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速铁路安全概述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交通效率的不断追求,高速铁路列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

第二章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概述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是指对列车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控制及调度的系统。

它是保证高速铁路列车安全运行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列车制动、速度控制、信号通信等。

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列车运行的效率。

第三章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分析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即防范潜在风险和应对突发危险。

首先,我们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包括列车设备故障、信号失灵、天气恶劣等因素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

其次,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如预警系统、自动紧急制动装置等,以及完善的应急预案。

通过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第四章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该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概率进行非故障运行的能力。

要提高可靠性,首先需要优化系统的设计和结构,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其次,需要建立完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及时进行设备检修和更换。

此外,完善的备份系统和灾难恢复机制也是保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本章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对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六章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在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从而更好地确保高速铁路列车的安全运行。

第七章结论通过对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高速铁路概论-第五讲-高铁运输组织与客运服务

高速铁路概论-第五讲-高铁运输组织与客运服务


一.列车运行图的意义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应销售的综合计划。 是一个生产计划——规定了线路、站场、动车组等设备的运 用。使得运输生产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产品供应计划——列车开行方案,出发的各种列车(等级、 服务等)。 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生产连接社会生活的纽带。


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就是铁路运输产品的目录。

14
1.3 高速列车运输计划
列车开行数量
• 客列车的开行数量一般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4
N 10 n 365 a k
向即可(列); N——某区段计算年度客流密度 (万人); a——高速列车定员 (人/列); k——高速列车上座率,一般可在0.70~0.80间取值。
n——需要开行的旅客列车数,旅客列车一般都是成对运行,只计算一个方
10
1.3 高速列车运输计划
列车定员
• 客流组织的具体体现就是旅客列车的开行方案。 • 旅客列车的开行方案包括旅客列车定员、列车组成(一、二等车
比例)、列车的等级、列车的发到站、开行数量、中途停站方案 等。
• 高速铁路一般应采取短编组、多开车的方针,以方便旅客。 • 欧洲高速列车一般定员都不超过1000人/列,日本高速列车定 员一般在1300~1500人/列间。 • 列车定员过高,不但降低了服务频率,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还 将要求较大的列车牵引总功率,如采用动力集中的方式,将会 加大其技术上的难度;如果过低,有时又不能完成预测的运量 。因此列车定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 服务频率指某一方向(从甲站到乙站),一日内提供给每位旅客乘 车选择的车次次数。 服务频率越高,一日内提供给旅客选择的列车(车次)越多,旅客 乘车就越方便,等待时间就越短;进而吸引的旅客就越多。 • 客运站服务频率大小主要决定于旅客列车的开行数量;对于中间 站而言,决定于始发列车数和通过列车中停站列车数之和;对于 无始发列车的中间站,主要决定于停站列车数。 • 在一定预测运量情况下,开行列车数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列车 定员数和席位上座率。 • 由于短途客流与长途客流相比,对服务频率更为敏感,为提高其 竞争能力,短途列车一般采用短编组,以加大其列车密度、提高 服务频率。长途列车一般采用长编组,以充分利用区间通过能力 。

高速铁路基本知识

高速铁路基本知识

高速铁路学习资料铁道车辆成都铁路局职教处编二〇〇九年十月目录第一章高速铁路基本知识第一节高速铁路历史沿革及发展第二节动车组的组成及动力配置第二章动车组转向架结构原理第一节动车组转向架的组成及分类第三章动车组车体结构及车内设备第一节流线型车体结构第二节动车组车体的轻量化设计第三节车体的密封隔声技术第四节防火安全技术第五节动车组供排水与卫生系统第四章动车组司机室第一节CRHl动车组司机室第五章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第一节动车组连接装置的基本特性第六章牵引系统和供风系统第一节牵引系统概述第二节供风系统概述第七章 CRH1型动车组故障应急处理第八章动车一级检修工艺第一节一级检修流程框图(标准模式)第二节作业程序及作业路线第九章动车运用所安全作业标准第一章高速铁路基本知识•第一节高速铁路历史沿革及发展自从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建成并通车开始,铁路逐渐成为了交通运输中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

