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断层是指地壳中由于构造运动引发的断裂带,是地球表面上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质学中,断层是储集油气资源的关键构造之一,它对油气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断层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构造作用上。
断层的活动会导致地壳的构造变化,形成各种复杂的地质构造,如凹陷、背斜、断块等。
这些构造对油气的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
断层的活动会形成断层凹陷,这些凹陷对油气的聚集和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大中型油气田就是在断层凹陷中形成的。
而背斜结构则是由断层的活动形成的,它通常是油气的聚集区,断层对其形成和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断层还会对地层的物理性质造成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油气的成藏。
在断层带附近,地层通常会发生断裂、变形、破碎等现象,这些地质变化会对油气的储集和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断裂构造带通常会成为油气的迁移通道,油气会沿着断裂带向上迁移,最终聚集形成油气藏。
而断层带附近的地层破碎和变形也会影响地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从而对油气的储集和产量产生影响。
断层还会对地下流体的运移和局部储存产生影响。
断层带附近的地下水、热水和油气都会受到断层的影响,不同的断层构造会对地下流体的运移产生不同的影响。
断层带可能会成为地下水和热水的运移通道,也可能会成为油气的储集区。
地下流体的运移和储存状况直接影响了油气成藏的形成和分布。
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其构造作用、对地层物理性质的影响、对地下流体的运移和局部储存的影响,以及对油气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方式的影响等。
在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充分认识和理解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于科学合理地评价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储集条件,指导勘探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断层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断层对油藏开发的影响断层是由地壳运动中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造成破坏作用产生的一种构造,它在油气成藏运聚及开发过程中常具备封闭和开启双重作用。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指出了开发过程中断层对注采井网的影响以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为中后期油藏开发改善注采关系,完善井网方式以及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意见和建议。
标签:断层;断层封闭性;注采井网;剩余油引言无论是在油气成藏还是在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过程当中,断层作为一种重要的构造形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在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断层的研究也必然是地质开发研究人员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在油田开发中,断层既可以作为运移油气的通道,又可以是阻挡油气流动的屏障。
针对我国大部分油田已到了开发后期,油藏二次或三次描述已逐步开始运行,剩余油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
通过总结开发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油藏的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对断层有进一步认识,往往可以指导油气藏的开发,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开拓新的勘探领域。
1 断层及断层级别断层在形成过程中,根据持续时间、断层的规模不同,对盆地内部构造单元的沉积及油气控制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通常会分成以下四种级别:(1)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具有延伸长、断距大、活动时间长等特点;(2)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对构造带形成、沉积特征及油气分布有明显控制作用;(3)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可为断块区的边界断层;(4)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规模小,数量多,方向性差,走向多变。
