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的治疗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例临床分析

・
・
9 ・
临床 医学 ・
口腔颌 面部多间隙感染 2 例 临床分析
姜 浩 强
口腔颌 面部 多间 隙感染 是 指 口腔 、颌周组 织 、 颜面及颈上部化脓性炎症 的总称 。我科 于 2 0 0 6年上
橡胶管从颞 部切 口直通 向下从 口内上颌节 处切 口抽 出 ,建立贯 通引流 。隔 日换药 ,抗炎对症 治疗 ,全 身给予 营养 支持疗法 和局部 电磁 波理疗 ,十 日后抽 出引流管 ,治愈疗效显著。
部 多间隙感染 ( 间隙 ,眶下间隙 ,颊间 隙 ,翼颌 颞 间隙和嚼肌 间隙) 该患者应 尽早找到 脓腔 ,采 取多 个 小切 口,彻底 分离脓腔 ,充分引流 ,必要 时采取 贯通式 引流 ,配合全身 营养 支持疗法 和局部理 疗方
能取得 良好疗效 。
黄色 血性脓 液 ,其 内分 离 出约 1 e 长鱼 刺一 根 , .m 0 双氧水 、生理 盐水交替 冲洗后置 引流条 。抗 炎对 症 治疗一 日后症状明显缓解 ,5日后治愈出院。 病例 2 ,女 7 ,半 个月前右 下后牙疼痛致 右 8岁 面部肿痛 ,因家境贫 困未 做 出任 何治疗 ,逐渐加 重 求 治 。查体见 :右面下部 红肿 明显 ,开 口受 限 ,开 口度约 2m,右下颌第 六 、七 磨牙颊 侧黏膜 明显 红 e 肿 。诊断为 :右面部颊 间隙感染 。遂 于门诊在右 下 颌 六 、七磨牙颊 沟附近切 开引流 ,内置 引流条 。二 天后复诊时局部肿 痛加剧 ,且范 围波及 右眶下及 右 颌下 、颏下 ,以 “ 右面部 多间隙感 染 ”收入 院 ,T :
间隙感染 。给予抗生素治疗 ,保持 口腔卫生 。次 日
晨 ,患者左颌 下区肿痛 且伴有 轻度 呼吸困难 ,遂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康复 。
源性及其他原 因而发生蜂 窝组织 炎时 , 十 分容易 向各 间隙蔓 延而 引起 广泛 的蜂 窝
组 织 炎 , 起 口 腔 多 间 隙 感 染 J 本 组 引 。
关 键 词 口腔 颌 面部 间 隙 感 染 临 床
于 引流脓液及缩短疗程 。
4例多间隙感 染 患 者均 为牙 源 性患 者 治 疗不及时而发展成 多间隙感染所致 。
di1 . 9 9 j i n 0 7 —6 4 . 0 o:0 36 /. s .10 s 1x 21. 1
2 】6 5. 3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 染亦 称颌 周蜂 窝 织 炎 , 口咽 、 颈 部 软 组 织 肿 大 化 脓 性 是 面 炎症的总称 , 其感 染途 径有 牙源性 、 源 腺 性、 损伤 性 、 医源 性 等 , 部 症 状表 现 为 局 红、 、 、 和功能 障碍 , 重 者全 身 出 肿 热 痛 严
见 。 口腔颌 面部 多 间隙与牙 齿及 颌骨 关 系密切 , 如牙源性感染极易 波及 到周 围 间隙 , 如下颌第 三磨牙冠周炎 、 根尖周 炎、
摘
要 目的 : 1腔颌 面部 间隙感染的 对 : 7
临床 诊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进 行探 讨 。方 法 : 选 择5 3例 口腔 颌 面部 间隙 感 染 患者 为研 究 对 象 , 用 综 合 治 疗 的 原 则 , 予 患 者 全 采 给 身 支持 疗 法 、 部 脓 肿 切 开 引流 和 清 除 病 局 灶 的 疗 法 。 结 果 :3例 患 者 痊 愈 4 5 6例 , 好转 6例 , 效 率达 9 . % , 1例 患者 有 81 仅 因未 拔 除 患 牙 导致 复发 , 拔 除 惠 牙 经 治 后 疗 后 痊 愈 。结 论 : 确 口腔 颌 面部 感 染病 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
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
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2-0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很常见,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过程与转归受病员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的影响,如延误治疗,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形成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40%[2]。
所以正确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非常重要。
回顾2009年—2012年我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治愈5例,死亡1例,治愈率83.3%。
1.2 病例选择女,4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右侧颌下淋巴结炎,导致右侧颌下脓肿。
查体:体温38.5℃,右侧颌下区明显肿胀,皮温升高,有波动感;女,47岁,因46残冠反复根尖周炎症引起右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及翼内间隙感染。
查体:体温38.7℃,右侧面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张口度约一横指,右面部肿胀,变硬,压痛(++)。
女,50岁,因左侧腮腺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化脓引起左侧腮腺区脓肿波及咬肌间隙。
查体:左侧面部肿胀,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轻压左侧腮腺区可见导管口有脓性液体溢出。
女,52岁,因13、14残根根尖化脓性炎症引起眶下间隙感染。
查体见眶下区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变大,眼睑水肿、鼻唇沟消失,眶下区可扪及波动感。
口腔科学 口腔颌面感染

❖ 定义:指颜面部及颌骨周围包括颈上部 区域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 病变可波及皮肤、粘膜、筋膜、脂肪组 织、结缔组织、肌肉、神经血管、淋巴 结与涎腺。
(一)一般症状 general symptoms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脓肿形成时,可 触及波动,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全身症状: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畏寒 高热、WBC↑,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感染来源
主要来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 磨牙尖周炎
相邻颞下、咽旁等间隙感染扩散引 起
可见于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后
临床表现
牙关紧闭,吞咽不适,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面部 无肿胀
以咬肌为中心的红肿、压痛明显 张口受限严重 不易扪到波动感,有凹陷性水肿 最常见
检查: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下颌支后缘及下颌角 内侧丰满,有压痛。
脓肿形成的诊断
浅部脓肿--波动感
深部脓肿--压痛点、凹陷性 水肿 辅助诊断:穿刺、B超等
波动感检查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急性期 慢性期
局部---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全身---抗菌、支持 病灶处理
急性期局部治疗要点——脓肿切排
清洁、止动、对面部疖痈严禁挤压以防扩散、 外敷中草药:散瘀、消肿、止痛、
概论
