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浅析油茶低产林的原因分析及改造措施

油茶 低产林 多 以实生 苗定植 或种 子直 播 , 苗率 不高 , 成 造
成 严重 缺株 且 由于长期实 生栽 培和异花授 粉 , 造成林 分品种
混杂 , 比例大 , 差异大 。 劣株 株产 油茶低产林 普遍存 在花期 、 成
熟期和果形 、 果色等差异较大的油茶品种 型) 混杂生长。
现代园艺
21 02年第 1 期 8
浅析油茶低产林的原 因分析及改造措施
纪 圣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建宁县 林业局 , 福建 建 宁 34 0 ) 55 0
摘
要: 油茶是我 国特有 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 具有很 高的营养、 保健 和经济价值 。本文分析建 宁县 油茶低 产林 的
成 因 , 总 结 归 纳 出 改善 低 产 综 合 改 造技 术措 施 , 并 以期 达 到 油茶 丰产 稳 产 的 目的 。 关 键 词 : 茶 ; 产 林 ; 造技 术 油 低 改
建 宁 县 地处 中亚 热 带 , 候 温 和 , 气 雨量 充 沛 , 照 充 足 , 光
改造 时 应根 据油 茶 园低 产现 状进 行 。对 一 、 类 林 主 要 二
土壤肥沃 、 湿润 , 自然 条 件优 越 , 油 茶生 长 适 宜 区 , 是 油 是 也
采取改善林分结构 、 改善土壤条件等措施 ; 三类林选择 立 对 地条件较好 , 具有开发潜力的林地实施 良种更新 ; 四类林 对 可考虑按分类经营要求转化为生态林或其它林种 。
极少有环境 污染 , 是真正 的绿 色无公 害食 品 , 素有 “ 油中珍
品 ” 称 , 是联 合 国粮 农组 织 重 点 推 广 的健 康 型 高级 食 用 之 也 植 物油 。 另外 , 由于 它分 布范 围广 , 培 面积大 , 史悠 久 , 栽 历 综 合 利用 附 加值 高 , 很 高 的经 济价 值 。 具有
油茶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

油茶林低产原因及改造技术措施发布时间:2021-07-28T09:25:38.5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张忠平[导读] 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它全身是宝,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
梅县区石坑镇人民政府广东梅州 514000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它全身是宝,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
但由于经营管理粗放、种植条件差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油茶林产量低下、效益变差。
为提高种植户的收入,提高油茶产量,推进油茶产业化发展,有必要针对油茶林的低产原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技术改造措施。
关键词:油茶林;低产原因;改造技术油茶属于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广泛栽培于中国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在油茶、油橄榄、油棕、椰子这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中,油茶的含油量最高,其果仁含油率约达55%,因此还被称为“绿色油库”。
山茶果全身是宝,含有丰富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十七种氨基酸和六种维生素,被人们称为“东方橄榄油、油中珍品、长寿油”等[1]。
此外,油茶还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能凉血解毒、延缓衰老、清胃润肠、抑制和预防冠心病,此外,油茶树还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是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生物医药、生物饲料、生物农药、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2]。
油茶喜温暖,怕寒冷,非常适合在山区种植。
笔者在广东梅县区石坑镇(山区)工作二十多年,石坑镇素有“两茶一柿”(油茶、绿茶、柿花)种植传统,由于历史原因,石坑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放弃了油茶、柿子树的种植,大面积改种了沙田柚、蜜柚。
但是,2010年前后出现沙田柚、甘橙黄化病,梅县县委县政府、石坑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提出重新发展种植油茶项目倡议,并通过种苗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引进长荣公司、天草公司在石坑镇种植了3000多亩连片油茶基地,带动了我镇2000多农户种植油茶。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 种植品种选择不当:选择的油茶品种可能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生态环境,
导致产量低下。
2. 土壤质量差:油茶树对土壤的需求比较高,如果土壤质量差,养分含量低,会影
响油茶的生长和产量。
3. 管理不善:油茶的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技术不到位,管理不善会导致油茶生长不良,产量低下。
4. 缺乏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油茶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栽
培技术和指导,导致产量低下。
针对油茶低产林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
1. 品种改良: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油茶品种,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油茶
的适应性和产量。
2. 土壤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质量,
为油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引进科学栽培技术:引进先进的油茶栽培技术,如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科
学管理油茶,提高产量。
4.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油茶的病虫害问题,
防止其对产量的影响。
5. 综合经营利用:在油茶种植基础上,发展油茶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提高油茶产
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油茶产量的提高。
6. 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加强与油茶生产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提供资
金和专业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改善油茶产量。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

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内容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是指对油茶林地进行改造,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
下面将从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改造工程的目标、具体措施以及改造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油茶低产低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栽培管理不规范:油茶树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才能正常生长,不合理的栽培管理会导致油茶树生长不良。