对于这四级断层,断距相对较大,可以从地震剖面上识别,对构造和油气运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将局部地区划分为不同的自然断块,使其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对油田开发调整有一定意义[1]。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

浅谈一种常见地质现象—断层论文提要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对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它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认识各种断层,研究它的性质、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成因,有助于利用它有利于人类的一面,避开它不利于人类的一面。
断层除了找矿物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有密切关系外,和石油地质也有紧密的联系,它的一方面可以起到聚集油气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会破坏已经形成的油气藏。
野外观测是研究断层的主要途径,它包括发现和判别断层存在的标识;确定断层的性质和类型;测量断层的产状要素;查明断层的发育和形成时期;研究断层和矿产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正文一、断层的定义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
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地壳中岩石的断裂。
地壳的挤压力或张力使断裂两侧的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断层的长度可由几公分到数百公里,沿断裂面(断层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数百公里。
位移往往分布在由无数单个断层组成的断层带内,断层带可宽数百分尺。
断层分布不均匀,在某些大区域内一个断层也没有;而一些地区则被各样大小的无数断层所切割。
断层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倾斜的。
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
二、断层存在的标识(一)断层的重复与缺失由于断层作用破坏了地层的正常层序,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它一般是走向正断层或逆断层造成的(如图1所示).(二)构造的不连续主要表现为岩层、岩脉、矿层、褶曲轴线等在延伸方向上突然中断或错开,这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三)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1、擦痕:是断层两侧的岩块相对滑动和摩擦留下的痕迹,是断层运动过程中由被压碎的岩石细颗粒在断层面上碾磨划而成的。
2、破碎带及构造岩:断层破碎带是由于断层两盘岩石的相互挤压、错动中常使断层面附近的岩石被挤压搓碎,形成与断层面平行的破碎带。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断层是地壳在受到内部或外部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和错动的地质现象。
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成藏过程中,断层对于储层的形成、储集性能的发育和油气运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以下是对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
断层可以形成较大的构造陷落,创造了油气聚集的空间。
在断层附近的砂岩或裂缝中,由于构造陷落的形成,造成了更大的有效储集空间。
断层的存在可以改变原有的沉积体系,形成更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圈闭。
断层可以改变油气运移的路径。
断层错动后,会形成断层阻挡,改变流体运移通道。
断层阻挡能够阻止流体向上或向下运移,从而形成相对封闭的圈闭,促进油气的聚集和储存。
断层也可以形成裂缝网格,提供更多的储集容量和运移通道。
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速度和方向具有调控作用。
断层在受到地壳运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错动,并使得断层附近的地层产生强烈变形。
这种变形会引起断层附近的应力变化,从而改变油气的运移方向,使得油气聚集到更有利的区域。
第四,断层对储层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影响。
一些断层的存在会使沉积岩层发生抬升、抬高或下沉。
这种构造抬升或下沉作用会影响到后续的沉积过程,增加储层发育的机会。
断层对储层的发育也会产生影响。
对峙式断层的存在会增大储层的厚度,并形成多元沉积环境,有利于更好的油气储集和运移。
断层的存在还会对储层的物性产生影响。
