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穿刺讲解

中心静脉穿刺讲解
中心静脉穿刺讲解

一何谓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如图

二为何要做中心静脉穿刺?

1 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经常在急、危病人的抢救治疗使用,在急诊科和抢救治疗时常见。

2 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指导临床液体的输入。在休克病人和手术中的病人中使用。

3 大中型手术病人,因为长时间的禁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时为了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使用。

4 为了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常用于心律失常病人。

5 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将置换过滤(血滤)、静脉支架的放置等。

6 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为了保护外周血管并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而引起的皮肤坏死。

三中心静脉穿刺和置入导管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任何医疗操作都会存在风险,而具体风险的种类却又与你在哪个部位操作有关。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解剖图上可以看出,二者均处于胸腔顶部的肺尖、动静脉是相伴而行、距离心脏近等。因此,在这里操作可以出现如下风险:

1 气胸、空气栓塞:心脏在舒张时和胸腔配合至心脏和胸腔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而成负压状态,外界空气容易进入胸腔和心脏而产生气胸和空气栓塞(肺栓塞)。这是致命性的风险,一旦出现可有生命危险。

2 局部血肿、血胸、局部感染、败血症: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差或者误穿动脉时会因为动脉压力高或血液不容易凝固进入胸腔或皮下而形成血胸和皮下血肿,时间长了会出现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3 穿刺不成功:因为局部解剖变异或体位不恰当或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角度不合适可以造成穿刺不成功,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又可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故不主张以增加上述

风险出现的机率为代价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有时换一个人穿刺时反而更容易成功而且不以增加风险的出现机率。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心静脉穿刺术前同意书的内容就是这么来的。由此,也可以类推其他医疗操作的风险由来。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有意夸大穿刺等操作的风险,而且也没有哪一个医生有这份闲心杜撰一份危言耸听的文书来吓唬病人和家属

四哪些医生应该掌握中心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科性穿刺,尤其在遇到急救病人时,这根中心静脉导管将会成为一根救命的导管。因此,我认为:急诊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技术。但是,因为此操作存在着高风险,很多医院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大医院,只有麻醉医生能进行此项技术,而我却认为:麻醉医生在麻醉完成后进行操作有更大的风险,因为病人已麻醉,失去感觉,如果出现气胸和血胸时,所有的人并不会知道,最后造成整个手术过程中一侧肺叶失去功能。所以,麻醉中进行穿刺是非常危险的。我科大中型手术均在术前一天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如果有问题可立即拍胸片,了解肺及胸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这样就要求外科医生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五穿刺过程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本节应该纯属于个人体会,给医生看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个普通大众,多多了解无妨碍。从中,他们可以了解到:在医院里的任何一项治疗或操作均存在有一定的风险,还能了解医生是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的发生。我相信每一位医生都是这样尽力去做的,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对病人和所操作的医生来说,都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在这一点上,病人和医生都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绝非对立!

1 中心静脉穿刺前物品准备:一个已经消毒合格的静脉切开包或缝合包、肝素盐水一袋、20ml注射器一个、2%的利多卡因5ml、三通一个、肝素帽二个、单腔或双腔中表静脉导管一套、皮肤消毒消毒物品。具体见下图:

已经消毒合格的静脉切开包或缝合包

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一套(这是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将要用到的物品整齐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2 穿刺前管道的冲洗:穿刺前助手应该戴上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打开静脉切开包,将要用到的物品整齐摆放在合适的位置。用肝素盐水冲满各种管道,中心静脉导管必须冲满肝素盐水后夹

闭,尤其是双腔管,否则会有气体经过管道进入血管内而形成空气栓塞。在带新学穿刺的医生时,首先必须让他非常熟练地掌握物品准备和冲洗管道这个步骤。冲洗管道见下图.

用肝素盐水冲满各种管道并予夹闭双腔

3 穿刺时病人的体位:不管是颈内穿刺还是锁骨下穿刺,病人的体位往往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但一般人不重视这个步骤。体位为病人去枕仰卧、双肩背部垫小枕、穿刺侧略高。以上是一般教材上所写。但具体到本人穿刺时,我对体位要求极为严格,本人有一些经验,可与大家共享:小枕非一般的枕头,而用病号上衣转成轴,塞进病人两肩胛骨之间并偏向于穿刺侧,病人去枕,这样头自然后仰,胸廓呈伸展状态(类似于我们正常时的扩胸动作),这种体位有助于锁骨展开上移,而血管向后退,因为锁骨下静脉在与锁骨交会时有一层筋膜,锁骨向前而血管向后,在筋膜的牵拉下,锁骨下静脉向随同锁骨向前移动,这样就为我们穿刺锁骨下静脉提供了良好的位置。穿刺成功的把握性大大提高了。病人体位见下图

