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良心——辛弃疾印象

合集下载

我眼里的辛弃疾作文

我眼里的辛弃疾作文

我眼里的辛弃疾作文说起辛弃疾,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豪迈奔放、胸怀壮志的形象。

他呀,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辛弃疾出生在南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从小就目睹了金兵的肆虐和百姓的苦难。

这让他立下了收复失地、报国为民的宏大志向。

我觉得辛弃疾这人,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倔强和不屈。

想当年,他率领着区区五十多人,就敢勇闯几万金兵的营地,还生擒了叛徒张安国,那是何等的英勇无畏!这事儿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怕是想都不敢想,可辛弃疾就这么干了,而且还干成了!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辛弃疾的词,那也是一绝!“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读着这词句,我仿佛能看到他在深夜里,喝得醉醺醺的,却还不忘挑亮油灯,端详着手中的宝剑,思绪早已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耳边回荡着号角和喊杀声。

他满心的豪情壮志,都倾注在了这字里行间。

还有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多有气势啊!他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金戈铁马的战斗场面仿佛就在眼前,那种豪迈和霸气简直要冲破纸面。

不过,辛弃疾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他空有一身本领和一腔热血,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他不断地上书进谏,提出自己的抗金主张,可那些主和派的官员们根本不理会他,还处处给他使绊子。

这得多憋屈啊!但辛弃疾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在地方为官时,依然尽心尽力地为百姓办实事。

有一次,他到了一个遭受水灾的地方。

那洪水泛滥,农田被淹,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辛弃疾到了之后,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带着大家一起抗洪救灾。

他亲自指挥士兵和百姓们修筑堤坝,加固河道,没日没夜地在工地上忙碌着。

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靠一会儿;饿了,就啃几口干粮。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家园。

这件事让当地的百姓对辛弃疾感恩戴德,可他却不以为意,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他说:“咱当官的,不就是要为老百姓谋福祉嘛,这有啥好谢的!”瞧瞧,这就是辛弃疾,心里始终装着百姓。

尽管辛弃疾在仕途上遭遇了种种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记叙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关于辛弃疾的作文800字

【记叙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关于辛弃疾的作文800字

【记叙文】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关于辛弃疾的作文800字辛弃疾,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和散文传世千古,深受后人的喜爱,而他的一生经历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让我深深地钦佩和敬佩。

辛弃疾,原名辛弃疾,字玉山,号稼轩。

他出生在北宋政权动荡的时期,家境优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自幼聪慧过人,好学不倦,对诗词文学有着独特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

他不仅精通诗词,还精通书法和绘画,是一个全才式的文学家。

辛弃疾一生坎坷,饱尝艰难。

他曾在吴越国当官,后来因不满当时政府的腐败与愚昧,多次上书直言,终于被免职。

他辞官后返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发表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被誉为辉煌的诗文集大成者。

他以其激昂的抒情,犀利的笔触,受到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推崇。

辛弃疾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他还是一位有着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的爱国者。

在他逐鹿南渡期间,曾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表现了他的报国之情和抱负。

他还曾在政治上多次力排众议,力图推动国家改革,可惜最终还是成了孤家寡人。

辛弃疾一生的坎坷和不幸并没有使他丧失斗志和创作的热情。

在生命的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但是在即将得到清静之时,他却被患病所累,不久病逝,时年五十七岁。

辛弃疾一生的坎坷和悲剧并没有使他的人生失色,反而增添了他作品的厚重和深刻,使他的诗词更具有了一种悲壮和豪迈的风格。

我最喜爱辛弃疾,除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和成就之外,更是因为他坎坷的一生和不屈的性格。

他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他用一生的诗篇和坎坷的经历留下了永恒的印记,成为了国人心中的一座文学丰碑。

辛弃疾的诗词如一缕清风,吹拂着历史的尘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不朽名篇告诉我们,纵使历史的车轮在碾压,但只要我们心中燃起了爱国之火,就会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无怨无悔,正如辛弃疾一生所做的那样。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800字《我眼中的辛弃疾》篇一辛弃疾,在我眼中就像是一颗划破宋朝夜空的流星,绚烂而又独特。