2. 缺乏营养物质:油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土壤贫瘠、施肥不当会导致油茶树生长缓慢。
3. 病虫害的侵袭:油茶树容易受到虫害和病菌的侵袭,造成生长受限。
4. 树龄老化:油茶树树龄过大会导致产量下降,生长疲弱。
二、改造工程的目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效益,使其成为经济作物之一,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具体措施1.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施肥、翻耕等方式改良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为油茶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 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
包括修剪树冠、疏松土壤、除草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油茶树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影响。
4. 更新树种: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树的品质和产量。
5. 合理施肥:根据油茶树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6. 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改造效果经过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增加油茶的产量: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施肥措施,提高油茶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提高油茶的品质:通过选用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进行更新,提高油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油茶树的危害程度,保证油茶树的正常生长。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常绿灌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油茶树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是制取油茶籽油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由于油茶树多生长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原始种植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导致了油茶的产量一直不高。
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国家的林业政策,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一、合理培育栽培1. 土壤改良油茶树耐贫瘠,喜深砂质壤土,但也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的黄壤和紫色土中。
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
2. 树龄除旧对于已经树龄老化的油茶树,需要进行适度的树龄除旧,将老树进行疏伐,留下壮年树木,有利于减少竞争,促进生长。
也可以通过移栽逐步更新优质优株。
3. 种植密度调整油茶的栽培密度对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栽培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油茶的产量。
一般来说,低产林改造要将栽植密度保持在1500—1700株/亩。
4. 病虫害防治在油茶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油茶健康成长。
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5. 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在低产林改造中,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以满足油茶生长的需求。
6. 水分管理在干旱地区,要加强油茶的水分管理,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水,可以采用灌溉的方式,适时适量地给予水分。
二、促进油茶业态升级1. 推广优质品种优质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低产林改造要重点推广高产性、高油脂含量、抗逆性强的油茶新品种,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和品质。
2. 深加工利用传统的油茶主要以油茶籽油为主要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油茶深加工利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油茶茶叶的加工、油茶茶油皂的制作、树脂和木材的利用,都是提升油茶业态升级的方向。
油茶的功能价值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的功能价值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摘要介绍了油茶的功能价值,提出了低产林改造技术,包括高接换种、预栽更新、萌芽更新、补植更新、抚育改造等内容,为油茶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功能价值;低产林;改造油茶(Camellia oliefera Abel)属山茶科山茶属(Camellia L.),为常绿小乔木或乔木,适生于低山丘陵地带,为强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酸性、中性、微酸性土壤上均能生长,对土层厚度要求不严格。
油茶为山茶科油料树种,种仁含油率51.37%,种籽含油率33.7%。
利用油茶籽生产的茶油是一种绿色无公害产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是一种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
河南省信阳市为油茶生长北部的边缘区,在新县、商城、光山等山地与丘陵区,农民有种植油茶与食用茶油的习惯。
目前信阳市现有油茶1.60万公顷,集中分布于商城、新县、固始和光山等浅山丘陵区。
2007年茶油产量1 500t,油茶产业总值约5 200万元。
油茶作为信阳市优质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近年来由于其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普遍存在着品种差、良种率、产油量低的现象。
2007年平均产茶油93kg/hm2,仅为湖南丰产林的1/10左右,效益较低。
综合分析,一是人们对油茶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扶持优惠政策;二是油茶多被栽植在立地条件较差的的地方;三是现有品种老化混杂,经营粗放;四是过去主要使用实生苗造林,优良品种比重低;五是广大群众长期自给自足,没有真正把油茶当作商品来经营;六是油茶造林初次投入成本高,农民积极性不高,制约信阳市油茶的生产,致使油茶产业发展缓慢。
1 油茶的功能价值1.1 茶油是高档保健食用油由油茶籽加工提炼而得到的茶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维生素A 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51.13μg/g和202.80μg/g,具有与橄榄油相类似的优良特性,已被世人所公认,明显优于常见食用植物油。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一、油茶低产林成因1. 土壤贫瘠:油茶生长需要较好的土壤环境,但由于土壤质量差,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油茶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下。
