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血膜疟原虫的形态
薄血膜疟原虫的形态课件

•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 • 腊肠形,两端钝圆; 形;核大,疏松,浅 核大,疏松,淡红色,
红色,多位于中央; 位于中央;胞浆浅蓝
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 色或浅红色;疟色素
疟色素散在
围于核周
•薄血膜疟原虫的形态
•22
大配子体与大滋养体区别
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 胞
• 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 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
胞浆: 浅兰色。
核: 一个,较大,疏松,
位于中央,浅红色,
周围有明显不着色
带。
色素: 黄褐色,散在分布。
•薄血膜疟原虫的形态
•1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大(雌)配子体
形状大小:新月形,两端稍尖。
胞浆: 深兰色。
核:
一个,较小,致密,
深红色位于中央,
核周可见透明不染
色带。
色素: 黑褐色,密布于核
的周围
•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 虫体不规则,较大; 阿米巴样空泡明显; 疟色素细小,黄褐色
•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 体小,圆形;空泡小; 早期疟色素细小,膜疟原虫的形态
•9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 小点。
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 浅兰色。
• 胞浆:边缘清楚,不含空泡
• 疟色素: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 在
• 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 胞的3/4
• 核: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 无明显的不染色带
• 浆: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
• 疟色素:颗粒较少较细,分布 不均匀
•薄血膜疟原虫的形态
•23
• 作业: • 1.构成疟原虫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 2.被间日疟和恶性疟寄生的红血球有何变化? • 3.在周围血液中可以见到P.V和P.f哪些期的 • 疟原虫?
人体疟原虫镜检技术

薄血膜中成熟裂殖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大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12~24个,通常 16~18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常集于一侧, 黄褐色
恶性疟
恶性疟
厚血膜恶性疟环状体
恶性疟
7个环状体散在于5个白细胞之间,每个虫体可见一个红色的核和蓝色断裂的或皱缩的原 浆
厚血膜恶性疟配子体
厚血膜恶性疟配子体
恶性疟
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特征
厚血膜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厚 血膜上原虫集中,检出率比薄血膜高出十几倍 甚至数十倍,尤其是在轻度感染的情况下。但 是,厚血膜的镜检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厚 血膜层次多、背景深、透光差,虫体收缩,疟 原虫的形态结构远不如薄血膜上清晰典型;
镜检工作所需注意的事项
1、在镜检中显微镜的使用:油镜、目镜、视野需按顺序 逐个检查。 2、疟原虫镜检工作中,凡是发热病人。疟疾、疑似疟疾、 及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均需进行疟原虫镜检。 3、做好镜检登记:凡是镜检疟原虫的均需如实登记,阴、 阳性片保存待考核。 4、每一个月上报一次镜检数。包括镜检人数、阳性、阴 性。 5、如发现恶性疟以最快的通信方法,在24小时内报县、 市、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阳性血片留待上级复核。 6、对每例确诊疟疾病人,在进行抗疟治疗前须采集病人 静脉血5-10ml,并制作厚薄血片4张和滤纸血4份,以 送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环状体
