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及骨连接
03颅骨及连接

筛骨 1块,为骨质 菲薄的含气骨。位于 两眶之间,呈“巾” 字形,分 筛板、垂 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分。筛板呈水平位。 垂直板构成鼻中隔的 一部分。筛骨迷路位 于垂直板的两侧,由 许多小房构成,称筛
窦。
面颅骨 面颅骨共 15块,它们是成 对的上颔骨、鼻 骨、泪骨、颧骨、 下鼻甲及腭骨。 不成对的犁骨、
颅骨的组成
成对 顶骨 颞骨 脑颅骨 8块
不成对 额骨 枕骨 蝶骨 筛骨
面颅骨 15块 下颌骨 上颌骨 腭骨 鼻骨 颧骨 犁骨 下鼻甲 泪骨 舌骨
脑颅骨 脑颅
骨 共8块。其中额 骨、筛骨、蝶骨、 枕骨各1块;顶骨、 颞骨各两块。额骨 在前,枕骨在后, 蝶骨位于颅底的中 央,筛骨只有一小 部分参与颅底的组 成,其余部分参与 构成鼻腔。两侧为
由下颌骨的下颌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和 关节结节以及其连结组织构成。 关节
腔内有椭圆形的关节盘,其周缘与关 节囊相连,将关节腔分为互不相通的 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后壁松弛, 前壁薄弱,因此下颌关节易发生前脱 位。 左、右颞下颌关节为联合关节,
其运动关系到咀嚼、语言和表情等功 能。其运动形式有上提(闭口)、下 降(张口)、前后滑动以及侧方滑动。 日常说话和咀嚼时,以上运动形式需 综合进行方能完成。 当关节囊过分松
。 上方有蝶筛隐窝
鼻旁窦 包括额窦、上 颌窦、筛窦和碟窦,它们 皆与鼻腔相通,额窦位于 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 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 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 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 部,故在直立位时引流不 畅;筛小房(筛窦)位于 筛骨内,由筛骨迷路内许 多蜂窝状小房组成的,按 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前、中、 后3群筛小房。前、中群 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 群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 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
02颅骨及其连接

第二单元颅骨及其连接颅是由23块形状不同的颅骨借骨连结形成,按其所在的位臵,将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一、脑颅骨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以及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和蝶骨,共8块,共同围成容纳脑的颅腔。
1. 额骨(frontal bone) 是呈贝壳状的扁骨,位于颅的前上方,构成颅盖和颅底的前部,其前下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额窦。
2. 顶骨(parietal bone) 为内凹外凸的的扁骨,位于颅顶的中部,左右各一。
3. 枕骨(occipital bone) 呈勺状,位于颅的后下部,其前下部有圆形的枕骨大孔,此孔前部为基底部,后部为枕鳞,两侧为侧部。
4. 颞骨(temporal bone) 介于顶骨、蝶骨和枕骨之间,构成颅腔的侧壁,属于不规则骨(图1-28,图1-29)。
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三部分:位于外耳门前上方的呈鳞片状的骨片为鳞部,其前下份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
围绕外耳门前下部的骨板为鼓部。
在外耳门内侧伸向前内的三棱锥状骨突为岩部,岩部后下方的突起为乳突,乳突前方的细长骨突为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的孔为茎乳孔。
5. 蝶骨(sphenoid bone) 位于颅底的中央,呈蝴蝶形。
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4部。
位于蝶骨体内的一对含气骨腔为蝶窦。
大翼为一对自体向两侧伸且略向上方翘的骨片。
小翼是从体的前上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三角形骨片。
自体和大翼交界处向下形成一对翼突。
6. 筛骨(ethmoid bone) 位于蝶骨前方和两眼眶之间,呈巾字形。
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筛板呈水平位,其上有许多筛孔,分隔颅腔与鼻腔。
垂直板呈正中矢状位,参与构成骨鼻中隔的上部。
位于垂直板两侧的是筛骨迷路,其由许多骨片围成的含气空腔,称为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上、下两个弯曲的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
二、面颅骨面颅骨构成面部支架,共15块。
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下颌骨、舌骨和犁骨,这些骨分别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颅骨及其连结课件

