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颅骨及其连接

合集下载

颅骨及其连结课件

颅骨及其连结课件

脑颅(8)
额骨(1) 顶骨(2) 颞骨(2) 枕骨(1) 蝶骨(1) 筛骨(1)
额骨 筛骨 蝶骨
颞骨 顶 骨
枕骨
颅骨及其连结
面颅(15)
鼻骨 (2) 泪骨( 2) 上颌骨 (2)
颧骨( 2) 下鼻甲 (2)
腭骨(2) 下颌骨(1)
犁骨 (1) 舌骨(1)
颧骨
鼻骨泪


鼻犁 甲骨
上颌骨
颅骨及其连结
颞 下 颌 关 节 的 运 动
➢侧方运动
颅骨及其连结
颞下颌关节
• 组成
由下颌头和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
• 关节类型
滑车关节或联动关节。
• 结构特点 关节面由纤维软骨覆盖;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 为两部分;两侧有侧韧带加强;前脱位较常见。
• 运动方式 张口、闭口、前进、后退和侧方运动。
颅骨及其连结
三、颅骨及其连结
[掌握] 1.颅骨的组成。 2. 颅的侧面观。
[熟悉] 1.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2.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颅骨及其连结
颅 骨 的 分 类
颅骨及其连结
•脑颅(8)
额骨(1) 顶骨(2) 颞骨(2) 枕骨(1) 蝶骨(1) 筛骨(1)
额骨
顶骨
蝶骨 颞骨
枕骨
颅骨及其连结
作业
[名词解释] 1.翼点 [简答题] 1.颅骨的组成 2.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式。
颅骨及其连结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颅骨及其连结
下颌骨(前面观)
颅骨及其连结
冠突
下颌骨 (内侧面观)
颅骨及其连结
下颌切迹

颅骨其连接实验报告

颅骨其连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颅骨的组成及其形态结构。

2. 掌握颅骨各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3. 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人体颅骨及其连接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人体颅骨模型、颅骨解剖图谱、颅骨连接模型。

2.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镜、解剖针。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观察颅骨整体结构首先,观察颅骨模型的整体形态,了解颅骨的组成。

颅骨共分为23块,包括脑颅骨、面颅骨和听小骨。

脑颅骨由8块骨组成,面颅骨由15块骨组成。

2. 观察脑颅骨(1)观察脑颅骨各骨的形态和位置观察顶骨、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的形态和位置。

顶骨位于颅顶中部,呈四边形;额骨位于颅的前上方,分为额鳞和额窦;枕骨位于颅的后下方,呈勺状;蝶骨位于颅的中部,分为蝶鞍、蝶窦和蝶骨小翼;筛骨位于两眶之间,呈巾字形。

(2)观察脑颅骨各骨的连接方式观察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缝和骨性结合。

顶骨与额骨、枕骨之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颞骨之间为冠状缝;蝶骨与顶骨、颞骨之间为翼状缝;筛骨与额骨、蝶骨之间为筛板。

3. 观察面颅骨(1)观察面颅骨各骨的形态和位置观察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颌骨、舌骨、鼻甲骨、腭骨、下鼻甲等面颅骨的形态和位置。

(2)观察面颅骨各骨的连接方式观察面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缝和骨性结合。

上颌骨与鼻骨、泪骨、颧骨、下颌骨之间为眶下缝;鼻骨与泪骨、额骨之间为鼻额缝;颧骨与上颌骨、颞骨之间为颧上颌缝;下颌骨与颅底之间为下颌关节。

4. 观察听小骨观察听小骨的形态和位置,了解其与颅骨的连接方式。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分别与颅骨的鼓室壁相连。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的组成及其形态结构颅骨共分为23块,包括脑颅骨、面颅骨和听小骨。

脑颅骨由8块骨组成,面颅骨由15块骨组成。

2. 颅骨各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颅骨具有保护脑组织、支持面部结构、参与呼吸和听觉等功能。

颅骨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包括缝和骨性结合。

3. 实验观察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了解了颅骨的组成、形态结构、功能和连接方式。