Ring stage
疟原虫检验技术(5)

疟原虫检验技术梁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曦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和鉴定疟原虫种别的主要方法,也是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部分,血涂片制作和染色的好坏足心影响检查的结果,必须把握好“三关”,即制片、染色和镜检。
一、玻片清洁玻片清洁。
清洁的玻片无油脂,无划痕,无灰尘,玻片上有油迹,使厚血膜容易脱落,薄血膜涂布不均匀。
在用手指持玻片时,只能夹持玻片的两侧边缘,不要接触玻片的表面,以避免手指上的油污染污玻片。
1.新的载玻片先用热肥皂水洗涤,再用清水冲洗,然后用软而洁净的毛巾擦干待用。
2.使用过的载玻片的清洁方法有两种:①5%的肥皂水煮沸法:将洗衣肥皂削成小片,加水配成约5%的肥皂水,煮沸后将玻片一张一张地平放进肥皂水内,微火煮约一刻钟,然后灭火待肥皂水稍冷后,用清洁干毛巾擦净后待用。
②清洁液浸泡法:清洁液配制如下:重铬酸钾 80g浓硫酸 100ml水(清净水)1000ml配制时须先将重铬酸钾研细放入水中,慢慢加温到全部溶解为止,然后缓缓加入浓硫酸,待溶液冷却后倒入有盖的大口玻璃缸内。
清洁玻片时,将待洗的玻片逐张放入清洁中浸泡一两天后,取出清水冲洗至完全没有黄色为止。
浸泡前最好用二甲笨除去镜油,清洁液颜色变为墨绿色后即失去清洁作用,不能再用。
二、制片1.薄血膜涂制:(1)先用75%酒精棉球将耳垂消毒,待酒精干后用采血针迅速刺入耳垂近下端边缘处。
(2)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以及右手的中指向相对的方向将耳垂轻轻挤压出血。
(3)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将它的左1/3的表面接触耳垂上的血滴(不要将玻片接触耳垂上的皮肤),使一小滴血在玻片上。
血量1-1.5mm3 .1/4.火柴头大小。
(4)将推片臵于血溶之前与血液相接触,待血液沿推片边缘展开后,将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角度,用力均匀迅速将推片由右向左推出而制成薄血膜。
涂制得较好的薄血膜只有一层血球,血球的分布排列比较均匀,血膜的末端突出如舌状。
若取的血滴太大,则涂制的血膜太宽太厚;若推时用力不均匀,则易成梯田状,若用力太大,则血膜两端过厚,若涂片上有油污,则血膜成多孔状。
血疟原虫(薄血片法)1

12.3薄片油镜检查,须找出100或100个以上视野才能报告“未检出疟原虫”。
12.4找到环状体后,须再仔细寻找更为成熟的阶段,以便分类。如确实未找到更为
成熟阶段的疟原虫,可报告为“检出环状体疟原虫”。
12.5有可能出现2种或3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以间日疟与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
..环状体..
虫体大小较大,
约为红细胞的1/3
较大,
约为红细胞的1/3
较小,
约为红细胞的1/6
细胞浆浅蓝色,
呈较薄之环状
浅蓝色,
呈较厚之环状
浅蓝色,环状较细薄,常位
于细胞之边缘,有时1个细
胞内有2个环状体
染色质可长得很大,甚至充
满整个红细胞
与间日疟原虫同红色小点,1个环状体具有
1-2个-或更多
养体
晚期滋
为常见,须注意鉴别。
裂殖子形
态
排列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或呈花
朵状
配
虫体大小圆形,
约为红细胞1/2以上
圆形,与红细胞等大
或较小
半月形,两端钝圆(雄),
两端较尖(雌)
子
细胞浆深蓝色深蓝色蓝色
母体
染色质结实,深红色,
位于一边
结实,深红色,
位于一边
结实,深红色,
位于中央
疟色素沿边分布沿边分布黑褐色,密集于中央
红细胞胀大,色较淡正常或缩小正常,偶然缩小,色深
8.临床意义:本实验用于对疟原虫的形态进行鉴别分类。
9.操作性能:快速简便、操作简单。
10.方法局限性
10.1阳性检出率较低。
10.2存在主观判断的失误。
11.参考文献
人体疟原虫镜检专业技术标准

血片的制作1
玻片的执持方法: 无论在拭擦玻片,制作血片或染色 血片时,手指仅可夹持玻片两侧缘, 切匆触及玻片之上下面以免手上油 脂污及玻片面,使薄血涂布不匀, 厚血膜易于脱落
4、厚血膜涂制
取洁净的载玻片和推片各一张载玻片放桌上,推片以右手 拇指和食指持其二侧,以左端下角从受检者之耳垂沾取血 滴,在载玻片之适当位置, 自内向外回转扩大,涂成厚 血膜,使厚薄均匀。涂毕后用干棉球拭掉推片上和耳垂上 之残留小量血液。
采血的时间---间日疟
间日疟原虫及三日疟原虫,在患者刚发冷发热 以后,大部是在环状滋养体期,故这一时期区 别疟原虫种类是不容易的。虽在—般情况下, 随便什么时间检查感染者的末稍血液,多少能 查到各个时期的原虫,但适当的取血时间,一 般是在患者发作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即已滋养 发育至具有易于鉴别的晚期滋养体期.