病人去枕仰卧

而用病号上衣转成轴

用病号上衣转成轴,塞进病人两肩胛骨之间并偏向于穿刺侧

病人去枕,这样头自然后仰,胸廓呈伸展状态

4 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时角度:刚才讲述了穿刺体位的重要性,同样选择穿刺点、穿刺方向、穿刺时角度同样重要。我们的目的是穿刺成功率要高,尽可能地避免穿刺的并发症的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点的选择:教材上说此点是锁骨中点侧方1cm,我的经验

是中点的外则方主尽可能离锁骨远一些,这样能使进针的角度平,因为动脉及肺尖后移,尽可能水平方向穿刺,误穿动脉和肺尖的可能性就小。进针的方向是直对右侧的胸锁关节,先水平进针,针尖所到锁骨后稍为后退并略为抬高针尾再次进针紧贴锁骨下缘进入锁骨与第一肋骨间隙后将针尾下压使针心可能保持水平后继续进针,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如有略暗红的通畅回血说明已进入锁骨下静脉。下面以照片文字形式说明整个穿刺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的体表标志、穿刺点位置,进针方向、角度等

消毒术区,包括锁骨下和颈内穿刺点在内,经防止锁内下穿刺处不成功后换至颈内穿刺点。切忌在一处反复穿刺,这样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抽取麻药,记住要核对药品,浓度。

局部麻醉,从穿刺点皮肤皮下直到锁内下的第一肋骨间隙。

切开穿刺点皮肤皮下。

穿刺针进针方向和角度,记住穿刺针的斜面应该朝下,便于导丝能顺利进入上腔静脉。有时因为

斜面方向不对,导丝进入同侧颈内静脉或对侧锁骨下静脉,这种事我们发生过,虽然不影响输液,但所测量的中心静脉压是不准确的。

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如有略暗红的通畅回血说明已进入锁骨下静脉。

从穿刺针侧孔置入导丝,导丝上有刻度,在穿刺针侧孔处导丝有三个黑点时,说明距此导丝已进入30cm,此时往外拔针即可

顺导丝插入扩张管

顺导丝插入中心静脉导管,长度为15cm之刻度。如果不能确定是动脉或是静脉时,可以放开一

侧导管,观察水面的流动,如果向外涌血说明是动脉,如果水面向内缩时说明是静脉,因为动脉压力高,而中心静脉多半在心脏和胸腔的负压下压力较低,水面是向心脏方向回缩的。注意别让气体进入就行。

回抽双腔导管,能顺利回血时说明置管正确。

安装三通或肝素帽。安装时注意别有空气进入。

排空三通和导管内空气

缝合固定导管

覆盖敷料并固定导管

锁骨下导管较隐敝,不影响活动及外观,虽然穿刺时并发症可能会多一些,但如果按照如上所术进行操作,亦可达到少出并发症,并可达到不影响活动及美观。因此,我习惯做锁骨下静脉穿刺。如果不成功时才改为颈内静脉穿,如果再不成功,只能勉强做股静脉穿了。总之,必须开通静脉通道为上,其次才是能测量中心静脉压。以上仅是个人经验,认可时可学。不认可者就当看看而已。谢谢大家阅读。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转自仁者医术的博客)

这是一名外科医生写的文章,对我们麻醉医生很有借鉴意义,也谈点个人看法:

1.成人一般穿刺不算困难,对小儿来说,体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作者所说,一般垫子要垫到肩胛骨下面,将肩部完全舒展开,头部不能太偏向左侧,否则小儿静脉容易被动脉所掩盖。

2.我的习惯是先颈内,从上至下,然后是锁骨下,最后考虑股静脉.锁骨下静脉位置固定,相对好穿,但也存在到上腔静脉率较低,有时测中心静脉压不准,还有在开胸手术时撑开胸骨容易夹闭导管.小儿颈内穿刺困难较多,我一般选择锁骨下,成人大多选择颈内。当然外科穿刺为了方便护理和固定,更多选择锁骨下。

3.颈内穿刺我一般不定位穿刺点,摸着动脉搏动稍偏外侧进针即可,针尖指向右乳头.成人偏外距离稍大,而小儿则要贴着动脉搏动穿刺。

4.中心静脉穿刺中必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穿刺中出现脱管,气管导管打折,导丝太深进入右房导致频发室早多有发生.一定小心。

