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发展及现状

合集下载

2023年蜗轮传动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蜗轮传动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蜗轮传动行业市场分析现状蜗轮传动行业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

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使得蜗轮传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本文将对蜗轮传动行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蜗轮传动作为机械行业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市场规模庞大。

据市场调研机构统计,全球蜗轮传动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5%。

其中,中国蜗轮传动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左右。

二、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对蜗轮传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蜗轮传动具有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大、传动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各种机械设备对传动性能的要求,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三、竞争格局目前,蜗轮传动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国内几家大型企业之间。

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实力,并且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外一些知名机械传动企业也在中国市场发展,并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竞争。

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蜗轮传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国内蜗轮传动企业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产品。

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五、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蜗轮传动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未来,蜗轮传动行业将朝着高性能、高效率、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蜗轮传动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市场潜力巨大。

综上所述,蜗轮传动行业市场具有庞大的规模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随着制造业的升级和智能制造的推动,蜗轮传动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是一种新型蜗杆传动装置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是一种新型蜗杆传动装置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是一种新型蜗杆传动装置1.蜗轮齿面硬度高(HRC>=58),表面经渗氨后精确磨削而成,精度高,表面光滑。

2.加工过程与形成原理吻合度高,传动精度高。

3.蜗杆与蜗轮的啮合为多齿接触,每齿位瞬时双线接触,齿面接触区可达70%以上。

4.啮合面的综合曲率大。

5.接触线于相对速度方向夹角大,动压油膜形成及保持性好。

6.此种蜗轮副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耐磨损,可广泛地应用于冶金、矿山、化工、建筑、橡塑、船舶等各种行业种。

用这种方法加工出的平面二次包络蜗轮副,具有以下特征:1.蜗杆位环面蜗杆,与蜗轮同时啮合齿数多。

2.蜗杆齿面经硬化处理后,精确磨制而成,齿面硬度高(HRC>=58)粗糙度低(Ra<=0.8)齿形精度高。

3.齿面接触角度面积大,并且具有瞬时双线接触,触线总长度长(图二)。

4.齿面润滑角度大,啮合中容易形成动压油膜,减少齿面磨损(图三)。

所以平面二次包络蜗轮副合普通蜗轮副相比,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德州市德凯减速机械有限公司生产PW型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机其蜗杆齿面是以一个平面为母面,通过相对圆周运动,包络出环面蜗杆的齿面,再以蜗杆的齿面为母线,通过相对运动包络出蜗轮的齿面,称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

包括PWU、PWO、PWS型三种形式。

适用于冶金、矿山、起重、运输、石油、化工、建筑等行业机械的减速传动。

工作条件:两轴交角为90℃;蜗杆转速不超过1500r/min;工作环境温度0~40℃,当环境温度低于0℃或高于40℃时,启动前润滑油要相应加热或冷却,蜗杆轴可正、反向运转。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研究综述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研究综述
二次 包络 环 面蜗 杆副”并命名为 “G 7 , S - 1型蜗 杆 副” ,
减 速器 、 炮 的升 降装 置和 矿 山机 械 等 重 型机 械 中 舰 均有 应 用 。在 我 国 机械 传 动领 域 , 面 二 次包 络 环 平 面 蜗杆 独 领风 骚 , 论是 理 论研 究 , 是 设 计 、 造 无 还 制
高速 、 载 、 重 高效 方 向发展 的 背景 下 产生 的 , 是机 械 传 动 的基 础件 。这 种蜗 杆 副具 有 的 多齿 啮合 、 时 瞬 双线接触 、 曲率 半 径 大 、 触 线 与 相 对 滑 动 速 度 夹 接
角 大等 特 点 , 使其 承载 能力 大 、 动 效率 高 、 自动 传 易
润 滑 、 用 寿命 长 。因此 , 面二 次包 络环 面蜗 杆副 使 平 是 完全 符 合蜗 杆 副 发展 趋 势 的优 良产 品 , 被广 泛 应
用 于重 载场合 。例 如 , 轧钢 机 的压下 装置 、 在 电梯 的
平 面蜗杆 副 的研 究工 作 。 16 9 4年 , 州机 械 研究 所 郑
杨彦 涛 , 艳 河 , 沈 盛
( 河水 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南 开 封 黄 河