3、做好镜检登记:凡是镜检疟原虫的均需如实登记,阴、 阳性片保存待考核。
4、每一个月上报一次镜检数。包括镜检人数、阳性、阴 性。
5、如发现恶性疟以嘴快的通信方法,在24小时内报县、 市、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阳性血片留待上级复核。
六、血片制作与染色
1、血片的清洁 新的载皮片必须洗洁净后才可直接浸于 95%的酒精中, 然后一一取出,用软而洁净并没有棉花毛的细布擦干, 擦亮,妥善放置,勿使灰尘沾污。 用过的载玻片可用5%之煮沸肥皂水洗涤,将玻片一张 一张的放入其中待肥皂水稍冷后,用毛刷或纱布细心 拭擦。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并以纱布擦干,然后浸于 95%酒精内脱脂,照上述法处理, 亦可用洗涤液清洗,在整个擦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 玻片互相磨擦,而使玻片面磨毛,以致不堪使用。
薄血膜间日疟环状体
服药后形态改变的间日疟原虫
薄血膜间日疟环状体
薄血膜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基本结构和形态鉴别挂图

被寄生的红 细胞及虫期 被寄生红细
胞
要素 大小
颜色 斑点
间日疟原虫 →
特点 胀大
褪色 薛氏点出现稍晚,红
色,细小数多
镜下图
吉氏染剂染色
结构图
结构图
镜下图
恶性疟原虫 ←
特点 正常
正常或稍紫 茂氏点红色,粗大数
少
要素 大小
颜色 斑点
小滋养体(环 状体)
大小
大滋养体(阿 米巴样体)
核 胞浆
色素 大小 核 胞浆 色素
未成熟裂殖 体
大小 核 胞浆
较大,约占红细胞直 径的1/3
1个 较薄
无 较大 1个 阿米巴样,常含空泡
黄褐色,细小,杆 状,散在分布
较大 2个以上 圆形或不规则,空泡
消失
小环状体较小,约占 红细胞直径1/6, 大环 状体与间日疟相似
1或2个 小环状体纤细,大环
裂殖子较大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色素
大小 形状 核
胞浆 色素
大小 形状 核
胞浆 色素
黄褐色,常聚集一侧
大于正常红细胞 椭圆形
1个,较小,深红色, 位于一侧 深蓝色
黄褐色,均匀在
大于正常红细胞 圆形
1个,较大,淡红色, 位于中央 浅蓝色
黄褐色,均匀散在
小于正常红细胞
8~26个,常为8~18 个,排列不规则。裂
被寄生的红细 胞及虫期
被寄生红细胞
小滋养体(环状 体)
大滋养体(阿米 巴样体)
未成熟裂殖体
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裂殖体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殖子较小
大小 裂殖子
黑褐色团块
疟原虫的镜检技术--2012年

染液的染色原理
红细胞和疟原虫的蛋白质均由氨基酸组 成,每个氨基酸电离出一个带正电荷的-NH3+ 和一个带负电荷的-COO-。碱性染料美蓝的有 色基团带阳离子,可与细胞中带负电荷的COO- 部分结合,使之成为蓝色。疟原虫、淋 巴细胞和大单核细胞的胞浆、嗜碱性粒细胞 的颗粒等酸性蛋白质,被染成蓝色。 酸性染料伊红的有色基团带阴离子,可 与细胞中带正电荷的-NH3+ 部分结合,使之呈 红色;美蓝与伊红都不能使疟原虫和白细胞 的核着色,但美蓝氧化后产生的天青有媒染 作用,在媒染物与染料的共同作用下,疟原 虫和白细胞核被染成紫红色。
用水应选择pH6.8-7.2清洁水,通常使用新鲜的蒸馏水 或过滤的冷开水。
• (6)染色用水 染液的稀释用水和染色后冲洗
• (7)冲洗方法
应沿玻片或染色缸边缘加水使 染液表面一层溢出,并轻轻冲洗,以免染液色素颗粒 沾污血膜。
血片制作与染色注意事项
●使用前载玻片一定要清洁,否则会影 响血片制作和镜检结果。 ●厚血膜干燥时勿加热,加热会使原虫 变形,影响镜检结果。 ●配置母液时过滤可除去杂质颗粒,有 助于提高镜检质量。
1.载玻片:新玻片浸入有液态洗涤剂的清水中10-20分钟,
2. 采血针:一次性 3.玻片盒:防止污染和昆虫吸食血膜 4.75%酒精棉球:采血前后消毒 5.记号笔:玻片上书写号码
血膜的制作(取血时间)
• 采血时间 现症病人和流调普查时可不考虑取血时机,但在诊断 或需要某期疟原虫作标本时,则应掌握适宜的取血时机。 • 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分前驱期、发冷(寒战)期、发热期、出汗 期和间歇期五期。 • 间日疟在前驱期相当于肝内期疟原虫发育,因原虫密度太低,镜 检多为阴性;发冷(寒战)期相当于红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 胞期,镜检多见裂殖体和环状体;发热期外周血中以环状体(小 滋养体)为主;出汗期因原虫密度太低,镜检多为阴性;发作后 数小时(h),间歇期外周血中以大滋养体为主,形态较易辩认, 为诊断的有利时机。发作36-48h,可检出裂殖体;发作1-2次后, 配子体出现较多。 • 恶性疟较理想的取血时间是在发作后20h内取血,初发患者退热 后常查不到原虫。
疟原虫镜下形态-2017想

薄血膜Pv大滋养体