咬肌间隙感染(masseteric space)
治疗
沿下颌角下缘作弧形 切口,距下颌骨下缘 2cm,长约2~3cm
术中检查有无边缘性 骨髓炎
口内从翼下颌皱襞外 侧切开
咬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
3、翼下颌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the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 感染类型:化脓性和腐败坏死性感染
➢ 感染来源:牙源性、外伤、急性扁桃体炎和急 性颌骨骨髓炎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发表时间:2016-06-29T15:52:10.4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作者:杨君华[导读] 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口腔类的常见病,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为痛、热、中、红以及功能障碍。
杨君华云南省施甸县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200摘要:目的:本次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以此来提高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水平,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50例,对所选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患者细菌培养的结果、感染源和感染的部位以及治疗的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结果:5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以眶下间隙与颌下间隙最多分别占总感染部位的22%、32%,且感染源主要以牙源感染为主,共29例占58%,对症治疗后,50例患者中,治愈为47例,好转2例,出现1例并发败血症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为98%。
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时要综合多种诊断方式,准确快速的作出诊断,给予患者控制感染、对症、有效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处理,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口腔;治疗;诊断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口腔类的常见病,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症状为痛、热、中、红以及功能障碍,且感染的出现、发展及预后具有特殊性。
当细菌在口腔颌面部聚集滋生、繁衍侵袭,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发生感染现象[1]。
对口腔颌面部感染进行诊断,主要是通过患者发病的原因和临床上的表现来完成,如果诊断和治疗及时得当的,则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次就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的治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并已经得到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30例为男性,有20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的为12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为年龄37.98岁,病程最短的为7天,最长为30天,平均病程为17.21天。
颌面间隙感染课件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颌面间隙感染通常由牙源性感染引起 ,如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等,也可 由其他部位的感染扩散所致。
病因
牙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如口腔 卫生不良、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 等。此外,外伤、手术操作、肿瘤等 也可引起颌面间隙感染。
加强预防措施
针对感染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依据、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
案例分析方法与结论
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和因果分析等方法。
分析结论
感染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等。
案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注患者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 ,提高早期诊断率。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04
颌面间隙感染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常见并发症
呼吸困难
颌面间隙感染可能导致呼吸道 肿胀,影响呼吸。
高热
感染可能导致体温升高,甚至 出现高热。
败血症
感染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导 致败血症。
脓毒血症
感染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 发脓毒血症。
后遗症与影响
颌面部畸形
感染可能导致颌面部骨骼结构改变,形成畸 形。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颌面间隙感染的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严重时可出现发 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根据感染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X线检查等,可对颌面间隙 感染进行诊断。对于诊断困难的患者,可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病因。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4.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4.颌面部间隙感染[问答题]1.颌面部间隙感染概述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口腔、颜面、颈部深面的重要解剖结构,均有致密的(江南博哥)筋膜包绕。
在这些解剖结构的筋膜之间有数量不等而又彼此相连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填充。
由于感染常沿这些阻力薄弱的结构扩散,故将其视为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
口腔颌面部感染均为继发性,大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感染累及潜在筋膜间隙内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后期脂肪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可形成脓肿。