最初知道辛弃疾,是在课本里读到他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当时就觉得,这老哥肯定是个超级酷的人。

你想啊,大晚上的,喝得醉醺醺的,还把灯挑得亮亮的看宝剑,这画面感,简直绝了。

就好像现在有些年轻人,晚上喝嗨了,拿着自己心爱的吉他或者游戏装备一顿摆弄,那是一种对自己热爱之物的执着。

辛弃疾他可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他就像一头渴望冲向战场的猛狮,一心想着收复失地,把那些侵略者赶回老家去。

但南宋的朝廷啊,就像一个病恹恹的老头,胆小怕事,老是对辛弃疾的想法和建议爱答不理的。

这辛弃疾得多憋屈啊,我要是他,估计得天天在家摔锅砸碗的,心里肯定想:“你们这群家伙,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他写的词呢,很多都充满了那种壮志未酬的悲愤。

我觉得他的词就像一把尖锐的剑,直直地刺向南宋朝廷的那些昏庸之人。

比如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他看着自己的宝剑,拍着栏杆,心里的想法却没有人能懂,这得多孤独啊。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团队里,你有一个超级棒的计划,可是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在异想天开,根本没人支持你,你说气人不?辛弃疾也不完全是那种整天苦大仇深的人。

有时候他也很有生活情趣。

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描写的乡村生活多美好啊。

他就像一个在田间漫步的农夫,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我仿佛能看到他走在田埂上,闻着稻花的香气,听着青蛙呱呱叫,脸上带着惬意的笑容。

不过,我也有点疑惑。

辛弃疾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为什么就不能像岳飞那样,不管朝廷怎么反对,先冲出去打个痛快呢?也许是他太忠诚于南宋朝廷了吧,哪怕朝廷对他不咋地,他还是想通过正规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这南宋朝廷就像一个黑洞,不断地吞噬着他的希望。

总的来说,辛弃疾在我眼中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英雄。

他有热血、有才华、有抱负,但却生错了时代,被那个懦弱的朝廷给束缚住了手脚。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300字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300字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300字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

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

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人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

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座酒席。

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

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开心助兴!”说罢,便挥剑起舞。

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

舞到兴头上,剑人合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

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

“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
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地,打得粉碎。

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个干净洒脱的收势,说了声“莽撞了!”从容地站立一旁。

完颜千户惊魂未定,还呆呆地坐在地上。

等到奴仆们赶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尴尬地说出话来:“舞得好,好厉害的英武少年!”。

美文欣赏:南宋的良心——辛弃疾印象

美文欣赏:南宋的良心——辛弃疾印象

南宋的良心——辛弃疾印象佚名八百年之后,我在这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里听到:你用一章四节的篇幅,说你的故事。

说你十四岁就两次跑到燕山察看地形,以图复土雪耻;说你弱冠之年揭竿而起,金戈铁马,气势如虎;说你五十轻骑直入五万兵马的金营,生擒叛徒,押至临安处死……这一节,你说得神采飞扬,我听得心驰神往。

可那毕竟是南渡前的旧事了,接下来,就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用不着你说,我也听说过几次。

听说你笔势浩荡,九论九议如珠若玉似美芹,然而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当权者文恬武嬉、无动于衷。