断层附近的岩石会发生断层岩质变质作用,使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性等物性参数发生改变。
这种物性的变化会影响储层的流体性质和储集能力,进一步影响油气的成藏效果。
断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它创造了较大的构造陷落,改变了油气运移路径和运移速度,促进了油气的聚集和储存。
断层的存在还对储层的形成和发育产生影响,并改变了储层的物性。
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断层的研究和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

油气勘察一、断层对沉积作用的影响1.区域断层控制着沉积盆地的边界。
依照着 Magnavita等观点,也就是把主断层、断阶还有碎屑组成在一起构成了裂谷边界构造和沉积构成,而主断层在正常情况下就是一系列平行或者是亚平行的断层,最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断层系统,控制好裂谷边界中的几何形状。
大型的断裂带决定着含油气盆地发育大小,盆地中的基底边缘断层一般在发育的时候为沉积的斜坡带,而很多大型区域中的断裂带发育为盆地的边界,周新桂等在进行分析山东汶西凹陷的时候指出,南留边缘的断裂既控制盆地演化的发展,又会控制好其中的凹陷中心迁移,也会直接控制好砂体发育和空间的最好形态、砂体迁移还有展布方位中各种变化。
2.断层活动控制着沉积沉降中心。
在一个地势十分平坦而且其中的构造活动也是十分稳定的沉积盆地中,沉积中心会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其厚度也是非常大的,并且也会往上形成拱曲,然后就会把新一代的高角度正断层切割,这种过程中反复频繁发生,于是,“鱼鳞式”额构造渐渐形成或者最终被剥蚀,也就会导致沉积中心迁移。
在受到正断层控制中的盆地,沉积中心会随着两盘拉张的变化进而迁移,断距越大,沉积中心移动的横向位移也就会随之变大,断层中的落差也是非常大,沉降速率也是越来越快。
而在扭压应力的影响下受走滑断层控制中的沉积环境也可以形成丰富的横向构造,这些构造也会把盆地分割成很多次级构造单元进而也会形成诸多沉积中心。
二、断层活动控制着不同类型油气圈闭的形成构造运动就是形成圈闭最为重要的因素,而且断层经过很多次的运动进而造成盆地的抬升或者是沉降,为圈闭的形成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现如今早已经发现油气圈闭中,受到断层活动控制形成的也是十分普遍,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占有很多空间。
1.逆牵引背斜。
逆牵引背斜另一个称谓就是滚动背斜,这也是拉张构造应力环境下一种十分主要的背斜类型,多会形成于正断层的下降盘,对于这一类的圈闭的成因,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在低角度断层中的活动,断层的下降盘会在沉积物的重力作用下使得断块不断下滑,断块所能够承受的水平分力在大大增加,进而也就会造成断层上、下盘水平拉开的距离不断增大,为了弥合这个潜在空间中发生沉陷或者是塌陷,一般来说也会产生反向的断层,构成比较小的小型地堑。
新疆库车坳陷逆掩断裂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

新疆库车坳陷逆掩断裂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
新疆库车坳陷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发达的油气找藏带之一,储量丰富,全区发现了30多个油气田和油气区,尤以塔里木盆地南端的库车坳陷为最。
库车坳陷与库车油气田、密山油田等藏区近邻,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油气透水层之一。
逆掩断裂是库车坳陷的主要地质构造,对于油气运聚起了重要作用。
逆掩断裂形成于地壳的运动变形,是指断层面方向倾斜,一边向上升起,一边向下隆起的构造形态。
在库车坳陷中,逆掩断裂的发育与油气运聚密切相关。
其作用如下:
一、逆掩断裂形成了油气运聚的场所。
逆掩断裂的活跃使得沉积岩层断裂裂隙发育,形成了良好的储集空间。
库车坳陷中,逆掩断裂活跃地带的沉积层因受力变形而形成重点储集层或勘探层。
二、逆掩断裂调控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和速度。
油气沿着逆掩断裂的倾斜断面运动,近断层区流体压力将不断升高,形成了地下油气运移的流动场;远离断层区则油气运动速度较低。
逆掩断裂调控了油气在库车坳陷的运移方向,促进了油气逐级搬运向不同层段,形成不同油气组合。
三、逆掩断裂催化了地下油气的聚集。
逆掩断裂中,断层附近的沉积岩体因受到断层的挤压而致密化,阻碍了地下油气的运移,促进了油气向断层中心聚集。
这就是断层带储集砂体(Chaotic facies)的产生机理。
综上所述,逆掩断裂在库车坳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构造。
通过对逆掩断裂的认识和分析,有效解决了区域油气勘探地质难题,为我国西部大气田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

断层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几点探讨断层是地球地壳内发育的一种具有明显断裂性质的地质构造,它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以下将就此方面进行几点探讨。
首先,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为构造陷落。