快速、可靠、舒适、经济和环保是铁路在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中取胜的先决条件。

许多国家都在通过新建或改建既有线,发展高速铁路。

国际上根据铁路线路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对列车作如下划分:普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l00~160 km/h;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l60~200 km/h;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 km/h。

一、高速铁路发展沿革1.日本高速铁路1964年10月1 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东京一大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投入商业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完全按照高速行车技术条件建造的铁路,其最高运行速度达210 km/h。

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通车不仅为日本铁路,而且也为世界铁路开创了新纪元。

日本新干线投入商业运营,以高速安全、准时、舒适、运量大、污染小、能源省及占地少等特点而著称。

不仅为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为铁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为当时“夕阳产业”的铁路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再次掀起与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竞争的态势。

第一章-高速铁路概论

第一章-高速铁路概论
(2)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它属于路基的附属建筑物,是为确保路集体的 稳固性而采用的必要的经济合理的附属工程措施。
路基防护设备用于防止或削弱风霜雨雪、气温变化及流水冲刷等各种自然因素对 路基体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常用的防护设备是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 路基加固设备是用于加固路集体或地基的工程设施。 (3)路基排水设备:它属于路基的附属建筑物,路基的排水设备分地面排水设 备。
一、 高速铁路轨道 (一)高速铁路对轨道的要求 1、稳定的轨道结构:高速铁路对轨道结构的设备和材质都有 比较大的加强,轨道各部件的静力强度已不是对轨道整体结构承载 能力起控制作用的因素。 2、平顺的运行表面:为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的需要,要求轨道 必须提供平顺的运行表面。 3、良好的轨道弹性:高速铁路轨道结构能否具有良好的弹性 十分重要,轨道具有良好的弹性,不仅可以使轨道具有较强的抗振 动与抗冲击能力,而且有利于减少噪声干扰,因此,轨道结构具有 良好的弹性是各国高速铁路追求的目标。 4、可靠的轨道理选用。 区间正线的最大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和动车组功率,经牵引计算 验算并经技术经济比选分析后确定。 竖向离心力和竖向离心加速度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旅客舒适性 有影响,因而,竖曲线半径决定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旅客乘坐的 安全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要求。
台湾高速铁路上的700T电联车
三、高速铁路的概念 一条铁路是否能称为高速铁路,即高速铁路的定义,它有一个产生、 发展、形成的过程。 定义: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 铁路。
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将高速铁路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规定 为: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线250KM/H。
第二节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
铁路运输包括机车车辆、线路桥隧、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输组织及安全保 障等系统。 一、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

高速铁路概论第四讲高铁信号控制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概论第四讲高铁信号控制通信系统

•日本DS-ATC系统:采用有绝缘的数字轨道电路传送列控信
息;
•法国UM2000+TVM430系统:采用无绝缘数字轨道电路传送
列控信息(分级控制)。
•欧洲ETCS系统:为实现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欧盟组织确定 了适用于高速铁路列控的标准体系,技术平台开放;基于 GSM-R无线传输方式的ETCS2系统,技术先进,并已投入商 业运营。
37
一、概述 2、组成
调度集中系统
概述
内 容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概 调度集中CTC

计算机联锁系统
调度指挥系统从两个底层系统(列控系统和联锁系统)中获取
信息,以进行决策并指挥行车根据列车基本运行图所制定的日、
班计划和列车运行正、晚点情况,编制各阶段计划,并下达给
各个车站连锁系统。
38
各组成部分间关系
5
1.1 概述
• 一.信号 • 信号:是传递信息的符号 • 铁路信号设备是一个总名称,概而言之为信号、
联锁、闭塞铁路信号:是向有关行车和调车作业 人员发出的指示和命令; • 联锁设备:用于保证站内行车和调车工作的安全 和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 • 闭塞设备:用于保证列车区间内运行的安全和提 高区间的通过能力。
b/进路外的因素是指进路与进路之间是否互相冲突。因 为车站上有许多进路,有些进路如果同时开通,就将导 致撞车的危险。要保证行车安全,就必须使防护进路的 信号机与进路、道岔之间发生联锁。
26
1.1 概述
27
1.1 概述
28
1.1 概述
(四)闭塞
区间的界限: 在单线区段以进站信号机为车站与区间的界限;在复
Area
AREA
SSCTMMT