5.个人对作者不主张在手术间穿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在手术间麻醉后穿刺对病人安全更有保障,对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说,穿刺出现血气胸的几率是很低的,如果细心一般也是可以发现的.而在病房穿刺,则受干扰因素较多,且万一出现其他危险情况抢救起来也比较困难

中心静脉穿刺流程图解

中心静脉穿刺流程图 分享 一何谓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如图 二为何要做中心静脉穿刺? 1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经常在急、危病人的抢救治疗使用,在急诊科和抢救治疗时常见。 2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指导临床液体的输入。在休克病人和手术中的病人中使用。 3大中型手术病人,因为长时间的禁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时为了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使用。 4为了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常用于心律失常病人。 5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将置换过滤(血滤)、静脉支架的放置等。 6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为了保护外周血管并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而引起的皮肤坏死。 三中心静脉穿刺和置入导管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任何医疗操作都会存在风险,而具体风险的种类却又与你在哪个部位操作有关。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解剖图上可以看出,二者均处于胸腔顶部的肺尖、动静脉是相伴而行、距离心脏近等。因此,在这里操作可以出现如下风险: 1气胸、空气栓塞:心脏在舒张时和胸腔配合至心脏和胸腔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而成负压状态,外界空气容易进入胸腔和心脏而产生气胸和空气栓塞(肺栓塞)。这是致命性的风险,一旦出现可有生命危险。 2局部血肿、血胸、局部感染、败血症: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差或者误穿动脉时

会因为动脉压力高或血液不容易凝固进入胸腔或皮下而形成血胸和皮下血肿,时间长了会出现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3穿刺不成功:因为局部解剖变异或体位不恰当或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角度不合适可以造成穿刺不成功,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又可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故不主张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为代价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有时换一个人穿刺时反而更容易成功而且不以增加风险的出现机率。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心静脉穿刺术前同意书的内容就是这么来的。由此,也可以类推其他医疗操作的风险由来。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有意夸大穿刺等操作的风险,而且也没有哪一个医生有这份闲心杜撰一份危言耸听的文书来吓唬病人和家属 四哪些医生应该掌握中心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科性穿刺,尤其在遇到急救病人时,这根中心静脉导管将会成为一根救命的导管。因此,我认为:急诊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技术。但是,因为此操作存在着高风险,很多医院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大医院,只有麻醉医生能进行此项技术,而我却认为:麻醉医生在麻醉完成后进行操作有更大的风险,因为病人已麻醉,失去感觉,如果出现气胸和血胸时,所有的人并不会知道,最后造成整个手术过程中一侧肺叶失去功能。所以,麻醉中进行穿刺是非常危险的。我科大中型手术均在术前一天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如果有问题可立即拍胸片,了解肺及胸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这样就要求外科医生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五穿刺过程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本节应该纯属于个人体会,给医生看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个普通大众,多多了解无妨碍。从中,他们可以了解到:在医院里的任何一项治疗或操作均存在有一定的风险,还能了解医生是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的发生。我相信每一位医生都是这样尽力去做的,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对病人和所操作的医生来说,都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在这一点上,病人和医生都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绝非对立! 1中心静脉穿刺前物品准备:一个已经消毒合格的静脉切开包或缝合包、肝素盐水一袋、20ml注射器一个、2%的利多卡因5ml、三通一个、肝素帽二个、单腔或双腔中表静脉导管一套、皮肤消毒消毒物品。具体见下图: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规程 1.用物 (1)无菌穿刺包;内装18G穿刺针2只(长约5-10cm、内径2mm、外径2.6mm)、外套管针(一般成人用16G、长15cm 左右)、引导钢丝30-45cm、深静脉导管1条。注射器5和 10ml各一只、6号针头、镊子、尖头刀片、纱布、洞巾(2)1%普鲁卡因、无菌手套、无菌敷贴、弯盘、5%碘酊、70%乙醇、肝素一支、250ml盐水一瓶、棉签。 (3)(3)必要时备静脉扩张器。 2、步骤 (1)卧位: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度。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3、股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外展,必要时穿刺侧臀下垫高。 (2)常规消毒皮肤,选择穿刺点,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