颅骨(二)及其连结重点课件

颅骨(二)及其连结重点课件

支撑舌头
舌骨为舌头的活动提供支撑, 并帮助控制发声和语言。
02
颅骨的连结方式
颅骨的骨缝连结
颅骨的骨缝连结是指颅骨之间的 骨性连接,主要通过颅骨间的骨
缝组织来实现。
骨缝连结具有固定和稳定性强的 特点,使颅骨能够形成一个完整 的头颅骨架,维持头部的形态和
结构。
骨缝连结在婴幼儿期具有一定的 活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颅骨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 义。颅骨解剖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古代人类的颅骨特征和演化规律,为人类历史和文化传 承提供宝贵资料。
颅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和发掘
通过实地调查和发掘古代人类遗址,可以获取大 量的颅骨标本,为颅骨解剖学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鼻骨等。
位于中耳内,包括锤骨、 砧骨和镫骨,主要功能 是传递声音。
舌骨
位于喉部,连接喉部与 舌部,具有支撑喉部和
舌部的功能。
颅骨的功能
01
02
03
04
保护脑组织
颅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脑组织, 使其免受外界损伤。
支撑面部结构
面颅骨支撑着面部肌肉和软组 织,维持面部形态。
传递声音
听小骨将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内 耳,帮助我学教育和临床实践:如前所述,颅骨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来说,掌握颅骨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对于诊断和治疗头部 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颅骨解剖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临床实践的进步和 发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儿童期
颅骨的生长速度减缓,但颅骨 的各部分继续生长,以适应大
脑的发育。
颅骨的生长速度

最新3-2颅骨及其连结汇总

最新3-2颅骨及其连结汇总
※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 运动
2020/8/10
14


自 由 下 肢 骨
2020/8/10
16
2020/8/10
17
※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2020/8/10
18
项目
骨盆全形 骨盆腔 骨盆上口 骶骨 耻骨下角 耻骨联合
2020/8/10
男性 高、窄
形似漏斗 心形
头部比例大 脑颅比例大
囟的存在
2020/8/10
9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上肢带骨 ※自由上肢骨 ※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2020/8/10
10
※上肢带骨
2020/8/10
11
※自由上肢骨
2020/8/10
12
2020/8/10
13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下肢带骨
※自由下肢骨
3-2颅骨及其连结
面颅骨
成对的: 上颌骨、鼻骨、 颧骨、泪骨、 下鼻甲、腭骨
不成对的:
犁骨、下颌骨、 舌骨
2020/8/10
2
2020/8/10
3
(二)颅底整体观
颅的顶面 颅的内面 颅底外面 颅的前面 颅的侧面
2020/8/10
4
颅的顶面 颅的内面 颅底外面 颅的前面 颅的侧面
狭长、弯曲度大 70~75度 狭长
女性 低、宽
圆桶状 近圆形 宽短、弯曲度小 90 ~100度 宽短
1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2020/8/10
5
颅的顶面 颅的内面 颅底外面 颅的前面 颅的侧面
2020/8/10

颅骨及其连结

颅骨及其连结
2、侧面观:颞窝(翼点) 颧弓 颞下窝 外耳门
乳突 下颌体、下颌支等
3、颅底内面观 1)颅前窝:鸡冠 筛骨筛孔
2)颅中窝:视神经管 眶上裂 圆孔 卵圆孔 破裂孔
蝶鞍 前后床突 鼓室盖 弓状隆起等
3)颅后窝 内耳门 颈静脉孔 舌下神经管 枕骨大孔 枕内隆凸 横沟 乙状沟等
4、底外面观(后 前)
枕外隆凸 上、下项线 枕骨大孔、枕髁 枕骨基底部 茎突、茎乳孔 颈动脉管外口 翼突内、外侧板 鼻后孔 硬(骨)腭
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骨性构成 1、脑颅: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
蝶骨、枕骨
2、面颅: 成 对---鼻骨、泪骨、 颧骨、上颌骨、 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犁骨、舌骨、 下颌骨
二、部分分离颅骨的形态
蝶骨 舌骨
颞上 颌
骨骨
筛骨
下颌骨
三、颅骨的连结
1、直接连结 1)缝连结颅顶骨之间 2)软骨连结
1.筛窦:前中筛窦开
口于中鼻道;后筛窦 开口于上鼻道。 2.额窦
开口于中鼻道。
3.碟窦: 开口于碟筛隐窝
4.上颌窦 开口于中鼻道。
2、鼻腔的通向
向前 向后 向后上 向外侧
经鼻前通外界 经鼻后孔通鼻咽部 经蝶筛隐窝通蝶窦 经上鼻道通后筛窦 经中鼻道通前中筛窦、 上颌窦、额窦 经下鼻道、鼻泪管通 眶
颅底各骨之间 面颅各骨之间
2、间接连结 颞下颌关节
1)组成:关节头---颌骨髁突 关节窝---颞骨的下颌窝
2)特点:关节囊松弛,前部尤为薄弱; 囊内有“S”关节盘,把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
3)运动:下颌关节为联动关节,可作如下运动: 上提,下降,前运,后退,侧方运动
四、颅骨的整体观
1、前面观 三腔: 眼眶,鼻腔,口腔 三孔: 眶上孔 眶下孔 颏孔

