 • 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的活性也随之下降,肝脏代谢速度只有年轻人
的65%。 • 老年人使用利多卡因、普萘洛尔、保泰松和异戊巴比妥后,代谢
能力下降,血药浓度增高,消除延缓,半衰期延长,易蓄积中毒。 治疗剂量应是成人量的1/2~1/3. 注意:肝功不能代表代谢药物的能力,但肝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用
药一定要提高警惕。
四、药物的排泄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1.2 老年人的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1
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
2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1.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内组织的结构或功能 发生改变,体内受体部位的敏感性也有变化,导致对 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敏感性强的药物应用常规药 量就可使老年人出现药物过量的不良反应,故老年人 需适当减少这些药物的应用剂量。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1.2 老年人的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 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老年人药效学特点为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作 用增强,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耐受性下降,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用药依从性降低。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1.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
(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改变。 (2)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反应性改变。 (3)对内分泌药物反应性改变。 (4)对抗凝药物的敏感性改变。 (5)对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改变。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2.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
老年护理学
谢谢观看!
药物的代谢(metabolism)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 学变化,又称生物转化。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凡 影响肝脏功能的因素也将影响药物的代谢。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4.药物的排泄
药物的排泄(excretion)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经吸 收、分布、代谢后,最后以药物原形或其代谢物的形 式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是 药物排泄最主要的器官,其次是肺、胆道、肠道、唾 液腺、乳腺和汗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合理用药[摘要] 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 老年患者增多是必然趋势, 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者较多,35%患者有3种或以上的疾病,大多数老年人每天服用3~5种不同的药物,而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心理状态、营养水平以及慢性病变和药物治疗史, 均影响着老年人的药物治疗。
由于老年人心输出量的减少、胃黏膜的衰退, 其有效组织体积、肝血流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肾功能也衰退, 使老年人用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程度明显下降,致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年轻人高, 正确掌握老年人用药原则尤为重要。
[关键词]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合理用药老年人常因多种并存疾病,用药种类多,50%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3种药物,25%以上的患者同时使用4~6种药物,且用药时间长,加之老年人肝、肾等的生理性功能衰老减退,容易发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造成患者死亡[1]。
因此,对于老年人,要根据其代谢特征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预后[2]。
(一)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老年药动学,是研究老年机体对药物处置的科学,也即研究药物在老年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 和排泄过程及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3]。
药物进入机体至排出体外的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过程,称药物的体内过程或称药物处置。
其中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称为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而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改变则称为药物的转化或代谢。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直接影响着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和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的持续时间,而组织中药物的浓度决定着药物作用的强弱,与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临床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在体内过程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老年药动学改变的特点,总的来说是药代动力学过程降低,绝大多数口服药物(被动转运吸收药物) 吸收不变、主动转运吸收药物吸收减少,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排泄功能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等[4,5]。
1老年机体的药物吸收老年机体的药物吸收(Drug Absorption in the Elderly) ,是指老年人用药后药物从用药部位透入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老年药物吸收的特点是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其吸收减少,而大部分属于被动扩散过程吸收的药物则其吸收不变。
因此,在老年人中大多数药物的吸收并无明显的改变。
影响老年人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1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 升高老年人胃黏膜萎缩,胃壁细胞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可影响药物离子化程度。
1.2胃排空速度减慢老年人因胃肌萎缩,胃蠕动减慢,使胃排空速度减慢,延迟药物到达小肠的时间,使药物吸收延缓、速率降低,有效血药浓度到达的时间推迟。
1.3 肠运动减弱老年人肠蠕动减慢,使肠内容物在肠道内移动时间延长,药物与肠道表面接触时间延长,理论上可使药物吸收增加。
1.4 胃肠道和肝血流减少胃肠道和肝血流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胃肠道血流量减少可影响药物吸收速率,肝血流量减少使药物首过效应减弱,对于有些主要经肝脏氧化消除的药物如普萘洛尔(心得安) ,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但并非吸收增加,而是消除减慢。
2 老年机体的药物分布老年机体的药物分布(Drug Distribution in the Elderly) 是指药物随血液循环不断透出血管并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药物分布不仅关系到药物的贮存蓄积、消除速率,也影响药效和毒性。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很多,除药物本身的性质外,主要有机体组成成分、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体液pH 值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结合率等。