洞巾。 (3)由助手协助,术者用5ml注射器抽吸1%普鲁卡因在穿刺部位行局部麻醉。 (4)根据所选择的深静脉采取不同的进针方法1、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上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度角,与冠状面积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度,针尖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锁骨下路: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间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度。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2、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前路: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劲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与皮肤成30-40度角,针尖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中路: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处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度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3、股静脉穿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解剖简介: 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切稍靠前;行至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正好在胸锁乳突肌后面。若将锁骨作为底边、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的外侧缘和锁骨段的内侧缘,共同围城一个三角形,颈内静脉到达此三角形顶部时位置较浅,向下至锁骨后方汇入锁骨下静脉。在汇入锁骨下静脉之前,颈内静脉在三角形内,由稍靠外逐渐移向靠内(即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缘,向三角形中间靠拢)。此时,颈总动脉伴气管而行,位置偏向深部;臂丛神经下行到这里,与锁骨下静脉之间,为前斜角肌所分隔;而膈神经又在前斜角肌的前侧。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目的 1.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 2.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 3.静脉输液低渗、高渗及刺激性溶液(高能营养,化疗药物等) 4.需长期补液及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 5.静脉造影或颈静脉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静脉支架植入、介入手术等。 颈内静脉穿刺路径的选择 ●前侧径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触及到颈动脉搏动,并将其向内侧 推开,在颈总动脉外侧0.5cm处进针2-3cm穿入颈内静脉。此径路易误入颈总动脉。 ●中央径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 于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约锁骨上3-5cm,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皮肤呈30-45°。 一般选择中路,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方便可靠。 ●后侧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尖于胸锁乳突 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传入气管内。 如果患者血管条件允许,通常都会选择右侧颈内静脉:○1距上腔静脉较劲○2可以避免误伤胸导管○3右侧胸膜顶较左侧胸膜顶低○4右侧颈内静脉走形较直,而左侧较迂曲。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规范

中心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规范 【适应证】 术中需行中心静脉压监测;预计术中出血量大需快速输血补液者;术后需继续行胃肠道外营养支持者;无法通过外周静脉建立通道者;术后需长期给予刺激性化学药物者;其他通过会诊确定的特殊需求者。 【禁忌证】 局部皮肤感染;穿刺点局部严重解剖或血管畸形;患儿及家长坚决拒绝者; 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推荐采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1.1 手术患儿中心静脉穿刺应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进行,非手术患儿应给予静脉复合麻醉诱导,妥善连接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1.2 患儿平卧,肩下垫高,头偏向左侧,充分显露右侧颈部。调整手术台呈15o头低角高位。 1.3确定体表穿刺点。前路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相当于环状软骨水平;中路穿刺点位于胸锁乳突肌两头之间。先通过手指触诊明确动脉波动位置,静脉位于动脉外侧0.5~1cm。 1.4打开无菌包,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注射器内抽2ml肝素生理盐水(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2~4单位),妥善

连接穿刺针。 1.5左手食、中两指确定颈内动脉搏动位置,右手持注射器穿刺,针尖朝向同侧乳头方向,与颈部皮肤呈15~30o夹角进针,边进针边回吸,见暗红色静脉血回流,表明针尖已成功进入颈内静脉。注意穿刺针切勿进入过深,以免伤及肺尖或进入胸腔。注意判断动静脉,插管过程中需注意回血的颜色及观察穿刺针头后针柄的乳头处是否有血液搏动。如不能判定是否误入动脉,可将穿刺抽取的血液查血气分析。此外,可与压力换能器或自由流动的静脉输液袋相连后可通过压力来判定。误穿动脉则退针压迫5 ~15分钟。 1.6将导引钢丝从穿刺针内部置入,至尖端进入上腔静脉。钢丝置入过程中,助手应协助观察心电图,如出现心电图改变,表明钢丝置入过深,已进入心脏,应缓慢退出少许。 1.7拔出穿刺针,将皮肤扩张器沿导引钢丝置入,顺穿刺方向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拔出皮肤扩张器。 1.8 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引钢丝置入,拔出导引钢丝,冲洗导管,妥善缝合、固定。 1.9 颈内静脉置管深度参考:身高不足100cm者,置管深度(cm)=身高分米数-1;身高超过100 cm者,置管深度(cm)=身高分米数-2。此外,也可按照以下表格确定置入深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技术规范 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它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当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见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2

<<返回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一般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 3

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重 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重复测 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 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 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 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因此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能够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4