4
n 颅的顶面 n 颅的内面 n 颅底外面 n 颅的前面 n 颅的侧面
2024/5/5
5
n 颅的顶面 n 颅的内面 n 颅底外面 n 颅的前面 n 颅的侧面
2024/5/5
6
n 颅的顶面 n 颅的内面 n 颅底外面 n 颅的前面 n 颅的侧面
2024/5/5
7
n 颅的顶面 n 颅的内面 n 颅底外面 n 颅的前面 n 颅的侧面
n 额骨 n 顶骨 n 蝶骨 n 枕骨 n 筛骨 n 颞骨
2024/5/5
1
• 面颅骨
成对的: 上颌骨、鼻骨、 颧骨、泪骨、 下鼻甲、腭骨
不成对的:
犁骨、下颌骨、 舌骨
2024/5/5
2
2024/5/5
3
(二)颅底整体观
n 颅的顶面 n 颅的内面 n 颅底外面 n 颅的前面 n 颅的侧面
2024/5/5
2024/5/5
12
2024/5/5
13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下肢带骨
※自由下肢骨
※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 运动
2024/5/5
14
※下肢带骨
2024/5/5
15
※
自 由 下 肢 骨
2024/5/5
16
2024/5/517※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2024/5/5
18
2024/5/5
8
(三)人颅的特点(见书)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出生后的变化
n 头部比例大 n 脑颅比例大
n 囟的存在
2024/5/5
9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上肢带骨 ※自由上肢骨 ※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颅骨及其连结 人体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眶的交通 底(眶口)与外界相通 经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 经鼻泪管与鼻腔相通 经眶下裂与翼腭窝、颞下窝相通 经眶下孔与面部相通 经眶上裂与颅中窝相通
(2)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 :犁骨、筛骨垂直板 顶:筛板 底: 骨腭(上颌骨腭突、腭骨水平板) 外侧壁: 有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及蝶筛隐窝 筛板
翼点
外耳门 乳突 颧弓
6、颅前面观
(1)眶orbit: 底(眶口) 尖 上壁 内侧壁 下壁 外侧壁
视神经管optic canal 泪腺窝fossa for 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 lacrimal gland
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 眶下沟inferior orbital sulcus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泪囊窝fossa for lacrimal sac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三、颅骨的连结
纤维连结:缝
颅的连结
软骨连结:蝶枕软骨结合等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 构成 •下颌头 •下颌窝和关节 结节 •关节软骨为 纤维软骨 •囊内有关节 盘将关节腔分 为上、下两部 分 • 上提和下降 • 前进和后退 • 侧方运动
上颌骨maxilla
一体:上颌体 额突 颧突 牙槽突 腭突
四突
腭骨palatine bone
二、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
冠状缝coronal suture
矢状缝 sagittal suture
人字缝 lambdoid suture
2、颅后面观
人字缝
枕外隆凸 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颅骨连结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颅骨连结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人的颅骨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结构,由多块骨头组成,这些骨头之间通过特定的连结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坚固而稳定的颅腔,保护着大脑等重要的器官。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颅骨连结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颅骨主要由 8 块脑颅骨和 15 块面颅骨组成。
脑颅骨围成颅腔,容纳并保护着大脑;面颅骨则构成了面部的框架。
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以及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这些骨头之间的连结方式主要有三种: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滑膜关节。
纤维连结是一种较为稳固的连结方式。
例如,颅盖骨之间的缝,如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就是通过纤维结缔组织相连。
这种连结方式在成年后会变得更加坚固,使得颅盖骨成为一个整体,能够有效地抵抗外界的压力和冲击。
