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合集下载

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

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

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周学城,赵 宏,于国伟,梁 会,王 莉关键词:颌下间隙;感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2.03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B-3027-02 颌下间隙感染可分为化脓性感染和腐败性感染[1],临床表现主要为颌下三角区红肿、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压痛和凹陷性水肿明显。

张瑞芝[2]强调颌下间隙感染处理不当可导致口腔多间隙感染并危及生命。

现将颌下间隙感染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1 病情观察严格监测病人生命体征,若体温持续在39℃以上应采取头部冷敷等方式降温,同时给予止痛泵等,以减轻病人疼痛。

积极准备急救物品,包括吸氧、吸痰装置和气管切开包及抢救药物。

危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基础护理指导病人早期进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同时保证每天饮水量在1 500mL~2 000mL,维持均衡饮食和电解质平衡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颌下间隙感染发生率较高[3,4]。

做好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每天至少3次口腔护理。

病人饭后先用生理盐水漱口,然后含漱复方硼砂漱口液2min~4min。

嘱病人勤换洗衣服及床上用品,保持身体卫生。

每天病房必须紫外线消毒2次,且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抹地面、床头柜并经常开窗透气。

3 处理方法颌下部间隙感染主要来源为牙源性感染[5]。

研究表明,口腔颌下部间隙感染大多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常见的菌种为草绿色链球菌等[6]。

病人应注意休息,少运动和切忌挤压炎症部位,禁局部热敷。

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广谱抗生素并根据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药物。

韩晓梅等[7]支持联合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和激素治疗伴全身中毒的病人。

在高海拔地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抑制厌氧菌繁殖并改善病人颌面部微循环和代谢机能[8]。

同时采用微波(超声)辅助治疗颌下部间隙感染效果较好,并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9]。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1)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1)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颌面间隙感染是指颌面及颈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

这些间隙相互通连,一旦感染,炎症可迅速蔓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颌面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牙源性感染(1)是颌面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可通过根尖孔、牙周膜等途径扩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患者有龋齿未及时治疗,龋洞内的细菌不断繁殖,感染牙髓,引起牙髓炎。

牙髓炎进一步发展为根尖周炎,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到周围的颌面间隙,导致间隙感染。

2. 腺源性感染(1)多见于儿童。

扁桃体炎、咽炎、腮腺炎等口腔颌面部周围的腺体炎症,可通过淋巴引流途径扩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儿童患有扁桃体炎,细菌通过淋巴引流进入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 损伤性感染(1)口腔颌面部的外伤、手术等,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颌面间隙感染。

(2)例如,口腔颌面部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严重,如果未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细菌容易侵入,引起间隙感染。

4. 血源性感染(1)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肺炎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患者患有肺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颌面间隙,引起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1)红肿:感染部位出现红肿,皮肤发红、肿胀,局部温度升高。

红肿的范围可因感染的间隙不同而有所差异。

(2)疼痛:患者自觉疼痛明显,疼痛的程度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疼痛可呈搏动性、持续性或间歇性,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

