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棱镜(líng)酬劳(chóu)番来覆去(fān)麻木不仁(rén)B.分歧(qí)狭隘(ài)沉默寡言(mò)神采奕奕(cǎi)C.安祥(xiáng)爱慕(mù)参差不齐(chā)刨根问底(páo)D.奥秘(mì)虐待(nuè)美不胜收(shèng)大相径廷(tíng)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大爱无声声自远。
慈善精神如蒲公英的种予般随风,扎根在社会各个角落。
一桩桩善行社会慈善意识的明显增强。
让我们每个人都投身到慈善活动中。
用力所能及的方式道德之光,汇聚社会暖流。
积极参与,坚持不懈,慈善就会成为更多人的价值。
A.播撒彰显点亮追求B.飘撒彰显点亮追寻C.飘撒显示点燃追寻D.播撒显示点燃追求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
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时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
崇敬这些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脊梁”这个词在句子中使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信仰”“凝聚”分别是名词和形容词。
C.“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都是褒义词。
D.“时期”与“时代”是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19分)1.(2分)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写错字、写出格外不得分。
2.(2分) D3.(6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3)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4分)(1)删掉“超过”或者“余”(2)将分号改为逗号(3)不仅而且5.(4分)(1)D(2)变成牛魔王借到真扇,却被牛魔王变成猪八戒模样将扇子骗回。
二、古诗文阅读(19分)(一)(8分)6.(3分)(1)仅,只(2)看,视(3)正,刚刚7.(3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2分)攻其不备,一跃而起杀死一只狼;除恶务尽,转到柴堆后杀死另一只狼(二)(8分)9.(2分)D10.(2分)A11.(2分)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
12.(2分)人的嗜好与贵贱无关。
(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
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
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
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三)(3分)13.(3分)小狗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在台阶上睡觉,小鸟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了。
三、现代文阅读(22分)14. (4分)①我在长满野草的小径突然看到一群白色的蝴蝶。
辽宁省大连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默写填空(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______,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2)傍晚时候,上灯了,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3)______,______。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______,______,人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5)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孔子在水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王湾面对江水,写下“______,______”,都表达了内心对时序交替、岁月匆匆的无奈。
(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作答)二、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2.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熟读精思学问深。
3.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画线词语中的别字。
(1)哺.乳______(2)参差.不齐______(3)幕色______(4)不可救要______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漫画《孔子曰》实现了轻松讲解儒家经典的空想……②点开微信公众号,原来“高冷”的国学也可以如此趣味横生。
③借助漫画、动画乃至流行音乐,国学的受众很容易进入古人的生活,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生。
④一位在新疆支教的老师留言:“现在看漫画《孔子曰》成为《论语》阅读课的重要一环,学生们边看边笑,边学边思想。
”(1)第①句有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当,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
(2)根据语境,在第③句的横线处填入“活生生”的反义词。
(3)第④句有个词语词性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5.名著阅读请写出《朝花夕拾》中鲁迅喜欢的书的名字。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少年正是读书时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淡雅.(yǎ)安慰.(wèi)着.落(zháo)喜出望.外(wàng)B.惩.戒(chěng)暮.色(mù)慷慨.(kǎi)惊慌失措.(cuò)C.倘若.(ruò)吝.啬(lìn)勋.章(xūn)恍.然大悟(huǎng)D.争执.(zhí)沐.浴(mù)澄澈.(chè)见意.思迁(yì)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记录了诗词大师叶嘉莹____的人生。
面对人们与传统文化的"隔",由此产生的陌生美感,叶嘉莹就像伸手掬那一捧水的人,她离那些正在的文化更近,她努力地捧着,好让我们能看清她手心里的弯美好的、曾照古时的月亮。
A.传说以及流淌这B.传奇以及流失那4.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通过阅读,会使我们的内心逐渐丰盈。
②作家毕淑敏说∶你想美好..吗那就读书吧!③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涵养出一..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④经历书香浸润,爱读书的人自然种书卷气、一种精气神。
A.第①句有语病,应该迥去"通过"或"使"。
B.第②句中,"美好"是褒义词,它的反义词是"丑恶"。
C.第③句中,"五月"是数量词,"你"是代词。
D.第④句中的"自然",与"他的表演非常自然"中的"自然"意思相同。
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本试卷共20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凯歌(kǎi)渊搏(bó)附和(hé)精益求精(yì)B.余晖(huī)帐蓬(péng)羞怯(qiè)参差不齐(chēn)C.蜷伏(juǎn)静谧(mì)硬朗(lǎng)不可救要(yào)D.纯粹(cuì)气概(gài)称职(chèn)花团锦簇(jǐn)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乡下三四月间,一院子春色______,桃李吐芳,姹紫嫣红。
然而,______的一角里,总有一两裸芥草窝在石板下,独自努力地生长,虽然它仅有______鹅黄,显得孤单、弱小、了无生气,但它依然是春天的一部分——渺小而又______的一部分。
A.满园荒凉一片开天辟地B.烂漫荒凉一点顶天立地C.满园凄凉一点开天辟地D.烂漫凄凉一片顶天立地3.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汉字是书法的载体。
②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
③汉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
