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竞赛问答题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震中是指地震的发生地点,震源是指地震的能量释放点。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正确?- A. 震中和震源是同一个概念- B. 震中是地震的能量释放点,震源是地震的发生地点- C. 震中和震源都是指地震的能量释放点- D. 震中和震源都是指地震的发生地点答案:B2. 以下哪种地震波是最先到达地表的?- A. P波- B. S波- C. L波- D. R波答案:A3. 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采用几度制。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正确?- A. 地震烈度越高,地震破坏越严重- B. 地震烈度越低,地震破坏越严重- C. 地震烈度和地震破坏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D. 地震烈度只用于描述地震的震源能量大小答案:A4. 下列哪种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A. 钢结构- B. 砖木结构- C. 混凝土结构- D. 轻钢结构答案:A5. 预防地震灾害的常用措施包括以下哪些?- A. 地震监测预警- B. 建筑物抗震设防- C. 安全疏散演练- D.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 E. 应急救援准备答案:A、B、C、D、E二、判断题1. 地震是由地球自身的运动引起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名称不同。
-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倒塌的建筑物通常是因为地震震源的直接作用造成的。
-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预警信号。
-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地震发生后,人们应该立即躲进大型家具或桌子下方保护自己。
-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的区别。
答: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采用几度制。
地震烈度与地震的破坏情况有直接关系,烈度值越高,地震破坏越严重。
地震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采用地震矩震级或里氏震级。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题目一震中与震源有何区别?答案一:震中是指地震波在地表上最先到达的点,一般是地震的发生地点;而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即地震的起源位置。
题目二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判断地震烈度?答案二: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对地表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
判断地震烈度可以通过观察地震对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和设施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人们感受到的地面晃动情况来进行评估。
题目三什么是地震预警系统?它如何工作?答案三: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够提前发现地震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系统。
它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强度的变化来判断地震的规模和位置,然后将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受影响地区的人们,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题目四震中距离越远,地震烈度会越大吗?答案四:不一定。
地震烈度与震中距离并不直接相关。
地震烈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震的规模、震源深度、岩石性质等。
因此,即使距离震中较远,如果地震规模较大或者震源较浅,地震烈度仍然可能很高。
题目五地震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避险措施?答案五:地震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紧急避险措施:- 在室内,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靠近坚固结构的角落,保护头部和颈部;- 远离窗户、玻璃、吊灯等易碎物品,以免受伤;- 尽量不要使用电梯,选择安全的楼梯下楼;- 在室外,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危险区域;- 避免靠近山体、河岸等可能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的地方。
以上就是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希望能增加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试题一1.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2.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应力积累和释放。
3. 什么是震源?- 震源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地点,通常位于地壳深处。
4. 什么是震中?- 震中是震源在地表上的垂直投影点,也是地震发生的地点。
5. 地震的强度如何衡量?- 地震的强度可以通过震级来衡量,常用的震级标准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试题二1. 什么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指标,常用的烈度标准有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烈度表》。
2. 震中附近地震烈度最高的地方通常是什么样的地形?- 震中附近地震烈度最高的地方通常是软弱地基或受侵蚀的地层,如河床沖积层、湖底沉积物等。
3.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动,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
4.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前发出警报,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5.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后可能遭受到哪些次生灾害?-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后可能遭受到次生灾害,如地震海啸、地震火灾、地震滑坡等。
试题三1.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如桌子底下、门窗旁边等,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2. 地震过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伤员?- 地震过后,我们应该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伤员救助,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治疗。
3. 什么是避震设防?- 避震设防是指在建筑物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4. 地震烈度越高,建筑物所受到的破坏程度越大,是否正确?- 正确。
5.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前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迹象预测地震?- 是的,地震前常会出现一些地震前兆,如地震云、地下水位变化、地磁异常等,可以用于地震预测。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试题一
1. 地震是由什么引起的?
- 答案: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
2. 地震的烈度是什么意思?
- 答案:地震的烈度是描述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指标。
3. 什么是地震的震级?
- 答案:地震的震级是描述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
4.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地震破坏性灾害。
- 答案:地震破坏性灾害包括房屋倒塌、地面崩塌、火灾、洪涝等。
5. 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 答案: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寻找避难点,避免靠近窗户、大型家具和易倒物品。
试题二
1. 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答案: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御为辅、综合治理。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防震减灾措施。
- 答案:常见的防震减灾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物、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地震演练等。
3. 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 答案: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采用
的防震能力标准。
4. 请说明地震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 答案:地震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
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三防”是指什么?