(3)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

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张口进食。

(4)波动感:当感染形成脓肿时,局部可出现波动感,触之有柔软的感觉,表明脓肿已经成熟。

2. 全身症状(1)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 38℃以上。

颌面部多间隙重症感染的护理

颌面部多间隙重症感染的护理
量 。对 于肿胀 明显 的患 者 ,暂时 未予 切开 引流 ,注 意观 察患 者有
5 参 考 文 献 [] 1 邱蔚六 , 康 , 愿. 张震 张志 口腔颌 面科学 [ . 6 . 京 : 民卫 生 M] 版 北 第 人
出版社 , 0 : 3 2 81 . 0 3
[] 炜琪 , 立宏 . 颌 面部 间 隙感 染 患者 的 护理 [ . 学 杂 2史 李 口腔 J 护理 ]
3 护理 31 生 命 体征 的观 察 :口腔颌 面 部 重症 感 染 的患 者 发 展迅 速 , . 早 期 就 可 出现 呼吸 困 难或 窒息 ,迁 延不 愈 可 出现 中毒 性 休 克 或 昏迷 。炎 性 反 应 未 控 制前 ,应 高 度警 惕 严 密 观察 呼吸 、频 率 、 节律 ,每4 时观 察 患者 的体 温 、脉搏 、呼吸 、血 压 、意识 、尿 小
隙 内 的食 物残 渣 ,操 作时 动作要 轻柔 ,尽 量取 得 患者 的配合 ,亦 可 以用含 漱液 。长期应 用抗 生 素后 ,易 出现菌 群紊 乱 ,如果 发现
中单 侧颌 下 间隙 、咬肌 间 隙 、咽旁 间隙 和舌下 间隙 感染 为 主要 体
征 1/ ,双侧 多间 隙感染 2例 ,伴 有 纵隔 及肺脓 肿 5 。病程 6 1J # 3 例 —
志,0 4 l()1 3 2 0 ,3 1:2 .
并 嘱 多饮水 。பைடு நூலகம் 于 老年体 弱患 者 ,应与 床头 心 电及血 氧监 护 ,床
[ 收稿 日期 :2 1.52 编校 :郑 英善 ] 000.6
1 治疗 方 法 :2 例 重症 患 者 入 院 时行 急诊 手 术 ,行 脓 肿 切开 . 2 7 引 流术 ,放 置 硅胶 管 引流 ,4 孕 妇 于 人 院2d 保 守 治疗 效 果 例 后 不 明显 而手 术 切开 引流 ,3 老年 体 弱 患者 在全 身状 况 稳定 后 于 例 3 行 脓 肿 切 开 引流 术 。术 后 根据 诊 断 、感 染来 源 、临 床 表 ~5d 现 、脓 液性 状 和脓液 涂片 革兰 染色 等 ,初 步 估计 致病 菌后选 择抗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几点护理体会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几点护理体会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几点护理体会目的:一步研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意见。

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地心理护理,口腔护理,脓肿切开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

结果:上述34例患者均未出现败血症、脑血肿、海绵窦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平均住院18.5天,痊愈出院。

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无复发情况。

结论: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口腔护理,脓肿切开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痊愈,治疗治疗效果。

标签: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指的是包括颈上部、口腔颌面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发生的炎症总称【1】。

在感染初期,表现为坏死、脓肿。

随着疾病迅速发展【2】,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为了进一步研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意见,笔者收集了2012年4月-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了2012年4月-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17例男,18例女,患者年龄在1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岁。

病程在10天-35天之间,平均20.6天。

15例颌下间隙感染,9例舌下间隙感染,7例颊部间隙感染,4例咽部间隙感染。

29例患者接受脓肿切开引流手术,6例患者接受甲硝唑+抗生素联合治疗。

1.2方法心理护理:患者需要忍受张口受限、疼痛等干扰,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吞咽、进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积极心理护理,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赢得患者的尊重与信任。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防等知识,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障碍,及时疏解,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如眶下间隙感染可出现眶下区剧痛、眼睑水肿、睑裂变 窄、鼻唇沟消失。腐败坏死性感染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 出现严重并发症。
2.患者和家属对有关颌面部蜂窝织炎知识的掌握。
3.术后:术区引流情况、呼吸情况、局部肿胀情况等。
环境要 求
1.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保证患者休息。 2.室内通风 1-2 次/日。
卧位护 理
专科护 理
1.保持局部清洁,减少局部活动;可外敷中草药;局部理 疗等;全身支持疗法
2.脓肿切开引流者,保持伤口负压引流通畅,观察引 流液的颜色及量。 3.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判断是否有“三 凹征”、口唇发绀等呼吸困难的症状和体征。
4.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记录 24h 出入量。
5.根据评估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2023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常规

01
02
03
目录
Content
04
05
06
观察与 评估
1.症状和体征:炎症初期,感染区的红、肿、热、痛等 是主要表现,炎症局限形成脓肿后出现波动感。因感染 部位不同,可有其它特殊表现:如累及咬肌。可有张口受 限;如侵及喉头、咽旁、口底,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和 吞咽困难;
安全问 题
1.加床档、佩戴腕带;警示标识,加强风险宣教;及时吸 痰,防止窒! 2.家陪一人,告知家属严密陪护。 3.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静养,少说话,少 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饮食护 理
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 染。
基础护 理
1.按护理级别实施基础护理项目。 2.吸氧,氧气湿化瓶及时更换,保持气流通畅。 3.注意翻身、叩背等,防止压力性损伤和肺部感染。