2. 病虫害:油茶遭受病虫害侵扰,容易引起树木枯萎、叶子脱落等情况,严重影响油茶产量。
3. 管理不善:油茶种植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导致土壤流失,水源枯竭等问题,进而影响油茶产量和品质。
4. 品种老化:部分地区的油茶种植品种老化严重,产量下降,质量不佳。
二、改造对策1. 土壤改良:加强对油茶种植区土壤的改良工作,合理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pH 值,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2. 科学管理:加强对油茶种植的科学管理,包括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提高油茶的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
3. 引进新品种:引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油茶,提高油茶的抗逆性和产量,改善油茶的品质。
4. 种植结构调整:合理调整油茶种植结构,科学布局,实行轮作休耕,增加油茶种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5. 产业发展支持:政府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开展油茶种植,提供财政补贴和相关技术指导,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案例分析在湖南省某市,油茶低产林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地政府加大对油茶生产的政策扶持,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原有的油茶品种,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不断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当地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油茶产业,并积极开展油茶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增加油茶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四、结语油茶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价值,但部分地区存在油茶低产林现象,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油茶低产林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引进新品种、改善土壤环境和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共同努力,推动油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积极探索油茶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油茶低产林改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是一种常见的乔木植物,其种植范围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油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很多油茶林的年龄偏大,种植密度不合理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了油茶低产甚至无产的情况,给油茶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油茶低产林的问题,提高油茶生产效益,需要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管理,重新培育优质油茶林。
下面将介绍一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油茶低产林的识别要解决油茶低产林问题,就需要对油茶林进行准确定位。
通常可以根据油茶林的长势、产量和林分结构等因素进行判断。
通过实地调查,观察油茶树的生长状况,了解林分的密度和粗细度,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出哪些油茶林属于低产林。
1. 水分管理技术水分是油茶生长的重要因素。
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地管理水分对于提高产量非常重要。
首先要对油茶林进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含水量。
合理浇水,根据油茶树的生长周期和需水量进行灌溉,防止土壤干旱和淹水,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还可以采取人工灌溉、滴灌、喷灌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油茶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土壤改良技术对于低产林,土壤质量的改善非常关键。
可以采用施肥、覆盖、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选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覆盖方面,可以采用秸秆、树叶等进行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增加土壤肥力。
在翻耕方面,可以采用栽培轮作、深翻耕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3. 林分结构调整技术对于低产林而言,合理的林分结构非常重要。
通常低产林的林分结构比较单一,密度过大,树冠狭窄等问题比较突出。
需要通过适当的疏伐和修剪等方式,调整林分结构,合理分布枝条,增加树冠面积,提高叶片的光照面积,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害增 多 ,落花落果严 重。这类老残 油茶低产林 ,即使加
强管理 ,其产量也难 以提高 。
14 产业政策扶持 力度不够 ,资金投 入不足 ,生产 .
基础落后,科技服 务缺少
油茶新 品种 造林和老林 更新改造 的前期一次性投 入较
大 ,一般 农户无 力承受 ,而地方政 府对油茶产业 发展的扶 持政 策没有连续性 ,资金投入严 重不足 ;科学技 术支撑体 系 尚未健 全 ,科学指导 无法到位 ,油茶技术骨干 和林农的
成 因,并总结归 纳改善林 分结构 、改善土壤 条件 、改 良品种特 性、加强病 虫害防 治以及放蜂授粉等低产综合 改造 技术措 施,以期达 到油茶丰产 高产的 目的。
关 键 词 :福 建 ; 油 茶 ;低 产 林 ;改 造技 术
油茶( a li oefr Ab 1,别名 茶籽树 ,属 山 C mel a liea e) 茶 科 山茶属 常绿 小 乔木 ,是 我 国特 有的 木本 食 用油料 树 种 ,与油棕 、油橄榄 、椰子并称 为世界四大木 本食用油料 植 物 ,主要 分布 在 湖南 、江 西 、广 西 、浙江 、福建 等省 ( 。全 国现有 油茶林种植面积 约3 3 3 m 区) 3 .万h ,年产茶籽
种( 类型) 混杂生长 。据调查 ,同一片林中甚至 同一标准地内 就有5 / 花期 、成 熟期 不一致 的类 型。品种混杂 ,花期 ~6i "
悬殊 ,植株 抗性 差异大 ,容易造成严 重的落花落果 和病 虫 害 ,不但给 管理带来难 度 ,而且采摘 的果实成熟度 不一 , 严重影 响茶籽的 出油率 。
史悠久 ,综合利用附加 值高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 值。
福建地处 亚热带 ,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温 和 ,雨量 充 沛 ,光照充足 ,土壤 肥沃 ,是 油茶生长适宜 区 ,也是油 茶 的 自然 分布 区,油茶种质资源较 为丰富 ,拥有 普通油茶 , 小果 油茶 、浙江 红花油茶等油 茶树种 。据调查 ,全省适 宜 种植油 茶的山地 面积超过 13 3j m 3 .7' ,是我 国油茶生产 的 h 重 点产 区之一 。而现 有油茶林 只有 1 .万h ,且大 多数 3 1 m
的铲草皮 ,没有实施垦 复、施肥 、中耕除草 、修剪等 增产 措施 ,使不少油茶林变成野生 、半野生状态 。
1 3 树体 衰弱,树龄老化 .
