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董岩峰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万爱莲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最近几年当中,我国的水利工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可是在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得不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
对此,本文专门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利弊影响1.水利工程给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通常情况下来讲,水利工程施工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其实还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在河流上来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这样就可以对水量进行有效的调节,然后对于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充分利用水资源,而且还能够使得水资源所出现的时空分布不均的这种现象得到了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河道的调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使得当代人们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比如旅游需求和养殖需求以及航运需求等等,这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水利工程施工通过对水量进行调节,然后对水资源进一步进行合理配置,使得河流自身所具备的多种不同种类的服务功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利工程给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施工给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般情况下来讲,有一部分淹没的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在水中进行生长,那么在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当中理所当然地就会又有新的生物出现,当处于干旱季节的时候水库就能够进行供水,然后有效改善了水库周围原本非常干旱的环境,这样就给生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了生物的健康成长。
第二,水利工程施工能够使得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
由于对水库进行了修建之后,会让以前的陆地转变成为湿地或者是水体,这样就会使得局部的地表空气变得相对来说比较湿润,从而会对局部气候带来一些影响,具体体现在对风与雾以及降雨等气象因子方面的影响。
浅析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

浅析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水利工程是为实现水资源在地域、时空上的重分配,起到蓄洪、发电、航运、供水、灌溉等一系列工作的重要工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愈发显著,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系统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几大重要影响,针对特定影响,简要介绍了一些广泛使用的控制措施。
并联系我国国情,适当探讨了我国在某几个领域上存在的欠缺。
标签: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措施一、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河道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会造成水位高低、流量大小等水文条件的变化。
河道流量可能会显著降低;上游水流流速减慢,壅高库水位。
而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连通,当大坝拦截了上下游水的流通时,将降低下游水的供给能力,从而导致地下水位的降低。
不可否认,水利工程的兴建,给环境带来了一些好的影响。
比如水库的建设,起到了蓄水防洪的重要作用,它对养殖业的贡献,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
然而,水利工程大面积的施工范围,极有可能导致周围土地、植被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地下水位升高时,附近建筑物地基被浸泡松软,面临垮塌的危险;地下水位降低时,土壤部分肥料被水体带走,水中的盐分也会残留在土壤中,而导致土壤盐碱化并影响收成;土壤的盐碱性也将导致周围植被的生长效率降低,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施工建设还可能产生大量噪音,排放污染物导致水质恶化,河道严重受损,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水利工程对河道环境的另一个不利影响就是导致水体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显著增大了排沙难度。
有些地方在建设水电站时,江水到达其库尾水位的变动段时,流速降低,江水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于河道中,形成拦河坝,不仅影响水流正常运动,还将导致下游河道含沙量降低,清水大量下泄,下游河道、堤防底脚冲刷严重。
为了防止拦河坝的出现,往往采用工程船舶进行维护性疏浚,疏浚过程中又会再次掀起河底沉积的泥沙及其他污染物,破坏库区环境。
2.对自然气候的影响水利工程对降雨、大气等多种自然气候都能产生影响。
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应,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水利工程对水体、水文、地质、土壤、人文、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环境保护措施,可以为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提供合理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flood control, irrigation, power generation and shipping has played a tremendous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alysis the impac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n water, hydrology, geology, soil, the humanities, the effects of biodiversity,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the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reasonable reliable reference.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countermeasure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1对水体的影响拦河修建挡水建筑物后,在上游形成水库,随着水位的抬高,库内大体积水体流速变慢,滞留时间变长,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库内流速慢,藻类活动频繁,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中钙、镁离子结合,产生CaCO3和MgCO,并沉淀下来,降低了水体硬度,这是有利的一面。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也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相关内容。
一、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土地资源破坏。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对周围的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2. 水域生态系统破坏。
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改变河流的流向和水域的形态,这会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3. 生物多样性丧失。
水利工程的施工和建设过程,往往需要清理和改变周围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生态平衡。
1. 充分调查评估。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估,了解周围生态系统的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2. 科学规划建设。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3. 绿化复绿。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绿化复绿的工作,保护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并为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条件。
4. 生态修复。
对于因水利工程建设而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要进行适当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5. 生态环境监测。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以某水利工程为例,该工程位于一个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施工前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环保措施,减少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复绿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了受到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稳定。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加快,水利工程也取得較为显著的成就,对水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