颌面间隙感染个案护理

颌面间隙感染个案护理

患者性别:男性 年龄:35岁 职业:-职员 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状况:有一个女儿,家庭和睦
病情状况
患者年龄:25岁
性别:男
主诉:颌面部肿胀、 疼痛、张口受限
既往史:无特殊疾病 史
体格检查:颌面部肿 胀,皮肤红肿,压痛
明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C反应蛋白、降钙素
原等指标升高
影像学检查:颌面部 CT显示软组织肿胀,
护理经验
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加强口腔卫生管 理,保持口腔清 洁
注重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心理压 力
加强营养支持, 提高患者免疫力
护理建议
保持口腔清洁,勤刷牙,使用漱 口水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
添加标题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 水果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 题并治疗
骨质破坏
诊断:颌面间隙感染
02
护理过程
护理目标
控制感染:通过药物治疗和护理 措施,控制感染扩散,减轻患者 痛苦。
维护生理功能:通过护理措施, 维护患者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愈合:通过护理措施,促进 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护理,减轻 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展望
加强患者教育, 提高自我护理能 力
优化护理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团队协作, 提高护理质量
关注患者心理需 求,提高患者满 意度
THANK YOU
汇报人:刀客特万
护理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漱口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适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经 、 管 、 巴 管 的 引 流 作 用 而 导 致 其 他 多 间 隙 感 血 淋
染 , 时 甚 至 导 致 败 血 症 、 缘 性 骨 髓 炎 、 绵 窦 血 有 边 海
促 使 病 变 局 限 和 减 少 脓 灶 内 毒 素 吸 收 , 及 时 协 助 需 医 生 做 好 脓 肿 切 开 引 流 ; 开 引 流 后 的 患 者 需 取 半 切
1 1 I 床 资 料 : 科 1 9 ~ 0 6年 共 收 治 间 隙 感 染 . 临 我 9 9 20 患 者 l9例 。 男 性 8 3 l例 , 性 5 女 8例 ; 龄 1 ~ 2 年 . 7 5 岁 。 感 染 来 源 : 源 性 1 5 例 , 7 .% ; 源 性 2 牙 o 占 55 腺 2 例 , l .% ; 源 性 l 例 , 7 2 。 患 者 来 源 : 占 58 医 0 占 .% 农 村 9 5例 , 6 -% , 镇 4 例 , 3 . % 。 占 83 城 4 占 1 7 1 . 2 治 疗 : 有 患 者 均 采 取 综 合 治 疗 的 原 则 。 全 身 所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卷第 2 07 0 期
柳州医学
・3 9・
口腔 颌面部 间隙感染患者 的观 察及 护理
覃 裕 洁
( 广西 医科 大学第 四 附属医 院 ,柳 州
【 键 词 】 颌 面 部 间 隙 感 染 ;护 理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1 R4 37 7 .8 【 献标 识码 】 D 文
坐 卧 位 以 利 于 引 流 , 伤 口 每 天 更 换 l 2次 敷 料 , ~ 注 意 观 察 引 流 量 , 要 时 用 3 过 氧 化 氢 和 5 甲硝 唑 必 % %
栓 性 静 脉 炎 等 并 发 症 。 因 此 要 求 我 们 护 理 人 员 必 须 具 备 全 面 的 护 理 专 业 知 识 及 技 术 , 致 观 察 , 能 细 才 减 轻患 者的痛 苦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护理对策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护理对策

