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二级下册语文课件赋得古原草送别|鄂教版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香的青草侵占了 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又样子。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赞美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意思是: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 枯萎。 荣: 繁荣茂盛。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2. “荣——枯”有由盛而衰的凄凉之感,而“枯—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这首诗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字需用“赋得”二字。 赞美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
—荣”引出一种生生不息之意。 王孙:贵族子孙、公子 ,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写诗就叫“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题目写的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的大火。 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又样子。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赞美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意思是: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 枯萎。 荣: 繁荣茂盛。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2. “荣——枯”有由盛而衰的凄凉之感,而“枯—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这首诗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字需用“赋得”二字。 赞美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
—荣”引出一种生生不息之意。 王孙:贵族子孙、公子 ,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写诗就叫“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题目写的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的大火。 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王孙:贵族子孙、公子 , 这里指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用拟人 手法写出了作者 送别朋友时那种 难分难舍的心情
根据诗意写诗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 原野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 了又会繁茂起来。 ( ) 2、 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 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 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 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覆盖 大地。 ( )
离离:繁盛的样子。 原:原野。 岁:年。 枯:枯萎。 荣:繁盛。 这两句写出了青草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 力。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两句充满哲理, 告诉我们像古原草那样 具有死而复生的顽强生 命力,是任何势力也摧 不垮的。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侵古道: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 了古老的道路。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侵:蔓延,长满。
(3)《赋得古原草送别》:
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 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落 日 故 人 情
浮 云 游 子 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海 内天 存涯 知若 己比 ,邻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3.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 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又 送 王 孙 去,萋 萋 满 别 情 。)
• 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送元二使安西》:
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 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 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赋得古原草送别》PPT【精选推荐课件】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第八单元 · 古诗诵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 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这首诗是 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 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 字需用“赋得”二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 荣:繁荣茂盛。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 又会繁茂起来。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侵占,覆盖。 •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 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 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 这一题目写的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的大火。 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第八单元 · 古诗诵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 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这首诗是 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 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 字需用“赋得”二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 荣:繁荣茂盛。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 又会繁茂起来。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侵占,覆盖。 •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 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 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 这一题目写的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的大火。 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二年级下册语文获奖课件 《赋得古原草送别》(鄂教)

• 王孙:贵族子孙、公子 ,这里指作者的朋 友。
• 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
意思是: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
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小诗赞美了什么样的精神?
赞美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中心:借咏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八单元 · 古诗诵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
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这首诗是白居需用“赋得”二字。
•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侵占,覆盖。 •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香的青草侵占了 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枯: 枯萎。 荣: 繁荣茂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1. 律诗要求偶句押韵。
2. “荣——枯”有由盛而衰的凄凉之感,而“枯—
—荣”引出一种生生不息之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 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 的野草。 “野火”有壮烈之意,强调毁灭是为了强 调再生的力量。表现古原草顽强的生命力。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 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
意思是: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
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小诗赞美了什么样的精神?
赞美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中心:借咏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八单元 · 古诗诵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
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这首诗是白居需用“赋得”二字。
•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侵占,覆盖。 •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香的青草侵占了 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枯: 枯萎。 荣: 繁荣茂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1. 律诗要求偶句押韵。
2. “荣——枯”有由盛而衰的凄凉之感,而“枯—
—荣”引出一种生生不息之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 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 的野草。 “野火”有壮烈之意,强调毁灭是为了强 调再生的力量。表现古原草顽强的生命力。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

走:跑。急走:快跑。
追到没有? 处:地方。寻:寻找。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 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树叶还不茂密,没 有形成树荫。 一个孩子奔跑追赶一 只黄蝴蝶,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油 菜花中找不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
解题:宿:过夜。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 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笆
小路
篱笆
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疏疏一径深, (远望) 树头花落未成阴。 (近观)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 径:小路。(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未:没有。 阴:树荫。)
生机勃勃的春天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kū
枯黄
xú
徐徐
wèi未来rónɡ来自sù光荣 住宿
lí
篱笆
shū
稀疏
枯荣 疏 未 篱 徐宿
追
店
烧
菜
离离原上草
枯
荣
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草
唐·白居易
离离 原上 草, 年 一岁 一枯 荣。 茂盛
野火 烧 不尽, 枯:干枯, 春风 吹 又生。 指秋季.
荣
哪张图是枯? 哪张图是荣?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树上 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茂密。
油 菜 花
黄蝶
追到没有? 处:地方。寻:寻找。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 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 但树叶还不茂密,没 有形成树荫。 一个孩子奔跑追赶一 只黄蝴蝶, 蝴蝶飞入金黄色的油 菜花中找不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
解题:宿:过夜。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 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笆
小路
篱笆
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疏疏一径深, (远望) 树头花落未成阴。 (近观)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 径:小路。(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未:没有。 阴:树荫。)
生机勃勃的春天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kū
枯黄
xú
徐徐
wèi未来rónɡ来自sù光荣 住宿
lí
篱笆
shū
稀疏
枯荣 疏 未 篱 徐宿
追
店
烧
菜
离离原上草
枯
荣
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草
唐·白居易
离离 原上 草, 年 一岁 一枯 荣。 茂盛
野火 烧 不尽, 枯:干枯, 春风 吹 又生。 指秋季.
荣
哪张图是枯? 哪张图是荣?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树上 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茂密。
油 菜 花
黄蝶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PPT