感染的红细胞: 胀大,褪色,出 现形状大小相等、分布均匀、 数目较多、鲜红色的薛氏小点 虫体大小: 较大 胞浆: 不规则,浅蓝色,出现阿 米巴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疟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褐色, 分布不均匀
疟原虫与其它物体的鉴别
水中原虫
水中原虫有时也可看到核、胞浆和空泡,与间日疟大滋养 相似。 鉴别:无疟色素,空泡多如网眼。
植物种子
鉴别:有很清晰的厚薄一致的边界,染色较深、无疟色素, 也看不到核,且有柄脱落时的痕迹。
鉴定疟原虫的五条原则
1、疟原虫要有核有浆(红核蓝浆)
2、疟原虫各期(除环状体外)均含有疟色素 3、疟原虫自然形态要像;疟原虫呈半透明状态,模糊一团不透 明者不是 4、体积最大的疟原虫也不能超过中性粒细胞大 5、数量极少,似是而非者判为可疑,应重新选择时机多次制片、 多次检查
薄血膜Pf成熟裂殖体
感染的红细胞:大小正常,颜 色较深,可见茂氏小点 虫体大小:较小 胞浆和核:裂殖子8-32个,通 常为8-18个, 排列不规则, 核红色,胞浆蓝色 疟色素:黑褐色,集中于中央 或一侧 注意:外周血一般不易见到!
薄血膜Pf雌(大)配子体
形状:新月形,两端稍尖 胞浆:深蓝色 核:一个,较小,致密,深红 色,位于中央,核周可见透 明不染色带 疟色素:黑褐色,密布于核的 周围 注意:一般在环状体出现后710天才出现,如果就诊的及 时,血片中一般见不到!
胞浆活泼
Pv早期大滋养体,薛氏点明显
厚血膜Pv 大滋养体
Pv R和T:红细胞胀大明显,2个环状体寄生 同一红细胞少见;中部2个大滋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酸性球
性
白
细
胞
血小板 大单核球
淋巴球
医学ppt
红血球
1
薄血膜中被疟原虫寄生红血球 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被寄生红 细胞
胀大色浅,薛氏点鲜 红色,细小,数多
恶性疟原虫被寄生红 细胞
大小正常,色稍紫; 茂氏点紫红色,粗大, 数少
医学ppt
2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 环状体
红血球:正常。 大小: 较大,约为红
医学ppt
2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医学ppt
8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大滋养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 出现较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 数目较少红色茂氏小点。
大小:较小。
胞浆:兰色,圆形,坚实,体积小。
核:一个,红色。
色素:较细的黑褐色颗粒,常集成 块。
医学ppt
9
薄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虫体不规则,较大; 阿米巴样空泡明显; 疟色素细小,黄褐色
间日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小(雄)配子体
形状大小:圆形,虫体较大。
胞浆: 浅兰色。
核:
一个,较大,疏松,
位于中央,浅红色,
周围有明显不着色
带。
色素: 黄褐色,散在分布。
医学ppt
19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大(雌)配子体
形状大小:新月形,两端稍尖。
胞浆: 深兰色。
核:
一个,较小,致密,
深红色位于中央,
核周可见透明不染
小于正常红细胞,圆 形;核小,致密,深 红色,偏于一侧,胞 浆深蓝色;疟色素散 在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型,两端较尖; 核小,致密,深红色, 位于中央;胞浆深蓝 色;疟色素块围于核 周
医学ppt
22
薄血膜中小(雄)配子体 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 腊肠形,两端钝圆; 形;核大,疏松,浅 核大,疏松,淡红色,
色素: 没有。
医学ppt
4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环状体
医学ppt
5
薄血膜中小滋养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 环较粗大;核1个;2个 核和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 环状体,不如恶性疟原 虫多见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 环纤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 环状体的常见
圆形或不规则;核分 裂为2个以上,空泡 消失;疟色素分布不 匀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前 期
圆形,核分裂为2个 以上;疟色素集成团 快
医学ppt
14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可见薛氏
小点。 大小: 个体较大。 胞浆和核:裂殖子12~24个平均