化脓性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波及相邻的几个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甚至可沿神经、血管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问答题]2.患者,男,38岁。
病例摘要(1)主诉: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7天,加重2天。
(2)现病史:7天前左面部被人用拳击打,肿痛至今,2天前,肿痛加重。
伴全身发热38.8℃2天,经口服抗生素无效就诊。
(3)检查: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开口度约0.5cm,左侧颊黏膜红肿,相当于左上第二前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黏稠脓液。
左上5稍松动,叩痛(±),周围牙龈组织稍红。
X线片示:左上5牙周膜稍增宽,余未见明显异常。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病例分析(1)诊断:①左侧颊间隙感染;②左上5挫伤。
诊断依据:1)左侧颊面部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有明显触压痛,可触及凹陷性水肿;②开口度约0.5cm,左侧颊黏膜红肿,相当于左上第二前磨牙及左上第一磨牙处轻度糜烂,穿刺检查可抽出灰白色黏稠脓液;③发热38.8℃;④X 线检查:全口牙齿及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影像。
2)①左上5稍松动,叩痛(±);②X线检查:左上5牙周膜稍增宽。
(2)鉴别诊断1)左上前磨牙根尖周脓肿:左上前磨牙龋齿引起牙髓感染,继而引起根尖周感染。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9例治疗体会

1 1 94
V .1 N.0 d 2 o1
Ae o p c d c n r s a e Me ii e
0 t 00 c 2 1
・
基 层 园 地
・
口腔 颌 面 部 多 间 隙 感 染 9例 治 疗 体 会
李 阳 阳 , 高进 白
( 西 省 榆 林 市 卫 生学 校 , 西 陕 陕 颌 面部 间隙 感 染 是颜 面 、 周 及 口咽 区 软 组 织 肿 大 化 颌 脓 性 炎症 的 总 称 。 多 由一 个 间 隙 感 染 引 起 感 染 扩 散 所 导 榆林 78 0 ) 100
3 讨 论
4 邱蔚 六 .口腔 颌 面 外 科 理论 与 实 践 [ .北 京 : 民卫 M] 人
生 出 版 社 .9 8:8 19 3 9~3 0 9.
颌 面 部 间 隙 存 在 于颌 面 部 筋 膜 之 间 , 感 染 往 往 不 局 其 限于 单 个 间 隙 , 是 向 邻 近 组 织 和 间 隙 扩 散 , 引 发 多 间 而 会
参 考文 献
强机体抵抗力 。局 部治疗 : 症 早期局部外 敷 中药 , 炎 针对
1 吕桂 梅 . 口腔 颌 面部 多 间 隙 感 染 56例 治 疗 分 析 [ ] J.
中 国误 诊 学杂 志 ,0 8 8 9 : 1 8~ 1 9 2 0 , ( ) 26 2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 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损 伤性、医源性或血源性少见。如智齿 冠周炎、上下颌牙齿的根尖周化脓性 炎症、牙槽脓肿、扁桃体炎和淋巴节 炎等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导致炎 症扩散至邻近间隙,就会引起口腔颌 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是什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有哪些危害?
口腔颌面部的各个间隙相通,其化脓性炎 症常波及多个相邻间隙,致使广泛的肿胀, 导致进食、吞咽、讲话困难,严重时影响 张口,甚至导致窒息、败血症,乃至死亡。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感染向上可向眶内直 接扩散,形成眶内蜂窝织炎,亦可沿面静 脉、内眦静脉、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并发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导致颅内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还会诱发颌骨骨髓炎, 导致骨坏死或骨质破坏。
感染局部红、肿、热、痛和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 是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症状 除上述症状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下列症状:口腔 颌面颈部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吞咽、语言困难; 上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胸闷,胸痛; 体温 升高;全身情况和头痛等,这些症状往往是口腔 颌面部间隙感染严重程度的表征。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
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的治疗
START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基本介绍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周围潜在的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 组织所充填的区域被称为:口腔颌面部间隙,人体口 腔颌面部共有眶下间隙、咬肌间隙、咽旁间隙等数十 个间隙。单个或多个口腔颌面部间隙所发生的感染, 称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其均为继发性,常为牙源 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 引起的混合感染。感染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后期在 脂肪和结缔组织变性坏死后会形成脓肿。
首先需要通过询问病史、检查患者以及化验、穿刺 等辅助检查手段确定口腔颌பைடு நூலகம்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及 范围。由于各间隙和解剖部位各异,感染涉及间隙 的多寡不一,以及感染的来源和病原菌不同,每个 患者的局部及全身表现也各具特征,治疗方法也自 然各有侧重。总体来说可以分为:1、细菌培养,抗 生素的合理使用;2、外科治疗,包括病灶清除和清 创,外科切排引流:排脓减张、预防呼吸道梗阻、 减少并发征、预防扩散,死骨清除和骨髓炎刮治;3、 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4、注意 全身性疾病对感染的影响等几方面。
口底多间隙感染
特别要指出的一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 口底多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口底 蜂窝组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 疗最困难的炎症之一,是指双侧颌下间隙、 舌下间隙及颏下间隙同时发生的广泛感染。 患者常常语言不清、吞咽困难,而不能正常 进食。如肿胀向舌根发展,则出现呼吸困难, 以致不能平卧;严重者烦躁不安,呼吸短促, 口唇青紫、发绀,甚至出现“三凹”征,此 时有发生窒息的危险。感染可向纵隔扩散, 表现出纵隔炎或纵隔脓肿的相应症状,新闻 中的患者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