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之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共51页文档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作品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作品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品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讲课讲稿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全诗如下: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徐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回去。
众里找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一】像是东风吞噬千树繁花一样,又吹起得烟火纷纷,乱落下如雨。
奢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琴声的凤箫声四处荡漾,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嬉笑。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译文二】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他,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他立在灯火深处。
【注解】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表示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下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弹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例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动听,亦所指仪态娇艳的样子。
暗香:本所指花香,此所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出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青玉案 元夕》原文及解析

青玉案·元夕[宋]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分类标签: 元宵节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按稼轩弟子范开《稼轩词》的编次,此词当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前、闲居带湖期间。
然词的内容却极似临安元夕风光。
所以有人将词的作期提到乾道后或淳熙初,以切合稼轩在京城的踪迹。
以其作期难定,权置于此。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的晚上,称元夕、元宵。
因有上灯的习俗,也称灯节。
上片写景。
天地空三者融汇一气,灯月交辉,光流香溢,喧嚣动荡而如颠似狂、似痴如醉,一派承平欢腾景象浓缩于匹匹三十三字中。
下片由景而入,然犹为结韵映衬铺垫,“众里”以下,这才全力一搏,翻出主旨,但仍不正面绘形,“那人”自甘冷落之孤高幽独情怀,却于“灯火阑珊处”深深自见。
②“东风”三句:描绘元夕焰火之灿烂。
宋人《武林旧事》载临安元夕时说:“宫漏既深,始宣放焰火百馀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大率效宣和(北宋徽宗年号)盛际,愈加精妙。
”此言焰火乍放如东风吹开千树火花,落时又如东风吹洒满天星雨。
按:一说“花树”“星雨”,指树上彩灯和空中的灯球。
③宝马雕车:富贵之家的华丽车马。
香:兼指车上涂料的香气和车中女子的脂粉香气。
④“凤箫”三句:描绘元夕乐声四起,鱼龙飞舞,彻夜狂欢的场景。
风箫:箫声若凤鸣,以凤箫美称之。
相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并为之筑凤台。
萧史吹箫引来凤鸟,遂与弄玉升天仙去。
(《列仙传》)此处泛指音乐。
玉壶:喻月,言月冰清玉洁。
按:一说指白玉制成的灯。
光转:指月光移转。
鱼龙:鱼龙舞原是汉代“百戏”的一种(参见《汉书·西域传赞》),这里当指扎成鱼龙(鸟、兽)形状的灯。
舞:作动词用。
⑤“蛾儿”两句: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情态。
《宣和遗事》载北宋汴京元夕,“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
《青玉案-元夕》课件

“众里”一句 可见词人对“理想”追寻的执着和艰辛。 “蓦然回首” 反映词人历经千辛万苦后突然获得的惊喜。 “灯火阑珊处” 点明灯火幽黯,暗示“孤寂”。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梁 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自怜幽独, 伤心人自有怀抱”,谈谈自己的体会。
• 从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 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 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 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 辛弃疾《青玉案》,此第 三境也。”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 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1.词人看到了哪些热闹景象?
火树银花(烟火),宝马雕车,凤箫,玉壶、鱼 龙。
2.这些热闹景象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 服饰美、情态美。热闹非凡 、盛况空前。
(1)两句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繁多的灯火比 作千树花,把满天的烟火比作雨点般落下的星星。 极为形象生动地渲染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烟花怒 放的喜庆景象。
修辞手法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 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 戏耍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 出了后者的可贵。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入夜,一城花灯像东风吹开千树繁花一样, 又像吹落了满天繁星,如雨一般洒落。
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

用较多的笔墨来回忆 “中州盛日”的元宵, 抒发如今的身世之慨和 家国之悲。
对比(今与昔、人与我、 乐与悲多方面对比); 以乐写哀等。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在文人中,他是个英雄;在英雄里,他 是个文人。一世之雄,万古人物。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起义南归时期。21岁曾率领2000多人起 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活捉叛徒张安国,归顺南宋。 2、辗转任职时期。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 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 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被罢职。 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被罢职,闲 居在江西上饶前后近20年。到了晚年,朝 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 最后含恨辞世。
相同点
立 意 不 同 点 手 法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来自永遇乐(李清照)内容:都是以元宵灯节作为描写对象。 立意:都不是为了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气氛, 而是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 表现方法:都用了对比手法。
通过独处于灯火稀落之 处的孤高女子,借以表 现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 操守和高洁的人格。
二、上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暗喻。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 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 夸张(或渲染)。极力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 的喜庆景象。
•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借代。以“宝马雕车”代指车上盛装的贵族女子。 多感官描写。“香满路”通过嗅觉写盛装的女子芳香娇艳, “凤箫声动”通过听觉、“玉壶光转”和“鱼龙舞”通过视觉, 形象地描写出人们沉浸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的欢乐氛围。
南宋词之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肥,长期来往于吴越一带。一生飘
流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杭州。
附 自 注 工 尺 旁 谱
现 存 词 中 有 十 七 首
《 白 石 道 人 诗 集 》
《 白 石 道 人 诗 说 》
《 白 石 道 人 歌 曲 》
《 续 书 谱 》
《 绛 帖 平 》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 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
此词咏燕全篇不着一“燕”字。 构思巧妙,手法多样,琢语形象
“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
王士祯《花草蒙拾》
这一首词从爱情的 角度来看,它的寓义是:
爱情的路上经过千番努
力万番追求,真爱终于
没有被错过,正果就在
不经意回首间被你得到。
作者写这样一个不肯随 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 象,是有所寄托的。词人假
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
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
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
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
“韦郎”四句逆入,转而追忆、 借伊人之口表达此时此刻对男子的相
思之情,并在客观上真实地反映了勾
栏中女子的担心。
结拍将离愁别恨写到高潮,又戛然而 止,使读者也同样产生“剪不断,理还 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传为李煜所作《相见欢》句)的共鸣。
史达祖,
字邦卿,
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寓 居杭州。著《梅溪词》。 人称史达祖与姜夔『姜史』。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 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是作者婉约词章 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⑴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⑴“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⑴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⑴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⑴“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⑴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⑴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⑴“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⑴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⑴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⑴蓦然:突然,猛然。
⑴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翻译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