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及其连结
实验二颅骨及其连结、上肢骨及其连结(精)

实验二颅骨及其连结、上肢骨及其连结一、颅骨及其连结颅及分离颅概述成年人的颅由23块分离的颅骨所组成,各骨借骨缝而坚实相连,仅下颌骨与颅之间以活动关节相连(参看骨架)。
舌骨在发生上与颅有关,亦列入颅内,但它与颅完全分离,仅借韧带与之相连(舌骨后看)。
颅由于各骨所占部位的不同可分两部分,即脑颅和面颅。
脑颅围成颅腔略呈卵圆形,其中容纳脑及其附属结构。
颅腔的顶盖为颅顶,腔的底是颅底,颅底内面具有三个凹陷,由前向后分别命名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面颅位于脑颅前下方,构成呼吸道、消化道的起始部以及感觉器的腔隙(如眼眶、鼻腔和口腔)。
1. 脑颅脑颅由八块颅骨所构成,其中不成对者从前向后计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它们都位于颅的中间区,成对的位居两侧,有颞骨和顶骨(图1—15,18)。
额骨构成颅的前部,分三部:①额鳞:形成颅顶前部,此骨板内中线两侧含有腔隙为左、右额窦;②眶部:形成眼眶顶壁,它是分隔颅腔与眶腔的薄骨板;③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
额鳞向后与左、右顶骨相连结,左右顶骨的后方接枕骨,枕骨弯向前下方形成颅后窝的大部,窝中央大孔名枕骨大孔,孔的后部为鳞状的大骨板叫枕鳞,两侧为侧部,孔的前方为基底部。
筛骨位于颅前窝底壁的中央,左、右眼眶之间,构成颅前窝的底和鼻腔的顶。
它在额状切面上呈“巾”字形,分三部:①筛板:为水平骨板,位于颅前窝的中央部,板上有许多小孔名筛孔,有嗅神经的根丝通过。
正中有一向上的骨突称鸡冠;②垂直板:为下垂进入鼻腔的骨板,参与组成骨性鼻中隔;③筛骨迷路:为位于垂直板两侧的骨块,其内有多数含气小腔即筛窦。
左,右迷路的外侧壁为薄骨板名眶板,形成眼眶的内侧壁。
迷路的内侧面上有两个弯曲的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
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向前接筛骨与额骨,向后与枕骨相接,两侧与颧骨相接,形如蝴蝶。
分体、小翼、大翼和翼突4部。
体位于中央,体内部有被分隔成两部的腔名蝶窦,体的上面有一凹名垂体窝。
02颅骨及其连接

第二单元颅骨及其连接颅是由23块形状不同的颅骨借骨连结形成,按其所在的位臵,将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一、脑颅骨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以及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和蝶骨,共8块,共同围成容纳脑的颅腔。
1. 额骨(frontal bone) 是呈贝壳状的扁骨,位于颅的前上方,构成颅盖和颅底的前部,其前下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额窦。
2. 顶骨(parietal bone) 为内凹外凸的的扁骨,位于颅顶的中部,左右各一。
3. 枕骨(occipital bone) 呈勺状,位于颅的后下部,其前下部有圆形的枕骨大孔,此孔前部为基底部,后部为枕鳞,两侧为侧部。
4. 颞骨(temporal bone) 介于顶骨、蝶骨和枕骨之间,构成颅腔的侧壁,属于不规则骨(图1-28,图1-29)。
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三部分:位于外耳门前上方的呈鳞片状的骨片为鳞部,其前下份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
围绕外耳门前下部的骨板为鼓部。
在外耳门内侧伸向前内的三棱锥状骨突为岩部,岩部后下方的突起为乳突,乳突前方的细长骨突为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的孔为茎乳孔。
5. 蝶骨(sphenoid bone) 位于颅底的中央,呈蝴蝶形。
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4部。
位于蝶骨体内的一对含气骨腔为蝶窦。
大翼为一对自体向两侧伸且略向上方翘的骨片。
小翼是从体的前上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三角形骨片。
自体和大翼交界处向下形成一对翼突。
6. 筛骨(ethmoid bone) 位于蝶骨前方和两眼眶之间,呈巾字形。
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筛板呈水平位,其上有许多筛孔,分隔颅腔与鼻腔。
垂直板呈正中矢状位,参与构成骨鼻中隔的上部。
位于垂直板两侧的是筛骨迷路,其由许多骨片围成的含气空腔,称为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上、下两个弯曲的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