第1章 高速动车组概述2018

第1章 高速动车组概述2018
37-29
13:13:19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动车组中车辆的车种和编号构成 X X X X X X X X
编组顺位代码,以两位阿拉伯数字表 示,由1位头车至2位头车的代码为01、 02、03…00。 制造序列代码,同动车组。 技术序列代码,同动车组。 车种代码,以两位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车种代码是汉

目前日本新干线全部营业里程已达 2049.1km。
37-14
13:13:19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法国高速铁路

法国是世界上从事提高列车速度较早的 国家,1955年即利用电力机车牵引创造 了331km/h的世界纪录,在日本建成东海 道新干线之后,他们开始从更高的起点 研究发展高速铁路。
37-15


日本于1972年和1975年分别建成山阳新 干线东段(大阪-冈山)和西段(延长至 博多,全长553.7km;1982年6月和1982 年11月,分别开通东北新干线(496.5km )和上越新干线(269.5开门);1997年 10月开通长野新干线(117.4km)。
37-13
13:13:19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37-9
13:13:19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1.头型及车体流线化; 高速列 2.车体结构轻量化; 车是高 3.高性能转向架技术; 速铁路 4.复合制动技术; 新技术 5.密接式车够缓冲装置; 的核心 6.交流传动技术; ,所涉 7.列车自动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 8.车厢密封隔音与集便处理; 及的关 9.高性能受电弓; 键技术 10.倾摆式车体技术等。
语拼音缩写,分别为:一等座车ZY,二等座车 ZE,软卧车RW,硬卧车YW,餐车(含酒吧车) CA,二等座车/餐车ZEC,餐车卧车合造车CW。

高铁乘务书稿第一章

高铁乘务书稿第一章

第一章高速铁路概述学习目标1.掌握高速铁路的概念、产生及发展。

2.掌握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经济特点。

3.熟悉我国高速铁路的规划与建设。

4.了解我国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导入案例高速铁路是当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运行控制、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技术进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综合水平。

第一节高速铁路的产生和发展一、高速铁路的概念定义: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能以200km/h及以上的干线铁道称为高速铁路。

随着高铁不断发展变化,世界上对铁路速度进行了等级区分如下图:(见图1-1)图1-1二、高速铁路的产生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铁路运输的特点:运量大、可靠性高、全天候。

1903年10月27日,德国用电动机车首创运行时速达到210km/h;1955年3月,法国刷新了高速铁路的记录,用两台电力机车牵引三辆客车实验运行时速达到了331km/h;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成功运营;1981年法国建成了最高时速为270km/h的20时期80年代,世界铁路进入第二发展期--高速铁路的大发展期。

提高列车速度是铁路赖以生存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三、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铁路是现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牵引力、线路结构、车辆技术、制造工艺、列车运行控制、运输组织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在日本,高速铁路被誉为日本“经济起飞的脊梁”。

在台湾,2003年,台北--高雄(345km/h)在韩国,2004年,汉城--釜山(300km/h)在欧洲,高速铁路建设始于法国。

四、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1964--1990年(见图1-2)日本的东海道、山阳、上越、东北新干线:法国的东南TGV线、大西洋TVG线: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线:德国的汉诺威--维尔茨堡线。

推动了高速铁路的第一次建设高潮。

图1-22.第二阶段1990--1998年(见图1-3)西班牙、法国、日本、比利时、德国在这一时期分别又建成了新的高速铁路线路。

2024年铁路运输安全知识

2024年铁路运输安全知识

2024年铁路运输安全知识____年铁路运输安全知识, ____字第一章:铁路运输基础知识1.1 铁路运输概述铁路运输是指通过铁路线路运送人员和货物的一种交通方式。