当地层的某个区域断层发生活动或者重力作用产生地表下陷时,该区域的盖层也会发生收缩,使原有的孔隙度降低,孔隙中原有的流体(如水)会向陷落区域聚集,形成一定的储层。
这样就会形成构造陷落油气藏,其中油气是因压力差异等原因聚集而成。
其次,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还表现为构造裂缝。
当地层中的断层发生活动时,其运动力会延伸到周围的地层中,形成一定的应力集中区。
此时,地层中的岩石会发生断开,产生裂缝。
裂缝多为层间或者层内的细小裂隙,能够使地下流体(包括油气)在地层中聚集和运移。
断层裂缝的形成和发育,对于形成含油气的岩石气孔、环孔、缝隙等储集空间及通道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还表现为构造背斜。
断层活动时,地层产生变形,一部分地层隆起形成构造背斜,背斜中的岩石同样可以成为储层。
因此,断层的存在和发育能够影响储层的分布、发育和成藏条件。
最后,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还表现为构造组合。
断层在不同空间和时间背景下,在地表及地下不同方位上出现不同的发育情况和特征,相当于一个“组合体”。
一组不同发育阶段的断层在空间上构成一定的结构体系,而结构体系与沉积盆地中油气成藏条件的相匹配是形成油气藏的保证。
总之,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构造陷落、构造裂缝、构造背斜和构造组合等。
油气成藏涉及多个学科,结合多种因素探讨断层对其成藏的控制作用,能为合理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

图 2 伊通地堑五星构造带上油 、源岩轻烃指纹对比图 表 2 伊通地堑五星构造带油的庚烷值和异庚烷值
井号
层位
庚烷值
异庚烷值
星2井 星6井 星 106 井
星 2B2 - 6 井 星 A2 - 8 井 星 303 - 2 井
星8井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29. 15 25. 78 20. 93 32. 03 33. 93 27. 05 19. 07
井深 (m)
层位
样品性质
C29
20 S 20 ( R +
S)
ββ C29αα + ββ
备注
星2
2203. 00
星 6 2125. 30
星 109 1870. 80
星 106
星 2B2 - 6
星 3 2410. 12
星 8 2302. 90
星 13 2047. 70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永吉组 奢岭组 双阳组
泥岩 泥岩 泥岩
0. 55 0. 31 0. 49
0. 40 0. 38 0. 41
2 2 号断层在油气运移 、聚集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 ,五星构造带上存在两种类型的油气 ,一种来源于新安堡凹陷的双阳组源岩 , 没有形成工业聚集 ,远离 2 号断层分布 ,另一种油气来自新安堡凹陷的永吉组源岩 ,形成了 具有工业价值的聚集 ,靠近 2 号断层呈条带分布 ,2 号断层在油气的运移 、聚集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 。
随着地堑的沉积演化 ,下第三系发育了三套生油层系即双阳组 、奢岭组和永吉组 ,四个 生油凹陷即靠山凹陷 、大南凹陷 、新安堡凹陷和波泥河~太平凹陷 。五星构造带滨临大南凹 陷和新安堡凹陷 ,由于地堑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环境的变迁 ,这两个凹陷生油岩的干酪根类型 和热演化程度都明显不同 (表 1) :大南凹陷以双阳组有机碳含量最高 ,有机质类型最好 ,以 I 和 II1 型干酪根为主 ,次为奢岭组 ,以 II2 和 III 型干酪根为主 ;而新安堡凹陷以奢岭组有机 碳含量最高 ,次为双阳组和永吉组 ,双阳组和奢岭组干酪根类型接近 ,以 II2 和 III 型为主 , 永吉组主要为 II2 型干酪根 。受 2 号断层的影响 ,断层以南地层埋藏较浅 ,有机质热演化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期 王顺玉等 : 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
9
分布的双阳组二段的油 ,如星 2 井 、星 6 井 、星 A2 —8 井 、星 106 井 、星 2B2 —6 井等 ,其轻烃 指纹特征与新安堡凹陷永吉组源岩有良好的对比关系 ,表明靠近 2 号断层的油主要来自新 安堡凹陷的永吉组烃源岩 ,而远离 2 号断层的双阳组二段的油 ,如星 8 井等 ,其轻烃指纹特 征与新安堡凹陷双阳组源岩对比较好 ,说明远离 2 号断层的油可能与新安堡凹陷双阳组早 期生成的油有关 。从油的庚烷值和异庚烷值来看 (表 2) ,五星构造带上这两种来源的油成 熟度均不高 ,因此该区的油相当于烃源岩在成熟阶段生成的产物 。
① 1995 —11 —09 收稿
8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7 年
度低 ,大南凹陷只有双阳组地层的镜质体反射率 Ro 达 0. 5~0. 7 % ,处于低成熟阶段 ,断层 以北主要生油层系埋藏较深 ,成熟度较高 ,永吉组也进入成熟~生油高峰期 。
图 1 伊通地堑构造单元划分图 表 1 伊通地堑大南凹陷和新安堡凹陷第三系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关。
五星构造带上油气层的埋藏深度都小于凹陷中源岩的埋藏深度 ,因此油气现今的成熟
度反映了烃类生成运移出来时源岩的成熟度 。从 C29甾烷的两个成熟度参数来看 (表 3) 五
星构造带上
油气的成熟度均不高 ,靠近 2 号断层的油或储层抽提物的甾烷
C29
20 S 20 ( R +
S)