二、面颅骨面颅骨构成面部支架,共15块。
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下颌骨、舌骨和犁骨,这些骨分别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颅骨及其连结 人体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眶的交通 底(眶口)与外界相通 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 经鼻泪管与鼻腔相通 经眶下裂与翼腭窝、颞下窝相通 经眶下孔与面部相通 经眶上裂与颅中窝相通
(2)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 :犁骨、筛骨垂直板 顶:筛板 底: 骨腭(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 外侧壁: 有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及蝶筛隐窝 筛板
翼点
外耳门 乳突 颧弓
6、颅前面观
(1)眶orbit: 底(眶口) 尖 上壁 内侧壁 下壁 外侧壁
视神经管optic canal 泪腺窝fossa for 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lacrimal gland
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眶下沟inferior orbital sulcus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泪囊窝fossa for lacrimal sac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三、颅骨的连结
纤维连结:缝
颅的连结
软骨连结:蝶枕软骨结合等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 构成 •下颌头 •下颌窝和关节 结节 •关节软骨为 纤维软骨 •囊内有关节 盘将关节腔分 为上、下两部 分 • 上提和下降 • 前进和后退 • 侧方运动
上颌骨maxilla
一体:上颌体 额突 颧突 牙槽突 腭突
四突
腭骨palatine bone
二、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
冠状缝coronal suture
矢状缝 sagittal suture
人字缝 lambdoid suture
2、颅后面观
人字缝
枕外隆凸 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解剖学 4颅骨及其连结

2)眶 : 呈四边形,一尖、一底、四壁。
容纳眼球及附属器。
底
眶口呈四边形,眶上切迹(孔)
眶下孔。
尖
上壁
视 N孔
泪腺窝。
颅中窝。
内侧壁 最薄,泪囊窝
鼻泪管
鼻腔。
下 壁
下方为上颌骨, 眶下裂;
眶下沟 眶下管 眶下孔。 颅后窝。
外侧壁
较厚, 眶上裂
3)骨性鼻腔: 顶 侧 筛板; 底 骨腭 切牙管。 蝶筛隐窝。 蝶腭孔 翼腭窝。
小结:
1、颅底: 前额后枕中央蝶,
上盖顶骨两侧颞、
筛骨额中切。
2、骨性鼻腔:
两口四壁一中隔,
三甲三道一隐窝。
3、面颅骨名称位置:以上颌骨为中心。
上连鼻泪,下有下颌;
外颧内甲, 后有梨骨;
下颌喉间, 舌骨落座。
4、骨性标志:
下颌角、颧弓、乳突、枕外隆凸、
舌骨、翼点、
眶缘 眶上切迹(孔) 眶下孔、颏孔。
颈V孔;颈A管外口。
茎突
下颌窝 破裂孔。
茎乳孔。
关节结节。
5、颅侧面观:
翼点 骨 交会之点。脑膜中前支,X线手 术需注意。 外耳门: 乳 突: 颧弓 翼腭窝: AVN 颞上窝 颞下窝 蝶腭孔 颞线 颞窝。 鼻腔。 “ H ”形缝,额、顶、颞、蝶四
颅中窝。
6、颅前面观:
1)额区:额鳞、额结节、眉弓、眉间。
颅底
由蝶、枕、颞 、额、筛骨
构成。
1、额骨: 分三部。额鳞、眶部、鼻部。
2、筛骨: 含气骨;分三部。
筛板 垂直板 筛迷路 鸡冠。 筛窦 上鼻甲 中鼻甲 体。 3、蝶骨: 大、小翼。 翼突。 眶板
体
大翼
蝶窦、蝶鞍、垂体窝。
颅骨及其连结课件

脑颅(8)
额骨(1) 顶骨(2) 颞骨(2) 枕骨(1) 蝶骨(1) 筛骨(1)
额骨 筛骨 蝶骨
颞骨 顶 骨
枕骨
颅骨及其连结
面颅(15)
鼻骨 (2) 泪骨( 2) 上颌骨 (2)
颧骨( 2) 下鼻甲 (2)
腭骨(2) 下颌骨(1)
犁骨 (1) 舌骨(1)
颧骨
鼻骨泪
骨
下
鼻犁 甲骨
上颌骨
颅骨及其连结
颞 下 颌 关 节 的 运 动
➢侧方运动
颅骨及其连结
颞下颌关节
• 组成
由下颌头和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
• 关节类型
滑车关节或联动关节。