静脉穿刺置管术

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静脉高能营养的支持、血容量的监测、快速输血补液、血液净化治疗、长期输液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又因为操作方便、护理便利、不易感染、容易固定等优点得到人们的重视。近3年来笔者进行了12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过顺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5月~2005年5月间共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120例,男8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2±10.6)岁,均为神志清醒能配合者。其中手术108例,非手术12例。置管目的:监测心功能,长期输液、输血。 1.2 穿刺部位及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有两种,即经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锁骨下路进针法。穿刺点位于锁骨中点下缘0.5~1cm处。(1)为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在两肩胛之间脊柱正中垫一小柱形枕,使穿刺侧肩关节尽量下垂,术者站在穿刺部位对侧。从胸锁关节向外三横指处(约5cm,即锁骨下缘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下缘为进针点。 (2)颈、胸、肩部常规皮肤消毒,打开无菌包,戴手套,铺洞巾,抽取1%利多卡因5ml作局部浸润麻醉。(3)用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3~4ml后与穿刺针相连,排尽空气。(4)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针梗紧贴锁骨下缘。进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咳嗽,如有咳嗽应停止进针,以免刺破胸腔或损伤肺组织而引起气胸。(5)进针时,针头向后内上方进针,深度为3~4cm,边进针,边抽回血,见有暗红色血液通畅抽出即停止进针,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退出,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12~15cm。(6)皮肤进针处以75%酒精再次消毒,局部进行固定,外表覆盖纱布,封闭成功后用一次性贴膜封闭。 2 结果 经以上方法,120例均获成功,其中右锁骨下静脉101例,左锁骨下静脉19例,一次成功者75例,穿刺2~3次者45例。操作时间10~30min。有2例由于误穿锁骨下动脉产生了局部血肿,未出现心律失常、气胸、空气栓塞、血胸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点 (1)能够长期留置,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频繁使用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药物等,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血栓。 (2)因为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作消毒准备。(3)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易于保持清洁和更换。(4)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活动。(5)利于置管后护理。(6)适合于各年龄段。(7)暴露良好,穿刺成功率高。成人的锁骨下静脉长约3~4cm。左侧锁骨下静脉与上腔静脉的夹角呈锐角,穿刺及置管都较困难,再加上左侧胸膜较右侧高,发生气胸的可能性较大。所以,目前主张采用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1]。由于锁骨下静脉临近胸膜、膈神经、迷走神经等,为避免损伤这些组织,防止气胸、血胸、血肿、感染等并发症,首先要选择好穿刺点和进针方向。与锁骨上入路穿刺相比,由于胸膜呈上窄下宽的楔形,从锁骨下入路向空间相对大的偏上穿刺损伤胸膜发生气胸、血胸的概率也明显降低。笔者还认为,对于桶状胸、肺气肿、胸壁畸形等患者,操作应警惕;患者保持配合状态也是避免并发症的前提条件。 3.2 护理要点 (1)穿刺后要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红肿,有无疼痛感染等,密切观察患者的面唇、脉搏、呼吸,有无皮下气肿或气胸,一旦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2)定时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料,可用75%酒精消毒,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是否有感染征象,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消毒后更换敷料。(3)连续输液每天更换输液器一次,三通接头也应每天更换一次,若有血液回流入导管应及时更换。(4)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堵塞。注意导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 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教你学会如何中心静脉穿刺 附图

一何谓中心静脉?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如图 二为何要做中心静脉穿刺? 1 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经常在急、危病人的抢救治疗使用,在急诊科和抢救治疗时常见。 2 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指导临床液体的输入。在休克病人和手术中的病人中使用。 3 大中型手术病人,因为长时间的禁食,需要较长时间的禁食时为了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使用。 4 为了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常用于心律失常病人。 5 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将置换过滤(血滤)、静脉支架的放置等。 6 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为了保护外周血管并防止化疗药物的外渗而引起的皮肤坏死。 三中心静脉穿刺和置入导管的风险。 我们都知道,任何医疗操作都会存在风险,而具体风险的种类却又与你在哪个部位操作有关。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解剖图上可以看出,二者均处于胸腔顶部的肺尖、动静脉是相伴而行、距离心脏近等。因此,在这里操作可以出现如下风险:

1 气胸、空气栓塞:心脏在舒张时和胸腔配合至心脏和胸腔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而成负压状态,外界空气容易进入胸腔和心脏而产生气胸和空气栓塞(肺栓塞)。这是致命性的风险,一旦出现可有生命危险。 2 局部血肿、血胸、局部感染、败血症: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差或者误穿动脉时会因为动脉压力高或血液不容易凝固进入胸腔或皮下而形成血胸和皮下血肿,时间长了会出现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3 穿刺不成功:因为局部解剖变异或体位不恰当或选择穿刺点和进针角度不合适可以造成穿刺不成功,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又可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故不主张以增加上述风险出现的机率为代价行多次多点多角度穿刺,有时换一个人穿刺时反而更容易成功而且不以增加风险的出现机率。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心静脉穿刺术前同意书的内容就是这么来的。由此,也可以类推其他医疗操作的风险由来。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有意夸大穿刺等操作的风险,而且也没有哪一个医生有这份闲心杜撰一份危言耸听的文书来吓唬病人和家属 四哪些医生应该掌握中心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科性穿刺,尤其在遇到急救病人时,这根中心静脉导管将会成为一根救命的导管。因此,我认为:急诊科医生、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都应该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穿刺技术。但是,因为此操作存在着高风险,很多医院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大医院,只有麻醉医生能进行此项技术,而我却认为:麻醉医生在麻醉完成后进行操作有更大的风险,因为病人已麻醉,失去感觉,如果出现气胸和血胸时,所有的人并不会知道,最后造成整个手术过程中一侧肺叶失去功能。所以,麻醉中进行穿刺是非常危险的。我科大中型手术均在术前一天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如果有问题可立即拍胸片,了解肺及胸腔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这样就要求外科医生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五穿刺过程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本节应该纯属于个人体会,给医生看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个普通大众,多多了解无妨碍。从中,他们可以了解到:在医院里的任何一项治疗或操作均存在有一定的风险,还能了解医生是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的发生。我相信每一位医生都是这样尽力去做的,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对病人和所操作的医生来说,都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在这一点上,病人和医生都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绝非对立! 1 中心静脉穿刺前物品准备:一个已经消毒合格的静脉切开包或缝合包、肝素盐水一袋、20ml注射器一个、2%的利多卡因5ml、三通一个、肝素帽二个、单腔或双腔中表静脉导管一套、皮肤消毒消毒物品。具体见下图: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方案和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技术 一、基本知识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主要适应于以下情况: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二、基本操作指导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 ?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 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 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 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 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 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 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 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 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 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 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 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 n-Ga 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幵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1/3 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 (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返回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 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

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流程(优选材料)

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规范及流程 ㈠适应证 1.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液制品补充血容量,快速给药。 2.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导管。 3.为长期胃肠道外营养提供途径。 4.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 5.给外周静脉差的病人提供静脉通路。 6.长期给药:如肿瘤病人输注化疗药物。 7.特殊用途(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8.抽除气栓。 ㈡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穿刺部位的感染、创伤或静脉血栓形成;有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时,慎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最好在其纠正后再行穿刺。 ㈢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㈣操作流程 主要介绍右颈内静脉插管(Seldinger法)。 1.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操作风险并取得签字同意 2.病人评估和准备、物品准备、导管检查和准备。 3.病人头转向左侧,轻度后仰,置病人于Trendelenburg位(垂

头仰卧位),但病人有颅内高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不应取此体位。 4.术者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皮肤消毒铺单,显露锁 骨上切迹、锁骨、下颌骨下缘、胸锁乳突肌外缘和乳突,定位于乳突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连线的中点,可由胸锁乳突肌内侧进入颈内静脉(前路法)或在胸锁乳突肌二头顶点的内侧进入(中央法),避免误穿颈外静脉。 5.用1%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手指轻柔地扪及颈总动 脉,在动脉外侧将引导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大致指向同侧腋窝(前路法)或乳头(中央法)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6.拔除引导针,再用18G穿刺针(或经静脉套管)以相同部位、 角度和深度刺入。当进入血管或置管时,用注射器抽吸血液应顺畅;松开、然后拔除注射器(抽吸再次证实)。在心电监护下通过穿刺针或套管置入导丝,沿导丝拔除穿刺针(或套管),可用刀片将穿刺口扩大。一边轻按压住穿刺口皮肤,一边沿导丝送入扩张套管,旋转扩张套管可能有利于置入。然后一边送入中心静脉导管,一边拔除导丝,导管和输液端口排除残气后,用肝素化盐水冲洗。固定导管于皮肤上,盖好敷料。7.情况允许应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停留中心静脉导管期间 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具体见PICU院内感染监测中相关流程)。 ㈤注意事项