由于长期失管 ,树体老化 现象 明显 ,其个体发 育提早
进入衰老 阶段 ,表现 出生理机能 渐弱 ,根部的吸收能 力、 叶片的光 合能力减 弱,没有充足 的养分供给生长发 育的需 要 ,新梢生 长量减少 ,花芽分化很 少 ,枯死枝 日趋增 多 , 冠幅缩小 ,主干和 主枝 上附着苔 藓、地衣和桑寄生等 ,病
1 2 经营管理粗放 ,稀密不匀 .
由于对油茶生 产认识不够 ,缺乏资金 投入 ,油茶林长
期失管 ,杂草 灌木丛生 ,林相混乱 ,稀密不匀 ,处于半荒
芜状态 。通风条件差 ,病 虫危害严 重,产量低 ,大小年明 显。 多数 油茶林采用传 统落后的经营 方式 ,只是一年 一次
约9 . 万t 3 9 ,产油2 多7 t 。茶油色美味香 ,具有极高的营 0 5… 养和保 健价值 ,其 不饱和脂肪酸 含量在8 %以上 ,天然V 5
要采 取改善林分结 构 、改善土壤 条件等措施 ;对 三类林选 择立 地条件较好 ,具 有开发潜 力的林地实施 良种 更新 ;对 作者简介:李永武(96 ) 16- ,男,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的
是2 世纪8 年代种植的 ,单产茶油N ̄ 7 k / m 0 0 U5 g h ,油茶产 值 不超过 3 0 元/ m 0 0 h 。对现有大面积低产 油茶林进行 改造
是 发展福建油茶产业的必由之路 。
1 福建 省油茶 低产 林成 因
1 1 品种 混杂 ,多为实生劣种 .
油 茶低 产 林 多以 实生 苗定 植 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 直播 ,成 苗率 不 高 ,造成严 重缺 株 。且 由于长 期实生栽 培和异花授粉 ,造 成林分 品种混杂 ,劣株比例大 ,株产差异大 。油茶低产林 普 遍存在花 期、成熟期和 果形 、果色等 差异较大的 油茶品
油茶专 业技术培训缺 少等方面 因素 ,在客观上也导 致油茶
的粗放经营 ,在一定程 度上也延缓油茶低产林改造 。
2 低产林 改造综 合技术
根据现有 油茶低产 林立地条件 、产量水平等 ,可将低 产林 分为四类 :一 类为立地 条件 好 、林相较 整齐、经营水 平较高 ,年产油7 k / m 5 g h 以上的林 分 ;二类 为立地条件较 好 、经营水平一般 、林相不整齐 ,年产油4 ~7k / m 5 5 g h 的 林分 ;三类为立地 条件一般 、林分老化衰败 、长 期荒芜 , 年产油3 ~7 k / m 0 5 g h 的林分 ;四类为立地条件差或长期与 其他树种混生 ,处于 自然生长状态 ,年产油3 k / m 0 g h 以下 的林分 。 改造时应 根据油 茶园低产现状 进行 。对一 、二类林主
C N S O TI U T R B T A T … E EH R L U EA S R C S C
福建油茶低 产林成 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李永武
( 福建三 明林业学校 ,福建 三 明 5 5 0 ) 6 0 1 摘 要 :油茶是我 国特有的木本食 用油料树种 ,具有很 高的营养、保 健和经济价值 。文章 分析福建 油茶低产林 的
, v 含 量高、耐贮藏 ,易被人体吸收 ,能预 防和治疗高血 n 压 、心血管疾病“;且 因病虫害少 ,生长于山区丘 陵山地 , J 极少有 环境污染 ,是 真正的绿 色无公害食 品,素有 “ 中 油 珍 品”之称 ,也是联 合 国粮农组 织重点推广 的健康型高级 食用植物油 。另外 ,由于它分布范 围广 ,栽培面积大 ,历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