颅骨及其连接

颅骨及其连接

颅骨及其连接
成对:颞骨、顶骨
脑颅骨(8块)
不成对:额骨、蝶骨、筛骨、枕骨
颅骨(23块)
成对:上颌骨、鼻骨、颧骨、颚骨、泪骨、下鼻甲面颅骨(15块)
不成对:犁骨、舌骨、下颌骨
枕骨(枕骨大孔、枕髁、枕外隆突)
筛骨(筛板、垂直板:参与构成鼻中隔、筛骨迷路)蝶骨:
顶骨(冠状缝、矢状缝)
面颅骨
下颌骨
舌骨:
颅的整体观:
颅内面观:
颅底外面观:
颅底内外相同的孔:卵圆孔、棘孔、枕骨大孔、破裂孔、颈静脉孔
颅侧面观:
翼区:额骨、蝶骨、枕骨、颞骨交界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颅前面观:
新生儿颅(特征):脑颅/面颅=1/8
新生儿颅呈五角形
颅囟:前囟、后囟、蝶囟、乳突囟
颅骨的连接:
颞下颌关节:。

3-2颅骨及其连结

3-2颅骨及其连结

4
(二)颅底整体观
颅的顶面 颅的内面 颅底外面 颅的前面 颅的侧面
2020/3/28
5
颅的顶面 颅的内面 颅底外面 颅的前面 颅的侧面
2020/3/28
6
颅的顶面 颅的内面 颅底外面 颅的前面 颅的侧面
2020/3/28
7
颅的顶面 颅的内面 颅底外面 颅的前面 颅的侧面
三、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的组成 1 脑颅
额骨 顶骨 蝶骨 枕骨 筛骨 颞骨
2020/3/28
1
额骨 顶骨 蝶骨 枕骨 筛骨 颞骨
2020/3/28
2
面颅骨
成对的: 上颌骨、鼻骨、 颧骨、泪骨、 下鼻甲、腭骨
不成对的:
犁骨、下颌骨、 舌骨
2020/3/28
3
2020/3/28
2020/3/28
8
颅的顶面 颅的内面 颅底外面 颅的前面 颅的侧面
2020/3/28
9
(三)人颅的特点(见书) (四)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出生后的变化
头部比例大 脑颅比例大
囟的存在
2020/3/28
10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上肢带骨 ※自由上肢骨 ※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18
※下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2020/3/28
19
项目
骨盆全形 骨盆腔 骨盆上口 骶骨 耻骨下角 耻骨联合
2020/3/28
男性 高、窄
形似漏斗 心形
狭长、弯曲度大 70~75度 狭长度小 90 ~100度 宽短
20
2020/3/28
11
※上肢带骨
2020/3/28
12
※自由上肢骨

02颅骨及其连接

02颅骨及其连接

第二单元颅骨及其连接颅是由23块形状不同的颅骨借骨连结形成,按其所在的位臵,将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一、脑颅骨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以及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和蝶骨,共8块,共同围成容纳脑的颅腔。

1. 额骨(frontal bone) 是呈贝壳状的扁骨,位于颅的前上方,构成颅盖和颅底的前部,其前下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额窦。