为 0. 53~0. 55 ,基本上达到了平衡值 ,但 C29ααβ+βββ值为 0. 36~0. 40 ,低于平衡值 ,这相当
砂岩 砂岩 砂岩 油 油 砂岩 砂岩 砂岩
0. 55 0. 55 0. 53 0. 53 0. 54 0. 43 0. 42 0. 45
0. 39 0. 36 0. 40 0. 40 0. 40 0. 33 0. 37 0. 38
靠 近 2号 断 层 远离 2号 断层
昌 12 昌 12 昌 12
2882. 60 3032. 80 3881. 10
0. 35~1. 21 0. 678 73. 80 431 III < 0. 5
0. 05~3. 54 0. 787 83. 15 462 II2 、III 1. 0
0. 30~1. 84 0. 982 132. 90 452 II2 、III
0. 70~0. 90
0. 03~1. 34 0. 725 84. 41 441 II2
图 2 伊通地堑五星构造带上油 、源岩轻烃指纹对比图 表 2 伊通地堑五星构造带油的庚烷值和异庚烷值
井号
层位
庚烷值
异庚烷值
星2井 星6井 星 106 井
星 2B2 - 6 井 星 A2 - 8 井 星 303 - 2 井
星8井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29. 15 25. 78 20. 93 32. 03 33. 93 27. 05 19. 07
表) 抽提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与新安堡凹陷双阳组源岩 (昌 12 井) 相似 ,只是三环
萜烷的分布不同 ,前已叙及 ,这种油气的成熟度不高 ,相当于烃源岩在成熟阶段生成的产物 ,
但三环萜烷出现的成熟度较高 ,大约在镜质体反射率 Ro = 0. 9 %以后 (史继扬等 ,1991) ,表
明五星构造带上非工业产能的双阳组二段油气与新安堡凹陷双阳组源岩早期生成的油气有
地质概况
伊通地堑是我国新生代较典型的双断式断陷盆地 ,在大地构造上属郯庐断裂带的北延 部分 。地堑内部呈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 (图 1) 。五星构造带是长期发育的隆起带 ,被地堑 内长期发育的横切地堑并控制两侧沉积作用的同生大断层 —2 号断层切割为半鼻状构造 , 与大南凹陷逐步过渡 ,而与岔路河断陷为断层接触 。地堑内断层十分发育 ,既存在控制盆地 沉积作用的同生大断层 ,也发育晚期形成的浅层断层 ,其中 2 号断层是地堑内一条最重要的 基底同生断层 ,具有“下正上逆”的特征 ,五星地区由西南向东北呈现出坡 、垒 、阶结构 。地堑 下第三系湖盆演化经历了初始充填阶段 、早期扩张阶段 、最大深陷阶段和湖盆萎缩阶段 。第 三系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双阳组 、奢岭组 、永吉组 、万昌组 、齐家组和岔路河组 ,其中双 阳组二段是五星地区的主要产油气层 ,在 2 号断层附近形成了工业聚集 ,即长春油田 ;在远 离 2 号断层的地区也见一些油气显示 ,但没有形成工业聚集 。此外在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一 段以及岔路河断陷奢岭组一段 、永吉组三段和万昌组一段储层中均获得了高产油气流 。
0. 60~0. 80
1 油气源研究
通过油的轻烃指纹对比和储层抽提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 ,五星构造带上具有工业 聚集的双阳组油气主要来自新安堡凹陷的永吉组烃源岩 。
1. 1 轻烃指纹对比
利用轻烃指纹进行油源对比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 Erdman ,1974) ,但当时采用的轻烃化 合物对有的缺乏足够的地球化学意义 ,随后 Thompson (1979 ,1983) 发现 ,油和岩石中的轻烃 组成不仅受母质类型的影响 ,也受成熟度的控制 ,并利用轻烃组成的变化来研究干酪根热降 解成油的过程 。不同轻烃化合物的性质如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度 、抵抗生物降解的能力等都 不同 ,考虑到烷基化指标受母质来源和成熟度的双重控制 ,而某些异构化指标也能反映母质 来源 ,为此我们选择了七对化合物对构成指纹对比图对伊通地堑五星地区的油~油和油~ 源进行了对比 (图 2) ,明显可见在五星构造带上存在两种不同来源的油 ,一是靠近 2 号断层
随着地堑的沉积演化 ,下第三系发育了三套生油层系即双阳组 、奢岭组和永吉组 ,四个 生油凹陷即靠山凹陷 、大南凹陷 、新安堡凹陷和波泥河~太平凹陷 。五星构造带滨临大南凹 陷和新安堡凹陷 ,由于地堑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环境的变迁 ,这两个凹陷生油岩的干酪根类型 和热演化程度都明显不同 (表 1) :大南凹陷以双阳组有机碳含量最高 ,有机质类型最好 ,以 I 和 II1 型干酪根为主 ,次为奢岭组 ,以 II2 和 III 型干酪根为主 ;而新安堡凹陷以奢岭组有机 碳含量最高 ,次为双阳组和永吉组 ,双阳组和奢岭组干酪根类型接近 ,以 II2 和 III 型为主 , 永吉组主要为 II2 型干酪根 。受 2 号断层的影响 ,断层以南地层埋藏较浅 ,有机质热演化程
井深 (m)
层位
样品性质
C29
20 S 20 ( R +
S)
ββ C29αα + ββ
备注
星2
2203. 00
星 6 2125. 30
星 109 1870. 80
星 106
星 2B2 - 6
星 3 2410. 12
星 8 2302. 90
星 13 2047. 70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双二段
于源岩镜质体反射率 Ro 为 0. 8 %左右的产物 ( Seifert , W. K. , et al , 1979 , Mackenzie , A.
