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特点
《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

《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供护理专业本科四年制使用)前言老年护理学(gerontological nursing)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及的社会科学、信息学科等为理论基础,研究老年期的心身健康和疾病的护理特点与预防的学科,是老年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老化的概念和理论、老化对老人身体、心理、社会的影响、老年人健康评估、老年人健康促进和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护理。
本课程作为开阔学生学科视野,拓宽知识面的选修课程,可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并使其感受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以XXX主编,XXX第一版老年护理学以及自编讲义为主要参考教材。
课程总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见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老年护理学概论【目的要求】1.了解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应对措施;2.了解老年生物学研究的内容;3.熟悉世界人口老化的特点;4.熟悉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研究的内容;5.掌握三种老年人年龄划分的标准;6.掌握发达国度和发展中国度分别老化社会的标准;7.掌握中国人口老化的特点。
【教学内容】一、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11.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人口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世界人口及我国人口老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2.老年学研究的内容: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教学方法】讲授、提问第二章老化理论【目的要求】1.了解细胞损耗理论、份子串联理论、脂褐质和游离放射理论、神经内排泄理论;2.了解持续理论、次文化理论、社会环境适应理论;3.熟悉基因理论、免疫理论;4.熟悉自我概念理论;5.熟悉活泼理论、角色理论;6.掌握长寿和朽迈理论、预期寿命和功用健康理论;老化的生物学理论与护理;7.掌握人的需求理论、品德发展理论;8.掌握老化的心理学理论与护理之间的关系;9.掌握隐退理论、年龄阶层理论;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与护理。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老年人机体各系统的功能逐渐减退,其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是当前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老年人药物动力学的特点药物动力学过程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故老人与年轻人之间,药物的体内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都会产生影响。
1.1药物的吸收绝大多数的药物口服后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吸收。
老年人胃肠活动减退,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血流量下降,然而对药物通过扩散方式吸收过程并无明显影响。
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保太松和磺胺甲基异恶唑的吸收均正常。
对经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则随年龄的增长吸收减慢。
1.2药物的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脂肪组织相对增加,总体液与非脂肪组织下降,血浆蛋白含量改变f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1。
这些改变对老年人的药物分布产生影响,例如,血浆蛋白低就使某些药物f保太松、苯妥因钠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减少,从而影响它们的作用和分布。
据报道,分别给年轻患者(1640岁)和老年患者(70岁以上)肌注杜冷丁(15mg/kg),后者血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前者。
1.3药物的转化很多药物须通过肝脏转化成水溶性化合物后经肾脏排泄。
老年人由于肝脏重量下降,脂褐质f酶)合成减少,酶活性降低,药物的转化速度减慢。
临床证实,老年患者使用利多卡因、咖啡因、安替匹林、心得安、保太松和异戊巴比妥后,它们的关衰期延长。
例如,青年组(20--40岁)与老年组f65岁以上)日服200mg异戊巴比妥,24小时后,起主要代谢产物3一羟异戊巴比妥经肾脏排泄的数量有明显差异,青年组排出口服剂量的25.0%,而老年组仅排出12.9%。
表明老年人对异戊巴比妥的代谢速率减慢。
1.4药物的排泄多数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而排泄速度也随年龄而降低。
据报告20岁以后每增1岁肾小球滤过率约lml/1.73m2的速度递减,在7O一8O岁时约有1/3的肾单位发生结构变化而失去功能,有效肾血流量减少为4773%。
80岁以上老人,肾小球滤过率可下降到6070%,肾小管的分泌与吸收功能也同时减弱。
阐述老年人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特点.doc