2. 顶骨(parietal bone) 为内凹外凸的的扁骨,位于颅顶的中部,左右各一。

3. 枕骨(occipital bone) 呈勺状,位于颅的后下部,其前下部有圆形的枕骨大孔,此孔前部为基底部,后部为枕鳞,两侧为侧部。

4. 颞骨(temporal bone) 介于顶骨、蝶骨和枕骨之间,构成颅腔的侧壁,属于不规则骨(图1-28,图1-29)。

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三部分:位于外耳门前上方的呈鳞片状的骨片为鳞部,其前下份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

围绕外耳门前下部的骨板为鼓部。

在外耳门内侧伸向前内的三棱锥状骨突为岩部,岩部后下方的突起为乳突,乳突前方的细长骨突为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的孔为茎乳孔。

5. 蝶骨(sphenoid bone) 位于颅底的中央,呈蝴蝶形。

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4部。

位于蝶骨体内的一对含气骨腔为蝶窦。

大翼为一对自体向两侧伸且略向上方翘的骨片。

小翼是从体的前上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三角形骨片。

自体和大翼交界处向下形成一对翼突。

6. 筛骨(ethmoid bone) 位于蝶骨前方和两眼眶之间,呈巾字形。

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筛板呈水平位,其上有许多筛孔,分隔颅腔与鼻腔。

垂直板呈正中矢状位,参与构成骨鼻中隔的上部。

位于垂直板两侧的是筛骨迷路,其由许多骨片围成的含气空腔,称为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上、下两个弯曲的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

二、面颅骨面颅骨构成面部支架,共15块。

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下颌骨、舌骨和犁骨,这些骨分别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颅骨及其连接颅是由23块形状不同的颅骨借骨连结形成,按其所在的位臵,将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一、脑颅骨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以及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和蝶骨,共8块,共同围成容纳脑的颅腔。

1. 额骨(frontal bone) 是呈贝壳状的扁骨,位于颅的前上方,构成颅盖和颅底的前部,其前下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额窦。

2. 顶骨(parietal bone) 为内凹外凸的的扁骨,位于颅顶的中部,左右各一。

3. 枕骨(occipital bone) 呈勺状,位于颅的后下部,其前下部有圆形的枕骨大孔,此孔前部为基底部,后部为枕鳞,两侧为侧部。

4. 颞骨(temporal bone) 介于顶骨、蝶骨和枕骨之间,构成颅腔的侧壁,属于不规则骨(图1-28,图1-29)。

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三部分:位于外耳门前上方的呈鳞片状的骨片为鳞部,其前下份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

围绕外耳门前下部的骨板为鼓部。

在外耳门内侧伸向前内的三棱锥状骨突为岩部,岩部后下方的突起为乳突,乳突前方的细长骨突为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的孔为茎乳孔。

5. 蝶骨(sphenoid bone) 位于颅底的中央,呈蝴蝶形。

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4部。

位于蝶骨体内的一对含气骨腔为蝶窦。

大翼为一对自体向两侧伸且略向上方翘的骨片。

小翼是从体的前上方向外侧突出的一对三角形骨片。

自体和大翼交界处向下形成一对翼突。

6. 筛骨(ethmoid bone) 位于蝶骨前方和两眼眶之间,呈巾字形。

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筛板呈水平位,其上有许多筛孔,分隔颅腔与鼻腔。

垂直板呈正中矢状位,参与构成骨鼻中隔的上部。

位于垂直板两侧的是筛骨迷路,其由许多骨片围成的含气空腔,称为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上、下两个弯曲的骨片,称上鼻甲和中鼻甲。

二、面颅骨面颅骨构成面部支架,共15块。

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下颌骨、舌骨和犁骨,这些骨分别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1. 上颌骨(maxilla) 位于面颅的中央,属于不规则骨,参与构成鼻腔外则壁、口腔顶和眶下壁。

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上颌骨的中部为上颌体,内有含气的空腔,称为上颌窦,由体发出的四个突起,包括向上的额突、伸向外侧的颧突、向下呈弓形的牙槽突和向内呈水平位的腭突。

