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组培室设备参观及器皿的洗涤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通过参观,了解组织培养室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应有的基本设备以及有关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洗涤剂的配制和各种器皿的清洗和灭菌方法。

二、材料用具:高压灭菌锅、烘箱、超净工作台、双筒解剖镜、酸度测定仪、空调机、控温仪、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天平、电炉、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漏斗、烧杯、容量瓶、试剂瓶、量筒酒精灯),以及镊子、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肥皂、洗衣粉、重铬酸钾、浓硫酸等。

三、说明:在进行各类具体的组培实验前,首先了解组培室的结构及主要设备的用途和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的了解有利于以后各实验的进行以及正确的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了保证植物外植体不受污染,第一关就是要对各种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使它们保持无菌状态,做这些工作同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需要熟练的技巧,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学好这套基本功。

四、方法和步骤:首先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组培室,并听取讲解,然后配制洗液,称取工业用重铬酸钾40克,溶解在500ml在水中,然后徐徐加入450ml 粗制浓硫酸(或废硫酸)配好的溶液呈红色,铬酸洗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强,但玻璃器皿上沾有油脂、凡士林、石蜡等则用此液无效,铬酸洗液可反复使用,直到溶液呈青褐色为止。

此溶液腐蚀性强,洗涤时需注意。

每人清洗部分玻璃器皿,方法:清水洗净一泡入洗衣粉水溶液中进行洗刷f清水反复冲洗f蒸馏水淋一遍f烘干备用。

然后清洗部分较脏的玻璃器皿,方法:采用先碱后酸,即用洗衣粉洗刷后冲洗干净f晾干一侵入酪酸洗液,浸泡时间视器皿的肮脏程度而定f清水反复冲洗干净f蒸馏水淋洗一遍f烘干备用。

带有石蜡或胶布的器皿:先将其除去,再用常规洗涤,石蜡用水煮沸数次即可去掉,胶布粘着物则需用洗衣粉液煮沸数小时,再用水冲洗,凉干后浸入洗液,以后的步骤同前。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计划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计划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计划实验目的: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原理:细胞的全能性实验用品:乙醇、吲哚乙酸(或萘乙酸(NAA)、氯化汞(升汞)或次氯酸钠、苄基氨基腺嘌呤( 6-BA )、溶液、0.1 mol/L HCl或80、洗衣粉、石炭酸、无菌水实验器材:烧杯、电子秤、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量筒、容量瓶、移液管、水浴锅、无菌操作台、100mL 锥形瓶、封口膜、棉线、牛皮纸、恒温箱、培养室、喷壶、枪型镊子、酒精灯、软刷、橡胶手套、口罩、剪刀、解剖刀、高压灭菌锅、手表、培养皿、无菌吸水纸、采集袋、消毒毛巾实验过程:1、采集植物材料(要在晴天,最好是中午或下午取材料,决不要在雨天、阴天或露水未干时取材料。

因为健壮的植株和晴天光合呼吸旺盛的组织,有自身消毒作用,这种组织一般是无菌的。

从外界或室内选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

这些污染源一旦带人培养基,便会造成培养基污染。

)除去不用的部分,将生长旺盛的部分仔细洗干净,用适当的刷子刷洗。

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人为宜)。

流水冲洗20分钟左右,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

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

(流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

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冲净洗衣粉水。

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过程需要水浴加热,最后分别定容至100 mL,即得质量浓度为0.1 mg/mL的母液。

PS:组织培养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对培养基的选择。

组培用的培养基一般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激素,但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数量,随着不同培养阶段和不同材料有变化。

3、分装培养基。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溶液煮开,调节pH至5.5-5.8,趁热分装于锥形瓶中,每个锥形瓶装入50mL4、准备消毒。

用封口膜和棉线封好锥形瓶,并用牛皮纸包好瓶口。

将其他需要消毒的用品处理好,一并放入高压灭菌锅消毒。

5、消毒。

在外层锅内加适量的水,将需要灭菌的物品放入内层锅,盖好锅盖并对称地扭紧螺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包括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接种、培养等环节。

(3)学生能够识别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增强学生对植物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外植体的消毒和接种方法。

2、教学难点(1)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和调节。

(2)无菌操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流程,让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外植体的消毒、接种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4、讨论法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新鲜的植物材料(如胡萝卜、菊花等)、MS 培养基、植物激素、无菌水、75%酒精、01%氯化汞、无菌培养皿、无菌镊子、无菌剪刀等。

2、实验设备准备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光照培养箱等。

3、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 PPT 课件,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操作流程、实验结果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成果图片(如花卉、蔬菜的组培苗),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植物是如何培育出来的,从而引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课题。

植物组织培养设计方案

植物组织培养设计方案

植物组织培养设计方案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组织的分裂与增殖能力,通过培养基的营养供应和激素的调控,使植物组织在体外生长和繁殖的技术。