④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
⑤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它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
A.第②句中的“漫漫”是形容词,第③句中的“年轻”是动词。
B.第③句和第⑤句中的“它”指代的内容都是汉字。
C.第③句中的“独树一帜”是褒义词,赞美了汉字的独特魅力。
D.第④句中“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和“中国文化的根”可以调换位置。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5分)(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辽宁省大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1. (7分) (2020七上·贵池期末) 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乡书何处达?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4) 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 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
(谭嗣同《潼关》)(7)《诫子书》中表现“躁”的危害的语句是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中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8分)2. (8分) (2018八下·温州期中) 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选择梁晓声的一个观点,加以阐述。
文学作品应该有几种魂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
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
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
——梁晓声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9七上·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这是近期大热的电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开场白。
这部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百集纪录片,每集重点讲述一件文物。
不同于博物馆的平面展示,这档节目深入挖掘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与精彩故事,用既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的解说词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了五分钟的视频里。
《人民日报》刊文称赞:《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5分钟微纪录的形式,将厚重的中华文明与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相结合,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再次掀起了“国宝文物热”。
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题2022.12.28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钦.差(qīn)直窜.(chuàn)滑稽.(jī)浑.为一谈(hùn)B.粗犷.(guǎng)鄙.薄(bǐ)芙.蓉(fú)畏罪潜.逃(qián)C.憔悴.(cùi)徇.职(xùn)慷慨.(kǎi)怪诞.不经(dàn)D.荫.蔽(yìn)哺.乳(bǔ)温训.(xùn)随声附和.(hè)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_____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_______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____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___不理会。
A损耗新鲜生涩都B损耗清新生涩也C消耗新鲜污涩都D消耗清新污涩也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在中国,“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这些家喻户晓的形象已成为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
②近日..。
③通过这批作品,既表现..,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牛的形象为主体的精品力作艺术家精神,又彰显时代风范。
④其中,李可染的中国画《榕树水牛》墨色淋漓..,遮天蔽日的榕树与留白形成的水面构成反差..,可谓匠心独运。
A.第①句点号使用正确。
B.“近日”是名词,“以”是介词,“力作”是动词。
C.第③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删掉“通过”。
D.第④句中的“淋漓”和“反差”都是褒义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各项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被誉为“民族魂”。
B.郑振铎,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七年级语文2024.01(本试卷共23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应和.(hè)淅沥.(lì)着.落(zhuó)混.为一谈(hùn)B.心绪.(xù)云宵.(xiāo)热忱.(chéng)见异.思迁(yì)C.憔.悴(qiáo)溜.达(liú)凌.乱(líng)怪诞不惊.(jīng)D.虐.待(nuè)掺.和(chān)较.量(jiào)不可救要.(yào)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尽管当今社会竞争_________,时代如潮水般裹扶着我们快速前行,焦虑_________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但我们还是要跟自己说:时刻保持心态平稳从容,万勿_________、慌里慌张、自乱阵脚,更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要被短期的得失_________双眼,失去定力。
A.热烈浮躁暴跳如雷蒙蔽B.热烈浮夸气急败坏蒙骗C.激烈浮夸暴跳如雷蒙骗D.激烈浮躁气急败坏蒙蔽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可以变..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气质。
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为清雅..,偏激..。
捧起.书来吧。
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可以变为平和..可以变为开阔..,狭隘..,奢华..可以变为淡泊胜收!A.选文中加点词“是”“自”“起”“会”都是动词。
B.选文中加点词“高雅”与“清雅”是同义词。
C.选文中加点词“高雅”“幽幽”都是形容词。
D.选文中加点词“浊俗”与“清雅”,“奢华”与“淡泊”,“狭隘”与“开阔”,“偏激”与“平和”是反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大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臃肿玲珑侯车厅重峦叠嶂B . 休憩年轮煞风景满院狼藉C . 神密依傍密匝匝巧妙绝伦D . 焦躁飓风蟹腿肉连棉不断2. (2分)(2017·德州)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了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信仰,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谋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B . 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