450 ) 7 0 3
摘 要: 针对平面二次包 络环面蜗杆传动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对其在理论和 生产 实践方面的研 究 进行 了综述 , 分析 了平 面 二次包 络环 面蜗 杆传 动研 究 目前存 在 的 问题 , 出 了未来 的研 究方 向。 提
面蜗 杆 制 造 工 艺 简单 , 度 高 , 其 蜗 轮 的齿 面 与 精 但
蜗 轮轴线 平 行 , 适 用 于 大 传 动 比场 合 。1 6 只 9 9年 , 日本 石 川 昌一 获得 了 平 面包 络蜗 轮 蜗 杆传 动 的 专 利。 与平 面蜗轮 传动 相 比 , 平面包 络环 面蜗 杆传动 的

2023年蜗轮传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蜗轮传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蜗轮传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蜗轮传动是一种基于蜗杆和蜗轮的传动装置,用于实现高转矩和低速度的传动。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优势,蜗轮传动在机械制造、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蜗轮传动行业市场进行研究,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蜗轮传动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目前,全球蜗轮传动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蜗轮传动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

中国的蜗轮传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00亿美元。

此外,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是全球蜗轮传动市场的主要消费国家。

二、市场竞争由于市场规模较大,蜗轮传动行业竞争激烈。

目前,行业内存在着国内外众多的蜗轮传动企业。

国内的主要企业有:上海凯瑞机电、江苏肯特、南京工程机械、徐州精密机械等。

而国外的主要企业有:摩托罗拉、西门子、ABB等。

这些企业凭借着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价格竞争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企业还通过与客户的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前景蜗轮传动行业在未来几年内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需求增加,蜗轮传动行业也将受益于此。

另一方面,随着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蜗轮传动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蜗轮传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研发新型的环保、高效的蜗轮传动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些新技术将推动蜗轮传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蜗轮传动行业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次包络蜗杆传动简介

二次包络蜗杆传动简介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是一种新兴的传动装置,其承载能力大,传动效果高,机构紧密、合理。

这种减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传动机械中的减速传动,如冶金、矿山、起重、化工、建筑橡塑、船舶等行业以及其它机械设备上,适用工作环境温度为-40-+40,输入轴转速不大于1500转/分,蜗杆轴可正反两面方向旋转。

一、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蜗轮减速机的特点: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是一种先进的重承载传动装置,具有承载能力大、传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异特性。

是替代其它蜗杆传动的最佳选择。

二、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形成原理:A、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两次包络运动:1、第一次包络运动是以一个平面齿蜗轮的齿面为母面与蜗杆以一定的相对运动,包络出蜗杆的螺旋齿面;2、第二次包络运动是以第一次包络运动形成螺旋曲面为母面与蜗轮通过共轭运动包络出蜗轮齿面。

B、啮合过程有以下特点:1、蜗杆轴向齿廓呈弧分布,同时接触齿数:3—7个齿;2、蜗杆齿面经硬化处理后精确磨削而成,齿面硬度:HRC》50,粗糙度Ra《0.8 ;3、加工工艺过程和成形过程完全一致,能够可靠的保证制造精度和啮合的理论状态;4、齿面接处面积大于:70% ;5、蜗轮齿面上每时每刻都有:两条同时出现的沿齿宽方向不断从两端向中间推进的:接触线,而且接触线与相对速度方向的夹角接近90度;6、齿面润滑角度大、动压油膜的形成及保持性好。

三、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涡轮减速机执行标准:1、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涡轮减速机符合国家标准(GB/T16444-1996)(GB/T164446-1996);2、制造精度符合国家标准(GB/T16445-1996)。