而你偏又不通情趣、不长媚骨;又是归正之人、身份不清不楚,终至于被那些弄权之辈,始之以排挤,继之以弹劾,一次次罢了你的官。

出仕五十年,你三起三落。

都说你一生以气节自负、用功业自许,你把所有的雄心旋成箭尖,直瞄准淮河以北;组建飞虎队,论计鹅湖会,也曾为北伐不遗余力。

只是你左右的足迹,只能是建康、潭州、福州、鄂州,你每到一处,无非是补缀着半壁剩水残山,而淮河以北,对你,对南宋即是天涯了。

即便你风云奔走,即便你有文章山斗,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还是依旧。

而你“万字平戎策”,“只换得东家种树书”,一次又一次,给打发回老家,回带湖。

听说你归隐生活并不清苦,你何不求田问舍,去呼酒买醉,何不相对南山,诗文风流。

其实仕宦生涯也容易打发,只要你留心在舞榭歌台,着意于酒朋诗侣,岁月优游之中,杭州,又何妨认做汴州。

可惜你那些英雄之才搁不住,忠义之心放不下,刚烈之气抑不平,你终于喷发于心,倾注于纸,握一管如椽之笔,蘸那满腔心血,把原本风流的一代词史,涂抹得慷慨激昂,让人从南宋一路吟来,一路和来,流行成普及读物。

于是,你留住了身前生后名。

只可惜不是勒石燕然,不是饮马黄河,不是痛捣黄龙府,甚至风波亭都不是,你所有的,你留住的,无非是那些长长短短的长短句。

但我依然看到一颗火一样炽热、海一样深沉的南宋的良心。

打开书,打开那一章四节的古代文学史,眼前满是你飘飞的意象:有你醉里挑灯看剑,眼前万里江山的睥睨气势;有你落日楼头、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游子心绪;还有你临终时那几声震耳欲聋的长呼:杀贼杀贼杀贼……那一刻,我分明看见,有风肃然而起,掠过你猎猎作响的长发,指北而去。

辛弃疾人物短评300字

辛弃疾人物短评300字

辛弃疾人物短评300字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化名人。

他以其激昂痛切的词章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被誉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家国沦亡的悲愤之情,也有对爱情的痴迷执着。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辛弃疾进行短评。

首先,辛弃疾的词作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的词作大多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祖国颓废和衰落的关切和痛心。

例如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表达了他对朝廷弱势的不满与愤怒之情。

他通过对历史人物陈同甫的赞美以及对朝廷弱势的揭示来批判时事,表达了他怀才不遇、深感国家危亡的心情。

其次,辛弃疾的词作中也融入了他对爱情的热切期望和无尽思念之情。

他在《青玉案·元夕》一词中写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表达了他对远离爱人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的爱情词作用感人至深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辛酸和心碎,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最后,辛弃疾的人生境遇与他的诗词创作相得益彰。

他身居乱世,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这些经历让他更加痛切地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奈和磨难。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社会百态,展现了他对时代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辛弃疾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深刻的人生体验,传达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辛弃疾的词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珍视。

爱国词人辛弃疾简短读后感想

爱国词人辛弃疾简短读后感想

爱国词人辛弃疾简短读后感想朋友!今天咱聊聊那位豪放又细腻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哎,一提到辛弃疾,我心里就忍不住泛起一阵侠骨柔情的波澜。

我头一回细细品读辛弃疾的词,记得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上。

那时候,老师在讲《青玉案·元夕》。

我心想,这大才子辛弃疾咋就把个元宵节描写得这么活灵活现呢?人家不愧是咱大宋朝的“词中之龙”,他真能把那花灯、流萤写得像画儿一样动人,感觉咱走在大街上都能闻到空气中飘来的阵阵花香。

你知道吗?读辛弃疾的词,就像在欣赏一场古代生活的盛宴。

他笔下的文字可真有力量啊,写得那叫一个豪情万丈。

好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字一句都透着他那炽热的爱国心,仿佛我们也跟着他一起策马扬鞭驰骋沙场,真是热血沸腾,我都觉得自己有点豪杰气概了呢!不过,你可别以为他只是个一味高喊“杀敌报国”的武夫,辛弃疾的柔情可不是一般的细腻。

他写那些山水田园,抒发那种淡淡的乡愁,又好似和咱老朋友唠嗑,满满的温暖。

你看《清平乐·村居》,我就喜欢那种恬淡的生活画面,仿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跳出来,活生生的就像昨天刚发生过一样。

