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青玉案_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练习卷1. “玉壶”在词中比喻。
全词描写了的盛景,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分)2. “元夕”指的晚上,此夜又称(2分)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 “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 “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 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答案:1. 明月•元夕之夜人们观赏灯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2. 元宵节•元夜3. C4. C(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案:(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 分)。
6. 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 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 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问题:“玉壶”在词中比喻。
全词描写了的盛景,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品质。
(1分)答案:明月元夕之夜人们观赏灯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词句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篇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辛弃疾青玉案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元宵节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青玉案 元夕阅读答案

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元夕”指的晚上,此夜又称。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参考答案:7.元宵节元夜(2分)8.C(2分)。
《青玉案元夕》宋词鉴赏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宋词鉴赏及答案
青玉案
辛弃疾(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
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妇女的'头饰。
泛指妇女的盛装。
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8、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1分)
9、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8、元宵节(1分)
9、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或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或寂寞孤独之情)。
(1分)。
(完整版)辛弃疾《青玉案_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练习卷1.“玉壶”在词中比喻。
全词描述了的盛景,表达了作者自甘孤单、、的质量。
(1分) 2.“元夕”指的夜晚,此夜又称(2分)3.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喧杂场面。
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述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孤单的品德。
4.以下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述元宵节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由夜,玉漏莫相催。
D.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答案:1.明月·元夕之夜人们赏析灯火·不与世俗沆瀣一气·高洁傲岸2.元宵节·元夜3.C4.C( 1)这首词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 分)(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分)答案:(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 2 分)(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 2 分(或比较、烘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喧杂反衬“那人”的孤寂( 2 分);表达作者耐得冷漠孤单、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马虎对即可)(2分)。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述五彩缤纷的彩灯缀满街巷,忧如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相同。
这是化用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清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经过描述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述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有时相遇的情况。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说明: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青玉案》阅读答案

《青玉案》阅读答案《青玉案》阅读答案1【原文】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问题】7.“元夕”是指【】节。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参考答案】7.元宵(或“上元”)(2分)8.A(2分)(“星如雨”意谓焰火纷飞,洒落如雨。
星,指焰火。
)《青玉案》阅读答案2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却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4分)答:①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②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③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
(4分,三种情感3分,结合诗句1分)(2)“碧山锦树明秋霁” 的景物描写与整首词的情感是否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不一致。
(1分)首句描写的是一幅欢快亮色的秋山行旅图,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于开头弹出一串欢快的音符,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答出“以乐景衬哀情”亦可得分。
)作品评述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
峰回路转,曲折尽致,读来只觉精神飞动,情韵无限。
“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
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
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
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最新《青玉案·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青玉案》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情景。
全词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上片写人,下片写景,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
2、词作中,作者用节日的喧闹来反衬“那人”的孤寂,刻画了一个孑然独立的女性形象。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表达了词人清雅脱俗的感情,后人赋予它许多新的内涵,请你取出一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
(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
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分)。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2分)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
(打一元代剧作家)谜底:
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谜底:
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谜底:______________
5. 《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
(4分)
6.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达到第三境界。
(5分)
参考答案
1. 赏灯(观灯、挂灯、放灯、猜灯谜等)灯(2分)
2. 曹雪芹《红楼梦》(2分)
3. 马致远公正圆明园(3分)
5. (4分)答案要点:比喻1分,内容2分,语言1分。
6. (5分)答案要点:①确立学习目标(2分)②持之以恒,执着
追求(2分)③达成学习目标(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