蜗轮蜗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蜗轮蜗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蜗轮蜗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蜗轮蜗杆装置可在较小的空间里一次达到较大传动比,齿面之间呈现线性接触,再加上同时有几个齿牙互相咬合,才能在传输高负荷的同时进行无噪声操作。

蜗轮蜗杆的传动具有与齿轮传动不同的特点,对润滑油也有特殊要求。

蜗杆副传动滑动速度大,发热量高。

蜗轮常用青铜制造,有时也用黄铜或铸铁制造,蜗杆一般用合金钢或碳钢制造,这样从材质上配对可以降低磨损和防止胶合。

为防止铜蜗轮的化学腐蚀,对油品中的硫含量、氯含量、中和值都有严格的要求。

由于蜗轮蜗杆对防腐性能的特殊要求,蜗轮蜗杆油不能用其它等级的极压工业油代用,否则将加速蜗轮蜗杆的磨损和腐蚀.降低蜗轮蜗杆装置的承动能力和使用寿命。

也不能在重负荷工况条件下的蜗轮蜗杆装置中使用轻负荷的工业齿轮油或机械油.因为这些油品中尽管没有含硫极压剂对铜蜗轮的腐蚀,但因极压性能差同样使润滑失效,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有的蜗轮蜗杆装置使用含有活性硫成份的l8 号双曲线齿轮油.对蜗轮蜗杆中的铜质材料具有腐蚀作用;上海石化股份公司涤纶厂从日本引进的 1 号牵伸机蜗轮减速机,随机蜗轮蜗杆油用完后,先后采用70 号、100 号机械油润滑,齿面严重磨损,并发生胶合,最后选用L —CKE/P 320 蜗轮蜗杆油,使用情况良好,提高了蜗轮副传动效率,降低磨损及能耗,减少了停机时间和维修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湛江港务局第一作业区机械二队,在Q2O 牵引机上,原用渣油型齿轮油,经常引起严重的早期磨损。

减速箱中有沥青状沉淀物,1200h 左右就要更换蜗轮副,1988 年后改用重负荷工业齿轮油,油品对蜗轮的腐蚀较严重,传动效率低,3600 h 内必须更换蜗轮副(严重超载的车辆2400h 就需更换)。

从上面各种用油情况来看,随着设备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现有油品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有以下几个问题:(1) 铜蜗轮的磨损大;(2) 油品氧化安定性差;(3) 分水性不理想;(4 ) 用油不合理。

