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词赏析
《青玉案 元夕》原文以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原文以及赏析《青玉案·元夕》是唐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原文如下: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通过对美好时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以东风为引子,描绘了元宵节夜晚花朵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的“更吹落、星如雨”则形象地表现了烟花璀璨的景象。
这两句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描绘了元宵节夜晚人们欢庆的场景,宝马雕车象征着贵族的奢华,香满路则暗示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接下来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凤箫声和玉壶光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鱼龙舞则表现了民间的欢乐。
“蛾儿雪柳黄金缕”一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容貌和华贵服饰。
接下来的“笑语盈盈暗香去”则表现了女子的温柔和甜美。
这两句诗通过对女子的描绘,展现了节日中人们的喜悦心情。
最后两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里的“他”可以理解为过去的自己或者曾经的朋友,也可以理解为已经离去的亲人。
通过这两句诗,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元宵节夜晚繁华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词中的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佳作之一。
《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案·元⼣》原⽂翻译及赏析 《青⽟案·元⼣》作为⼀⾸婉约词,这⾸《青⽟案》与北宋婉约派⼤作家晏殊和柳永相⽐,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家! 《青⽟案·元⼣》 作者:⾟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青⽟案·元⼣》注释 1.元⼣:旧历正⽉⼗五元宵节,是夜称元⼣或元夜。
2.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指焰⽕纷纷,乱落如⾬。
星:指焰⽕。
4.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5.凤箫:箫的美称。
6.⽟壶:⽐喻明⽉。
7.鱼龙舞: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8. 句⼦解释:“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
”:古代妇⼥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饰品。
这⾥指盛装的妇⼥。
9.盈盈:声⾳轻盈悦⽿,亦指仪态娇美的⼥⼦。
10.千百度:千百遍。
11.蓦然:猛然、突然。
12.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
13.暗⾹:本指梅花,这⾥借指美⼈。
《青⽟案·元⼣》翻译 (元⼣夜的花灯)就如东风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
华丽的⾹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弥漫着⼤街。
悦⽿的⾳乐之声四处回荡,如凤箫和⽟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群中晃动。
她们⾯容微笑,带着淡淡的⾹⽓从⼈⾯前经过。
我寻找那⼈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回头,却看见了她⽴在灯⽕零落稀疏的地⽅。
《青⽟案·元⼣》赏析 ⾟弃疾词的题材范围较⼴。
这⾸《青⽟案》,描写的是城市⼈民于元⼣(元宵节,农历正⽉⼗五⽇)观灯的情景。
从内容看,⼤约是作者在南宋都城临安任职期间所作。
词的上⽚写元⼣之夜,临安城⾥的灯⽕和观看灯⽕的盛况。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词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词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词赏析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逐步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文注释、翻译及欣赏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文注释、翻译及欣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文注释、翻译及欣赏青玉案·元夕①[宋]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⑩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括号处两字缺,明代刊本作灯火。
【注释】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箫的名称。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即舞鱼舞龙。
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译文】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凤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流转。
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解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诗词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诗词作品《青玉案·元夕》是一首描写元宵节夜晚的诗,通过对青玉案上的一幕音乐会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节时光和乡愁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鉴赏。
《青玉案·元夕》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场景设在青玉案前,元宵佳节的夜晚。
整首诗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了对春节的思念、宴会的热闹场景、古代乐舞的回忆、对乡愁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先,辛弃疾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才人伴”开始了诗篇。
黄昏时分,作者独自在东篱边品酒,享受着诗人才子的生活。
他却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感到孤独。
这部分描写了作者胸怀乡愁之情。
接着,诗人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里描述了场景变换,花朵凋落、倦鸟归巢。
作者在这里用花和燕的形象来比喻流年的匆匆逝去,给人一种岁月易逝的感触。
然后,辛弃疾描写了宴会上乐舞的情景,这是诗中的重点。
他写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里通过描绘儿童撑小船、偷摘荷花的生动场景,勾勒出元夕夜晚的喧闹和快乐。
酒足饭饱后,辛弃疾又带领读者进入了对乡愁的深思。
他写道:“桂轮才转西厢外,尘满汉家洛阳陌”。
通过描写月亮从东移向西,古人的回忆浮现在辛弃疾脑海,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辛弃疾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他写道:“不管颐和园里与洛阳相逢”,暗示岁月无情,无论是古代的风景,还是现实中的场景,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或消失。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热闹的元宵节宴会场景,展现了对乡愁和年华流转的思念和感慨。
描写细腻,抒发真情,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之作。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广泛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他的《青玉案·元夕》无论是在诗歌表现形式上还是情感表达上,都体现了他的写作特点和文化情怀。
通过这首诗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节庆活动,还能感受到辛弃疾对祖国和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青玉案·元夕》全诗赏析-古诗-赏析

《青玉案·元夕》全诗赏析-古诗-赏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
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
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辛弃疾宋词《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宋词《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鉴赏《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鉴赏】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青玉案元夕赏析

译文: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挂着彩灯的圣诞树,到夜晚格外漂亮。
更吹落、星如雨。
--强光一照,饰片闪闪,似璀灿流星如雨落下。
宝马雕车香满路。
--原来“宝马”是正宗中国品牌的轿车!“雕车”?我的自行车啦,上面坑坑凹凹,当然是雕出来的。
香满路”?那么多美丽佳人,能不香吗?凤箫声动,--声响效果。
舞曲伴奏,萧声悠扬,是慢三步。
玉壶光转,--光线效果。
舞场中间的大光球在转啊转,红橙黄绿......一夜鱼龙舞。
--舞棍们鱼、龙混杂,狂欢通宵。
蛾儿雪柳黄金缕,--你看这些娇娘们带的首饰,金银珠翠满身,打扮得真靓!笑语盈盈暗香去。
--听着她的盈盈笑语,闻着她身上飘来的暗香,沉醉在这美妙的意境中,想象着......咦?她哪儿去了?众里寻他千百度。
--找啊找,那心上的人儿在何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猛一回头,哇!她、她竟然躲在昏暗的角落里正在....宋词颠顶之作--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有关唐、宋两朝究竟孰为中国乃至全球封建王朝登峰造极之盛世的问题,目前学术界争论得比较热闹,我个人更喜欢这样来比喻这两个王朝:唐朝乃男性味十足的“王”朝,宋朝乃女性味尤浓的“后”朝。
唐朝接过了汉朝之衣钵,将中国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影响力推向了极至;宋朝则延续了西晋、南北朝之遗风,在经济、科技、文化和艺术上创造了中国四千年文明史的颠峰。
从艺术角度来划分,两个王朝之代表“诗”、“词”分别折射出了这两种风格:诗比较适合抒发雄浑、豪迈的气魄,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于李白的作品中;词则更倾向于表达婉约、唯美的情愫,我以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可谓其中的“百鸟之凤”,这首描写元宵的作品所达到的境界高度是其它诗词无法望其项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
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逐步西斜,一
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
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
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
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
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
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
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
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
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个句写的是元宵观灯
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
(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
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逐
步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
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
己的一种写照。
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
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
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
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
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
宵歌舞。
不过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
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
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
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把
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
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使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