而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机体的组成成分和血浆蛋白结合率。
老年药物分布的特点是: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小,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分布容积增大。
老年人循环功能差,影响药物的转运,蛋白结合力下降,游离药物增加,易出现副作用;细胞外流增加,总体液减少,而脂肪增多导致分布容积改变,使水溶性药物如氨酰心安的血药浓度增高;脂溶性药物,如心得安的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降低。
3 老年机体的药物代谢[4]老年机体的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 in the Elderly) 是指药物在老年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又称生物转化。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能力减退。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很多药物都必须在肝脏经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作用(其中细胞色素P450 是主要的氧化酶) ,结合成水溶性络合物从肾脏排出。
由于老年人肝细胞数减少,肝微粒体酶的活性降低,加之肝血流量减少,故药物代谢减慢,代谢能力下降,因此半衰期延长,且易造成某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蓄积。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改变尚不能采用一般的肝功能检查来预测,这是因为肝功能正常不一定说明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正常。
由于老年人的非微粒体酶(如氧化乙醇的醇脱氢酶、肼苯达嗪和普鲁卡因胺的乙酰化酶等) 的活性不降低,故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并不减慢。
一般认为,血药浓度可反映药物作用强度,血浆半衰期可作为预测药物作用和用药剂量的指征。
但是还应注意到,血浆半衰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出药物代谢、消除过程和药物作用时间。
如长压定作为长效降压药,其血浆半衰期为4~12 h ,但降压效果可持续3~4 d ,这是药物与血管平滑肌结合,使其作用持续时间远远超过根据血浆半衰期所预测的时间。
4 老年机体的药物排泄老年机体的药物排泄( Excretion of Drugs in the Elderly)是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最后以原形药物或其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老年人药物排泄能力下降。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胆汁排泄也较重要,某些药物也可从肺、乳腺、唾液或汗腺排出,挥发性药物及气体主要从呼吸道排出。
由于老年人肾功能降低,导致肾排泄药物减少,药物半衰期延长,这是老年人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包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的主动分泌功能和重吸收功能降低。
这些因素均可使主要由肾以原形排泄的药物蓄积,表现为药物排泄时间延长,清除率降低。
因此,老年人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地高辛、氨基甙类抗生素、青霉素G、苯巴比妥、四环素类、乙胺丁醇、甲氰咪胍和磺酰脲类降糖药等,都可因肾功能减退而使排泄减少,从而显著延长半衰期并有蓄积中毒的危险。
所以,老年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均应相应减少用量。
总之,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血浆半衰期延长,用药剂量应向下调整,给药间隔应适当延长,特别是药物以原形排泄、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如地高辛、氨基甙类抗生素) 尤需引起注意。
老年人如有失水、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其他病变时,可进一步损害肾功能,故用药更应小心,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6,7,8]1 降糖药物老年糖尿病患者对降糖制剂胰岛素反应敏感, 掌握失当就易产生低血糖反应, 故应重视用药指导, 并可做一些防范工作, 如可随身携带少许糖果, 如出现心慌、出汗、头晕等低血糖反应时, 即口服糖果以缓解。
另外护士还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 如发现患者突然发生抽搐、头痛、嗜睡、甚至昏迷时, 都应及时报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2 强心、利尿药物对老年心脏病患者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 一定要注意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因老年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差, 且洋地黄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 容易发生中毒,护理时应严格观察病情变化, 给药时严密注意心率, 脉搏如少于60 次/min, 应及时报告医生; 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均应报告值班医生及时处理。
应用利尿药时应尽量选择白天给药, 避免夜间用药, 并注意监测血钾, 及时补钾,防止发生低血钾反应。
3 降压、抗凝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脂高、血粘稠度高, 应用降压药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力求平稳降压。
定时每日测血压至少1 次, 防止血压下降太快而导致头晕、摔倒等不良后果。
使用抗凝药时要注意监测出凝血时间, 观察有无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口腔出血、鼻腔出血等, 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4缓泻药物老年人胃肠蠕动差, 活动量少, 易致便秘。
给予导泻药时, 要注意掌握合适安全的剂量, 在给予口服麻仁丸、果导片或开塞露外用时, 应注意指导患者要适量多饮水,适当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 以补充食物纤维; 适量增加活动锻炼; 养成每天有规律的排便习惯。
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老年人免疫力差, 容易引起感染,使用抗感染药时应注意掌握合理剂量, 避免滥用、盲目多联应用、大量应用等而致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导致二重感染。
(三)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8,9]1 掌握最佳的用药剂量老年人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质而定,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开始。
2掌握最佳用药时间有些药物要求饭前服,如健胃药、收敛药、胃肠解痉药等,掌握用药最佳时间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 掌握最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地高辛、心得安、安定、庆大霉素、巴比妥类,用药前根据自身情况加以注意,必要时咨询医生,避免滥用[10]。
4尽量减少用药种类老年人易同时患多种疾病,应针对主要疾病,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同一种药物有效时,不必用两种药物。
5不良反应服药患者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或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三)加强老年人合理用药应做到“三个把握住[11]”1 要把握住合理用药的“三个关键”(1) 采集病史一定要详尽,对常见多发病,原发性疾病,继发性疾病,并发症等要详细分清。
(2) 各种检诊资料一定要尽量搜集齐全。
对重复检查出现的多种不同结果,多单位检查同一项目结果相同要细心分析,要注意时间的变化。
(3) 作出诊断时一定要明确主要疾病,次要疾病,急性病、慢性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与单系统、单器官疾病,常见病与罕见病,特别要注意分清属于生物衰老现象还是疾病的表现。
2 要把握住合理用药的“四个环节”(1) 筛选药物时要广而博。
不论是老药、新药、中药、西药、处方药、非处方药,都要尽可能想到。
不能像对中青年病人一样,习惯使用固定组方,或经常使用较熟悉的几种药。
(2) 确定治疗药物时要少而精。
老年病人本身就长期用药,少的3~5 种,多的7~8 种,所以,不宜在治疗时采取“大范围”或先试用再确定用药的办法。
(3) 应用药物剂型和剂量时要准而精。
要像选择幼儿用药一样精选药物剂型,精确计算用量,尤其要树牢老年病人用药个性化的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