阐述老年人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特点阐述老年人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特点导读:15%,代谢分解与解毒能力明显降低,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同时机体自身调节作用和免疫功能也降低,因而也影响药物的代谢。
肝药酶的合成减少,活性的降低,药物转化速率减慢,血浆半衰期廷长,如利多卡因、苯巴比妥、咖啡因、普萘洛尔、哌唑嗪、氯丙嗪、哌替啶、阿司匹林、保泰松等药物。
由于老年人的肝功能降下,对于一些药物分解的首1005-0019(2009)03-0070-02【关键词】老年人;药动学;药效学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转变,用药后的药效学与药动学亦有明显地变化,所以在给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变化,使之在临床上既达到治疗目的,又不至于引起药物蓄积而导致中毒。
为此笔者谈谈老年人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特点。
1 老年人药动学的特点1.1 吸收老年人胃肠道肌肉纤维萎缩,张力降低,胃排空延缓,胃酸分泌增加,胃液的ph值升高,一些酸性药物分解增加,吸收减少,胃排空延迟,小肠黏膜表面积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和胃肠动脉硬化而致胃肠道的血流减少,肠道上皮细胞数目减少,有效吸收面积减少,这些胃肠道功能变化紊乱,对于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的药物几乎没有影响,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复方磺胺甲噁唑等,但对于按主动运转方式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B1、B2、B6、老年人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特点由的好帮手..提供, .维生素C,铁剂,钙剂等,因需要载体参与吸收而导致吸收减少。
1.2 分布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和功能减退,脂肪组织增加而总体液及非脂肪组织减少,使药物分布容积减少,加上心肌收缩无力,心血管灌注量减少,故影响药物的分布,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直接影响到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使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如华法林的蛋白结合率高,因为种种理由老年人的血浆蛋白降低,使血中具有活性的游离药物比结合的药物多。
常规用药就有出血危险性。
地高辛、地西泮的分布容积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

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1. 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在药物治疗中有着与其他芳龄群体不同的特点。
了解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物效果的特点对于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2. 药动学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
老年人的药动力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吸收:随着芳龄增长,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消化道蠕动减慢,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2) 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含量和蛋白结合率可能发生改变,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增加药物的分布容积,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可能下降,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
4) 排泄:肾功能随着芳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药物的排泄速度减慢,从而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3. 药效学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治疗效果的规律。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药效反应: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有所减退,他们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敏感性可能会有所增加,需要更小心地选择药物和控制剂量。
2) 药效延迟:老年人由于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药效的发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加耐心和持续的监测。
3) 药效变化:老年人的组织和器官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对药物的作用可能会产生变化,这要求医生在用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调整用药方案。
4. 老年人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关注和重视。
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评估他们的生理状况和用药历史,个体化地选择药物和控制剂量,并且定期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结语:在医学领域,老年人药物治疗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有着独特的规律,对于老年人的药物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地处理。
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理解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和全面,为老年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维化和钙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血压易波动,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容易受损,易发生血栓形成,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改变,具体包括:一)药物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肠道的吸收表面积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减慢,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二)药物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分布发生改变,体液量减少,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药物在血浆中的结合率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药物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积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排泄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药物的排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清除率下降,药物的蓄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个体化用药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二)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疗效,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三)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等高风险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或者限制使用。
四)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导致药物的积累和毒副作用。
五)定期复查和监测老年人用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

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举例说明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一、引言老年人是指芳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药物治疗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也变得日益普遍。
然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年轻人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老年人在药物代谢、药物效果以及药物副作用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并以几个常见药物为例进行说明。
二、老年人药动学的特点1. 药物代谢减慢: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退化,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也随之下降。
老年人药物的半衰期通常比年轻人更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更多,对于慢性使用药物的老年人来说,需要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在老年人中,阿司匹林的血浆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调整剂量。
2. 药物分布变化:老年人的体内脂肪组织增多,而肌肉组织减少,这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发生变化。
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增加,而在肌肉组织中的蓄积减少。
对于脂溶性药物来说,老年人可能需要减少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过度蓄积。
举个例子,地西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镇静和安抚的药物。
在老年人中,地西泮的体外分布容积较小,推测可能与老年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相关。
为了避免地西泮的过度蓄积,老年人使用地西泮时需要降低剂量。
三、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1. 敏感性增加: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可能是因为老年人的药物受体数目或亲和力增加,或者是因为老年人的代谢能力下降,药物作用的生物利用度增加。
举个例子,贝塞那普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研究表明,老年人对贝塞那普酮的敏感性更高,这可能与老年人的药物受体数目的增加有关。
老年人使用贝塞那普酮时需要降低剂量。
2. 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由于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以及多重慢性病存在,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瑞芬太尼在老年病人手术中的影响