铁路运输具有运能大、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1.2 铁路构造铁路由轨道、设施设备和机车车辆组成。

其中,轨道是指铺设在地面上供列车行驶的钢轨;设施设备包括信号设备、通信设备、电力设备等;机车车辆则是指载送旅客和货物的火车头、客车和货车。

1.3 铁路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分为客运和货运两种方式。

客运是指搭载旅客通过铁路线路进行的运输,货运则是将货物通过铁路线路进行的运输。

第二章:铁路运输安全管理2.1 铁路安全管理体系铁路安全管理体系是指由相关部门建立的针对铁路运输安全的管理体系。

该体系包括安全政策和目标的制定、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安全培训和教育等方面。

2.2 铁路安全规章制度铁路安全规章制度是指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其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定、应急预案等。

2.3 铁路事故报告和处理铁路事故报告和处理是指在发生事故后,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报告和处理的过程。

报告和处理过程中,应及时做好事故调查、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工作。

第三章:铁路运输安全设施3.1 铁路信号系统铁路信号系统是指铁路线路上用于指示列车运行状态和控制列车行驶方向的设施。

铁路信号系统分为线路信号和车载信号两种类型。

线路信号包括信号灯、信号旗等;车载信号则是指安装在列车上的信号设备。

3.2 铁路通信系统铁路通信系统是指铁路线路间及列车与地面通信的设施。

铁路通信系统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

有线通信是通过电缆等物理线路传输信号,无线通信则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号。

3.3 铁路灯光和标志铁路灯光和标志是指用于指示铁路线路上特定位置和设施的设备。

铁路灯光和标志包括信号灯、标志牌、标线等,用于指示列车运行的方向和限速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80-1990年间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减少了 %, - 年间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减少了70%, 年间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减少了 运送危险货物的车辆受损或脱轨事故减少了50%。 运送危险货物的车辆受损或脱轨事故减少了 %。 – 1980年,铁路共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 年 铁路共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819起,其 起 起出现了危险货物溢出现象; 中119起出现了危险货物溢出现象; 起出现了危险货物溢出现象 – 1990年,466件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中只有 件出现 件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中只有35件出现 年 件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中只有 了危险货物溢出。 了危险货物溢出。
• 安全培训和教育 • 改进了列车自动停车装置(ATS),完善了列车集中控 改进了列车自动停车装置 , 制装置(CTC),健全包括列车无线通信装置的行车安 制装置 , 全设备。 全设备。 • 利用计算机等对机车车辆进行检查,加强了道口的防 利用计算机等对机车车辆进行检查, 护措施。 护措施。
• JR铁路公司,1981年—1990年 铁路公司, 铁路公司 年 年
高速铁路运输安全
第1章 高速铁路安全概述 章
• 1.1 国内外现状 • 1.1.1日本铁路 日本铁路
– 日本国铁民营化后,成立了日本铁路公司集团 日本国铁民营化后, (JR)。铁路客货运便由 和为数众多的原私营 。铁路客货运便由JR和为数众多的原私营 铁路公司(PR)承担。 承担。 铁路公司 承担 – 80年代初 年代初
1.2 国外行车安全体系
• 1.2.1日本铁路行车安全体系 日本铁路行车安全体系