中心静脉穿刺技术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技术评分标准 年月日科室:姓名:分数: 项目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扣分 适应症6分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 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 危重病人的抢救。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 疗。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 环系统的作用。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1 口述漏一项扣2分 禁忌症3分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 穿刺。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2、周围皮肤炎症以及中心静脉血栓形 成。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劲内及锁骨下静脉 穿刺。 1 口述漏一项扣1分 术前准备10分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与病人或家属 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病人配 合。 5 未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扣5分,沟通不佳, 酌情扣分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备皮。 2 选股静脉未备皮,扣 2分 3、器械准备清洁盘,中心静脉穿刺包; 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 冲洗液。测压装置。 3 漏一项扣1分,扣完 为止 操作方法74分首选右劲内动脉,其次为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3 口述漏一项扣1分 穿刺用具:多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 包。 3 口述漏一项扣3分 以劲内静脉穿刺为例:1、病人仰卧侧头, 头低脚高位。 5 体位不当扣5分 2、戴好帽子口罩,消毒铺巾,清醒病人 可在颈动脉搏动表面你选择穿刺点处用 少量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 2 未戴口罩帽子扣2分 2 未洗手扣2分 8 未消毒铺巾扣8分3、术者立于病人穿刺侧,戴无菌手套, 用左手食指、中指摸清颈动脉搏动,右 手持穿刺针,针干与皮肤呈45—60度角, 从动脉搏动外侧约0.5—1.0cm刺入回抽 有暗红色血液流出。 30 未戴手套或手消毒 扣5分 定位欠佳,多次定位 扣3分

中心静脉穿刺图解

ICU深静脉插管技术详解——简单易懂,告别国内教科书 分享 首次分享者:ルヽ羔羊医生已被分享423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ICU深静脉插管技术详解——简单易懂,告别国内教科书 来自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培训资料,彻底告别国内不专业的文献以及教科书。 深静脉插管主要适应症: . 给予药物-很多药物(升压药、化疗药、全胃肠外营养等)因为具有刺激性,不适合经浅静脉导管给药,故需要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 . 血液动力学检测-检测中心静脉压; . 血浆过滤、血浆置换术、血液透析、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次要适应症: . 浅静脉通路困难; . 容量复苏。 绝对禁忌症: ?Cellulitis over the vein site (must pick alternative location) ?Peripheral IV access is adequate for the clinical needs of the patient ?Operator inexperience (unless supervised by an experienced practitioner) ?Uncooperative or combative patients ?Infection over catheter site ?Clot in the selected vein 相对禁忌症: 部位选择:

你的病人能够忍受相应的并发症吗? 解剖:

The IJ vein travels with the carotid artery; the vein typically lies anterolateral to the carotid artery. It runs under the medial portion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nd travels under the apex of the triangle formed by the sternal and clavicular heads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and the clavicle. easily found in almost every patient, and a catheter in the subclavian vein is more comfortable for the patient than one placed in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As the subclavian vein crosses behind the first rib, it lies posterior to the medial third of the clavicle, and has a diameter of 1-2 cm. At this point, the subclavian artery lies superior and posterior to the vein. As these vessels continue laterally, they both drop caudally to enter the axillary region. The right side is often preferred for line insertions as the dome of the pleura of the lung may extend above the first rib on the left, but rarely extends this far on the right. Insertion on the right also avoids the risk of damage to the thoracic duct on the left. Consent Always obtain consent prior to the procedure. Be sure to inform the patient of the reason for the procedure, the proposed benefits, its major risks and the potential management of thes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insertion of a chest tube, surgery or cardioversion). It is also best to walk the patient through the steps of the procedure to minimize their anxiety.

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及配合

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及配合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应用于临床近40年,现已成为危重病人床旁监测、抢救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胃肠外营养的给入,快速输血、抢救大出血等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心静脉置管术具有损伤小、感染机会少、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只要操作熟练、仔细、解剖定位准确则成功率极高,且并发症可降至最低。一、适应症:1、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或了解左、右心功能; 2、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3、需大量输液输血、行CAVH、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临床透析等; 4、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或需中心静脉注入某些高浓度、刺激大的药物等; 5、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6、由于衰竭、重度浮肿或静脉炎等外周静脉输液途径难以建立或保持时。 二、相对禁忌症:1、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如血液病、DIC); 2、穿刺局部有感染、损伤、肿瘤、血管、手术瘢痕等。常用的穿刺置管途径(一)、颈内静脉置管术 1、优点A:穿刺与插管较容易(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比较);B:损伤胸膜和动脉的机率小;C:相对较安全。2、缺点A:穿刺时部位要求严格,因此心衰、肺水肿、哮喘及其他不能平卧的患者不宜用此穿刺法;B:由于导管接头要固定在病人颈部,故患者颈部活动受限且有恐惧感。三、注意事项A:穿刺部位最好选择右侧,因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且血管较左侧粗,较易穿刺成功,而左侧进针则容易损伤胸导管;B:进针时针尖应与皮肤成25~30°,进针深度应依