我得承认,初读辛弃疾的词,有时候觉得自己眼光短浅,不够领会他的深情壮志。

可越琢磨越觉得,辛弃疾就是我们心中的那种豪侠人物,他有着现代人少有的家国情怀。

而我们读他的词,就跟品那老酒似的,越读越有味儿,越品越有劲儿。

我在想,他要是在现在,肯定是个能说能写还能引发无数粉丝追捧的“大神”吧?辛弃疾的词,总是能在我心里激起一阵涟漪。

这么多年过去,他那满怀故国之思的情怀,依旧能感动你我。

朋友,你读辛弃疾的时候,是不是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心潮澎湃呢?欢迎来分享你的感受呀,我预感这会是个不错的交流!。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辛弃疾作文800字
标题:我眼中的辛弃疾——铁血柔情的词坛英豪
辛弃疾,一位穿越千年历史长河而熠熠生辉的名字,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词人,更是一位矢志不渝、壮志未酬的爱国将领。

在我眼中,他不仅是一位文采斐然的文学家,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

首先,辛弃疾的词作深沉而磅礴,他的词风既有苏轼的豪放洒脱,又有李清照的婉约深情。

他的笔下流淌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眷恋,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词生动描绘出他对战场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

他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展示了他细腻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然而,辛弃疾并不只是个寄情于诗词的文人墨客,他更是胸怀壮志、矢志报国的勇士。

他曾亲身参与抗金斗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尽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受排挤打击,但他的爱国之心始终未曾动摇。

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深刻揭示了他壮志难酬,岁月蹉跎的悲凉心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在我眼中,辛弃疾是一个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他的词作是他人生的写照,也是他精神世界的投影。

他既有诗人的敏感和深情,又有军人的坚韧和勇毅。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民族大义的坚守和对个人命运的挣扎,这种矛盾而又和谐的特质使他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总的来说,辛弃疾在我心中是一位铁血与柔情并存的词坛英豪,他的词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他个人的心路历程,也激励着我们后世之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坚守信念,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的良心——辛弃疾印象
八百年之后,我在这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里听到:你用一张四节的篇幅,说你的故事。

说你14岁就两次跑到燕山看地形,以图复土国耻;说你弱冠之年揭竿而起,金戈铁马,气势如虎;说你五十轻骑直入五万兵马的金营,生擒叛徒,押至临安处死......这一节,你说的神采飞扬。

可那毕竟是南渡前的旧时了,再下来,就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用不着你说,我也听过几次。

听说你笔势浩荡,九论九议如珠若玉似美芹,然而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当权者文恬武嬉,无动于衷。

而你又偏不通情趣,不长媚骨;又是归正之人,身份不清不楚,终至于被那些弄权之辈,始之以排挤,继之以弹劾,一次次罢了你的官。

入仕五年,你三起三落。

都说你一生以气节自负,用功业自许,你把所有的雄心旋成箭尖,直瞄准淮河以北;组建飞虎队,论计鹅湖会,也为北伐不遗余力,只是你左右的足迹,只能是建康,潭州,福州,鄂州;你每到一处,无非是补缀着半壁剩水残山,而淮河以北,对你,对南宋既是天涯了。

你无所愈合,所以你无所作为,即使你风云奔走,即使你文章激斗,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还是依旧。

而你万字平绒策,只换得东家种树书,一次又一次,给打发回老家,会带湖。

听说你归隐生活并不清苦,你何不求田舍,去呼酒买醉,何不相对南山,诗文风流。

其实那些仕宦生活也容易打发,只要你留意在舞榭歌台,着意于酒朋诗侣,岁月优游之中,杭州,又何妨认做汴州。

可惜你那英雄之才搁不住,忠义之心放不下,刚大之气抑不平,你终于抒发于心,倾注于纸,握一管如之笔,蘸那腔似潮之血,把本风流的一代词史,涂抹的慷慨悲凉,让人从南宋一路吟来,流行成普及读物。

于是,你留住了身前生后名。

只可惜不是勒石燕然,不是饮马黄河,不是痛饮黄龙府,甚至风波亭都不是,你所有的,你驻留的,无非是那些长长短短的长短句。

但我依然看到一颗火一样炙热,海一样深沉的,南宋的良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