• 结构特点 关节面由纤维软骨覆盖;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 为两部分;两侧有侧韧带加强;前脱位较常见。
• 运动方式 张口、闭口、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
颅骨及其连结
三、颅骨及其连结
[掌握] 1.颅骨的组成。 2. 颅的侧面观。
[熟悉] 1.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2.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颅骨及其连结
颅 骨 的 分 类
颅骨及其连结
•脑颅(8)
额骨(1) 顶骨(2) 颞骨(2) 枕骨(1) 蝶骨(1) 筛骨(1)
额骨
顶骨
蝶骨 颞骨
枕骨
颅骨及其连结
作业
[名词解释] 1.翼点 [简答题] 1.颅骨的组成 2.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颅骨及其连结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颅骨及其连结
下颌骨(前面观)
颅骨及其连结
冠突
下颌骨 (内侧面观)
颅骨及其连结
下颌切迹
颅骨(二)及其连结重点课件

支撑舌头
舌骨为舌头的活动提供支撑, 并帮助控制发声和语言。
02
颅骨的连结方式
颅骨的骨缝连结
颅骨的骨缝连结是指颅骨之间的 骨性连接,主要通过颅骨间的骨
缝组织来实现。
骨缝连结具有固定和稳定性强的 特点,使颅骨能够形成一个完整 的头颅骨架,维持头部的形态和
结构。
骨缝连结在婴幼儿期具有一定的 活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颅骨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 义。颅骨解剖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古代人类的颅骨特征和演化规律,为人类历史和文化传 承提供宝贵资料。
颅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和发掘
通过实地调查和发掘古代人类遗址,可以获取大 量的颅骨标本,为颅骨解剖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鼻骨等。
位于中耳内,包括锤骨、 砧骨和镫骨,主要功能 是传递声音。
舌骨
位于喉部,连接喉部与 舌部,具有支撑喉部和
舌部的功能。
颅骨的功能
01
02
03
04
保护脑组织
颅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脑组织, 使其免受外界损伤。
支撑面部结构
面颅骨支撑着面部肌肉和软组 织,维持面部形态。
传递声音
听小骨将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内 耳,帮助我学教育和临床实践:如前所述,颅骨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来说,掌握颅骨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头部 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颅骨解剖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临床实践的进步和 发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儿童期
颅骨的生长速度减缓,但颅骨 的各部分继续生长,以适应大
脑的发育。
颅骨的生长速度
颅骨及其连接PPT课件

上面(眶面):内含眶下管, 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 后面(颞下面):对向颞下窝 内侧面(称鼻面):鼻腔外侧壁,后份有上颌 窦裂孔,通入上颌窦,前份有纵行的泪沟 前面:对向面部,上份有眶下孔。
4突
额突: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接额骨、鼻骨和泪骨 牙槽突:向下伸出,其下缘有牙槽。 颧突:向外侧,接颧骨。 腭突:向内侧伸出水平 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骨腭前份。
髁突
冠突
下颌切迹 下颌小舌
下颌头
下颌颈
颏 隆 凸
颏孔 下颌角
颏棘 咬肌粗隆 翼肌粗隆
2、舌骨 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 呈马蹄铁形。中间部称体,向后 外延伸的长突称大角,向上的短 突称小角。 3.犁骨 为斜方形小骨片,组成鼻中隔的 后下部。
4、上颌骨 成对,位于面部中央,分
1体
体内有上颌窦,表面分四个面:
重要结构
•颅前窝 •颅中窝 筛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破裂孔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舌下神经管内口 •颅后窝 颈静脉孔