同时,水利工程也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环境的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破坏程度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果,针对各种问题,提出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标签: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影响;措施水利工程项目,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除害兴利而修建的工程以及配套设施和附属工程。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水资源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合理分配,达到兴利除害目的而修建的综合性工程,它的建设将会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但在工程建设能够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各方面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给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的参建单位应该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切实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考虑。
一、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1、水利工程施工造成水污染施工期水质污染主要是施工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造成地表水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例如在施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
如果这部分含油污水未经适当处理或未经处理排入河道,将对河流水质产生质的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坝体灌浆,骨料清理等不当处理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污水,一旦这些废物进入河流,将使河水水质发生变化。
2、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大气污染水利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和机械作业过程中,各种车辆排放的大量废气和大量粉尘,施工用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骨料等)运输和石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由于车辆颠簸或道路扬尘,所有这些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都会对附近的人甚至附近的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36
市政 ·交通 ·水利工程设计 I
胁‘ ·Trafic· 疵 r cJ f 唧 j nI
积 ,自 20世纪 50年代 以来 ,已经减少了 30%。(3)我国河道泥 行详细的岩 土与 水文地质勘察 ,详细了解河 沙化现象与趋势最为严重fl1。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n the water ecolog ical env iron m ent.Through the br iefintroduction ofthe current situation of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n the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detail,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The aim i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on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 d to
吕超 ,董岩 岩
(山东绿景生态 工程设计有 限公 司 ,济南 250000)
LV Chao,D ON G Y an—yan
(Shandong Lvjing Eeolo西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Ji’nan 250000,China) 【摘 要】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生态的整体平衡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基于 此 ,论 文以水利工程 建设时水 生态环境 的影 响为研 究对象 ,通过 对水 生态环境现状 的简述 ,详 细分析水利 工程对 水生 态环 境的 影 响 ,并提 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旨在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水 生态环境的 消极影响 ,并促进 水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建立对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的开展,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在水利工程建立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措施一、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引发地震的可能性比较高,水库诱发地震的发生与水库的坝高存在一定的关系,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在不断升高,致使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在降低,因此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失稳。
2.对气候和大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立会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
但大中型水库和灌溉工程的修建,使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为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3.对水质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入库支流河水的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导致入库支流河道污染加重。
库内水温一旦出现分层,库水会形成一种密度屏蔽,库内水流流速小,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因此复氧能力减弱,使得水库水体自净能力比河流弱。
4.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因为水库大坝截断江河,所以导致洄游性鱼类不能够顺利完成其生活周期,从而改变鱼类区系组成。
水库形成以后,水体的水文条件发生比较大变化,改变鱼类的栖息环境,鱼类的种类不同需要的环境也不同。
5.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兴建导致下游平原的淤泥肥源在逐渐减少,土壤肥力在不断下降。
同时输水渠道两岸由于渗漏造成地下水在抬高,造成大面积的土壤的滋生盐碱化以及沼泽化。
6.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
一般河口是与咸淡水交汇的地方,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使得上游各水利工程的叠加作用,水利工程的兴建会影响河口水质以及水体自净能力产生,对于生物环境、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对两岸沼泽湿地影响非常大。
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1.完善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
首先要考虑对国家自然保护区、著名自然遗产以及文化遗产可能造成的被淹没。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水利工程可以蓄水、蓄能、发电等,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噪音、粉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施工单位须明确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治理措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建设的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态势。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影响1 当前水利工程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1.1水流流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一些破坏性的工序流程,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水流流速就是一项重要表现。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会产生大量建筑泥沙,泥沙进入河道后各类垃圾、漂浮物等会持续累积,水流中的泥沙无法有效排除。
泥沙含量增多,可能导致下游水体浑浊,进而影响周边环境。
此外,在水利工程项目结束后,水体呈现上升趋势,河流流速就会变慢,水中含沙量减少,河道上游河床增高,下游河床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也有可能给下游河道的稳定性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1.2水文条件水利工程建设因建设目标不同,其建设结构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区域内水文条件带来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举例说明,水库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流域内的水量以及水质,有防洪灌溉的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因设计或其他方面出现偏差,有可能给上游水位造成影响,导致水体上游水位被抬高,上游水位升高,下游就极易发生断流现象,湖泊、河塘等贮水量减少,水域面积也会慢慢缩减。