– 为了在人机系统中防范可能的人为错误,采取了以机控为主的控制 为了在人机系统中防范可能的人为错误,采取了以机控为主 机控为主的控制 形式。 形式。 – 对运用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检查其完好状态。日本新干线利用 运用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检查其完好状态。 进行实时监测, 专用检测车,对线路上的固定设备包括轨道 接触网和 轨道、 专用检测车,对线路上的固定设备包括轨道、接触网和通信信号设 等定期、定时地进行实际测试,发现异常立即进行修理。 备等定期、定时地进行实际测试,发现异常立即进行修理。 – 自然环境的预测和报警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包括地 自然环境的预测和报警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包括地 的预测和报警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震仪、雨量计、水位报警器、风速监测装置 阵雪监视器 积雪监 监测装置、 监视器、 震仪、雨量计、水位报警器、风速监测装置、阵雪监视器、积雪监 视装置、长轨温度报警装置和地表滑落报警装置等 报警装置和地表滑落报警装置等。 视装置、长轨温度报警装置和地表滑落报警装置等。 – 行车管理的综合系统。主要依靠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在行车指挥方 行车管理的综合系统。主要依靠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面只是采取集中调度指挥的措施。 面只是采取集中调度指挥的措施。 – 1995年11月10日在东日本铁路上开通的计算机管理行车调度、设备 日在东日本铁路上开通的计算机管理行车调度 年 月 日在东日本铁路上开通的计算机管理行车调度、 的综合系统(简称 系统)。 维修和行车安全的综合系统 简称COSMOS系统 。它既包括设备检 维修和行车安全的综合系统 简称 系统 查与诊断、供电系统控制与监测,以及车站进路安全控制, 查与诊断、供电系统控制与监测,以及车站进路安全控制,又包括 环境灾害的监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 环境安全系统。 环境灾害的监测,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机-环境安全系统。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松懈,事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松懈,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故直线上升。 年仅重大、 故直线上升。1969年仅重大、大事故即达 年仅重大 大事故即达964件,1966 件 年~1976年,年均发生行车安全重大、大事故 年 年均发生行车安全重大、大事故659件。年 件 事故率均在高水平徘徊。 事故率均在高水平徘徊。 • 1977年——1984年,铁道部重新修订公布了《安全监察 年 年 铁道部重新修订公布了《 工作规则》 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 使得1977年~ 工作规则》 、《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 使得 年 1986年,铁路行车事故呈下降趋势。 年 铁路行车事故呈下降趋势。 • 进入 年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运输运能和运量矛 进入90年代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年代, 盾十分突出,运输安全状况又呈现出不稳定造势,旅客列 盾十分突出,运输安全状况又呈现出不稳定造势, 车重大、大事故时有发生。 车重大、大事故时有发生。 • 1994年铁道部用 年时间促进了安全基础工作的深化和发 年铁道部用1年时间促进了安全基础工作的深化和发 年铁道部用 实现运输安全工作新的突破。 展。实现运输安全工作新的突破。 • 1996年行车重大、大事故为 件,事故率为百万机车走 年行车重大、 年行车重大 大事故为10件 行公路0.006件。自1996年我国事故率保持平稳态势,基 行公路 件 年我国事故率保持平稳态势, 年我国事故率保持平稳态势 本保持在0.02件以下。 件以下。 本保持在 件以下
1.1.5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
• 1950年1月23日。津浦线花旗营车站发生列车正面冲突。 年 月 日 津浦线花旗营车站发生列车正面冲突。 死伤62人 这是新中国第一起旅客列车重大伤亡事故。 死伤 人。这是新中国第一起旅客列车重大伤亡事故。 • 1950年6月,全路统一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公布实施。 年 月 全路统一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公布实施。 铁路运输部门各业务系统针对本系统的特点, 铁路运输部门各业务系统针对本系统的特点,又制定了保 证行车安全的细则、措施和单项办法。 证行车安全的细则、措施和单项办法。 • 重大、大事故由 重大、大事故由1952年的 年的332件,下降到 年的200件; 年的 件 下降到1957年的 年的 件 事故率(每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的平均重大、大事故件数) 事故率(每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的平均重大、大事故件数) 年的1.92件,下降到 年的0.67件。 