内蒙古 中 医药
痰 管 经 患 者 鼻 孔 插 入 声 门 附 近 , 息 者 深 吸 气 时 迅 速 插 入 气 管 在 内, 边旋 转边 将 吸 痰 管 向外 退 出 , 气 管 内 分 泌 物 吸 出 。 ④ 气 将 管切 开 患者 要 按 气 管 切 开 术 后 常 规 护 理 , 格 元 菌 操 作 , 止 严 防 医源 性 感 染 。 () 疮 的 预 防 : 意 保 护 皮 肤 的 清 洁 与 干 燥 , 2褥 注 勤 翻 身 (h翻身 一次 )动 作 轻 柔 , 免 损 坏 皮 肤 ; 2— h予 红 花 2 , 以 每 4 油或 滑 石 粉 按 摩 受 压 部 位 , 进 血 液 循 环 。 患 者 如 需 抬 高 床 促 头 , 般 不 高 于 3o有 条 件 者 可 特 制 翻 身 床 或 气 垫 床 。 ( ) 一 O, 3 泌 尿系统感染 的预防 : 卒 中患者尿 潴 留时需 留置 导尿 管 , 脑 要严 格无菌操作 ; 时放尿 , 定 一般 2 4 h开 放 导 尿 管 1 , 尿 前 帮 次 放 助 患 者 改 变 体位 , 叩腹 部 , 防 尿 沉 渣 形 成 ; 尿 袋 每 日更 换 轻 以 集 1 , 管 应 每 周更 换 , 持 会 阴 部 清 洁 , 道 口每 R用 05 次 尿 保 尿 . %碘
力 会 显 著 提 高 。从 护 理 措 施 上 看 , 复 训 练 越 早 越 好 , 可 促 康 它 进相 关 神 经 细 胞 的 轴 突 发 芽 , 成 新 的 突 触 。通 过 反 复 的 训 形 练 , 这 些 突 触 建 立 接 近 正 常 功 能 的神 经 环 路 网 络 突 触 链 , 使 实 现 中 枢神 经 功 能 重 新 组 合 , 制 异 常 低 位 中 枢 的 运 动 , 突 触 抑 使 链处 于抑 制 的多 阚 状态 , 而 改 善患 侧 的 功 能 。 心 理 护 理 和 康 从 复 训 练 等 整体 护 理 的应 用 , 消 除 患 者 多 种 心 理 障 碍 , 大 限 能 最 度 改 善 患 者 的 运 动 功 能 , 高 生 活 自理 能 力 , 少 肌 肉萎 缩 、 提 减 关 节强直、 语等并发症 , 失 降低 致 残 率 , 患 者 尽 早 康 复 。 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护理
作者:徐霞孙孝霞陈湘昂赵扬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4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和脓肿切开引流等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对患者口腔、切口、呼吸道和心理护理,指导饮食和健康教育。

结果 48例患者全部治愈。

结论及时、有效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Methods Forty eight cases of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nti infection and surgical incision and drainage, and pathogenetic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intimately. Meanwhile the oral cavity, incision, respiratory passag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all patients were nursed, and the habit of food and drink and rehabilitated measure were instructed.Results Forty eight patients were all cured. Conclusion Effective and correct treatment and nursing are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ith stomatognathic space infection to rehabilitating health smoothly.
【Key words】 Oromaxillo facial region; Space infection; Nursing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及颈上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1]。

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而危及生命[2]。

我科200801~200901共收治严重颌面部间隙感染48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病例中,男37例,女11例。

年龄最小10岁,最大85岁,平均53岁。

感染病因情况: 牙源性感染35例(7
2.92%),腺源性感染10例(20.83%),损伤性感染2例(4.17%),血源性感染1例(2.08%)。

感染主要累及口腔颌面部各间隙,其中多间隙感染23例,累及间隙如下:嚼肌18例(37.5%),颌下10例(20.83%),颊5例(10.42%),眶下7例(14.58%),咽旁2例(4.17%),翼颌6例(12.50%),多间隙23例(47.92%)。

1.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给予积极抗感染,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给予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局部切开引流,冲洗换药治疗,并根据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结果,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使用敏感抗生素。

其中42例患者分别行下颌下、颏下、口内、颈部多部位广泛切开,放置硅胶管或橡皮片建立引流,局部给予敏感抗生素冲洗换药。

对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请内分泌科协助共同控制血糖。

2 结果
48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和治疗均痊愈出院。

住院7~43d,脓肿切开引流42例,切口均Ⅱ期愈合。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昏迷、败血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故炎症未控制前,应高度警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有无烦躁、神志淡漠、嗜睡等;监测T、P、R、BP;对发热、寒战患者注意询问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征象。

当体温超过39℃及时给予温水擦浴,并嘱其多饮水,注意患者尿量情况。

床边备气切包。

3.2 心理护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常伴有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发生进食和吞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精神状态。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信任和尊重。

多接触病人,主动倾听患者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多与其交谈,解除疑虑,生活上尽量体贴关怀,鼓励家属、亲友陪伴,给予精神、心理支持,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手段,邀请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治疗上的配合,以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3.3 切口护理口腔间隙感染治疗不及时即形成脓肿,需及时协助医师做脓肿切开引流术,建立良好的引流,以减少局部组织张力,防止扩散,解除局部疼痛,达到缩短疗程,减少用药的目的。

对于肿胀范围广泛、有严重呼吸困难者,除广泛性切开外还应充分分离口底肌肉,使口底各间隙的坏死组织及脓液充分引流,因脓液呈蜂窝状分散在组织间隙中,常常自动引流不畅[3]。

伤口置引流管,切开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合理用药。

脓肿切开后,更换敷料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