2023年蜗杆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蜗杆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蜗杆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绪论 (4)一、蜗杆业发展模式分析 (4)(一)、蜗杆地域有明显差异 (4)二、2023-2028年蜗杆行业企业市场突围战略分析 (5)(一)、在蜗杆行业树立“战略突破”理念 (5)(二)、确定蜗杆行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 (6)1、市场定位 (6)2、产品定位 (6)3、品牌定位 (8)(三)、创新寻求突破 (8)1、基于消费升级的科技创新模式 (9)2、创新推动蜗杆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9)3、尝试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 (10)4、自主创新+品牌 (11)(四)、制定宣传计划 (12)1、策略一:学会做新闻、事件营销——低成本的传播工具 (12)2、策略二:学会以优秀的品牌视觉设计突出品牌特色 (12)3、策略三:学会使用网络营销 (13)三、蜗杆行业政策环境 (13)(一)、政策持续利好蜗杆行业发展 (13)(二)、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4)(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4)(四)、宏观环境下蜗杆行业定位 (15)(五)、“十三五”期间蜗杆业绩显著 (15)四、蜗杆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16)(一)、蜗杆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16)(二)、蜗杆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17)(三)、蜗杆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18)(四)、未来5-10年蜗杆业预测结论 (18)五、蜗杆行业政策背景 (19)(一)、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蜗杆行业发展 (19)(二)、蜗杆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9)(三)、蜗杆行业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20)(四)、宏观经济背景下蜗杆行业的定位 (20)六、蜗杆行业“专业化能力”对盈利模式的影响分析 (21)(一)、蜗杆企业盈利模式运作的关键 (21)1、”专业化能力“对蜗杆行业的重要性 (21)(二)、怎样培养蜗杆行业的业务能力 (22)七、关于“十四五”蜗杆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 (23)(一)、蜗杆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简介 (23)1、蜗杆业的社会化 (23)2、大规模的蜗杆业 (24)(二)、“十四五”期间蜗杆业的市场应用方向 (24)(三)、十四五”期间蜗杆业的发展重点 (25)八、蜗杆行业多元化趋势 (25)(一)、宏观机制升级 (25)(二)、服务模式多元化 (26)(三)、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6)(四)、社会化特征增强 (26)(五)、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7)(六)、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7)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 (27)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 (27)(七)、呈现集群化分布 (28)(八)、各信息化厂商推动蜗杆发展 (29)(九)、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29)(十)、个性化定制受宠 (29)(十一)、品牌不断强化 (29)(十二)、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30)(十三)、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30)(十四)、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30)九、蜗杆产业投资分析 (31)(一)、中国蜗杆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31)(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32)(三)、中国蜗杆行业投资风险 (32)(四)、中国蜗杆行业投资收益 (33)绪论本文主要分析了蜗杆行业公司在未来五年(2023-2028)中的市场突破份额,并提供了指导意见。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研究 的一个重点。
( ) 产实 践 的研 究 3生
齿面接触分析 、参数优化设计等诸多传统问题都取得 了
突破性的进展 _。综观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传动 的 I 它已在机械传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理论研 我 国学 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 平面二包蜗轮 副的制 发展历 程 , 究和实际应用技术都得到 了极大 的发展 ,但在蜗杆副设 造工艺和制造设备进行 了广泛的理论 与实践研究 , 积累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7 9 7年 , 首都钢铁公司研制 了平面 计信息的数字化表达和先进加工手段上还未取得实质性 二包蜗轮副的专用磨头 。 针对大型平面二包蜗杆磨削余 的突破 。 3 当前 平面 二包 理论 与 应用 研 究的 不足 量的严重不均的问题 , 第二重型机器厂 的李成金 、 西南 交通大学的周汝忠相继进行了研究。 对于蜗轮滚刀设计 目前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研究仍然远远不能 问题 , 天津机械研究所的张亚雄 、 齐麟 、 代学坤等进行 了研 满足生产的需要。平 面二包 的设计与生产还停留在凭经 究[ 7 ] 。四川冶金设计院的杜厚金创造性地提出了单线布 验进行 的水平 。它的加工方法基本上仍旧采用传统的对
() 在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 副传动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及接 触 线 的变 化 规律 ;6有 限 元分 析 平 面 二包 的 强度 的
上 ,现在还没有人研究平 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系 研究 :通过建立平 面二包蜗杆副的三维实体模型可以生 列产 品的 C D软件 , A 而仅限于传动几何参数设计 和强度 成专业有限元分析程序的接 口数据 ,即可进行有 限元分 () 建立 校核 以及齿面接触线 、 齿厚变化 曲线 , 不能实现平面二次 析 ;7 完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的设计 体系 : 为高精度加工提供数据 , 发展平面二次 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完整的参数化建模 。1 2上海水工 精确的实体模型, 9 9 机械厂在 P C电脑上开发了平面二包 C D软件包 。包括 包络环面蜗杆副高精度加工技术,将精密 的先进加工技 A 画一次包络过程中母平面上的接触线及一界 曲线模块 、 术 引 入 到平 面 二次 包 络环 面 蜗杆 副 的加工 制 造 中 ,发展 画蜗杆齿面的非工作 区判别线及根切判别线模块 、蜗杆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 的质量控制和精度评价技术 , 轴间齿厚计算模块 、 计算平面二包综合曲率模块 、 几何尺 对啮合型面的加工精度进行深入研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发展及现状
1.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种类及特征
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主要种类有:平面一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以直齿或斜齿平面蜗轮为产形轮而展成包络环面蜗杆称为平面包络环面蜗杆,这些特定齿面的蜗轮可以和它们各自的包络环面蜗杆组成蜗杆传动,称为平面一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直齿平面蜗杆传动是由美国格里森公司wildharber于1922年发明的,用于大传动比场合(i≥40);斜齿平面蜗杆传动是由日本左藤于1952年发明的,适用于中、小传动比(i=10--40)。