1.3 水体物种水利工程建设同样可能对水体物种产生较大影响。
水体物种经过长时间相互作用形成统一整体,即生态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广,周期长,会一定程度占用水体物种的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废物以及噪音污染等也给水体生物的生殖繁衍带来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董岩峰
发表时间:2018-05-23T09:56:14.5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董岩峰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天津市蓟州区水务局天津 3019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水利工程施工的参建单位应该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切实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考虑。
因此,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利工程强化对于施工环境的防治措施,旨在促使水利工程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防治
随着现代工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人们意识到了河流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并展开了一系列跨流域调水工程。
然而,虽然这些水利工程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但却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此,总结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思考如何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为人类带来福祉,而同时能消除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或进行补偿措施,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目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建立在资源消耗的基础之上。
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资源消耗的速度也在进一步的加快。
水是世界上最为匮乏的资源,相应的必须要科学、合理化的应用,预防发生过度消耗的现象,如今,我们国家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我们国家的人口十分的庞大,人均水资源量少,所以必须要针对水资源实施集约化。
但是集中水资源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大范围兴建水利工程,从根本之上来切实的改善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在不同程度之上来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
科学、合理化的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建设,务必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研究的力度,积极的寻求水利工程建设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类防护措施。
2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施工造成水污染
施工期间的水污染主要是由施工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地面水产生污染,甚至污染到地下水而引起的。
例如:施工设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如果这部分含油废水不经过妥善处理甚至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将对河流水质产生质的影响。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坝体灌浆、骨料清理等工作处理不当,都会产生大量废物、污水,这些废物一旦流入河中,将会使河道中的水质产生变化。
2.2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大气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中各种车辆行驶和机械作业过程所排放的大量尾气和产生的大量扬尘;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骨料等)运输和石方爆破作业产生的尘灰,运输材料过程中由于车辆颠簸或以及由此产生抛洒及道路扬尘,由于施工过程中洒水工作不到位导致地面干燥由风力吹起的扬尘等,所有这些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都会对附近群众甚至附近田间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2.3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固体物和粉尘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废弃大量的建筑材料垃圾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土石粉粒、粉煤灰、水泥等粉状建筑材料在搬运中产生的悬浮物。
若对此处理不当,由于扬尘和雨水冲淋等原因会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给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4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噪声污染
施工期间的噪声影响主要是由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和施工作业的噪声。
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例如:开挖作业机械在挖运石料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拌合设备发出的噪声、爆破所产生的噪声等。
3 水利工程强化对于施工环境的防治措施
3.1水利工程施工对水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有关标准,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对砂石骨料加工清洗、混凝土养护、化学灌浆、机械废油、施工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施与农田,施工机械检修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喷洒道路及施工场地。
3.2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在具体施工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各类废弃与扬尘而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从事施工的所有人员要实施严格化的培训工作,强化对于施工作业管理的力度,另外还得要安装必要的除尘设备。
首先,在运输施工建材的时候,要尽量的预防对于路面以及周边环境的污染,要针对所运输的车辆实施必要的防护措施,像是在运输的过程之中选择封闭式的车辆或是应用遮盖措施,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在水泥运输的过程之中一定要选择水泥车灌装来予以输送。
其次,为了降低施工现场出现扬尘,那么就可以在具体的施工区域来专门的配备一辆或是多辆洒水车,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之内来针对施工现场来进行洒水。
再者,大多数的施工车辆在施工的过程之中,所排放出来的尾气会污染到周边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就得要指派专人来针对所排放出来的废弃进行检验。
3.3水利工程施工对固体物和粉尘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结合造田、修路等利用弃,减少占用耕地、河道等;防止废弃物中有毒有害成分污染水体;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工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实行袋装化,并及时清运至施工区周围较近的城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并做好人群健康保护工作。
3.4噪音的防治
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之中,其势必消耗部分的资源,那么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资源消耗的力度也与日俱增。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水资源极为欠缺,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予以应用,才可以尽量的预防发生过度消耗的现象。
在施工现场之中,要严格依照国家相应的标准与规范来优选符合工程实际的机械设备,要保障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安全可靠的予以运行。
尽量的降低对周边生活居民的噪音影响,值得注意的就是要禁止在晚上来进行施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探究对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强化对于施工环境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促使水利工程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勇豪.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86.
[2]何欣豇.浅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