- 答案: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三防”是指抗震防灾、防火防灾和防洪防灾。
以上是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希望通过这份文档,能够增加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震动。
地震会导致地面摇晃、建筑物倒塌以及其他大规模破坏。
2. 为什么地震会造成灾害?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包括地震本身的能量释放和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地震释放的能量会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同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洪水、火灾等次生灾害。
3.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抗震设计和建筑材料- 加固建筑结构,如增加钢筋混凝土柱、墙等- 安装地震减震装置,如减震器和隔震系统-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4.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来提前发出地震警报的系统。
它可以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地区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供警报,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安全措施。
5.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以下行动:- 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惊慌- 迅速寻找避难场所,如桌子下、门框旁边等结构坚固的地方- 远离窗户、玻璃、壁橱等可能会破裂或倒塌的物体-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 在地震结束后,小心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破坏的建筑物6. 如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了解地震的风险和可能的影响- 确定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安全区域和避难场所- 准备地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制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计划,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互相联系- 参与地震演和培训,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反应速度7. 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搜索和救援被困人员- 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和急救服务- 提供食物、水和其他基本生活物资- 清理瓦砾和废墟,恢复基础设施- 提供心理支持和灾后重建指导8. 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心理健康支持很重要吗?是的,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重要。
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一)1、地震是地球( 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B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B、1974年7月28日C、1975年7月28日D、1976年7月28日5、于(B)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B、1997年12月29日C、1998年12月29日D、1998年10月29日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涌向楼梯间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 C )。
A、木柱B、檩子C、木圈梁D、地基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
A、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A )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2023年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

2023最新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答题及答案1.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
对的答案:对的2.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重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塞,疏导积水。
对的答案:对的3.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导致损害。
对的答案:对的4.地震时碰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快速沿逆风方向跑离对的答案:对的5.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规避到窗口下和外墙边。
对的答案:错误6.流感初期服用感冒冲剂或板蓝根冲剂,可以减轻症状。
对的答案:对的7.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
对的答案:对的8.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对的答案:错误9.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重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季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
对的答案:对的1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去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对的答案:对的11.艾滋病病毒很脆弱,它在外界环境中不久死亡,常用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漂白粉、消毒灵、酒精等都可以将它杀灭。
对的答案:对的12.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成抗震设防规定。
对的答案:对的13.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
对的答案:对的14.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用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对的答案:对的15.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对的答案:对的16.按照社会危害限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劫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对的答案:对的17.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
海底忽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对的答案:对的18.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题目一:地震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断层运动引起的。
地壳板块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滑动、断裂或相互挤压,导致地震的发生。
题目二: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有什么区别?答案: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现象对建筑物、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通常使用烈度表进行量化;而地震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通常使用地震仪观测到的地震波振幅进行计算。
题目三:地震预警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答案: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利用地震传播速度较慢的纵波来提前预测地震。
当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会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题目四: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避险措施?答案: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紧急避险措施:- 尽量远离窗户、大型家具、悬挂物等可能掉落的物体;- 就地躲避,寻找结实的桌子、床铺等掩蔽物,保护头部和颈部;-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离开建筑物;- 在户外时,远离高楼、电线杆、悬崖等可能坍塌的地方;- 注意避免火源和可能导致火灾的物品。
题目五:如何准备地震应急包?答案:准备地震应急包时,应包含以下物品:- 应急食品和饮用水,保持足够的储备量;- 急救药品和医疗用品,包括创可贴、消毒液等;- 个人卫生用品,如湿纸巾、手消毒液等;- 保暖衣物和睡袋,以备可能的寒冷环境;- 手电筒、备用电池和手机充电器等应急工具;- 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和现金备用。
以上是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的题目及答案。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提高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知识竞赛问答题
玉树地震
时间:2010年4月14日震中:玉树县城附近震级:里氏7.1级
震源深度:64千米死亡2220人,失踪70人
日本大地震
时间:2011年3月11日震中: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
震级:里氏9.0级震源深度:10千米
震后引发大海啸:扩展到整个太平洋死亡14517人,失踪11432人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A、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B、受两个地震带的影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
而且地震活动的范围很广,几乎全国各地均发生过强震。
C、据统计,1900年以来全球大陆7级以上的强震,我国约占35%。
所以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3、常见的地震前兆有哪些?
①地震活动异常;②地震波速度变化;③地壳变形;④地下水异常变化;⑤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⑥地应力变化;⑦地电变化;⑧地磁变化;⑨重力异常;⑩
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
4、为什么地震预报的难度这么大呢?
一是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技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5、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A、我国的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震灾严重。
B、我国的许多地区,如台湾、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而
且约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烈度Ⅶ度或Ⅶ度以上地区,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处
于Ⅶ度或Ⅶ度以上地区的达70%,北京、天津、太原、西安、兰州等均位于Ⅶ度区
内。
C、我国的经济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市建筑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地
震灾害特别严重。
6、唐山大地震为什么会造成严重灾难?
A、地震震级大;
B、地震震源深度浅,而且震中区在市区内(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
C、唐山市绝大多数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特别是老旧房屋完全不符合抗震要求;
D、地震发生在深夜;
E、没能作出短期和临震预报。
7、个人室内如何避震?
A、为了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躲在桌子等坚固的家俱下面。
B、摇晃时立即熄灭明火,震后失火时立即灭火。
C、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D、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通畅。
E、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
8、户外场所如何避震?
A、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B、汽车停靠路边,管制区域禁行驶。
C、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D、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程度。
9、在学校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平时一方面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知识及防、避震知识;另一方面应该进行应急避震演练。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
10、列举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
A、老鼠一反常态,白天成群出洞,乱叫乱窜;冬眠的蛇在震前爬出洞外,甚至横卧在公路上。
B、狗一反常态,昼夜狂吠,翻墙上屋,逃离窝和屋子,甚至跑出村镇外,惊惶不安;
鸡在震前二三天乱飞乱叫,有时还飞上树和房屋。
C、鱼在震前的异常反应一般是不停跳跃、翻腾、浮于水面,出现昏迷状态,甚至成
群迁移等。
D、麻雀在震前惊飞惊叫不进窝;家养的鹦鹉在震前往往特别兴奋,飞叫不停等。
E、蜜蜂在大震前围巢乱飞,假分巢,乱蜇人畜,或成窝飞走。
蝴蝶、蜻蜓成群结队
有方向地飞迁。
另外,蚂蚁、蟑螂、蚊子在震前突然大增等。