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来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几分之一)时,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组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猜想和验证,使学生专注于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验证和运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时,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总结、验证,自主探索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六、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给庄家清除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根据这一规律请继续回答并写出算式。

5只青蛙几只腿?10只青蛙几条腿?20只青蛙几条腿?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4=2010×4=4020×4=80追问:观察以上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至第59页的例4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

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例题的设计分三个层次:1、教材设计了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

3、学生再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学习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条规律,可以较快地进行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更好地理解因数未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算理,为以后学习小数乘法做必要的铺垫。

四、学生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

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五、设计理念:本课例主要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味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5 × 4=20
师:(观察第二组算式)同学们都这么爱动脑思考,你一定也发现了第二组算式的特点?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这组算式,我们已经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以2。

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想,猜想一下这里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生说
师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 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会有怎样的变化?谁来出一组算式,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师:发现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确实存在着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完整的表述?
同桌互说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环节三:实践应用,随堂检测。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俩位数积的变化规律,那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请看大屏幕
1.课本51页做一做第1题。

2.
3.课本51页做一做第2题。

4.拓展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有梯度的设计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环节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大家今天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说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知识、方法两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感受。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1、知识的联络与地位。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新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数计算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探究积的一些变化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乘法运算以及为以后自主探究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根底。

教材中的例3,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例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教材以两组既有联络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比照的根底上发现问题。

〕归纳规律〔结合探究交流,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基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教学内容做了灵敏的改动,从而更合适本班学生的特点,更能表达因材施教。

2、教学目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从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将其规律恰当地运用到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2〕、才能目的: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才能、表达才能以及思维才能。

〔3〕、情感目的:引导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为了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的,因此,本次教学的重点应是探究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应是在探究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同时,能体验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开展数学考虑。

关键是学生能正确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也是尝试教学法倡导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1)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7 7 ()平方厘米(2)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 50 ())平方米(2)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 5 0 ()平方米 (3)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 44 ()公顷(3)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 44 ())公顷 (4) 东城区的面积约是 25 ()平方千米课前预习思考:①你知道了什么?②还有什么问题?100 米 100 米合作要求: : ①在方格纸上表示出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面积单位。

②用你喜欢的方法说明, 1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公顷平方千米练习100 米 1 1 公顷 100 米 100 ╳ 100 = 10000 (平方米)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1 公顷。

1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1 1 平方千米 1000 米 1000 米边长是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1 平方千米。

100 米 1 公顷 1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3 公顷= ()平方米 90000 平方米= ()公顷 30000 9 5 平方千米= ()公顷(()公顷= 12 平方千米 500 1200 练习:(2)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 50 () ( ) 间这样的教室面积约是1 1 公顷 200 继续平方米 200100 平方米 10 米围成面积是1 1 公顷的正方形,每条边上站()人,四条边上一共站()个同学。

9 人①围成面积是1 1 公顷的正方形,每条边上站()人,四条边上一共站()个同学。

②()个这样的礼堂面积约是1 1公顷。

面积约500 平方米①围成面积是1 1 公顷的正方形,每条边上站()人,四条边上一共站()个同学。

100 米站90 人 100米站米站90人 360 90 4=360 (人) 90②()个这样的礼堂面积约是1 1 公顷。

面积约500 平方米 20100 平方米 100 米 100 米 1 1 公顷公安部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 1000 米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 1000米市公安局警察博物馆 1 1 平方千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 44( 公顷) )天坛公园中华世纪坛的面积约4 4 ()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约3 3 () 1 1 平方千米中华世纪坛坐北朝南,占地约4 4 公顷。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6×200=1200
(2)20×4=80
÷2
÷2
10×4=40
÷2
÷2
5×4=2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 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 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6×200=1200
第(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 数分别乘了10、( 100 ),积也分别乘了(10 )、 ( 100 )。
(2)20×4=80
÷2
÷2
÷4
10×4=40 ÷4
÷2
÷2
5×4=20
第(2)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 分别除以了2、( 4 ),积也分别除以了( 2 )、 ( 4 )。
3.接力赛。
(1)23×4=92 23×(40)=920 23×(400)=9200
(2)25×8=200 250×( 8 )=2000 2500×( 8 )=20000
4.填空。
40×6=240 10×6=(60 ) 8×6=( 48 )
5.根据表中信息,快速填出小明在各时间段骑 车所走的路程。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120×3= 360 48×50= 2400 8×25= 200
120×30= 3600 48×500= 24000 4×50= 200
2.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00平方米 8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第【1】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说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这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揭示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变与不变”中,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看天平,比反应。

1.师出题,生猜。

师:看天平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果4只鸡会和几只鸭一样重?你是怎样想的?如果6鸭和几只鸡一样重?为什么?……2.生出题,生猜。

说教学过程:一、计算面积,初步感受师:刚才同学们玩了鸡鸭变化的游戏,大家的反应可真快!在乘法算式里,也有这样的秘密。

今天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计算长方形面积开始。

请大家直接口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6× 4=24 6× 5=30 6× 8=48 6×16=96师:在刚才的面积口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长不变,宽增大,面积也增大)师:你的发现很重要!我们从上往下观察这些算式,果然如此!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大),积也(变大)。

师:如果从下往上观察,你能发现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吗?(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也变小)师:刚才通过口算长方形面积,我们发现积与因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二、观察算式,再次探索(一)探索“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也就乘几”的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如果热气球每秒上升4米,它20秒上 升几米?10秒呢?5秒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 律概括为一条?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
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
东营区实验学校与四川灾区小学 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校 学生们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灾区 朋友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请 你们帮忙算一算,一盒美术颜料6元, 买2盒花多少钱?20盒呢?200盒呢?
•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第一关
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 ) 2、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
第二关
找出规律再填空。
40Leabharlann 100400第三关 找规律填空。
16 ×17=272 16 ×34= 544 16 ×51= 816
16 ×68=1088 16 ×85=1360 16 ×102=163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1、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345679×18= 222222222 12345679×27= 333333333 81×12345679= 999999999
12345679×(36 )=444444444 12345679×(54 )=6666666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