颅的顶面观
颅底内面观
组成
额骨
筛骨 顶骨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蝶骨 颞骨
枕骨
颅底外侧面观
骨腭 颈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孔 茎乳孔 下颌窝 关节结节 舌下神经管外口
颅侧面观
•翼点 •颞下窝 •翼腭窝
成面颊的骨性突起。
颅的整体观
• • • • • • 颅顶面观 颅后面观 颅内面观:颅底内侧面观 颅底外面观 颅侧面观 颅前面观
(三)颅的整体观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颅骨借膜和软 骨牢固结合成一整体。全颅的特征, 对临床应用极为重要。 1、颅顶面观 内面凹陷,有许多与
冠状缝
脑沟回对应的压迹与骨嵴。两侧有
颅骨及其连结

3.犁骨
为斜方形小骨片, 位于鼻腔正中, 组成骨鼻中隔后下份。
4.腭骨
呈“L”形, 成对, 其水平板参加 组成口腔顶部(骨腭后份), 其垂
腭突 (上颌骨)
直板组成鼻腔外侧壁后份。
水平板
(腭骨)
犁骨
内 侧 面 观
颅骨及其连结
后 面 观
第13页
5.舌骨
舌骨位于颈部前方, 借肌和韧带悬系于下颌骨下后方。呈马蹄铁形, 中间部称体, 向后外延伸长突为大角, 向上短突为小角。
颅骨及其连结
第19页
鼻腔外侧壁上、中、下3个向下卷曲骨片, 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及 下鼻甲。前二者属于筛骨一个别, 后者为独立骨块, 即下鼻甲骨。各鼻 甲下方相对凹陷成沟状, 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及下鼻道。上鼻甲后 上方与蝶骨体间间隙称蝶筛隐窝。
颅骨及其连结
第20页
在鼻腔周围,有些骨内有含气 空腔,它们都与鼻腔相通,称为 鼻旁窦,共有4对:
弓, 其上有16个容纳下牙牙槽。前面正中下部为突向前颏隆凸, 前外侧面有一 对颏孔, 有血管、神经穿出。
颅骨及其连结
第10页
下颌支是由体伸向后上方长方形骨板。其后缘与下颌底相交处称下颌 角。下颌支内侧面中央有下颌孔, 有血管、神经经过。下颌支上方有两个突 起, 前方称冠突, 后方称髁突 , 两突之间凹陷称下颌切迹;髁突上端膨大为 下颌头, 相关节面与颞骨下颌窝相关节。下颌头下方较细, 称下颌颈。
颅骨及其连结
第21页
(4)骨性口腔 : 骨性口腔由 下颌骨、上颌骨及腭骨组成。 顶为骨腭,由两侧上颌骨腭突 及腭骨水平板组成,骨腭前方 正中有切牙孔,通鼻腔;骨腭 后方两侧各有一个腭大孔,向 上通翼腭窝。前外侧壁由上颌 骨牙槽突、下颌骨和牙围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颅的骨性构成:共23块。
1.脑颅骨:8块。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2.面颅骨:15块。 成对--鼻骨、泪骨 、颧骨、 上颌骨、下鼻甲、腭骨 不成对--下颌骨、舌骨、犁骨
二、部分分离颅骨的形态
下颌骨:一体两支,体与支移行处称下颌角。
下颌体主要结构:
前方正中突向前--颏隆突; 前外侧--颏孔; 内面正中--颏棘;
口于鼻腔,总称鼻旁窦。
①额窦:位于眉弓深面, 开口于中鼻道。 ②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 口于上鼻甲后方的蝶筛隐窝。 ③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中鼻道。 ④筛窦:前、中 群开口于中鼻道, 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四、颅骨的连结 1.直接连结: (1)缝连结: 颅顶骨之间的连结。 (2)软骨连结: 颅底各骨及面颅各骨之间的连结。
2.间接连结--颞下颌关节
(1)组成: 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 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 (2)特点: ①关节囊松弛,前部较为 薄弱,易向前脱位;
②关节囊有外侧韧带加强;
③囊内有“S”关节盘,把
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
(3)运动
下颌关节为联动关节,主要是
下颌骨上提、下降(转动运动在
关节下腔),前进、后退(运动 在关节上腔)及侧方运间、眶上切迹; (2)眶 呈四面锥体形,眶缘为底, 眶下缘中点下方为眶下孔;眶 尖约对视N管。 ※上壁-前外侧有泪腺窝;※内侧壁-前下份有泪 囊窝,经鼻泪管向下通鼻腔;※下壁-中部有眶下沟、 眶下管通眶下孔;※外侧壁-与上壁间的后方为眶上 裂,与下壁间的后方为眶下裂。
前囟的临床意义: 1、产科判断胎位; 2、间接判断颅内压:下陷表示颅内压低, 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 3、判断生长发育情况
谢 谢!