S. , 1984) ,也说明新安堡凹陷永吉组源岩生成的油气运移时期较晚 。
地区 五 星 地 区
新安 堡凹 陷
井号
表 3 五星地区油 、储层抽提物的甾烷成熟度参数
2. 05 1. 88 1. 30 1. 68 1. 49 1. 73 1. 38
1. 2 储层沥青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 图 3 、图 4 是伊通地堑五星构造带上双阳组二段储层抽提物与新安堡凹陷有关源岩的
甾 、萜烷分布特征 ,靠近 2 号断层分布的具有工业聚集的双阳组二段储层抽提物 (以星 2 井
图 3 伊通地堑五星构造储层抽提物与 图 4 伊通地堑五星构造储层抽提物与 源岩的 M/ Z191 质量色谱对比图 源岩的 M/ Z217 质量色谱对比图
第 1 期 王顺玉等 : 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
11
而远离 2 号断层分布的非工业产能的双阳组二段储层 (以星 8 井双阳组二段砂岩为代
第 19 卷 第 1 期 1997 年 2 月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out hwestern Pet roleum Instit ute
Vol. 19 No. 1 Feb 1997
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中的作用
王顺玉 戴鸿鸣 王廷栋
(勘探系)
摘要 以吉林伊通地堑五星构造带第三系双阳组二段油气藏为例 ,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双阳组二 段油气的来源进行判识 ,结果表明该区存在两种不同来源的油气 ,其成熟度均不高 ,相当于源岩镜 质体反射率 Ro 为 0. 6~0. 8 %左右的产物 ,一是造成了工业聚集的油气 ,来源于新安堡凹陷的永吉 组源岩 ,靠近 2 号断层呈条带分布 ,另一种油气来源于新安堡凹陷的双阳组源岩 ,没有形成大规模 的工业聚集 ,远离 2 号断层分布 ;2 号断层正 、逆性质的转变在油气的运移 、聚集中起着关键的作 用。 主题词 构造带 ;地球化学勘探 ;断层 ;油气运移 中图法分类号 P632. 4 ①
2 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层位于五星构造带的东南侧 ,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研究表明 :2 号断层是 一条长期活动的同生断层 ,具有“下正上逆”的特征 (康伟力等 ,1990) ,该断层从双阳组沉积
12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7 年
时开始活动 ,奢岭组 、永吉组沉积期间继续发展 ,万昌组 、齐家组沉积期间活动剧烈 。在万昌 组 、齐家组沉积期间 ,新安堡凹陷双阳组源岩已热演化成熟 ,这一时期 2 号断层处于构造活 动的张扭阶段 ,为油气的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 ,此时万昌组 、齐家组埋藏浅 ,成岩固结作用 差 ,2 号断层活动时可能造成局部垮塌以及永吉组泥岩的发育都会造成 2 号断层的局部封 阻 ,形成一种半连通状态 ,使得新安堡凹陷双阳组源岩成熟期生成的油气在向上运移过程 中 ,大部分被逸散 ,少部分受到封阻而沿基岩风化壳 、构造裂缝等运移到五星构造带上距离 2 号断层较远的 、保存条件较好的地方聚集 ,成藏的规模较小 ,而在靠近 2 号断层的地区 ,因 受断层作用的影响 ,油气难以聚集成藏 。到岔路河组沉积期间 ,伊通地堑的区域构造应力发 生了改变 ,2 号断层的性质由张扭变为挤压 ,这一时期五星构造带上双阳组地层与新安堡凹 陷永吉组地层相接 (图 5) ,新安堡凹陷永吉组源岩已热演化成熟 ,永吉组源岩生成的油气可 以通过 2 号断层直接运移到五星构造带上的双阳组储层中聚集成藏 。这时新安堡凹陷双阳 组源岩已热演化进入高成熟期 ,由于 2 号断层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降低了断层的连通性 ,并 且永吉组的泥岩亦起着封阻作用 ,因此新安堡凹陷双阳组源岩在高成熟期生成的油气难以 通过 2 号断层向上运移 ,由此可见 2 号断层在五星构造带上油气的运移聚集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