其目的是快速繁殖、改良和培育优良品种的植株。

以下是一种基于组织培养的设计方案。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条件,以期实现快速繁殖和培育优良品种的目的。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实验材料:植物组织外植体(如茎段、叶片等);MS培养基(含植物生长素和激素);蔗糖、琼脂、无菌水等。

2.实验仪器:无菌工作台、培养箱、显微镜、天平、恒温水浴器等。

三、实验步骤1.无菌处理:将实验材料的外植体进行无菌处理,去除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首先,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剂为70%酒精或过氧化氢;然后,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常用浸泡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处理;最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洗涤,用干燥的无菌棉纸吸干多余的溶液。

2. 骨干培养基配制:根据原料的组成,配制适宜的骨干培养基。

常用的骨干培养基是Murashige和Skoog培养基(简称MS培养基),其中含有必需的无机盐、有机物和其他辅助物质。

3.愈伤组织诱导:将外植体放置在含有适当激素的MS培养基中,以诱导植物组织的增殖。

一般而言,气体激素如生长素(IAA)、激动素(NAA)和细胞分裂素(BA)等,能够促进植物组织的分裂与增殖。

4.愈伤组织转接:将完成诱导的愈伤组织从MS培养基中转移到新的MS培养基上,以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分裂和生长。

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较高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中,能够提高组织增殖的速度。

5.愈伤组织分化:在转接的培养基上,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将愈伤组织分化为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类型,如根、茎和叶等。

6.幼苗培养:将完成分化的组织培养在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使其进一步生长和发育。

在培养的过程中,观察和记录植株的生长状况。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过程和步骤,可以获得大量繁殖的植株,从而达到快速繁殖和培育优良品种的目的。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技巧。

3.培养植物组织并观察其生长和发育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麦芽糖、琼脂、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幼绿豆胚轴组织。

设备:平板培养器、显微镜、高压锅、移液器、无菌操作器具等。

三、实验步骤:1.制备琼脂培养基a)称取适量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b)高压锅加热至沸腾,放入琼脂溶液,保持沸腾10-15分钟,使琼脂充分溶解。

c)将高压锅冷却后取出,倒入洁净的培养器中,晾凉并凝固。

2.准备植物组织a)将绿豆种子浸泡于水中,待种子发芽至一定程度。

b)取出绿豆胚轴组织,用刀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片段。

3.制备植物组织培养基a)取适量砂糖和植物激素(如IAA、ABA、GA3等),溶解于蒸馏水中。

b)加入适量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搅拌均匀。

4.进行组织培养a)将准备好的植物组织片段放入培养器中,倒入制备好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使组织片段完全浸没其中。

b)盖上培养器盖子,用透明胶带密封,防止细菌浸入。

c)将培养器置于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5.观察和记录a)每天观察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记录变化。

b)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细胞分裂情况。

c)观察是否有细菌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d)记录实验数据,如生长速率、生长周期等。

四、实验要点:1.所有实验操作都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2.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3.培养条件也根据不同植物种类的要求进行调整,如温度、光照等。

4.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结果: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观察到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情况,研究不同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出健康的植物组织,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材料。

六、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实验器具,避免切伤或烫伤等事故发生。

组培实验报告

组培实验报告

一、实验简介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目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了解植物细胞生长、分化和再生的过程,掌握组培技术的操作方法,并应用于植物繁殖和遗传改良。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外界条件,使植物组织在体外进行生长、分化和再生,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基因工程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植物外植体(如叶片、茎段、愈伤组织等)培养基(MS培养基、改良MS培养基等)诱导培养基(1/2MS培养基、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等)细菌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灭菌剂(如75%酒精、1%次氯酸钠溶液)其他:超净工作台、接种针、酒精灯、移液器、培养皿、培养箱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移液器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材料预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

将外植体浸泡在1%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5-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 培养基制备:称取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

将溶解后的培养基过滤除菌,加入适量的琼脂和生长调节剂。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3. 外植体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中,用无菌接种针将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

每个外植体接种3-5个,确保接种密度适宜。

4.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

定期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记录愈伤组织形成、芽生长和根生长等过程。

5. 培养基调整与继代培养:当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或芽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可进行培养基调整和继代培养。

将愈伤组织或芽切割成小块,重新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

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调整培养基成分和生长调节剂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形成: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外植体可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基础,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基本概念(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培养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 理论依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植物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全套的基因组,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3) 外植体:从活体植株上切下的,用于组织培养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一般包括茎尖、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以及他们形成的体细胞胚等材料。

(4) 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5) 脱分化:已经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切割损伤和培养物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丧失原来的分化结构和功能,最后形成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6)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具有细胞分裂能力)。

(7)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8) 不定芽:在高等植物正常的个体发育中,芽一般是只从茎尖或叶腋等的一定位置生出。