2. 下颌骨(mandible) 位于面部前下份,呈马蹄形,分为一体两支(图1-34)。

体呈弓状,位于下颌骨的中间,其上缘为容纳下颌牙的牙槽;下缘圆钝,为下颌底。

体的外面正中下份有凸向前的颏隆凸,内面正中线处有几个小突起,称颏棘,在前外侧面有平对第二磨牙牙根下方的颏孔。

下颌支是由体向后上方伸出的一对方形骨板。

支的末端有两个突起,前方者为冠突(coronoid process),后方者为髁突(condylar process),两突之间为下颌切迹。

髁突上端膨大形成下颌头,其与颞骨的下颌窝构成颞下颌关节,下颌头下方较细部分为下颌颈。

下颌支的内面中央有下颌孔,借下颌骨内的下颌管通颏孔。

下颌支与下颌体相交处为下颌角。

3. 鼻骨(nasal bone) 为长条形的小骨片,构成鼻背的基础(图1-41)。

4. 泪骨(lacrimal bone) 位于眶内侧壁的前部,前接上颌骨,后连筛骨迷路(图1-38)。

5. 腭骨(palatine bone) 呈“L”形,分为水平板和垂直板,水平板构成骨腭的后份,垂直板构成鼻腔外侧壁的后份。

6.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concha) 为薄而卷曲骨片,附着于骨性鼻腔外侧壁的下部(图1-43)。

7. 颧骨(zygomatic bone) 位于眶的外下方,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图1-38)。

8. 犁骨(vomer) 位于鼻腔正中的方形骨板,构成鼻中隔的后下份(图1-42)。

9. 舌骨(hyoid bine) 呈蹄铁形,位于下颌骨的下后方,喉的上方。

分为中央部的舌骨体、由体的两端向后外方伸出的大角和体与大角交角处向上的小角(图1-36)。

三、颅的整体观(一)颅顶面观颅顶即颅盖,有呈工字形的三条缝。

额骨与两顶骨连接处是冠状缝,位于两顶骨之间的是矢状缝,顶骨后方与枕骨之间的称人字缝。

新生儿颅顶诸骨之间的缝未完全形成,被结缔组织相连接,这些连接处的间隙称颅囟。

在矢状缝和冠状缝相接处有呈菱形的前囟,矢状缝和人字缝相接处有呈三角形的后囟(图1-37)。

(二)颅后面观枕骨中央部的隆起为枕外隆突,隆突向两侧呈弓形的骨嵴称为上项线。

(三)颅侧面观颅的侧面由额骨、顶骨、蝶骨、颞骨、枕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等构成。

在颞骨乳突前方可见外耳门,外耳门前方为颧弓。

颧弓平面以上为颞窝,以下为颞下窝。

颞窝底的前下部较薄弱,在额、顶、颞、碟4骨汇合处有呈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易损伤该血管。

颞下窝内侧壁有位于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其向内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围成的翼腭窝,此窝有与颅腔、眶、鼻腔、口腔相交通的裂孔和骨性管道。

(四)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高低不平,呈现三级阶梯状的窝,分别为前部最高的颅前窝、中部的颅中窝和后部最低的颅后窝(图1-39)。

1.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由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

在窝底正中线上有向上突起的呈矢状位的鸡冠,属于筛板的一部分,筛板上有筛孔与鼻腔相通。

2. 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由蝶骨体、蝶骨大翼及颞骨岩部等构成。

以蝶骨小翼与颅前窝分开,以颞骨岩部和鞍背为界与颅后窝分隔。

颅中窝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容纳垂体的垂体窝,窝的前外侧有视神经管,通入眶,管口外侧有前床突,垂体窝后方的骨隆起是鞍背,鞍背两侧的向上突起为后床突,垂体窝两侧的浅沟为颈动脉沟,沟的前外侧有蝶骨大小翼之间的眶上裂,沟后端有破裂孔。

蝶骨大翼内侧部,由前内向后外排列着3对孔即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在颞骨岩部尖端有一指状压迹为三叉神经压迹,其后外侧的圆形隆起为弓状隆起。

弓状隆起与颞骨鳞部之间的骨板为鼓室盖,构成中耳鼓室的上壁。

3. 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 主要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后面构成。

窝的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方有斜面称斜坡,孔的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