软骨连结则常见于颅底。
比如,蝶骨和枕骨之间通过软骨相连。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这种软骨连结会逐渐骨化,从而增强颅底的稳定性。
滑膜关节在颅骨连结中相对较少,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颞下颌关节。
它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构成,能进行张口、闭口等运动。
面颅骨之间的连结也多种多样。
例如,上颌骨与颧骨之间通过缝相连;鼻骨之间、鼻骨与上颌骨之间也通过纤维结缔组织相连。
这些连结方式使得面部骨骼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面部表情和咀嚼等功能。
颅骨连结的正常形态结构对于维持头颅的外形和功能至关重要。
一个正常的颅骨连结能够保证颅腔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大脑提供良好的保护空间。
同时,也为面部的肌肉、神经和血管提供了附着点和支撑,使得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表情动作、咀嚼、吞咽等生理活动。
如果颅骨连结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颅缝过早闭合会影响头颅的正常发育,导致头颅畸形;颞下颌关节紊乱则可能会引起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影响咀嚼和说话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受到剧烈的撞击和损伤,以免影响颅骨连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咀嚼习惯,对于维护颞下颌关节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颅骨及其连接PPT课件

上面(眶面):内含眶下管, 管向后连于眶下沟,向前通眶下孔 后面(颞下面):对向颞下窝 内侧面(称鼻面):鼻腔外侧壁,后份有上颌 窦裂孔,通入上颌窦,前份有纵行的泪沟 前面:对向面部,上份有眶下孔。
4突
额突:由前面内侧向上伸出,接额骨、鼻骨和泪骨 牙槽突:向下伸出,其下缘有牙槽。 颧突:向外侧,接颧骨。 腭突:向内侧伸出水平 两侧上颌骨的腭突相连接组成骨腭前份。
髁突
冠突
下颌切迹 下颌小舌
下颌头
下颌颈
颏 隆 凸
颏孔 下颌角
颏棘 咬肌粗隆 翼肌粗隆
2、舌骨 位于下颌骨体的后下方, 呈马蹄铁形。中间部称体,向后 外延伸的长突称大角,向上的短 突称小角。 3.犁骨 为斜方形小骨片,组成鼻中隔的 后下部。
4、上颌骨 成对,位于面部中央,分
1体
体内有上颌窦,表面分四个面:
重要结构
•颅前窝 •颅中窝 筛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破裂孔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舌下神经管内口 •颅后窝 颈静脉孔
颅的顶面观
颅底内面观
组成
额骨
筛骨 顶骨
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蝶骨 颞骨
枕骨
颅底外侧面观
骨腭 颈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孔 茎乳孔 下颌窝 关节结节 舌下神经管外口
颅侧面观
•翼点 •颞下窝 •翼腭窝
成面颊的骨性突起。
颅的整体观
• • • • • • 颅顶面观 颅后面观 颅内面观:颅底内侧面观 颅底外面观 颅侧面观 颅前面观
(三)颅的整体观 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颅骨借膜和软 骨牢固结合成一整体。全颅的特征, 对临床应用极为重要。 1、颅顶面观 内面凹陷,有许多与
冠状缝
脑沟回对应的压迹与骨嵴。两侧有
中轴骨颅骨及连接

第二 肋切迹
胸骨角
胸骨体
剑突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 数肋的重要标志。
当前第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三)肋
包括:
肋骨
肋软骨—终生不骨化
共12对
1-7对 8-10对 11-12对
真肋
假肋 浮肋
肋的后端有肋头、肋颈和肋 结节,下缘有肋沟,肋间后
动、静脉和肋间神经通过.
中轴骨颅骨及连接
当前第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一)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当前第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1.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
棘突1个 •突起 横突l对
关节突2对
椎孔
横突
棘突
上关节突
横突
• 椎孔→椎管
• 椎间孔
泪骨
眶下沟
眶下孔
下鼻甲
(3)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 上鼻甲 中鼻甲 下鼻甲
上鼻道 中鼻道 下鼻道
当前第1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垂直板 (筛骨)
犁骨
上鼻甲
中鼻甲
下鼻甲
上鼻道 中鼻道
下鼻道
(4)鼻旁窦
筛窦前群
筛窦中群
额窦 -----
上颌窦 ----- →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
前、中群 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棘突