据患者颈部长短及胖瘦而定。一般情况下,穿刺针刺入皮肤即见回血,成人约4cm以内,极少达5~7cm。 C:整个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空气进入。 D:导管留置时间为10~14天。(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3、注意事项:A: 穿刺部位有感染时禁做穿刺。严重肺气肿、胸廓畸形、凝血机制障碍、严重高血压(收缩压> 180mmHg)、上腔静脉栓塞等情况时应慎做穿刺B:穿刺定点要准确,进针方向、角度要正确,以防止气胸等合并症发生。若回抽到气体或病人出现呛咳、胸部刺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穿刺,这往往提示有胸腔肺损伤,采取的措施为:严密观察,拍胸片了解肺压缩情况,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C:因颈动脉位于颈静脉后上方,故穿刺时进针角度不要过大,以免刺入动脉。若穿破应立即压迫5min以上,轻者颈根部会形成血肿,不影响吸收,但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血肿可能较大以致压迫、推移气管或向纵隔及胸腔蔓延。D:导管留置时间为10~14天。(三)、股静脉置管术: 1:优点:A:操作较方便,病人恐惧心理小;B:局部解剖简单,不易损伤动静脉,且止血较容易; 2、缺点:距离会阴部近,容易引起导管感染。3、注意事项:A: 穿刺部位有感染时禁做穿刺。严重肺气肿、胸廓畸形、凝血机制障碍、严重高血压(收缩压> 180mmHg)、上腔静脉栓塞等情况时应慎做穿刺B:穿刺定点要准确,进针方向、角度要正确,以防止气胸等合并症发生。若回抽到气体或病人出现呛咳、胸部刺痛等症状,

静脉注射操作流程图

静脉注射操作流程 一、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注射时,需要迅速发挥药效者,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因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方法。 3、做诊断性检查,如肝、胆囊、肾等X线射片前,由静脉注入药物用于静脉营养治 疗。 二、汇报病例:患者王敏女60岁中学教师,主因“口干多饮多尿5年”于2017年1月10日常诊步入病房。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现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出冷汗,测随机血糖:2.0mmoI。遵医嘱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患者神志清楚。已查阅病例患者无心肺疾患,无药物过敏史. 三、评估:拿通知单进病房,核对患者,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王敏。看手腕带。您现在觉得怎么样?心慌是吧?刚才给您测得血糖2.0。现在遵医嘱要给您推注50%葡糖糖。您对什么药物有过敏吗?没有。我看一下您的手部皮肤。活动肢体。这个血管粗直弹性好,待会在这给您注射吧?需要扶您去方便吗?不需要,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回来。 三、汇报评估结果:与患者沟通有效,环境安静安全光线充足,注射部位无瘢痕、硬结、炎症,血管粗直、弹性好,符合静脉穿刺要求。。 四、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速干手消毒液、2%碘酊、75%酒精、棉签、注射药物、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择)、治疗卡、治疗巾、垫枕、止血带、弯盘、砂轮(或启瓶器)、锐器盒、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五、操作过程 治疗室配药: 1、洗手,戴口罩。

2、依据治疗卡,核对药物。检查药物品名、剂量、质量、有效期,弹击安瓿尖端,用75%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部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锯一痕迹,再次消毒安瓿后沿痕迹打开安瓿,将玻璃小帽放置入弯盘中。 3、检查5ml注射器(有效期、有无漏气、),拧紧针头抽动活塞,按无菌要求抽吸药物,套上安瓿,放于无菌盘。 4、推治疗车于患者床旁。核对手腕带,查对患者床号、,与患者交流,以取得配合;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注射部位。穿刺部位下铺垫枕、治疗巾,用螺旋消毒皮肤,直径5cm,待干;自无菌盘取出已配药的药物,依据治疗卡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无菌要求连接头皮针,排气。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 5、穿刺:再次核对床号、,嘱患者握拳。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缓慢推注药液。(推注过程中要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仍在静脉。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重新注射。)王阿姨您现在感觉怎么? 6、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针头放入锐器盒弃用,注射器、一次性治疗巾、棉签放入医疗垃圾桶,垫枕放回治疗盘;再次核对药名,安瓿放入医疗垃圾桶弃用;核对床号、。王阿姨已经给您注射完了,再过15分钟我会再次来给您测血糖。期间如果您有不舒服请您及时呼叫我。您的配合。 六、注意事项: 1、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了保护静脉,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远心端到近端的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并随时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局部及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盛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注射时先作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再取注射器(针头不动),调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以防止药物外溢于组织而发生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