由1952年的 年的 件 下降到1957年的 年的 件 • 但在 但在1958年大跃进以后运输设备严重超负荷使用、规章 年大跃进以后运输设备严重超负荷使用、 年大跃进以后运输设备严重超负荷使用 制度被破除、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行车重大、 制度被破除、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行车重大、大事 年比1957年增加了 年增加了2.06倍事故率由 倍事故率由0.67件上升到 故1960年比 年比 年增加了 倍事故率由 件上升到 1.2件安全形势出现下滑。 件安全形势出现下滑。 件安全形势出现下滑 • 1961年铁道部加强安全管理,行车事故 年铁道部加强安全管理, 年比1960年 年铁道部加强安全管理 行车事故1964年比 年比 年 减少78.6%。重大、大事故减少85.6%。事故率为0.19件, 减少 。重大、大事故减少 。事故率为 件 为当时安全生产最好的一年。 为当时安全生产最好的一年。
1.1.3英国铁路 英国铁路
• 分为四类: 分为四类: • (1)列车事故 ) • 列车事故指列车和机车、车辆在客运线上发生的或影响 列车事故指列车和机车、 客运线运营的事故。 客运线运营的事故。 • (2)设备破损 ) • 设备破损指机车、车辆、线路、建筑物等发生的可能引起 设备破损指机车、车辆、线路、 但不是一定引起列车事故的破损。 但不是一定引起列车事故的破损。 • (3)运转事故 ) • 运转事故指铁路车辆在运转中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运转事故指铁路车辆在运转中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但 不包括在列车事故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不包括在列车事故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 (4)非运转事故 ) • 非运转事故指在铁路产业范围内发生的与铁路车辆运转 无关的人身伤亡事故。 无关的人身伤亡事故。 • 人身伤亡事故一般按旅客、铁路职工(包括承包单位的 人身伤亡事故一般按旅客、铁路职工 包括承包单位的 雇员)、其他人员(包括非法侵入铁路产业范围的人员和自 雇员 、其他人员 包括非法侵入铁路产业范围的人员和自 杀者)等三类分别进行统计 等三类分别进行统计。 杀者 等三类分别进行统计。
– 行车事故由 行车事故由1193降为 降为800件,平均每年减少 % 降为 件 平均每年减少3.6% – 百万列车公里的行车事故数由2.0件下降至 件,平均 件下降至1.2件 百万列车公里的行车事故数由 件下降至 每年减少4.4% 每年减少 % – 因行车事故导致死亡和受伤人数平均每年分别减少 因行车事故导致死亡和受伤人数平均每年分别减少2.9 %、2.7%。 %、 %。
• PR铁路公司, 1981年—1990年 铁路公司, 铁路公司 年 年
– 行车事故数从 行车事故数从834件下降至 件下降至509件,平均每年减少 % 件下降至 件 平均每年减少4.3% – 百万列车公里的行车事故从2.0件下降至 件,平均每 件下降至1.0件 百万列车公里的行车事故从 件下降至 年减少5.6% 年减少 % – 因行车事故导致死亡和受伤人数平均每年分别减少 因行车事故导致死亡和受伤人数平均每年分别减少2.2 %、3.7%。 %、 %。
• 责任事故
– JR从29件下降至 件,平均每年减少 % 件下降至15件 平均每年减少5.4% 从 件下降至 – PR铁路公司的责任事故却有增加的趋势。 铁路公司的责任事故却有增加的趋势。 铁路公司的责任事故却有增加的趋势
• 道口事故
– JR铁路公司 铁路公司 • 道口事故从 道口事故从771件下降至 件下降至500件,平均每年减少 %, 件下降至 件 平均每年减少3.9%, • 因道口事故的死亡人数也从 因道口事故的死亡人数也从179名降至 名降至121名,平均每年减少 名降至 名 3.2% % – PR铁路公司 铁路公司 • 道口事故从 道口事故从337件下降至 件下降至254件,平均每年下降 %。 件下降至 件 平均每年下降2.7%。 • 因道口事故的死亡人数从 因道口事故的死亡人数从108名降至 名,平均每年减少 %。 名降至81名 平均每年减少2.8%。 名降至 – 属于在最后时刻抢行道口而引起的道口事故约占 % 属于在最后时刻抢行道口而引起的道口事故约占55% – 从被冲撞的对象来看,汽车约占 %;二轮车和轻型车辆约占 从被冲撞的对象来看,汽车约占70%;二轮车和轻型车辆约占17 %;二轮车和轻型车辆约占 %;行人约占 行人约占13%。 %;行人约占 %。 – 重大事故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一半以上是由道口引起。 重大事故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一半以上是由道口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