当前第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0点
椎体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椎弓板 椎体
下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胸椎
系统解剖学 颅骨及其连接

(3)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
名称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位置 上
额骨眉弓的深面
中鼻道
筛窦 Ethmoidal sinus
筛骨迷路内,分前、 中、后3群
蝶窦 Sphenoidal sinus
蝶骨体内
前、中筛窦:中鼻道 后筛窦:上鼻道
1. 颅的位置 --位于脊柱上方。
2. 颅的组成 --由23块扁骨和不 规则骨组成。
3. 颅的分部 --以外耳门上缘至眶
上缘的连线分为2部: •脑颅:后上方 •面颅:前下方
(一)脑颅骨 Cranial bones(数目与名称★)
共8块
成对(2对) •顶骨Parietal bone •颞骨Temporal bone 不成对(4块) •额骨Frontal bone •枕骨Occipital bone •蝶骨Sphenoid bone •筛骨Ethmoid bone
①构成:枕骨+颞骨岩部后面。 ②主要结构:斜坡;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
③孔裂★:a. 枕骨大孔; b.内耳门; c.舌下神经管内口; d. 颈静脉孔。
4. 颅底外面观
5. 颅侧面观
主要结构——颧弓、外耳门、颞窝、颞下窝、翼点。
翼点 pterion
翼点 Pterion ★
•位置:颞窝底前下部。 •形态:是额、顶、颞、蝶四骨交接处呈“H”形的骨缝。 •特点:该处骨质较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意义:此部骨折,容易损伤上述动脉导致硬膜外血肿。
(二)面颅骨 Fascial bones(数目与名称★)
共15块
成对(6对) •上颌骨Maxilla •腭骨Palatine bone •鼻骨 Nasal bone •泪骨Lacrimal bone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的前面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后面观有枕外隆突 后面观有枕外隆突 3.颅内面观 有颅前、中和颅后 有颅前、 三窝,窝内有孔洞, 三窝,窝内有孔洞,是神经和血管进 出部位。 出部位。
位于眼眶上方, (1)颅前窝 位于眼眶上方,鸡冠,有筛板、 )颅前窝—位于眼眶上方 鸡冠,有筛板、 筛孔通鼻腔。 筛孔通鼻腔。 有垂体窝、 (2) 颅中窝 有垂体窝、视神经管、眶上裂、 ) 颅中窝—有垂体窝 视神经管、眶上裂、 圆孔、卵圆孔等。 圆孔、卵圆孔等。 有内耳门、 (3)颅后窝 有内耳门、枕内隆突、横窦沟、 )颅后窝—有内耳门 枕内隆突、横窦沟、 颈静脉孔等。 颈静脉孔等。
分额鳞、 1、额骨 分额鳞、眶部和鼻 额鳞内有含气腔,称额窦。 部。额鳞内有含气腔,称额窦。
分筛板、 2、筛骨 分筛板、垂直板和两侧 的筛骨迷路。 的筛骨迷路。
筛板——构成鼻腔的上部, 筛板——构成鼻腔的上部, ——构成鼻腔的上部 有鸡冠和筛孔等。 有鸡冠和筛孔等。 筛骨迷路—— ——有许多含气小腔 筛骨迷路——有许多含气小腔 称筛窦。有上鼻甲和中鼻甲等。 ,称筛窦。有上鼻甲和中鼻甲等。
颅(脑颅和面颅) 脑颅和面颅)
(一)脑颅骨(8块) 脑颅骨(
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筛骨、 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筛骨、蝶骨 的脑颅骨有额骨 和枕骨。 和枕骨。 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和颞骨 的脑颅骨有顶骨和颞骨。 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和颞骨。 脑颅骨围成颅腔,容纳和保护脑。 脑颅骨围成颅腔,容纳和保护脑。
2.颞下颌关节 构成: 构成:下颌骨和颞骨 结构特点:关节囊松弛, 结构特点:关节囊松弛,囊的前壁薄。 。
运动形式: 运动形式:联合关节 上提(闭口 下降(张口 运动。 闭口)和 张口)运动 上提 闭口 和下降 张口 运动。 侧方运动 一侧下颌关节在原位旋转 ,对 侧下颌关 节向前滑动。 节向前滑动。 下颌关节脱位: 下颌关节脱位: 闭口时关节头未回到关节窝。 闭口时关节头未回到关节窝。见于关节囊 过分松弛,张大口时,关节头滑到关节结节下方, 过分松弛,张大口时,关节头滑到关节结节下方,不能 退回关节窝。 退回关节窝。
3、蝶骨
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 分体、大翼、小翼和翼突。 ——有一对含气的空腔 称蝶窦。 有一对含气的空腔, 体——有一对含气的空腔,称蝶窦。
4、颞骨 分鳞部、鼓部和岩部。 分鳞部、鼓部和岩部。
5、枕骨
有枕骨大孔和枕髁。 有枕骨大孔和枕髁。
内面观
外面观
6、顶骨
一对呈四边形的扁骨。 一对呈四边形的扁骨。
二、颅(Skull)及其骨连结 Skull)
有23块, 23块 由扁骨和 不规则 骨构成。 骨构成。 以眶上缘 和外耳门 上缘的连 线为分界 线,分为 脑颅和面颅: 脑颅和面颅:
颅骨及其连结
问 题:
1. 颅骨有多少块? 颅骨有多少块 有多少块? 2.脑颅骨包括哪些骨 有什么作用? 脑颅骨包括哪些骨? 2.脑颅骨包括哪些骨?有什么作用? 3.面颅骨包括哪些骨 有什么作用? 面颅骨包括哪些骨? 3.面颅骨包括哪些骨?有什么作用? 4. 你能摸到你的颧弓吗? 你能摸到你的颧弓吗? 5. 你能摸到你的下颌关节吗?此关节可作什么运 你能摸到你的下颌关节吗? 动?