该平面包络蜗杆的形成过程称为第一次包络,如果以此包络环面蜗杆为产形轮再展成一个蜗轮,其过程称为第二次包络,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与由它展成的蜗轮构成的传动,称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即SG-71型蜗杆传动)。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主要特征是:同时接触齿数多;蜗杆齿面可淬硬磨削;齿面接触面积较大,并有瞬时双线接触,接触线总长度长;综合曲率半径大,接触应力小;啮合润滑角大,啮合中容易形成动压油膜。

由于平面二次包络蜗杆传动具有上述特点,因此,该传动型式自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首钢诞生以来,很快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被推广,现已大量应用于冶金、船舶、采矿、建筑、能源、军工、化工等各行业中。

在多头小速比的场合,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会产生蜗杆齿面根切和边齿齿顶变尖,蜗杆头数越多越严重。

因此,一般速比不能小于10,按正常情况只能做到4个头。

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即SG-85型蜗杆传动)既具有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可以淬硬磨削、制造工艺较易实现的特点,又可避免蜗杆边齿齿顶变尖和根切。

一般蜗杆头数Z1=1-4时,制成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而当蜗杆头数Z1>4时则制成锥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2、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首钢在新建项目上,装备有各种规格的法向直廓环面蜗杆传动。

由于普通圆柱蜗杆寿命短、承载能力低;法向直廓环面蜗杆国内生产困难,直接影响了钢铁生产的连续性。

为解决这一难题,从1963年开始,首钢机械厂与原一机部机械科学院合作,于当年研制出中心距250mm的第一套直齿平面蜗杆副,用于首钢焦化厂配煤机上;第二年又合作制造出中心距540mm,传动比45的大型直齿平面蜗杆减速器,用于首钢炼钢厂30吨转炉倾动机构,取代了性能难以过关的法向直廓环面蜗杆传动。

这台减速器从1965年开始使用,钢水容量从30吨扩大到48吨,后因箱体等各部件老化拆下,共用24年。

1970年--1971年首钢机械厂张德华同志等在总结研制直齿平面蜗杆传动经验基础上先后解决了两项关键问题,一是利用旧皮带车床改装出一台能加工最大中心距250mm的环面蜗杆专用机床,二是设计制造出蜗杆专用磨头。

这两项关键设备与工装是运用平面包络技术研
制新型传动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1971年,在制造斜齿平面蜗轮传动的基础上,创造了我国第一套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重庆大学张光辉教授1974年底到首钢调研,了解到首钢平面包络蜗杆制造状况后,向冶金部做了专题汇报。

冶金部组织对该项目进行理论研究、鉴定和推广工作;1975年命名该传动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1979年国家科委颁发“二等发明奖”。

1985年首钢研制成功锥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磨削装置,成功解决多头小速比环面蜗杆传动的制造难题,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平面二次包络蜗杆传动发明人张德华高级工程师在总结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和单锥面包络环面蜗杆加工的基础上,于2002年成功研制出双锥蜗杆磨头,该装置磨削锥面包络环面蜗杆无需翻转磨头,即可完成蜗杆两侧齿面磨削,加工效率高,精度高。

双锥面包络环面蜗杆可替代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和单锥面包络环面蜗杆,适用于蜗杆头数1-12的环面蜗杆磨削加工。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在我国问世以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许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开展了对这种传动的研究、实验及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

目前,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生产单位,除首钢发明和较早就生产外,已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有近30家。