赋
得
古
—— ·
原
唐草
白送
居 易
别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诗词内容 第三章 诗词赏析 第四章 诗人趣事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汉族,公元772年2月28日 生,河南新郑人,进士学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再后又升迁杭 州、苏州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 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 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 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 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 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 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 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 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社会关系
白居易十六岁时,拿着自己的诗作去京 城长安应考。考前,白居易将自己写好 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当时 的诗坛领袖人物顾况看。顾况没看诗作, 先看署名后,讥讽笑道:“长安百物贵, 白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转而又 惊又喜地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 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 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 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 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 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 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得
古
—— ·
原
唐草
白送
居 易
别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诗词内容 第三章 诗词赏析 第四章 诗人趣事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汉族,公元772年2月28日 生,河南新郑人,进士学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再后又升迁杭 州、苏州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 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 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 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 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 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 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 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 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社会关系
白居易十六岁时,拿着自己的诗作去京 城长安应考。考前,白居易将自己写好 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当时 的诗坛领袖人物顾况看。顾况没看诗作, 先看署名后,讥讽笑道:“长安百物贵, 白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转而又 惊又喜地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 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 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 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 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 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 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15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语文S版 (共21张PPT)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8:44:2118:44:2118:448/13/2021 6:44:21 P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318:44:2118:44Aug-2113-Aug-21
常见艺术手法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下午6时44分21秒18:44:2121.8.13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下午6时44分21.8.1318:44August 13,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6时44分21秒18:44:2113 August 2021
同桌合作完成:
1、找出每首古诗中的意 象。
2、找出诗中表达作者和朋 友之间送别之情的句子。
常见意象:草、柳、酒、日暮、寒 雨等。
送 别 内容及主题:依依惜别、劝勉安 诗 慰、表明心志等
常见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借 物抒情、比喻等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 际流。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楚辞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唐.李煜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对于离别 总是乐吟不绝。在古代,由于 地广不便,音讯不通,亲人朋 友往往一别数年,甚至终生无 法相见,离别之际,人们往往 设酒饯行,折柳相送。古人有 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矣”,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呀!
赋得古原草送别PPT演示课件

16
诗词赏析
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 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 “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 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 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 复了青春。
17
视频讲解
18
诗歌情感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 描绘,借物抒情,将春草 和送别有机结合,茂盛的 春草就像离别浓郁的哀愁, 草有枯荣,就像人有聚散, 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 惜别之情。但后两句又峰 回路转,表达了诗人豁达 的人生态度,并暗喻友人 终会再次相见,把离别的 伤感转化为再见的动力。
19
课后作业
——(唐)王维
11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七法:识字、 知人、论世、诗法、 会意、吟诵、比较。
12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 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 “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 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 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 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 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 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 行》等。
诗词赏析
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 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 “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 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 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 复了青春。
17
视频讲解
18
诗歌情感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 描绘,借物抒情,将春草 和送别有机结合,茂盛的 春草就像离别浓郁的哀愁, 草有枯荣,就像人有聚散, 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 惜别之情。但后两句又峰 回路转,表达了诗人豁达 的人生态度,并暗喻友人 终会再次相见,把离别的 伤感转化为再见的动力。
19
课后作业
——(唐)王维
11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七法:识字、 知人、论世、诗法、 会意、吟诵、比较。
12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 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 “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 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 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 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 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 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 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诗意写诗句
1、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每年枯萎 以后又长得很繁茂。 ( ) 2、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fén)烧, 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的野草。 ( )
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 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 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野火”有壮烈之意,强调毁 灭是为了强调再生的力量。表 现古原草顽强的生命力。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侵占,覆盖。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香的青草侵 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 接连着荒城。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赋 得 古 原 草 送 别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这首 诗是白居易未满16 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 面两个字需用“赋 得”二字。
fù
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ì
qīn
huāng
qī
赋
岁
侵
荒
萋
/
/ /
/
/ /
/
/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 野上送别朋友”这一题目写的诗。
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王孙:贵族子孙、公子 , 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
形容野草连绵。 这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我 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 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提问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小诗赞美了什么样的精神?
赞美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2.赋得古原草送别 的中心是什么?
中心:借咏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 风摇摆的样子。 枯: 枯萎。
荣: 繁荣茂盛。
这句诗的意思是: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 了又会繁茂起来。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 荣——枯”?
1. 律诗要求偶句押韵。 2. “荣——枯”有由盛而衰的 凄凉之感,而“枯——荣”引 出一种生生不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