(二)面颅骨
共15块。不 15块 成对的有下颌 骨、舌骨和犁 骨。成对的有 上颌骨、 上颌骨、腭骨 鼻骨、 、鼻骨、泪骨 、下鼻甲和颧 骨。
1、下颌骨 分一
体两支。 体两支。 下颌体— 下颌体—下颌体呈弓 形。 下颌支——由体后方 下颌支——由体后方 —— 上耸的长方形骨板, 上耸的长方形骨板,有两突起 称冠突和髁突。 ,称冠突和髁突。
U”字形 字形, 2、舌骨 呈“U”字形,有体和大 角、小角。 小角。
参与构成鼻中隔。 3、犁骨 参与构成鼻中隔。
4、上颌骨
分一体(上颌体,其内有含气腔名上颌窦 分一体(上颌体,其内有含气腔名上颌窦), 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
L”形 5、腭骨 呈“L”形,分水平板和 垂直板两部。 垂直板两部。
4.颅外面观
侧面观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 翼点 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四骨会 是额骨 合处构成的“ 型缝,较薄弱。 合处构成的“H”型缝,较薄弱。其内面有血管 走行,易损伤。 走行,易损伤。
5.颅前面观 颅前面观 (1) 眼眶 四面锥体形深腔 有一 四面锥体形深腔,有一 尖一底和四壁: 尖一底和四壁
(3)鼻旁窦 )
(四)新生儿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1.脑颅大于面颅,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 .脑颅大于面颅, 1/8,成人是 。 ,成人是1/4。 2.各骨由膜相连,该膜称囟。前囟到1-2 .各骨由膜相连,该膜称囟 前囟到 岁时闭合,有临床意义。 岁时闭合,有临床意义。
(六)颅骨的连接
----冠状缝 矢状缝、 冠状缝、 1. 缝 ---- 冠状缝 、 矢状缝 、 人 字缝等 。
(2)骨性鼻腔 )
鼻腔由骨性鼻中隔分左右两半。 鼻腔由骨性鼻中隔分左右两半。每一侧鼻腔 的内侧壁是骨性鼻中隔。外侧壁上有上、 的内侧壁是骨性鼻中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 三鼻甲和相应的三个鼻道。 三鼻甲和相应的三个鼻道。
是骨性的含气腔, 是骨性的含气腔,借孔洞与鼻腔 鼻道)相通。 (鼻道)相通。 额窦—额骨内 开口于中鼻道。 额骨内, 额窦 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筛骨迷路内 有前、 筛骨迷路内, 后群。 筛窦 筛骨迷路内,有前、中、后群。主要 开 口于中鼻道。 口于中鼻道。 蝶窦—蝶骨体内 开口于上鼻道后方。 蝶骨体内, 蝶窦 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道后方。 上颌窦—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中鼻道. 上颌骨体内, 上颌窦 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
一对,是构成鼻背的主要结构。 6、鼻骨 一对,是构成鼻背的主要结构。 一对薄骨片,位于眶内侧的前部。 7、泪骨 一对薄骨片,位于眶内侧的前部。 为一对薄而卷曲的小骨片。 8、下鼻甲 为一对薄而卷曲的小骨片。 为一对菱形骨块。 9、颧骨 为一对菱形骨块。
(三)颅的整体观 1.顶面观 冠状缝-----位于额骨和顶骨间 冠状缝---位于额骨和顶骨间 矢状缝---位于左、 ---位于左 矢状缝---位于左、右顶骨间 人字缝---位于左、右顶骨和枕骨间。 人字缝---位于左、右顶骨和枕骨间。 ---位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