孔的后方有与枕外隆凸相对的枕内隆凸。

由枕内隆凸向上延续为上矢状窦沟,向外侧延伸形成横窦沟,横窦沟转向前下内侧改称为乙状窦沟,末端续于颈静脉孔。

颞骨岩部后面中央有开口朝向前内的孔为内耳门。

(五)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高低不平,有许多血管和神经穿过的孔和裂(图1-40)。

由前向后可见:由两侧上颌骨牙槽突形成的牙槽弓和由腭突与腭骨水平板构成的骨腭,骨腭前部正中有切牙孔,后外侧有腭大孔。

骨腭后方被犁骨分成左右各一的鼻后孔,其两侧有翼突,在翼突根部后外侧可见卵圆孔和棘孔及后方的破裂孔。

鼻后孔后方中央有枕骨大孔,其两侧的椭圆形关节面称枕髁,枕髁的前外上方可见舌下神经管,其前外侧有大而不规则的颈静脉孔,此孔前方的圆形孔为颈动脉管外口。

在颈静脉孔的后外侧有细长的茎突,茎突根部与乳突之间的孔为茎乳孔,有面神经穿此孔出颅。

茎突前外侧的窝为下颌窝,与下颌头形成关节,其前方的隆起为关节结节。

(六)颅前面观颅的前面观有处于中央的骨性鼻腔,其上外方的眶和下方的骨性口腔(图1-41)。

1. 眶为一对四面锥体形的眶腔,尖向后内,底朝前外,容纳眼球及其附属结构。

尖端有一圆形孔与颅中窝相通即为视神经管。

底的上下缘分别称为眶上缘和眶下缘,在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有眶上孔,眶下缘中份下方有眶下孔,上壁前外侧有一深窝为泪腺窝,容纳泪腺。

上壁与外侧壁之间的后方裂隙为眶上裂。

下壁与外侧壁间的交界处后方裂隙为眶下裂,其中部有前行的眶下沟,沟向前导入眶下管,管开口于眶下孔。

2. 骨性鼻腔位于两眶与上颌骨之间(图1-42,图1-43)。

其顶由筛板构成,有筛孔通颅前窝。

底借骨腭与口腔相隔。

骨性鼻腔前方开口为犁状孔,后方开口为鼻后孔,其内壁为犁骨和筛骨构成的骨性鼻中隔,外侧壁由上而下有三个向下弯曲的骨片,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个鼻甲下方有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体之间的间隙为蝶筛隐窝。

3.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和筛骨内含气的骨性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额窦(frontal sinus)位于额骨眉弓深面,开口于中鼻道;筛窦(ethmoidal sinus) 位于筛骨迷路内的蜂窝状小房,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sphenoidal sinus) 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颌窦(maxillary) 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其特点是窦腔最大,窦口高于窦底(图1-44)。

4. 骨性口腔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构成。

顶为骨腭,前壁及外侧壁由牙槽弓和牙围成,底缺如,由软组织封闭,向后通口腔。

四.颅骨的连结颅骨间的连结包括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滑膜关节三种.(一) 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各颅骨之间,多借缝、软骨和骨相结,结合较为牢固,其中颅盖骨是膜化骨,骨与骨之间留有薄层结缔组织膜构成缝,如人字缝等。

颅底骨是软骨化骨,骨与骨之间的连结是软骨性的,如蝶枕结合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缝和软骨结合都可骨化成骨性结合。

(二) 颅骨的滑膜关节颅骨的滑膜关节仅有一对称为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图1-64)是由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下颌头构成,关节囊包于上述结构边缘,关节囊前部松驰,外侧有从颧弓根部至下颌颈的外侧韧带加强,因此关节易向前脱位.关节囊内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互不相通的上下两部分.关节的运动:两侧颞下颌关节必须同时运动,因此属于联合关节.下颌骨能作上提和下降,前进后退,以及侧方运动.其中上提和下降运动发生在下关节腔,而前进和后退运动发生在上关节腔,侧方运动是一侧的下颌头对关节盘作旋转运动,而对侧的下颌头和关节盘一起对关节窝作前进运动.张口是下颌骨下降并伴向前的运动,如张口过大,关节囊过份松驰时,易导致下颌关节向前脱位.闭口则是下颌骨上提并伴有下颌头和关节盘一起滑向关节窝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