C .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D . 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
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3. (2分)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为了做一名优秀歌手,她多次到北京拜师学习,每次下车伊始便直奔老师家,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B . 中国作家公刘的演讲赢得了德国听众的热情追捧,有的听众交头接耳,听得格外入神。
C . 今年3·15晚会曝光了大批不法企业的商品,范围之广,品种之多,令人咋舌,真可谓浩如烟海。
D . 机构改革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拍脑门子一哄而上不行,拈轻怕重止步不前也不行。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B .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 . 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5. (2分)以下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背影》一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第一次从正面刻画父亲形象的散文。
B . 李白,多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
我们学过他的诗歌《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等。
C . 戏剧《威尼斯商人》,诗歌《天上的街市》,童话《皇帝的新装》,神话《女娲造人》,寓言《蚊子和狮子》——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开拓了语文阅读的视野。
D . 莫泊桑,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6. (8分)根据拼音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xù dāo dài màn cuān duo jiǎo 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ōu yáng piāo miǎo yī xīyǒng yu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7. (10分)(2013·阜新) 根据提示默写。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②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③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④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⑤__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⑥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比喻人们在困窘绝望中重见生机,又有一片新天地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________。
⑧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四、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8. (7分)(2017·深圳模拟) 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各题。
越不肯努力便越自怜。
以前他什么也不怕,现在他会找安闲自在:刮风下雨,他都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也一歇就是两三天。
自怜便自私,他那点钱不肯借给别人一块,专为留着风天雨天自己垫着用。
烟酒可以让人,钱不能借出去,自己比一切人都娇贵可怜。
越闲越懒,无事可做又闷得慌,所以时时需要些娱乐,或吃口好东西。
及至想到不该这样浪费光阴与金钱,他心里永远有句现成的话,由多少经验给他铸成的一句话:“当初咱倒是要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这句话没人能驳倒,没人能把它解释开;那么,谁能拦着祥子不往低处去呢?(1)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作者)的著作《________》。
(作品)(2)看过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时候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相关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首联所展现的场景。
(2)本诗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请就诗歌的尾联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怀的。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0. (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 . 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 .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足日,饮酒乐,天雨(这)D . 日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七、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11. (25分) (2017八上·大石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汤小小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
父亲年龄并不太大,50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
他穿着一件略显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
旁边的儿子穿着挺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
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
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
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企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80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
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
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去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
等待无聊而又漫长。
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
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⑯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抑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
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选自2015年21期《小品文选刊》)(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2)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细读选文第⑥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5)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九上·成都期中) 作文大千世界,绚丽多彩。
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为青春着色,你的花季将绽放出最坚实的自信……请以“为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想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