转动,一侧滑动)。
1)开颌运动: 张口是下颌骨下降,并伴有向前的运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上、 下腔; 在打哈欠时的下颌运动即为最大开颌运动。使髁状突停止在 关节结节处仅作转动运动而不再向前滑动,开颌运动达到最大 限度。此时,活动只发生在下腔。
新生儿颅的特征: 1、脑颅比面颅大得多; 2、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纤 维组织膜,其中特别的是前囟、后囟; 3、前囟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最大, 约1-2岁时闭合; 4、后囟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汇合处,呈三 角形,约1/2-1岁时闭合。
Ⅹ是迷走Ⅺ副,
Ⅻ舌下要记住。
2.颅底外面观 以两侧下颌窝前缘及两 侧乳突前缘作横线,将其 分为3个区。 前区: 骨腭、牙槽突、切牙孔、 腭大孔; 骨腭后方:翼突外侧板 及内侧板; 内侧板间-鼻后孔; 外侧板与颧弓间-颞下窝;
中间区:正中为枕骨基底部。 前横线:正好通过卵园孔或 破裂孔; 后横线:通过茎乳孔、颈V孔 后缘及舌下N管外口。 颈V孔后外侧有茎突;以
蝶骨棘为中心,前为棘孔,
后为颈A管外口,内侧为肌
咽管沟,外侧为下颌窝(前
有关节结节)。
后区: 枕骨大孔; 枕髁; 乳突; 枕外隆突及上项线;
3.侧面观:
(1)外耳门: 前方-颧弓; 后方-乳突。 (2)颞窝: 颧弓以上,颞线以下,为颞肌附 着点。 翼点:额、顶、颞、蝶骨会合处 的H形缝,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 (3)颞下窝: 颧弓以下,颧弓与翼突外侧板 间。经翼上颌裂通翼腭窝。
下颌支主要结构:
冠突、髁突、下颌切迹、下 颌头、下颌颈;下颌孔、下 颌小舌。
三、颅骨的整体观 1.颅底内面观、相关孔道及通过的结构: (1)颅前窝: 鸡冠、筛骨筛孔(Ⅰ) (2)颅中窝: ※中央为蝶骨体,垂体窝、鞍 结节、交叉沟、视N管(Ⅱ及眼 A);※鞍背(与垂体窝统称蝶 鞍)、颈动脉沟、眶上裂(Ⅲ、 Ⅳ、Ⅴ1、Ⅵ) 、破裂孔;※前 床突、中床突、后床突;
※圆孔(Ⅴ2)、卵圆孔(Ⅴ3)、 棘孔(脑膜中A); ※弓状隆起、鼓室盖、三叉N 压迹; (3)颅后窝: ※枕骨大孔、斜坡、舌 下N管内口(Ⅻ)、内耳 门(Ⅶ、Ⅷ); ※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Ⅸ、Ⅹ、 Ⅺ 、颈内V)。
12对脑神经口诀: Ⅰ嗅Ⅱ视Ⅲ动眼,
Ⅳ滑Ⅴ叉Ⅵ外展,
Ⅶ面Ⅷ听Ⅸ舌咽,
(3)骨性鼻腔
1)骨性鼻腔的构成:
四壁: 上壁-筛骨筛板; 下壁-骨腭; 内侧壁-鼻中隔(筛骨垂直板 + 犁骨); 外侧壁-筛骨迷路+上颌骨一部+下鼻甲+腭骨垂直板;
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及相应上、中、下鼻道;上
鼻甲后方蝶筛隐窝,中鼻甲后方有蝶腭孔通翼腭窝。
两孔: 鼻前孔(1对,合称梨状孔); 鼻后孔(1对); 2)鼻旁窦 鼻周围的一些含气骨,骨 质中空,在活体,其内层粘 膜与鼻腔粘膜相延续,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