其中,山东省德州市金宇机械有限公司在包络环面蜗杆生产方面,经过10余年发展,目前有GJK75和GJK50数控环面蜗杆专机各两台,WC450普通环面蜗杆专机12台。

2014年金宇公司与德州一家机床公司合作,
成功研制出4台WK450专用数控蜗杆磨床。

该公司目前正在研制中心距1200的大型蜗杆专用机床,投入生产后,该公司可加工中心距a=80-1200mm,传动比i=4-100的各种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

是国内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制造能力最强的专业厂家。

金宇公司在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方面,也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

2014年金宇公司添置了台湾陆联数控蜗杆磨床,可用于高精度ZA、ZN、ZI、ZK、ZC型齿形的圆柱蜗杆磨削加工,还可磨削双导程蜗杆,蜗杆加工精度可达4级。

金宇公司2016年研制成功大型数控蜗杆磨床,可磨削大型ZC、ZK圆柱蜗杆。

最大磨削直径500mm,最大模数36mm,工件最大长度3000。

天津华盛昌齿轮公司90年代与德国克林贝格公司合作研制的HNC35TP九轴数控包络蜗杆磨床,可磨削精度5级平面包络环面蜗杆,该机床可磨削中心距最大为500mm。

我国包络蜗杆传动年产量已达30000台套以上。

近年来,中心距710、800、900mm等大型环面蜗杆传动在轧机上得到广泛采用,全部实现由国内生产制造这些关键零部件。

从1978年开始,国内主要生产的轮胎定型硫化机全部使用了平面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现行标准为《轮胎定型硫化机用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机系列与基本参数》(HG/T2738-95),目前年产量2500台以上。

建筑电梯减速机采用平面二次包络蜗杆后,效率、承载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年生产10000台以上。

包络环面蜗杆专用机床,已从包络产品发明之初由首钢自行研制,到由专业生产蜗杆机床的机床厂制造;从普通环面蜗杆专用机床,
发展为数控环面蜗杆专用机床;从粗、精加工于一体的机床,向粗、精加工分开的专用机床发展。

宝鸡广环机床有限公司是包络环面蜗杆专用机床主要制造商,该公司机床主要有500、750、1000三个系列。

每个系列包括数控环面蜗杆机床和数控环面蜗杆磨床两种产品,前者可用于蜗杆螺旋粗车和7级精度蜗杆螺旋磨齿;后者用于5级精度蜗杆磨齿。

该公司十年来已生产近30台各种规格的数控环面蜗杆专用机床。

由于数控机床的推广普及,加快了我国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普及。

在产品标准方面,现行标准主要有《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机》(JB/T9051-2010)国家行业标准。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术语》(GB/T16442-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几何要素代号》(GB/T16443-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GB/T16444-2008)、《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精度》国家标准。

3、包络蜗杆传动理论研究进展
在冶金部组织力量对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我国学术界为这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南开大学吴大任教授领导的齿轮啮合理论研究组的一系列论文,在国内产生了具大影响,我国关于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理论研究是很深入、丰富的。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年出版《空间啮合原理及SG-71型蜗轮副》(沈蕴方容尔谦李寅年冯德坤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年出版《蜗杆传动设计》下册(齐麟张亚雄黎上威董学朱胡松春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环面蜗杆传动设计和修形》(董学朱编著)。

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诞生以来,该传动的设计、制造和选用等内容陆续被编入《机械设计手册》、《齿轮手册》、《齿轮制造手册》、《现代机械传动手册》、《机械传动装置选用手册》、《减速器和变速器设计与选用手册》、《中国机械设计大典》、《机械传动设计手册》、《齿轮传动设计手册》和《机械工程手册》等。

为包络蜗杆传动产品的设计、选用和制造提供了依据。

我国学者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了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在包络蜗杆传动研究与应用方面,我国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摘要:本文叙述了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种类特征及平面二次包络蜗杆传动在我国的诞生,以及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技术现状。

本文曾发表在《机械传动》2003年第4期和《中国齿轮工业年鉴》2013。

此文发表前,作者对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作了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