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27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青玉案_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练习卷1. “玉壶”在词中比喻。
全词描写了的盛景,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分)2. “元夕”指的晚上,此夜又称(2分)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写出了灯火之盛。
B. “风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
C. “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 词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的品格。
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A.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答案:1. 明月•元夕之夜人们观赏灯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2. 元宵节•元夜3. C4. C(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案:(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 分)。
6. 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 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 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

《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
《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问题】
7、“元夕”是指农历【】的夜晚。
这一天,是【】节、
8、梁启超评这首诗时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即词人的内心,并非如词中描写的那般热闹轻松,其实是十分孤独、寂寞的',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怀。
请你简要陈述词人在这首词中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怀抱”。
——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7、正月十五
元宵或上元(各1分)
8、词中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事业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或寄予自己自甘寂寞,不慕繁华的孤高情怀,表达了不愿贪图安逸和世俗安乐,不愿随波逐流的思想感情。
(3分)。
《青玉案》阅读答案

《青玉案》阅读答案《青玉案》阅读答案【原文】青玉案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问题】7.“元夕”是指【】节。
8.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参考答案】7.元宵(或“上元”)(2分)8.A(2分)(“星如雨”意谓焰火纷飞,洒落如雨。
星,指焰火。
)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却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4分)答:①有突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②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③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
(4分,三种情感3分,结合诗句1分)(2)“碧山锦树明秋霁” 的景物描写与整首词的情感是否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不一致。
(1分)首句描写的是一幅欢快亮色的秋山行旅图,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于开头弹出一串欢快的音符,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答出“以乐景衬哀情”亦可得分。
)作品评述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
峰回路转,曲折尽致,读来只觉精神飞动,情韵无限。
“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
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
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
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
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先欢乐之景,遥映后文,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辛弃疾青玉案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元宵节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青玉案元夕》宋词鉴赏及答案

《青玉案元夕》宋词鉴赏及答案
青玉案
辛弃疾(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
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妇女的'头饰。
泛指妇女的盛装。
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8、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1分)
9、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8、元宵节(1分)
9、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或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或寂寞孤独之情)。
(1分)。
(完整版)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阅读练习及答案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也算对)(2分) (2)写出“反衬”等手法即可给2分(或对比、衬托、烘托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2分);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大意对即可)(2分)。
6.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
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翻译词句。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10.写下这首词的韵脚:雨、路、舞、去、度、处。
二: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分) 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2分) 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3分) 谜题:赤兔马,走千里。
(打一元代剧作家)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谜底:______________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

【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原文】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通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这是一首词,“青玉案”是—————,“元夕”是——————。
(2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简要分析词中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她的形象的。
(3)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合词说说你的理解。
(1)词牌名、题目(2)女子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使用了反衬手法,元宵夜灯火越热闹,越显示出“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们,又进一步反衬、突出了那人的性格。
(3)这个女子象征自己不同流合污,与众不同的高洁人格。
(答“比兴”手法或“以女子自比”皆可)文学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词意图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赏读〗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词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诗词主题〗
此词从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诗词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
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阅读训练〗
2.词的上阕渲染了怎样的景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种景象。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词中名句,你是怎样理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将它比作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境界,你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吗?
4.下面对这首词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花为喻,达到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
B.“更吹落,星如雨”一句,将天上的繁星比作密集的雨滴,纷纷飘落的星光与闪闪烁烁的灯光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C.“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是说在这火树银花、热闹纷繁的时刻,美女如云,往来穿梭于街市人流之中,给街市更增添了美景。
D.词的末句是说在灯火冷清处却有一位冷静平和、超凡脱俗的美女独自站立着,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美态。
〖参考答案〗
1.考查修辞手法。
满街的彩灯;月亮
2.考查想像和概括能力。
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火树银花,人流如织,载歌载舞。
3.是开放题,对境界的理解可灵活把握。
示例:在一片热闹纷繁之中,猛一回头,却发现了那个在灯火冷落处孑然而立,超俗脱俗的人。
境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4.考查欣赏能力。
先理解词义、句意,进而理解诗歌特殊的意蕴,这是解答题目的基础。
此题选B。
〖参考资料〗
敌营帐里捉叛将万马军中我独行
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耿京派辛弃疾和义军另一个首领贾瑞一行到建康(今南京),觐见正在这里的宋高宗。
此时还是主战的宋高宗非常高兴,马上召见了辛弃疾等人,封官行赏: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贾瑞为敦武郎合门祗候,赐金腰带各一根;辛弃疾被封为右承务郎,另外还封赏了义军大小头目二百多人。
辛弃疾他们在返回途中,到达楚州(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地界时,传来了义军中的惊天事变:耿京被杀了!原来,在义军中有一个叫张安国的将领,是耿京的老部下,耿京对他非常信任,但这个张安国为了得到金人的赏金,他趁贾瑞和辛弃疾都不在的时候,串通了几个叛乱分子,闯进耿京的营帐把他杀死。
辛弃疾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又是痛心,又是气愤,一定要除掉叛贼,为耿京报仇。
辛弃疾和驻地守将商量,他要前往叛徒张安国的驻地济州府捉拿他,有的愿意跟他去除奸,有的则说独闯金营危险。
辛弃疾决心已下,精挑细选了五十名勇士作为敢死队,马不停蹄回到山东,直奔五万人之众的济州府敌营,此时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
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
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气坏了。
二话不说,就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
等济州兵士赶到,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
辛弃疾押着叛徒送到了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张安国的罪行,立刻把他砍头示众。
当时辛弃疾23岁,以五十对五万,而且毫发无损全身而退,这真是浑身是胆、勇猛无比呀!比冷锋独闯魔窟也不差毫分。
〖相关阅读〗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偷偷啃猪手。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空山新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