瑞芬太尼在老年病人手术中的影响2003年国产瑞芬太尼问世以来,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其他麻醉性镇痛药一样瑞芬太尼也有其药代和药效学特点、适应和禁忌范围、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老年人群。
因此,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作者的临床经验,讨论瑞芬太尼在老病人中的应用。
一、老年病人端芬太尼的药代学和药效学特点1、药代学特点老年人由于生理性功能减退和病理性的改变,对于药物代谢和应用有其独有的特点。
但目前有关老年人群中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而且均是西方人的药代学参数。
多位学者通过不同年龄段分组比较瑞芬太尼药代学参数后,发现各年龄段该药清除率、分布容积明显不同。
<2月婴儿分布容积最大,2月~2岁幼儿清除率最快,而半衰期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别。
Minto等进行了年龄对于老年人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在给予瑞芬太尼1~8μg•kg-1•min-1剂量4~20 min后,平均年龄85岁组与20岁组相比, V1和Cl1下降达25%和33%, 且年龄与EC50和Ke0明显相关,此两者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50%左右。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结结果: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5岁,行胃肠道择期手术病人,经颈内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分别于瑞芬太尼输注前,开始输注后2、4、6、8、10、20、30、45、60min、停止输注时刻、停止输注后2、4、6、8、10、20、30、45、60min从桡动脉采血1.5 ml,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全血中的瑞芬太尼浓度。
老年病人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与<60岁人群一样符合二房室模型的特点。
本研究中分布半衰期(T1/2)、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7min和11.1min,这些与国外关于瑞芬太尼的研究报道相似。
中央室容积(Vc)为0.217L/kg,相对于其他作者的报道偏大。
表观分布容积为1.1L/kg,与Egan等报道的参数相近。
老年人的用药护理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特点

–
•
(四)药物的排泄(肾脏)
降致量老 出的药 。老减年 体药物
年少人 外物的 人,肾 的以排 排滤小 过及泄 泄过球 程代是 药能缺 。谢指 物力血 产吸 的下萎 物收 能降缩 从进 力,, 体入 下导数 内体
(二)药物的分布
•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1.机体组成成分改变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水溶性药物: 如乙醇、吗啡等分布容积减小,血药浓度增加。 脂溶性药物: 如地西泮、硝西泮、利多卡因等在老年人组织中分布容积 增大,虽血药浓度减少,但药物仍作用持久。
老年人用药应严格 注意剂量!
(三)药物的代谢(肝脏)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 学特点
概念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 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药物浓度随时 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物的吸收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安全的给药途径,其吸收部 位为胃肠道。
• 影响胃肠道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①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升高。 ②胃排空速度减慢。 ③胃肠道及肝脏血流。 ④肠肌张力增加和蠕动减少。
排内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 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
1.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 (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升高 (2)对抗凝血药物的敏感性升高 (3)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反应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2.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下降 (1)多药合用时耐受性明显下降 (2)对容易引起缺氧的药物耐受性差 (3)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耐受性下降 (4)对易引起电解质失衡的药物耐受性下降 (5)对降糖药物耐受性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
药物代谢力动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 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科学,即研究药物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及药老物年浓人度药随动时学间的变特化点规:律的科学。
➢口服药物主动转运吸收减少, ➢药物代谢、排泄功能降低, ➢血药浓度增高
(一)、药物吸收
➢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 转运至血液的过程。
细胞内液减少
体液总量减少
01
药物与血浆蛋白 的结合能力改变
02
04
脂肪组织增多
03
血浆白蛋白含 量减少
(三)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 变化,又称生物转化,肝是药物代 谢的主要场所。
老年人的特点:肝脏血流量、细胞减少, 对经肝代谢灭活药物的代谢能力减退,半
衰期延长,易造成药物蓄积。
➢ 药物吸收的速度:静脉>吸入>舌下含化 >直肠粘膜>肌肉>皮下>口服>皮肤
影响老年人药物吸收的因素
药物
吸收过程
进入血液
胃酸分泌少 胃液PH值升高
胃排空减慢
胃肠道
胃肠道及肝的 血液减少
肠肌蠕动减缓 活力减少
(二) 药物分布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吸收进入 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及体液转 运的过程
老年人特点
(四)药物排泄
➢ 老年人的特点:肾功能减退,经肾 排泄药物减少,药物消除延缓,半 衰期延长,易在体蓄积产生毒性作 用。
➢ 药物排泄途径:肾、呼吸道、皮肤汗腺、乳汁 排泄。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七章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
学习目标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老年人的安 掌握 全用药护理
熟悉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和原因
了解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的特点
老人用药复杂,多种药物并用。
老人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率高
>65岁老人有10%--20%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80岁老人有2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第一节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