16个,排列不规则, 核红色,胞浆浅兰色。 色素: 黄褐色常集于疟原虫的一 边。
细胞直径1/3。 胞浆: 环状,浅蓝色。 核: 红色,一个,
偶有二个。 色素: 没有。
医学ppt
3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环状体
红血球:大小正常,颜色较深。
大小: 较小,约为红细胞
直径1/5~1/6。
胞浆: 兰色,环状纤细,
有时位于红细胞的
边缘。常见多个同
寄生一红细胞现象。
核: 红色一个,常有二个。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体小,圆形;空泡小; 早期疟色素细小,金 黄色,晚期结成块状, 黑褐色
医学ppt
10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可有薛氏 小点。
胞浆:较不规则,空泡小或消失, 浅兰色。
核: 红色,分裂为二个以上。 色素:黄褐色,分布不均匀。
医学ppt
11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
小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较小,8~26个, 排列不规则;疟色素 成团快状,黑褐色
医学ppt
17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雌)配子体
形状大小:圆或椭圆,较大。
胞浆: 深兰色。
核:
一个,较小,深红色常
偏于一边,核周可见
明显不染色带。
色素: 黄褐色,均匀散在,数
目较多。
医学ppt
18
核:一个,延长呈带状,周围 无明显的不染色带
浆:边缘不整齐,多有空泡
疟色素:颗粒较少较细,分布 不均匀
医学ppt
24
作业: 1.构成疟原虫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2.被间日疟和恶性疟寄生的红血球有何变化? 3.在周围血液中可以见到P.V和P.f哪些期的 疟原虫?
4.薛氏小点和茂氏小点有那些不同的特点? 5. 简述P.V和P.f大小配子体的形态特点。
医学ppt
6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滋养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
小相等,分布均匀,数 目较多,鲜红色薛氏小 点。 大小:较大。 胞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 米巴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色素:有,细小杆状,黄葛色, 分布不均匀。
医学ppt
7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 日 疟 大 滋 养 体
医学ppt
15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 大小正常,颜色较深,
可见茂氏小点。
大小: 虫体较小。
胞浆和核:裂殖子8~36个平 均18~24个,排列 不规则或呈二重排列,
核红色胞浆兰色。
色素: 黑褐色,集中于中央
或一侧。
医学ppt
16
薄血膜中成熟裂殖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大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12~24个,通 常16个,排列不规 则;疟色素常集于一 侧,黄褐色
色带。
色素: 黑褐色,密布于核来自的周围医学ppt
20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小(雄)配子体
形状大小:腊肠形,两端钝圆。
胞浆: 浅兰色或淡紫红色。
核:
一个,较大,疏松,
位于中央,浅红色,
核周可见不染色带。
色素: 黑褐色,疏松地分
布于核周围。
医学ppt
21
薄血膜中大(雌)配子体 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红色,多位于中央; 位于中央;胞浆浅蓝
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 色或浅红色;疟色素
疟色素散在
围于核周
医学ppt
23
大配子体与大滋养体区别
虫体大小:几乎充满被寄生的红细 胞
核:一个,较大且致密,周围有 一圈空白的不染色带
胞浆:边缘清楚,不含空泡
疟色素:颗粒较多较粗,均匀散 在
虫体大小:不超过被寄生红细 胞的3/4
间 日 疟 未 成 熟 裂 殖 体
医学ppt
12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未成熟裂殖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 有茂氏小点。
大小: 较小。 胞浆: 规则,圆形或卵圆形,兰
色。 核: 分裂为二个以上,红色。 色素: 黄褐色颗粒,常集成黑褐
色团块。
医学ppt
13
薄血膜中裂殖体前期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前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