所以这种象顶芽、腋芽、副芽等均在一定部位生出的芽,称为定芽。

与此相反,凡从叶、根、或茎节间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则统称为不定芽。

(9) 胚状体: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菊花为例)1、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培养基干粉配制法称取培养基干粉42g加水加热煮沸溶解后定溶至1L,按照需要的浓度分别加入激素。

(其中生根用的植物激素NAA为0.2mg/1000ml)用1mol/L NaOH和1mol/L HCl调节pH至5.8。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案2. 课程类型:实验课3. 课时:2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学科:生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组织培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意义。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3. 植物组织培养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4.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条件的控制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2. 导入新课: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讲解原理: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其科学依据。

4.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拓展:总结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2.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认真程度和思考深度。

4. 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实验材料与仪器1. 植物材料:选择具有良好再生能力的植物组织,如茎段、叶片等。

2. 培养基:含有植物激素、营养物质和抗生素的培养基。

3. 容器:无菌培养瓶、三角瓶等。

4. 仪器:显微镜、消毒器、恒温培养箱、移液器等。

八、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1. 准备材料:选择健康的植物组织,切割成适当大小,进行消毒处理。

2. 制备培养基:按照配方配制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基本概念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在无菌培养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 理论依据: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植物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全套的基因组,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3) 外植体:
从活体植株上切下的,用于组织培养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一般包括茎尖、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以及他们形成的体细胞胚等材料。

(4) 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5) 脱分化:
已经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切割损伤和培养物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丧失原来的分化结构和功能,最后形成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6) 愈伤组织: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具有细胞分裂能力)。

(7) 再分化:
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8) 不定芽:
在高等植物正常的个体发育中,芽一般是只从茎尖或叶腋等的一定位置生出。

所以这种象顶芽、腋芽、副芽等均在一定部位生出的芽,称为定芽。

与此相反,凡从叶、根、或茎节间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则统称为不定芽。

(9) 胚状体:
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菊花为例)
1、培养基的配制:
方法:培养基干粉配制法
称取培养基干粉42g加水加热煮沸溶解后定溶至1L,按照需要的浓度分别加入激素。

(其中生根用的植物激素NAA为0.2mg/1000ml)
用1mol/L NaOH和1mol/L HCl调节pH至5.8。

将配好的培养基迅速分装至150ml组培瓶中,拧上盖子,放入灭菌锅121℃,灭菌20min。

2、菊花接种与培养:
(1)取材:
取菊花生长旺盛的嫩枝。

(2)消毒:(省略)
①流水冲洗后,加少许洗衣粉刷洗,流水冲20分钟;
②放入70﹪~75%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30秒,无菌水冲洗2~3次,用无菌吸水纸吸干;
③在2﹪~1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冲洗2~3次,无菌吸水纸吸干。

接种:减去嫩枝3-4厘米(带有3-4片嫩叶)接到培养基中(注意:不能将一片叶子接入进去并务必要提前做好杀菌、消毒、灭菌措施)
培养:将无菌苗培养到光照培养箱中,条件温度:25度、光照:12小时,每隔一周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3)愈伤组织与不定芽的诱导培养
选用合适的培养基分别对植物材料进行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

(4)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是继初代培养之后的连续数代的扩繁培养过程,目的在于繁殖出相当数量的无菌苗。

(5)生根培养
当无菌苗长到2~3cm时,选用生根培养基剪取无菌苗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培养。

(6)炼苗、移栽
炼苗:当无菌苗根系长出约3cm,把无菌苗进行炼苗适应外界环境。

先在外界环境闭瓶锻炼3天,再开瓶锻炼3天(以培养基上开始长出菌为宜)。

移栽:去净培养基,可先在灭过菌的珍珠岩或蛭石上培养使根系发达再转移到土壤中。

【注意事项】
1、实验所使用的器材要严格灭菌,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因染菌导致实验失败;
2、pH值对培养基的硬度有影响,pH过高培养基变硬,pH过低培养基不能凝固,所以要调整好培养基的pH值;
操作不当引起的杂菌污染实验结果,
被杂菌污染培养基
3不要将一片叶子接入到培养基中
拓展实验:选取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
不同外植体的培养基激素配比如下:
叶片:6—BA : 2mg/L
NAA: 0.5mg/L
将叶片切成0.5cm*0.5cm小块
茎段:6—BA : 3 mg/L
NAA: 0.2 mg/L 将嫩枝切成1cm 茎段
腋芽:6—BA : 3 mg/L
NAA: 0.2 mg/L 将嫩枝切成1—2cm带腋芽的茎段
最后调节PH值至6.0
(1)20天后,菊花不同外植体培养情况,见图5:
图5 20天后菊花不同外植体形态
(从左往右分别为:叶片愈伤、茎段愈伤、腋芽培养形态)(2)50天后,菊花不同外植体培养情况,见图6
图6 50天后菊花不同外植体形态
(从左往右分别为:叶片愈伤、茎段愈伤、腋芽培养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